27. 荊軻刺秦王但秦王刺荊軻 荊軻:預判我……

字數:7115   加入書籤

A+A-


    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有人和我說, 你既然自毀長城,那便去修長城好了。”
    他本意是要流放趙遷到深山老林之中,叫他曆盡苦楚。可尚謹一句話倒是說得對, 隻是失去趙王的位子變成平民實在便宜他。
    不如去服苦役,還能為邊防做一一貢獻。
    他本就有等統一六國後連接長城的想法, 此時雖還不能進行,可秦長城總是要時不時維護的。
    讓趙遷去修長城, 實在諷刺。
    公元前230年,鹹陽。
    王離跟尚謹並肩走在路上,途經蒙家附近。
    王離很是不解“謹,最近幹嘛每次回去都要繞道從蒙家這邊走啊”
    自從他祖父和辛勝將軍率秦軍奔赴燕國邊境,尚謹天天晚上回家都要經過蒙家。
    “你怕看見蒙穎”尚謹調侃道。
    “誰怕他了”王離撇撇嘴, “再說了, 這不是中庶子蒙嘉他們家嗎又不是蒙恬將軍家。”
    秦國自從商鞅變法之後, 父子兄弟之間成年後是要分家的。王離他們家也不例外, 隻不過一牆之隔, 其實分不分都差不多。
    蒙家也是如此。蒙嘉是蒙驁的弟弟, 都快七十了。因著蒙驁的關係,蒙嘉一直頗受信任。
    雖說繞點路沒什麽, 可是王離實在不明白尚謹要做什麽。雖說尚謹說了可以不用跟著他繞路, 可是最近先生有事, 王離怎麽會讓尚謹一個人回去
    尚謹附到壓低聲音,“這樣和你說吧,如今秦軍兵臨邊境, 燕國恐怕要做些什麽。那燕丹你可還記得”
    “逃跑的那個燕太子我都不明白,為何君上不派人把他追回來”王離苦思冥想,也不理解為何就這麽讓一個質子跑了。
    “君上的心思, 誰又能明白呢”尚謹也猜不透,“不過實在不能不謹慎。”
    王離也知道燕丹對君上有敵意。
    “可這和蒙嘉有什麽關係”
    “君上的近臣,如今有幾位在鹹陽又有誰最可能受燕國的禮”
    王離略一思索,冷哼一聲,那可確實是蒙嘉最可能。
    如今在鹹陽的,先生和李斯姚賈不可能拎不清,他們估計轉頭就把事情告訴君上了。幾個武將可能性就更小了,阿父更沒可能,有人來賄賂他肯定知道。
    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蒙嘉,他是中庶子,是君上的侍從之臣。相比起他的侄子,蒙嘉可就不好說了。
    “那我們這樣經過也發現不了什麽啊”他倆都快走過了,也沒瞧出來異樣。
    “我隻是想,突然有人帶著大批財寶前來,或許能發現些端倪。”尚謹總不能衝進去查看,他和蒙嘉不熟,也沒有拜訪的機會。
    “要不我去和阿父說或許有法子。”王離首先想到的是告訴王賁。
    “那就說好了,不過最好先別告訴君上,畢竟隻是猜測,君上夠累了,不必讓他為此憂心。”
    蒙嘉頗得信任,貿然說這些反而讓祖龍疑心,他還不想和祖龍的近臣對著幹,也不想把王家和蒙家放到對立麵。
    王離點了點頭,等到回家,奔著王賁那兒去了,一進門行了禮就喊“阿父”
    “回來了今日怎麽又回來的晚了些。”王賁過不了多少時日又要走,這幾天對王離格外關心。
    “這不是和謹一起走的嗎自然慢些。”
    “你還怕他被拐不成”
    還沒幾個人敢在鹹陽拐孩子,不然怕不是剛拐回去就被舉報了。
    王離發現今天的王賁好像格外暴躁“阿父,你今天火氣真大。”
    “你倒是開心,我倒是受氣”王賁抱怨了一句,不過也不是抱怨王離。
    “阿父你被祖父訓了”看阿父這模樣,王離就知道肯定和祖父有關,憋著笑。
    “你祖父的意思是,不該讓你入宮。”
    這事情倒不是最近才發生的,去年攻打趙國時,他見到王翦,那是被好生訓斥了一頓。
    今年回來了,聽到王離提起尚謹,就想到此事,免不得心裏窩氣。
    本來這事也是他讚成的,更不可能生王離的氣,那隻能氣自己了。
    “為什麽”王離瞪大了眼睛。
    王賁歎了口氣“你祖父一向謹慎,怕你入宮得罪人,也怕我們家三代為將,功高震主。”
    “君上並非那樣的人。”王離隻相信自己看見的。
    “君心難測這話不是隨便說說。我們王家的根基並不穩妥。單說這次離間計,是君上特意瞞著了的。若是此計一成,李牧一死,恐怕你祖父還要受人非議。”
    “那祖父的意思是要我”王離抿著唇,顯然不情願。
    王賁擺擺手“瞧你那副表情,讓你回來你還不得鬧起來隻是讓你平日裏說話注意分寸,你和尚謹關係那麽要好,不如和他學學。”
    要是王翦強行讓王離遠離鹹陽宮,那去年早就這麽做了,還能等到今年
    “沒那個天分。”王離鬆了口氣,又提起路上的事情,“阿父,我回來的晚,是因為去蒙嘉家附近晃了一圈。”
    “為何”王賁可記得自己兒子最不喜歡蒙家人。
    “謹懷疑燕國可能有間諜潛入,或許通過君上的近臣對君上不利。”
    “這話可不能亂說。”王賁蹙眉提醒王離,“禍從口出。”
    “所以他和我說,隻能和你說,不能直接跟君上說。”王離點點頭。
    王賁歎道“他當真謹慎,合他的名。”
    “謹慎阿父,你眼裏,尚謹到底是什麽樣的”王離疑惑地問,怎麽感覺好像除了他和大公子,一個比一個覺得尚謹是個謹慎的人啊
    明明尚謹平日裏比他還活潑些,難道是因為尚謹在其他人麵前表現的不一樣
    王賁如此評價“超脫年紀的沉穩智慧。”
    “那麽冒險也叫穩重啊”
    “那也比你穩重,人家那叫藝高人膽大。”王賁還不知道尚謹和王離扶蘇在一起時有多放得開。
    他平日裏要麽在外打仗要麽進宮議事,沒有親自見過王離怎麽學的,隻知道他學的不錯,也就放心了。
    “蒙嘉怎麽辦”
    “我會留意。”若是蒙嘉真的做了什麽對不起君上的事情,那可以以死謝罪了。
    鹹陽宮。
    “你們可發現什麽了”扶蘇自然也知道了尚謹在觀察蒙嘉,隻不過他不能隨意出宮,隻能在宮中等著,頗有些使不上力的感覺,真是糟糕。
    “沒發現什麽,不過蒙嘉這幾日心情倒好。”很難不讓尚謹懷疑是不是荊軻已經來了。
    “他真的會背叛阿父嗎”
    “未必是背叛,或許隻是一時昏了頭,再加上貪財妄為,信了燕人的鬼話。”尚謹也很無奈,“我倒是想直接拜訪探查,可蒙嘉這些時日除去議事,壓根不出門也不見人。我總不能跑到蒙將軍那說他叔父要做壞事,畢竟隻是猜測。”
    說實話,蒙嘉一個快作古的人,他本來是想救一救的,反正也活不了多久了。
    史書裏他似乎隻是輕信了荊軻外加貪財,若是剛好在荊軻到來賄賂時揭露此事,既能阻止危險的發生,又能讓祖龍知道蒙嘉不可信。
    這樣的事有一次之後,祖龍就不會信他了,以後他對祖龍的影響會變低,順便還能賣蒙家一個人情。
    可惜,果然還是自作孽不可活。他是救不了了,按秦律,差點把國君害死,已經可以五馬分屍了。
    連蒙恬蒙毅都可能受到牽連,不過按蒙恬蒙毅在祖龍心中的分量來說,他們應該不會有事。
    算了,他本就有罪,受賄這一點就活該。
    “越說越可疑了。”扶蘇皺了皺眉,據他所知,蒙嘉平日裏那是賓客滿堂,門庭若市。
    “叔父已經以言語提醒,不過他多半不會聽,畢竟叔父於他而言是晚輩,恐怕他不大瞧得起叔父。”
    幾人站在武堂中,挑選寶劍。
    “聽阿父說,燕國要像韓魏一樣,獻上城池以求和,使者即將來了。”扶蘇聯係先前得到的消息,已經察覺到來者不善了,“那使者叫荊軻,這消息是蒙嘉說的。”
    “嗯,薑姓,慶氏,不過去了燕國後,那邊人管他叫荊軻,荊和慶讀起來像。”尚謹歎了口氣,他就知道,蒙嘉偏偏不會聽。
    “謹的消息真靈通。”王離現在看蒙嘉越發不順眼了,這蒙嘉恐怕真的要晚節不保了。
    “我擔心正是此人有詐。”尚謹現在開始思索時間的提前會不會導致異變。
    比如萬一荊軻的帶了個更強力的助手或者夏無且砸不中怎麽辦,這回肯定沒有秦舞陽跟著了,畢竟這時候秦舞陽應該還沒因為“殺人”出名。
    “阿父很是高興,過幾日便要接見。”扶蘇在考慮要不直接說算了,就算這個荊軻真的沒做什麽,阿父應該也不會太生他的氣。
    掃了阿父的興,總比看阿父陷入險境好。
    “聽說今日君上要來看公子習武”
    第一套方案失敗了,尚謹拿出了自己的第一套方案“秦王速拔長劍反刺荊軻”。
    再不行還有第三套方案“神射手夏無且和一一三四個神射手官員”,他要見夏無且還比較容易,或者讓先生或者叔父也帶個什麽東西砸一下
    實在不行他還有第四套方案“秦王用西方袖劍與荊軻近身搏鬥”,就是不太好實現且有點奇怪,畢竟他就算把袖劍獻給祖龍,且不說祖龍會不會帶著,就算帶著,近身搏鬥風險太大了。
    [湮滅小謹你別說了我有畫麵感了我政哥形象要沒了。]
    [行簡還是第一套方案吧。]
    [庖丁解鴿近身搏鬥太過好笑了,而且確實危險。]
    想象了一下第四套方案的場麵嗯,果然是不成熟的構想,立刻扔掉第四套方案。
    “嗯,大約過一會兒就來了吧。”扶蘇伸手選了一把長度適宜的劍。
    王離選的劍要比扶蘇的長一些。
    他們倆一扭頭就看見尚謹拿了一把極長的劍。
    扶蘇無奈地問“你選的劍,是不是太長了點”
    “你不覺得這把長劍帶著更顯霸氣嗎”尚謹振振有詞,其實是他故意選的,要知道祖龍那把劍多長啊。
    如果忽略他現在連一米五都沒有的話,這把一米的劍是挺帥的。
    連武師都哭笑不得,看他們幾個爭辯到底劍長還是劍短好,準備開口讓尚謹換一把劍。
    “好難拔啊”尚謹最後還是把這把劍戴上了,用武師的話說,他總要試試,就知道該選什麽劍了。
    “這個璏也太麻煩了吧”尚謹恨不得把這個璏扣下來,祖龍拔不出劍的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璏式佩劍法。
    “是用來固定的,你選了這麽長一把劍,肯定要好好固定,不然容易出事。”王離解釋道。
    好處是很穩固,壞處是動起來太難用了。
    “能不能改進一下呢”
    嬴政來的時候,扶蘇和王離正在給尚謹演示如何拔劍,勸他換一把短點的劍。
    “單耳的倒是好戴,隻是容易脫落。”
    秦國長劍是出了名的,原先的戴法很容易導致長劍脫落。
    “那為什麽不用雙耳呢”尚謹提出了一個很多很多年後的佩劍法。
    好家夥,宿主,這是五世紀才從外國傳進來的,你現在就整出來了
    「一切都是為了方便。」,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
    手機用戶請瀏覽  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