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7章 袁曹

字數:6472   加入書籤

A+A-


    白馬。
    被曹操聲東擊西戲耍一通後的袁紹,誓要洗刷被戲耍的恥辱,他發出了揮師南下的軍令,號令一下,囤積在黎陽的河北大軍開始動身南下。
    不一日,顏良、文醜率領的先鋒輕騎部隊渡過黃河,兵臨白馬城下。
    輕騎不便於攻城,於是顏良、文醜打算等到後續部隊攜帶攻城器械到達後,再做攻城的打算,他們隻先分派輕騎斥候,將白馬城附近摸個一清二楚。
    然而,就在顏良、文醜在白馬城附近巡查時,一名往白馬城刺探的斥候來到了他們麵前:“顏將軍、文將軍,白馬城似是有點不太正常。”
    “有什麽不對勁的地方?”顏良垂問道。
    斥候通稟起了他看到的情況:“白馬城無有旗幟懸掛,不見士卒巡視往來,且城內安靜的有些過份,似乎是一座空城。”
    “空城?”文醜麵露惑色,白馬城作為監控白馬渡的據點,豈會是空城一座,這件事透著邪乎。
    斥候亦是麵露猶疑,他語氣有些拿不太準:“小人覺得十有五六是一座空城,隻具體情形如何,還需刺探一二。”
    “走,去看看。”顏良撥馬,示意文醜道。
    “好。”文醜應了一聲,跟上了顏良的腳步。
    不多時,顏良和文醜來到了白馬城下,但見白馬城的城頭,確如斥候所言,沒有張掛旗幟,也沒有往來巡視的守卒,並且悄無聲息,似乎確是一座空城。
    顏良和文醜對視了一眼,眼神交錯間,二人有了計劃,但見顏良指著報信的斥候道:“去,近前看一看,如果無恙,就爬到城牆上去。”
    “我!”斥候聞言一驚,當下他們的位置離白馬城牆有一箭之隔,在不知道城內實情的情況下,這是一個安全的距離。
    而現在,顏良命令他近前查看,踏入城頭箭矢的範圍,並且還要去爬上城頭,萬一城內是偃鼓息旗,裝作一副不守備的模樣,他這條小命隻怕是要交代在這裏了。
    不過軍令如山,這名斥候盡管心中有一百萬個不願意,也隻得遵令而行,舉步向前。
    仿佛前方是深淵般,斥候一步又一步走的十分緩慢,而隨著距離白馬城牆越來越近,卻是沒有受到來自城頭的傷害,斥候放開了膽子,闊步向前,來到了白馬城牆下。
    仰著頭,望著高達數丈的城牆,斥候朝上甩出了身上的爪索,爪索向上直飛,落到了城牆的雉碟處,先是試了下爪子是否勾緊後,斥候雙手握著繩索,腿腳並用,一步一步向城頭
    攀登。
    斥候不斷向上,距離白馬城牆一箭之隔的顏良、文醜二將,目光隨著斥候的身影不斷向上,等到斥候抵達城頭,並一個翻身進入城牆的雉碟後,二將不由屛住了呼吸。
    如果翻入城牆的斥候安全無恙,就說明白馬城確乎是一座空城,而若是白馬城頭有曹軍守卒,斥候發出的慘叫聲和屍體當會前後一腳從白馬城頭被扔下。
    “顏將軍、文將軍,城上無人,沒有見到守卒。”
    在顏良和文醜的期待中,翻上城頭的斥候站起了身來,向著他們大聲呼喝,告知了城頭的情況。
    ‘當真無人。’顏良先是露出不解的神色,而後麵上掛起了笑意,看起來曹操這是膽誌已喪,不敢同河北大軍對抗,不然何以拋棄了白馬城這座緊要的據點。
    和文醜對視了一眼後,顏良伸出手下令道:“進城。”
    等到袁紹統帥中軍人馬抵達白馬後,他從顏良、文醜二人口中得知了白馬城的情況。
    “也即是曹孟德棄白馬而去。”袁紹輕笑了一聲,夾帶著一抹譏意。
    顏良拱手回應道:“確實如此,當是曹孟德自知不敵,不敢據守白馬對抗我河北大軍,所以星夜逃離。”
    “曹孟德何其怯也。”淳於瓊吐槽了一句。
    隨著淳於瓊的這句話出口,帳內一眾文武揚聲大笑,帳內頓時洋溢著快活的氛圍,連帶著一貫養性功夫到家的袁紹麵上也掛起了笑意。
    如今不費吹灰之力拿下了白馬城,沒有折損一兵一卒,這是不戰而勝,是兵法的最上乘。這是一件快意事,也就難怪帳內河北諸人高興了。
    別駕田豐瞧出了諸人在我方實力遠超曹操時,對曹操輕視的態度,他心下默然歎息了一聲,所謂驕兵,就很容易失敗,尤其是對敵曹操這等狡黠的主帥。
    斟酌片刻後,田豐出席道:“明公,當遣斥候打探曹軍動向,如此方可有備而無患。”
    麵對田豐仿佛指示般的話,正在興頭上的袁紹不以為意,他隻樂嗬的表示同意的態度:“就如別駕所言,廣遣斥候,打聽清楚曹軍的動向,此戰雖是初戰順利,但還需小心。”
    “諾。”堂下諸將齊齊應諾。
    入夜,星月為雲層遮蔽,四野無光,這是一個視野比較黯淡的夜。
    然而就是這等晦暗的夜色下,袁紹卻是舉目望天,努力的去瞧清雲層後的星辰,所謂天人感應,讖緯玄學,莫不與天穹的星辰有關,他希望能從星象中看出一二端倪。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年近半百,老之將至的袁紹,不知道後土還能給予自己多少歲月,而他又能否在剩餘的歲月裏剪除群雄,掃清天下,開創屬於自己的時代。
    這一切的一切,袁紹心中都沒有個底,他隻求上天予壽,讓他有足夠的時間去做這些事情,就算餘生做不到一統寰宇,也要在他生前剪除掉中原曹操、關中劉璋,給子嗣留下一個好局麵。
    “明公。”田豐拄杖而行,來到了袁紹身後。
    “講。”袁紹並不回顧,他隻回了一聲。
    田豐先是輕咳清理一二喉道,而後開口出言:“長公子自青州遞來消息,言是泰山賊臧霸、孫觀等人一意追隨曹孟德,雖是他多番招攬,但臧霸、孫觀等人還是不願歸降。”
    “於是長公子督兵攻之,而泰山賊臧霸、孫觀久在青徐,知悉地理人情,又處處立壘,一味據守頑抗,是以一時間,長公子與其輩僵持不下,估摸著還需花上一些時間,才得拿下彼輩。”
    “嗬。”袁紹發出一聲譏笑:“臧霸、孫觀等果真賊爾,不明大勢,不明人心背向,竟是死心塌地追隨曹孟德,卻是有如孤魂隨野鬼也。”
    “譚兒也是。”吐槽完泰山賊,袁紹當著田豐的麵吐槽起了袁譚:“如臧霸、孫觀等,不過賊盜爾,譚兒以倍敵之兵,竟是這麽久都未能拿下,當真是……”
    說到這裏,袁紹就算再偏愛幼子、不喜袁譚,也自知不宜在田豐麵前說過分貶損袁譚的話,好歹是自家長子,得留些麵子在,於是他隻補了一句道:“發一道令與譚兒,令其努力向前,吾等他的好消息。”
    “諾。”別駕田豐拱手應諾,接下了這一樁差事,而後繼續通稟起了軍情:“高覽將軍自河內遞來消息,言是河南守將曹仁嚴守河津,他不得渡河,隻在北岸與曹仁對峙而已。”
    “拖住曹仁即可。”對於高覽這一路人馬,袁紹定的任務很是簡單,隻要求高覽拖住曹仁這一支人馬,沒有做過多的要求。
    “關中可有異動?”袁紹垂詢了一句。
    今次都統河北大軍南下,袁紹最為擔憂的事情,即是關中劉璋趁機發難,到時候他一麵要應對曹操,一麵要應對劉璋,左右不免支絀,這一次南下中原的戰事或將無功而返。
    田豐搖了搖頭:“並州牧高幹傳來的消息,言是關中沒有動兵的蹤跡,全然沒有一點動靜,此外鄴城安插在長安的間細,也是說三輔一切如常。”
    “怪哉。”袁紹疑惑了一聲,他既擔心劉璋興事,又擔心劉璋不興事,就如眼下一般悄無
    聲跡,且知道,咬人的狗不叫,天知道劉璋肚子裏憋了什麽壞水。
    “別駕,以你之高見,當下我與曹孟德兵勢相交,而劉季玉無動於衷,不曾調兵遣將,是何緣故?”
    田豐應聲作答道:“明公,劉季玉當是想以靜製動,眼下我軍和曹軍方才交手,局勢還沒到難解難分的時候,勝負也不夠明顯,這時候劉季玉自是作壁上觀,不為所動。”
    “以豐之見,待到我軍和曹軍對壘廝殺,將校疲敝的時候,劉季玉才會有所異動,而眼下對劉季玉來說,爐子還沒有燒著,也就還沒有到時候。”
    “當真是耐得住性子。”袁紹無奈的搖了搖頭:“吾聞劉季玉青春方少,未想到全無少年意氣,反倒是一副老謀深算的樣子。”
    夜漸次深了,天穹上雲層越積越多,星月也就看不到了,同時秋風開始席卷,夾帶一縷若有若無的寒意,袁紹顧念田豐年邁,經不得刺骨秋風,於是領著田豐往中軍大帳中繼續議事。
    第二日。
    從斥候的口中,袁紹得知曹軍在白馬城下勝過一場後,就引軍南撤,避免在曠野平原上同他交戰,而曹軍南撤立營的地點,也為斥候所偵知。
    其地為——官渡。
    通過斥候的盤查,袁紹得知了官渡地區的情狀,官渡,其實稱為官渡口更為精準些,蓋因官渡北邊是官渡水,東麵是中牟澤,西麵是圃田澤,是為兩處大澤夾著的一道口子,而口子所對的方向,為官渡水,所故稱為官渡。
    在簡單的了解官渡的地形後,袁紹確認無有曹軍伏兵的情況下,督促麾下兵馬繼續南下,往官渡而去,他這一戰的目標是攻破曹操的主力,自是追逐曹操所在。
    當袁紹抵達官渡後,以主帥之尊實地察訪官渡附近的地形後,他不免皺起了雙眉,但見官渡左近,水網密布,鴻溝水、濮水、濟水、汴水、睢水等水道層層相隔,對於他調配軍隊、運輸物資來說不是很便利。
    此外,由於官渡所在地區水網密布,河北大軍中的輕騎就很難發揮出騎兵該有的優勢,這在袁軍騎兵數量多於曹軍輕騎數量的時候,未及交戰,袁軍就吃了一個不小的悶虧。
    與此同時,曹操所立營的官渡口,被中牟澤和圃田澤左右夾逼,中間寬不過數裏,也即是留給袁紹一方攻擊的通道隻有數裏,不方便袁紹發揮兵力多的優勢,隻能用少量兵力去發起進攻。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好一個曹孟德。’袁紹在走訪地理人情後,大概知道了曹操為何立營官渡的緣故,他在心底稱讚了一句曹操,
    帶著對曹操這位幼時好友、兼之生平大敵的欣賞。
    就在袁紹花上三兩日走訪官渡時,立營於官渡的曹操也在著人刺探袁軍的情況,從斥候的口中,曹操得知了袁軍蓋有十萬之眾,騎至萬匹。
    這是一個驚人的數字,讓曹操頓感有些牙疼,本來他的兵力就不如袁紹,加上袁紹隻需防備關中劉璋,且又有上黨天險可以依托,而他需要防備的人多了去了,關中劉璋、荊州劉表、江東孫策,兵力四散,難得全力以赴。
    隻是兵力雖是遠少於袁紹,曹操的戰心卻是沒有氣餒,他此刻戰意沸騰,渴望與袁紹一戰,這一戰,既是分出河北和中原的勝負,也是分出他和袁紹的優劣。
    袁紹雖是為婢女所生,但由於被過繼給了伯父袁成,於袁氏中有了一席之地,而後袁紹服喪三年,交接名士,為世人所敬重,這都是出身閹宦的曹操所渴求得到的,也即是令曹操對袁紹有些嫉意。
    此外,在相貌俊美,舉止威儀的袁紹麵前,身材短小、麵容黝黑的曹操,有時候也不免自慚形愧。
    再者群雄討董,袁紹於渤海興兵,為天下諸侯擁護為盟主,而首倡義舉的曹操隻得為一路諸侯,委身於袁紹,得袁紹表奏為揚武將軍、東郡太守等職位。
    諸般種種,對於袁紹這位幼時就相交的好友,曹操雖是自認韜略、才氣、豪情勝於袁紹,但每每他都不及於袁紹,落後袁紹一步乃至數步。
    今次一戰,他卻是得以和袁紹一搏,分出一個高低上下,看一看究竟是四世三公的袁紹優於他,還是出身閹宦的他更勝一籌。
    喜歡季漢劉璋請大家收藏:()季漢劉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