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年輕人不要鋒芒太盛

字數:4681   加入書籤

A+A-


    第32章  年輕人不要鋒芒太盛
    陳晉便在出雲觀住了下來,日子過得規律而充實:白天練劍法,晚上祭煉法劍,修習《萬丈紅塵隱形法》等。
    顧樂遊下山了一趟,先返回狗頭坡義莊,把埋著的銀子取了,然後進城,與衙門那邊交割差事。
    他的差事任期已經完成。
    回來的時候頗為憤懣,說一路被人盯梢,是黃總管派來的人:
    “這狗娘養的!”
    陳晉問:“關於賺錢,你有什麽計劃?”
    顧樂遊歎道:“觀內有些器物可以變賣,可解燃眉之急。然後入城轉轉,看有沒有活。”
    陳晉沉吟片刻,又問:“能否教我鑄劍之術?”
    顧樂遊爽快地答應:“手藝活而已,沒問題。”
    於是陳晉又學多了一門鑄劍術,正好利用道觀現成的工坊,以及各種工具材料等,對守恒劍進行升級打造。
    瞧著揮舞錘子的陳晉,顧樂遊不禁歎道:“書生,你太能幹了。”
    陳晉總感覺這話意有所指,存在歧義。
    數天之後,守恒劍發生了不小的變化,不再是黑黝黝的粗糙劍胚,而是漸露鋒芒了,已成型。
    顧樂遊又幫忙製造了一副劍匣,用來裝納守恒劍。
    法劍不同一般的劍器,不適合用皮鞘,得用上特製的劍匣。
    陳晉很滿意,隨即想到個問題:他不可能一直住在山上,遲早得回城回老丘莊,到時候這劍怎麽帶?
    乾朝有江湖,多武林豪傑,除了弓弩鎧甲那些外,一般刀劍並不禁止。尤其動亂之後,人心自危,民眾攜械的情況更為普遍。隻是陳晉還沒有準備好跟大舅他們攤牌:原本一個文弱書生,短短時日,忽然就舞刀弄槍了,容易招惹嫌疑。
    起碼得有一段過渡期。
    他找丘寶兒學武,其中一個因素,正是為日後的解釋埋下一個由頭。
    陳晉去問顧樂遊有沒有“儲物戒指”之類的法寶。
    顧樂遊聽得一臉懵逼,回答道:“那等法寶聞所未聞,不過倒有一門‘壺天之術’,能隱匿變化,收藏東西。”
    陳晉驚喜地道:“哪裏有得學?”
    顧樂遊看傻子般看著他:“我說書生,你以為道法儺術跟伱讀的那些經義典籍一般,各大書店有售?”
    陳晉笑笑:“我就一新人,哪裏懂得多少?”
    顧樂遊當即解釋起來,雖然他也隻是個半吊子,但畢竟跟隨師父多年,闖蕩過江湖的,見識閱曆要比陳晉豐富得多。
    陳晉認真地聽著,受益良多。
    在這方仙佛大道阻斷的天地裏,修行體係已然支離破碎。原本有長生大道、有元神正法……而今卻是旁門儺術大行其道,絕大部分的儺術都源自《地煞七十二術》,誠如《立功篇》裏所說的:“玉函金簡,天罡失傳,唯有地煞殘篇流傳於世……”
    既是殘篇,再經過了長時間的傳承演化,由此衍生出來的分支儺術數不勝數,可作用威能卻大打折扣,與原裝正版差距甚遠。
    比如那些“坐火”,“吐焰”、“吞刀”、“續頭”、“弄丸”之類,而今全是街頭耍雜變戲法的把式,隻能糊弄些無知百姓,賺個吆喝;
    也有不少實用的,像顧樂遊擁有的《三煞卷》,三門法術頗有特點,甚具妙用;還有陳晉掌握的《永字八劍》,以及正在學的《萬丈紅塵隱形法》等。
    不過這些劍術正法對於元神要求頗高,顧樂遊的根骨資質已經算不錯了,可學道十多年,也就習得皮毛罷了。
    真功真傳,得之不易,想掌握精通更難。
    對於陳晉一時想學這,一時想學那的行為,顧樂遊感到很無語,更無語的是,陳晉學得,似乎還挺上手……
    要不怎麽說人比人,氣死人呢?
    “書生,你有天資,劍術非凡,應該專注於此,莫要分心,人力終有窮時。隻要劍法練得好了,能一劍破萬法,厲害得很,切忌本末倒置,被雜務分了心。”
    陳晉點頭道:“我明白的。”
    顧樂遊口中說著大道理,可現實窘迫,他無法留在觀中安心修行。幾天下來,收拾好一大車能變賣的東西,諸如藥材藥酒,以及各種兵器等,又帶上道童劉元,還有八哥,下山進城賣貨,順便找活兒賺錢。
    其實五嶺周邊分布著不少村落,人煙稠密,不過村民們大都信奉五仙,請有保家仙,有什麽事,都是找仙家幫忙,輪不到別人插手。故而在山上時,出雲觀香火慘淡,別的廟觀也好不到哪裏去。他們立足於此,主要是貪圖此間靈脈元氣,利於修行而已。
    莫說和仙家爭奪香火,自家每年還得向仙家上繳可觀的供奉,這才能留下來。
    性質關係跟房東和租客差不多。
    顧樂遊與劉元進城找錢了,剩下陳晉一個留守道觀,卻也不能吃幹飯。他開始出入道觀的管轄之地進行狩獵,探尋礦產山藥等。
    狩獵是手上的本事,要掌握彈弓箭弩,布置陷阱等;至於探礦尋藥的技術,在學鑄劍術時,也學到了些。
    五嶺物產豐饒,多飛禽走獸,隻要有手段,不愁肉食,還有一種特產的菌類,不管是煮湯還是清炒,都十分鮮美可口,營養甚高;不過礦產山藥之類,多年來出雲道人他們一直在開采,有價值的好東西基本都薅光了。而潛藏於地層深處的,陳晉也沒有本事去發掘。
    臨走時顧樂遊曾經囑咐過,莫要越界,去到別家的勢力範圍,那會引發矛盾糾紛,甚至打鬥。
    陳晉就在出雲觀周圍活動,偶爾也去遊塵觀那邊轉轉。
    遊塵觀廢了,那一片地方已是無主之地。
    這一日,陳晉在遊塵觀的外麵碰到了黃總管。
    雖然之前沒有見過對方,但從顧樂遊口中聽過對於黃總管的描述,是以一眼就認了出來。
    黃總管是人,不是黃皮子。
    仙家少現真身,在凡俗中需要有人代表行走。
    相比腳夫馬夫那些,黃總管的身份明顯要高級得多,他是“馬頭”,管理著為數眾多的馬夫腳夫們。
    “你就是那個年輕的劍客?”
    黃總管的聲音尖細而陰冷。
    陳晉問:“怎麽啦?”
    黃總管哼一聲:“我不知道你師承何處,是甚來曆,但到了山上,就得給我規規矩矩的。”
    陳晉笑笑:“難道我現在不守規矩?”
    黃總管雙眼眯了眯:“這樣最好。”
    說完便走,走出數步後忽又回頭:“我很不喜歡你的態度,還有說話的口吻。年輕人有鋒芒很正常,總覺得自己無所畏懼,但我告誡你一句:鋒芒太盛,往往會死得很快。”
    陳晉聳聳肩:“人都會死的,不是嗎?”
    黃總管拂袖而去。
    陳晉按住了拔劍的衝動,有了守恒劍後,他對於劍道的領悟更進一步,進而修習了第四劍和第五劍。
    鉤為挑、提為擋!
    不同於前三式簡單剛直、一往無前的主攻風格,挑劍式與擋劍式開始具備了變化與防禦。
    攻守兼備,才真正符合《永字八劍》方正中庸的真意。
    中庸者,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既不劍走偏鋒,也不迂腐保守。
    陳晉已經不再滿足刺落葉,刺蚊蟲鼠蟻那些,他想要找人試劍,看看這劍是否足夠鋒利了?
    正待返回出雲觀。
    “朋友,請留步。”
    一人踏步走出來,招手叫道。
    (各位書友姥爺,請留步!)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