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對質
字數:3128 加入書籤
按照許頭的供述,他隻是聽從了牧曹的指令,在事發當天匯同另外幾名牧曹相熟的外人,在牧場外的小坡處接應了三十九頭官過程中,他屬實不知道有人趁機竊走了兩頭官牛,畢竟那天來領牛的屯營人數眾多,官牛數也是最多的一天,自己顧前不顧後,疏於進行複核查證總數,以為官牛數和領取屯營數正好吻合
前後消了大半個時辰的工夫,許頭這邊才算完
長史淳於齊引大家來到正殿,校尉胡烈目下剛處理好其他公務,趕過來與大家會
聽完了淳於齊的匯報,大案後麵的胡烈,不動聲色,轉而問向都
“孟孝兄,你意下如何?”胡潶雖然是胡烈屬下,但論年紀要年長,胡烈自然客氣相
胡潶聽完了許頭所有供述,但心頭仍覺得整件事不夠完整,他一介武人,不是很能厘清個中的關係,一時間遲疑不
“都尉,此事至少說明,事故出在了度支”胡潶身後,周坦小聲提示了
“對,對,盡管官牛是如何失竊的,那許頭並未說明過程,他本人也堅決否認參與了竊牛,但至少說明,牧曹在此案中有重大嫌”胡潶勉強將口供上的一些總結複述了一
“文錄,你覺得呢?”胡烈又看向李文
“屬下以為,許頭之供詞,隻能證實牧曹曾帶過外人來交接官牛,但交接過程中,官牛是不是有丟失,他自言並不清換言之,現在也並不能排除官牛是在完成交接之後,引到牧場之時,再被陳班設計侵吞”李文錄麵無表情,針對性明顯的說
若是按照咬文爵字之法,許頭為了自保,在供述時故意含糊其辭,確實不能實打實的完全證實牧曹夥同外人,趁交接之際做了手
一開始胡潶之所以難以回答,心中所厘不清楚的,其實就是如
甚至,如果找到牧曹後,那牧曹堅不改口,謊稱那些外人是相熟的牧人,請來幫忙查驗交上來的官牛是否壯碩健康,再咬定說交接時沒問題,到牧場後是被陳班夥同私下相熟的屯營,趁機侵吞了官屆時,此案一樣說不清道不
李文錄的一番話,立刻讓大殿上的氣氛變得嚴肅了起
無論是校尉胡烈、都尉胡潶還是邱建、程凱、徐罕,大家都聽得出來,對方仍然還在懷疑是度支衙這邊出了問
胡潶多少有些不悅,不管怎麽說,這李文錄以前是在他麾下當差,能今時今日升調到校尉府,也是自己源於自己的舉今日案件都已有轉機了,這廝竟還死盯一處破綻,欲置度支衙於困地!
身為武人,最恨這種不仗義之
都尉都如此了,更遑論徐罕和楊司早幾年二人與李文錄同僚,就覺得這廝急功好利、野心頗大,今日倒真是應了早些年的預測,此子不近人
“校尉、都尉,容”
就在這時,周坦躬身,向胡烈、胡潶二人請示發
“周坦,你”胡烈許
事實上,對於度支衙這次失了兩頭官牛,胡烈心中很是不悅,也因此,他一度對掌管官牛事務的周坦心有芥蒂,故而上次沒有讓周坦上
“謝校”周坦上前一步,看了一眼李文錄,“文錄兄剛才所言,不排除任何嫌疑,其心思縝密、辦案嚴謹,令在下十分佩服,也將是在下今後效學之典”
李文錄到現在仍是校尉府聽任,周坦找不到合適的稱謂,隻當以年長前輩來稱當然,他同時也是下意識惡心對方一把,幾個月前,身為“小人”的自己,還是功曹前、功曹後的不吝奉承,轉眼間,你我今日卻已到了稱兄道弟的程度,個中膈應,可見一
李幹隻是冷笑了一聲,當那句“文錄兄”一出來,他就知道眼前這黃口小兒根本不是在奉承自己
“但今日許頭供述,已然給了本案極大的轉折之處,竊以為,縝密嚴謹亦需有遵循常理的地方,否則,恐有吹毛求疵、析辯詭辭之疑,使本案落入詭銜竊轡之”周坦故作辯論之態,侃侃而
這些生僻成語,還是他前些日子苦學隸書時,從一些子集典故裏複學了得到的,今日故意賣弄了一番,為的就是要讓李文錄吃
“你什麽意思?什麽叫某讓此案陷入詭銜竊轡之境?”李幹勃然大怒,他雖然不確定這個成語究竟是什麽意思,但佯裝遭到冒犯,總歸沒
詭銜竊轡gui xian qie pei),意思是馬吐出嚼子,咬斷韁繩,比喻不受束出自《莊子·馬蹄周坦本意隻是想說李幹因為過於偏執,讓本案主旨變得混亂
當然,他考慮到胡潶以及其他吏掾不一定都知道這個成語,所以也沒有過多解
“文錄兄稍安勿躁,此案至今日,已有許多變其一,案件關鍵,是陳元和與文錄兄各執一詞,而證明這一詞的關鍵人物,度支牧牧曹,偏偏那麽巧就失蹤請問,是與不”周坦保持著風度,盡可能模仿出當年舌戰群儒時的氣概
“牧曹告假還鄉而已……”李幹意圖強詞奪
“文錄兄,今日業已徹查,牧曹根本不在家中,其家人亦不知其告假,緣何還要再提此事作辯?”周坦絲毫不懼,直接打斷了李幹的
李幹吃癟,惱怒不已,卻也隻能強
“其二,許頭今日供述,牧曹既無事前請示又無事後報備,貿然在交接官牛時,帶不相幹的外人到場,此舉之嫌疑,該如何解釋?再問,牧曹此舉之嫌疑,陳元和之嫌疑,孰重孰輕?孰大孰小?”周坦不卑不亢,甚至還帶著幾分激昂,向李幹質問
這番話不僅是在問李幹,更是讓在場的所有上官大人物們厘清邏
誠然,以“真相不清楚之前,不排除任何嫌疑”而言,李幹堅持質疑陳班,無可厚但在今日對許頭的審訊之中,許頭唯一提供有價值的地方,就是那日牧曹帶了外人來牧場參與交放著這麽明顯的嫌疑不去質問,偏偏還要揪著陳元和不放,其本質意圖是如何,相信不言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