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下吏言王淩

字數:3004   加入書籤

A+A-


    由於臨戰,度支衙的馬匹全部征調他
    此次護送糧草,隻有都尉胡潶及曲長張式有坐騎代步,連周坦這種屬員都得扛著長槍,徒步跟在隊列之不過好在行軍速度不快,一千五百人的輜重隊伍,一日至多能行三十裏,而一旦離了軍屯區域,進入距離舒縣最後五十裏的野外地區,甚至要更
    中午時,輜重隊剛好到一圩口休
    附近的屯營在楊司馬帶領下,早早做好了接
    周坦等楊司馬忙完後,與其一道尋了一處樹蔭坐下,拿出幹糧吃了起
    “大後日,你們到了申圩,就得多加注意”楊司馬命田兵拿來了剛洗淨的瓜果,分給了周坦一
    此次運輸糧草輜重,都是最基本的糧食、鹽巴,輔之醃菜和醃
    至於鮮蔬、鮮肉等其他食材,隻能就地采集,這些易於變質且占地方的東西,運輸起來十分困隻有到了需要長期作戰之時,才會將牧畜活物隨營圈養,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也會就近於營內栽種菜
    “為何?”周坦咬了一口生蘆菔,問
    “今早剛收到的消息,校尉昨日將申圩往南的十八營全調走了,如今那邊隻剩下一些家你們大後日抵達之後,就隻能靠自己戒備雖說咱們是在後方,但多小心一些總沒”楊司馬說
    “原來如此,多謝楊司馬提”周坦點了點
    “主要是我部屯營的營壘尚未完全修好,等修好後,運糧改走水路,那就安全多”楊司馬歎了一口氣,這幾日他往來各屯營協調部署,人都曬黑了不
    由淮水往南的運河確實是修好了,與六安貫但沿途部署的軍屯,修完河道後立刻又忙著秋種,而秋種的同時亦要整修營壘,委實忙大部分屯營營壘都未能完工,尤其是越往南的屯營,土木材料得由壽春發出,經運河在窯地上岸,再分送到各營,前後折騰不
    營壘沒有修好,河道運送軍糧,不僅缺了安全的接應點,也沒有辦法提前預備轉運的工畢竟水運不是點對點能直接發到舒縣,隻能選擇到達最近的陸岸轉運點,上岸後再換牛、馬車具進行陸路轉
    度支部不可能派遣足夠的軍士隨船隊進行看護,裝卸、暫存、轉運軍糧都得依賴牢固的據點來提供保
    “都尉已經向校尉諫言,等第一批軍糧運到,可調派我部屯營往窯地搶修營寨,由第二批開始,便能使用水路運輸”周坦說
    前日在行軍途中,他也曾就軍糧輜重采取水運的問題向都尉請教過,都尉如是回答了自窯地位於舒縣西北八十裏,而壽春到窯地的水運距離大約是一百五十裏,合算起來,是要比直線行進還要多出五十裏
    但船行速度要遠比步行速度更快,船載貨量,也遠比牛車、馬車要多得更重要的是,水運確實要比陸運更為安敵軍想要發奇兵劫水運糧道,那可得背著衝鋒舟潛行繞小一點的衝鋒舟還不行,畢竟運糧船是可以直接碾壓過去
    “其實吧,我覺得都督根本沒想開”楊司馬忽然壓低了聲音,神神秘秘說
    “此話怎講?”周坦疑惑
    “首先吧,吳軍也根本沒想開他們去歲發四路大軍,最終全部铩羽而歸,這才緩了不到一年時間,哪裏有心思再打?其次吧,你看這幾次舒縣發來的軍情,吳軍每每隻是發輕兵襲擾,也就上回騎都尉留略打到了城郭下,可當晚便撤退”楊司馬侃侃而
    “即便如此,也不能放任不管”
    “確實不能放任不管,這不,都督就發大軍來了但照我說,都督隻是做做樣子,這樣子還不是做給吳國征東將軍諸葛恪看”楊司馬再次壓低了聲
    “哪是做給誰看?”周坦問
    “當然是大將”楊司馬伸出一根手指,指了指天
    當朝大將軍,便是曹睿托孤重臣曹
    曹爽,字昭伯,沛國譙縣人,自少以宗室身份出入宮廷,謹慎持重,曹叡即位後任散騎侍郎,累遷城門校尉,加散騎常侍,轉任武衛將軍,公元231年太和五年),其父曹真逝世,曹爽襲封邵陵侯爵位,公元239年景初三年),明帝曹叡病危,拜曹爽為大將軍,假節與司馬懿並為托孤大少帝曹芳即位之後加侍中,改封武安從此,勢傾四海,聲震天
    “去歲,吳國四路大軍犯境,咱們都督於淮南激戰吳軍大都督全琮,斃斬吳將十七年初,因功進封南鄉月前,又遷車騎將來宣旨的黃門侍郎私下透露了消息給都督,說大將軍有意擬都督進司空,入朝輔”楊司馬繼續說
    周坦有些疑惑,他記得王淩升任司空,應該還得五、六年之後
    “入朝了,那可就是削兵權我想,都督對大將軍還是有些介懷的,所以這次要弄出一個大陣仗,告訴上麵,吳軍虎視眈眈,自己離不了淮”楊司馬繼續說
    周坦一番推笑,對此,他可與楊司馬有截然不同的看
    王淩曆經曹操、曹丕、曹睿三代魏主,對曹魏的感情可見深曹爽執政之後,積極的對這些老臣進行拉攏,包括王淩假節都督揚州諸軍事,都是曹爽授意特
    後世點評淮南三叛時,言:當時勤王諸將,惟文欽父子,粗猛武夫,反複無常,彥雲、仲恭皆為儒將,懋著功勳,事之成否,豈可概論?
    陳壽評王淩,亦是風節格
    高平陵事變後,王淩起兵失敗,原本可以聯絡吳國據守壽春以抗司馬,最不濟也能仿效文欽之輩,兵敗後轉投吳但王淩以壽春百姓安危所慮、三朝元老風節為思,毅然選擇了向司馬懿投
    實在糊塗,昨日定錯時這一章重發啦……
    感謝讀者大大們的支持,繼續求一求推薦和追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