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赴宴1

字數:3279   加入書籤

A+A-


    “此詩,以白話描出一番壯闊之景,著實值得細”陳茂以清談的習慣,吹褒了起
    “一如前述,若能在條條框框之內一抒己見,自然大好,若不能,那個人表達與條條框框,又孰重孰輕呢?諸位,喝”周坦舉
    眾人跟著興起,不僅紛紛附和著稱是,更是熱烈的開懷痛
    周坦著實有些喝多了,他不僅手舞足蹈,還與周圍客人們勾肩搭背,大談詩一度還跑到最開始談論“人類離不開酒”的客人麵前,與其對飲了一杯,讚同的說道:
    “人類之於曆史,十分渺小,大浪淘沙,多少事物被埋葬於曆史洪流之唯酒除是亦,自古聖賢多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好,好一句自古聖賢多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周先生,”
    “請!”
    傍晚時,陳茂最先提出了今晚楚王府宴會一事,其餘沒有請帖的同桌,心照不宣的故作巧合之態,稱自己也是得了楚王的邀請,不如結伴同行前去赴
    陳茂自是會心一笑,稱自己已有楚王府請帖,能與大家結伴同行當然最好不過,今晚必是盛宴,到時候大家坐在一起,相互之間更熟一些,暢飲起來也更加自若一
    徐罕等人當然連忙稱好,又是一陣歡聲笑語,繼而出了青樓,前往楚王
    哪裏知道,吹了一路冷風,周坦剛到楚王府,連王府大門都還沒進去,隻淺淺看了一眼門庭若市的熱鬧情形,隨即便一頭醉倒了過
    再次醒來時,是徐罕一通激烈的搖
    “賢弟,出事了,快醒醒,快醒”
    “正玄,取一些涼水”
    “來了來了,怎麽辦,澆下去嗎?”
    “澆下去!”
    涼水當頭潑下,周坦一個激靈,一下子坐直了身,深吸了一口
    他環視了一下四周,自己與徐罕、崔旦、陳茂、諸葛禮、何冕、呂近已經身處在一處殿廊酒勁尚有殘餘,他愣了好一會兒,才逐漸厘清了自己的情
    此時,他已經處在楚王府
    楚王夜宴,場麵盛大,從正殿到殿廊,都布置了坐榻席位,一人一
    正殿內,皆是顯貴賓客,以楚王曹彪為中心,按照身份地位來排
    至於殿廊上,則是類似周坦、徐罕等略有小建樹的普通賓客,多數都是相熟的人坐在左近,並無座次之
    天色早已入了夜,殿內殿廊亦是座無虛席,正殿中央,還有許多舞姬伶人,但奇怪的事,這會兒琴瑟之聲、婀娜之姿盡皆停無論內外,所有客人的臉色也十分嚴就仿佛剛剛發生了一場變故,中斷了正在進行的夜
    周坦琢磨了一會兒,憶得他似乎是在王府門口醉倒了,都到王府門口了,大家也不好丟下他一個人,隻能硬著頭皮將其攙扶進了王
    宴會未開便喝醉了,必然有失禮好在周坦隻是昏睡,並無大鬧,在陳茂、諸葛禮以家世名譽的擔保下,禮賓還是讓他們進來
    大家還特意挑了幾個最靠外圍的坐席,免得引起殿內大人物們的不
    起初宴席進行的很順利,大人物們有大人物們的話題,普通賓客也有普通賓客的喝
    這種大型宴會的好處,那便是場地夠大,大到彼此都有舒適的距有心往上攀附的,亦可主動離席去尋敬酒的機會;無心社交者,自酌自飲,獨怡歌舞明月,除非已有在外名聲,會被其他大人物主動來提及,若不然,便是白蹭了一頓王府美
    “兄長,發生何事?是我剛才吐了嗎?難不成,還吐在楚王身上了?”周坦看著安靜的大殿,壓低聲音小心翼翼的問
    徐罕想哭也不是,想笑也不
    一旁,崔旦、諸葛禮等人無不神色堪憂,仿若正陷入一場大劫難之
    “你看看那是誰?”徐罕小著聲音提示
    周坦順著提示望去,隻見正殿內,稍微居中排後的席位上,正坐著李
    “李文錄?他怎麽來了?”周坦有些驚訝,但更多的還是不
    這楚王夜宴所邀請的賓客,多少得有所建樹,再不濟也需是有一技之長,這李幹一個校尉府的聽任,前不久還企圖構陷官牛失數的罪名於度支衙,如今案件得以澄清,其應該被反證為更無能才是,有何資格入今晚的宴?
    要說因為李幹是校尉府的人,撞見了度支衙的吏掾在備戰時期外出飲酒,這也不至於引得大家心驚膽
    畢竟校尉府同樣是在備戰期間,他李幹擅自外出,真要說將出去,自己也脫不了幹
    再者,楚王夜宴,連都督府、刺史府、郡府及縣府都來了不少幕僚官佐,若從嚴追究,大家都不得好結相反,正因為赴宴官吏多了,反證了法不責眾,彼此更應心照不
    前線雖是緊張,但至今仍未開戰,恰逢中秋佳節,開個小差並無大
    “他是跟廬江主記史鄧勘鄧起元來鄧主記近日到揚州都督府辦事,是順道來參加了今日中秋宴李文錄與他,二人都是六安同”徐罕低聲介紹了一下,他說話的速度很快,似乎後麵還有更重要的事在等
    郡太守門下五吏之一的主記史,這李文錄看來又攀附上了一位上
    門下五吏,是漢朝公、卿和州、郡、縣所屬五位執掌具體公務的屬官,分別是賊曹、督盜賊、功曹、主簿、主記五
    《後漢書·輿服上》:“置門下五吏,賊曹、督盜賊、功曹,三車導,皆帶劍;主簿、主記,兩車為”
    主簿與長史都屬於官署幕僚長,其職責幾乎一致,乃官府文職之
    如若嚴格區分,地方的“長史”是州郡府的副職,一般主軍事;中央的“長史”統籌處理主官一切事“主簿”則管文書和主官近
    不過東漢至今,許多屬吏職與權早已脫鉤,慣例上,府內設主簿則不設長史,反之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