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五章 不可

字數:4018   加入書籤

A+A-




    東郊這裏的路麵已經大變了樣子,約莫八成的路麵已是鋪上了水泥。
    一輛馬車,三頂轎子晃晃悠悠的從朝陽門出來,瞧見東郊的一座座的房屋建築,三個閣臣像是進了大觀園的劉姥姥,掀著轎簾不停的看著。
    他們住在西城,畢竟東富西貴,大明朝的公卿重臣基本上都紮堆在西城,對這東郊卻是很少來過。
    這裏不像西郊,西郊好歹還有個玉泉山,能上去賞個景兒,這東郊有什麽。
    無非是大片的荒野,農田,還有樹林,漕運河道。
    但如今來到此地,卻不曾想這東郊竟是這般景象,可謂是天翻地覆。
    等真正進了東郊,走著走著,三名閣老又覺得有些不對勁,這轎子為何這般平穩?
    哪怕是走在京師的石板路上,也沒有像現在這麽平穩。
    京師的石板路年久失修,上頭有了不少的坑窪,有時抬轎的轎夫難免會踩到這坑窪上,導致轎身顛簸。
    官道的土路更不必說。
    比如從朝陽門出來,十來裏的路程,這轎子便會時不時的顛上一下。
    而現在進了這東郊,走了有一段路程,卻似乎一直沒有顛簸過。
    三名閣老不約而同的伸出腦袋往地上去瞧,旋即便瞧見了泛著青色的路麵。
    像是石板路,但卻沒有一道道石板對接的縫隙,像是一個囫圇的整體,裏頭能看到有無數的小石子,但卻嵌在道路之中。
    “停轎,停轎。”
    劉健先坐不住了,招呼著讓轎夫停轎,等落轎之後,他從轎廂裏出來,盯著這腳下的路麵看著。
    旁邊的幾名轎夫與劉健朝夕相處,雖是恭敬,但也不怕這位宰輔,笑著道:“老爺,這路走起來可真穩當,小人們從沒見過如此的路,老爺您見多識廣,您和小人們說說這是什麽路。”
    這時,李東陽也停轎走了過來,“劉公,這恐怕便是那青金石路。”
    “不錯,老夫也如此猜想。”
    說著,劉健蹲下身子撩起廣袖,屈指在地上敲了幾下,很沉悶,甚至聽不到什麽聲響,不像青石板那樣的當當聲,感覺很厚實。
    謝遷也落轎走了過來,跟著兩個同僚一起研究,劉健順著路麵一直往前看,而後道:“若這是青金石路,便一如陛下今日所言,此路若是能在天下鋪開,必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千古偉業。”
    李東陽和謝遷對這話都表示認同,眼見為實,耳聽為虛,剛剛聽到青金石路這幾個字,腦子裏都沒有什麽概念,隻是在想,這什麽玩意兒?
    到現在終於見到了青金石路,才曉得弘治皇帝所言非虛,這路比那所謂道路通達的官道土路,確實要好上不知多少倍。
    “隻是這路如此厚實平坦,恐怕靡費不少,價值高昂。”
    “國庫無銀,如何能修路。”
    聽到這話,李東陽哼了哼,“你們許是都不知那小子和老夫說了什麽。國庫無銀,該想辦法讓國庫有銀子才是,這才是為國分憂。這是他的原話。”
    謝遷接言道:“他說的倒是輕巧,年亂歲凶,陛下仁德,年年為遭災之地的百姓減免稅賦,國庫歲收自是減少,他想做什麽,向百姓攤派苛捐雜稅嗎?”
    “謝閣老可不要亂說,晚輩決沒有此意。”
    到此時,夏源才終於踱著步子姍姍來遲,問道:“三位閣老,你們覺得這青金石路如何?”
    稍稍沉默一陣,劉健開口道:“老夫知曉你的意思,老夫也承認這路極好,但這等路麵必然靡費不少,非是我等不為,實是國庫無銀,難為也。”
    “這路靡費是有一些,但並沒有幾位閣老想象的那般昂貴。”
    想了想,夏源舉例道:“就拿這東郊的路麵來說吧,五丈寬的路,鋪上一裏的這青金石路,需要大約三千石的青金石,花費大約一百一十兩的銀子。”
    劉健有些難以置信道:“隻需區區百餘兩?”
    “對,若是一次性鋪的越多,這造價還能更低一些,能省個三兩五兩的。當然,這隻是買青金石的花銷。若是算上工錢,還要更多一些,如果找一百個人來鋪設,一個月工錢開一兩銀子。
    若是熟手,隻要有足夠的青金石,一個月鋪個十裏地應當不成問題,一裏地的造價就要再加十兩。”
    一石一百二十斤,明朝的斤是六百克,一石等於七十二公斤,十四石大約為一噸,三千石就是二百一十五噸。
    一兩銀子二十八石水泥,這個價格隻能說不虧,賺的話,也就是個薄利多銷。
    如今火窯又加蓋了數十座,上百座的火窯日夜不熄,一直開工,每日的產量也就是個三千五六百石左右。
    而在這窯廠工作的人有一千兩百人左右,所以算來算去,成本全在工錢上。
    燒這水泥的原材料是真的一文錢不要,組織人手去運就行了,然後再組織人手去砸就行了。
    “修這路不僅需要青金石,還要用到砂子和石子,一尺厚的路,寬五丈,長一裏,用了三千石青金石,還用了一萬石左右的砂子和石子。
    但砂子和石子不需要銀兩,到時候鋪設路麵之時,就近去開采,然後和青金石摻在一起就行了。”
    三名閣老沒有言語,隻是在心裏默默算賬,一裏路需要一百餘兩的銀子,就按百兩算,這樣好算些。
    一百裏就是一萬兩,一千裏便需十萬兩。
    似乎不貴,鋪設上萬裏,也不過百萬兩而已。
    他們最開始設想這青金石路,是按照鋪設城西需要花費十萬兩去算的,城西橫九縱五所有道路加起來,約莫是三五百裏,一裏地至少該是數百兩銀子,但現在發現竟足足少了幾倍。
    夏源若是知道這三個老頭的想法,肯定要啐上一口。先不說這種算法就有問題,其次這天下的道路可不是幾萬裏,幾十萬裏就能鋪完的。
    若是算上全天下的官道,再算上各州府縣的主幹道,大明朝大大小小有一千五百座縣,就按每個縣的主幹道,橫橫縱縱加在一起一百裏算。
    天下至少有五十萬裏,甚至上百萬裏的路程。
    後世的華夏隻算公路,是一千多萬裏,這千萬裏僅僅指的是瀝青公路,並不包括那些輔路,街市上的道路。
    而這個時代交通不便,除個十,再不濟除個二十,三十,四十,那也是一筆天文數字。
    憑國庫每年的歲收,就是不幹別的,光拿出來修路,也得攢個好幾年才能把這路修完。
    瞧著幾人皺著眉頭沉思的表情,夏源就覺得此事有門,默默等待著。
    良久,劉健像是回過神來,夏源立馬問道:“閣老思量的如何?可是同意了這修路之事?”
    “不可。”
    “?”
    (本章完)
    手機站全新改版升級地址:.,數據和書簽與電腦站同步,無廣告清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