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梧桐引鳳

字數:4406   加入書籤

A+A-


    上計,簡單來說,便是各地方官員定期向朝廷匯報工作的一項傳統製度,在西周時便已萌芽。
    《周禮·太宰》中,將上計分為一年一次的歲計,與三年一次的大計,彼時的上計,大約隻局限於口頭匯報。
    隻是,周朝的官員世卿世祿,上計考核的結果如何,並不會對這些宗親官員的政治地位產生決定性的影響。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王任人唯賢,官吏們不再全是自家血親,而對他們的問責需求也隨之加強,上計製度,終於發揮出了應有的考核功效。
    後來,秦始皇將此項製度發揚光大,以每年十月為歲首,命令地方官員將轄區內的財稅情況,以書麵形式上報到中央。
    這份書麵報告,是為“上計簿”。
    各地的上計簿齊匯鹹陽後,秦廷的禦史大夫便率領多名柱下史,對這些書麵報告進行統一審計,並將結果呈報皇帝,以決獎罰。
    曾任秦朝柱下史的張蒼,對這一整套上上下下的流程,自是清楚無比。
    根據分層管理的原則,各縣、鄉的主管官員,將帶著計簿,前往所屬郡的治所,住在郡邸,接受郡丞的考課。
    而與秦不同的是,漢初郡國並行,境內有郡,亦有異姓諸侯國。
    因此,郡一級的上計簿,便要視不同情況,而分別呈送。
    對於那些由漢中央直管的郡,在匯總下轄縣鄉的統計數據後,將派出上計吏,攜帶本郡的上計簿赴洛陽,接受由相國蕭何主管的朝廷考課。
    而對於趙國這類的非朝廷直管的諸侯國來說,需將下轄各郡的數目再次整理,然後由本國的高級官員擔當上計吏,以國為單位,匯報中央。
    張蒼雖然年歲不大,卻是個資格頂老的柱下史,上計經驗豐富。
    趙地的眾多基層官員,大到郡丞、郡守,小到縣令,凡有任何拿不準的地方,都會前來向他請教。
    而張蒼也每每拿出最大的熱忱,不厭其煩地詳細指導。
    一段時日下來,劉季元老功臣集團中,入漢前出身最好、官職最高的張蒼,憑著獨特的魅力與親和力,竟與趙國的中下層小官們混了個臉熟。
    ***
    起先,這些趙地官員們都以為,開國伊始,本次呈報中央的上計簿,也如秦末那些兵荒馬亂的年頭一般,隻需簡單的幾簿幾卷,便可草草交差。
    沒想到,在張蒼的不斷調理下,上計文書的內容越做越多,門類條目也越做越細——
    不僅涵蓋了各郡縣一年來的戶口、墾田、錢糧稅課、水土治理、緝捕盜賊等方麵的治理業績和數目,
    竟然還包括了疆域、城邑、地圖與地形。
    當幾位郡丞苦著臉來找張蒼抱怨時,他總是一本正經勸他們說,這些內容的增加,都是有據可依的。
    根據他自洛陽皇城帶來的小道消息,朝廷預備對先朝的上計製度進行大刀闊斧的革新,以後每年的上計簿中,均會加入山川地理、風土物產等信息。
    “早晚都要加的,不如今年一並先做好。
    這樣你們的名字到了洛陽,擺在蕭相國麵前,也給他老人家留個好印象嘛。”
    張蒼神神秘秘地說,眾郡長官們聽得一臉信服。
    若果真入了蕭何的法眼,將來的境遇,怕又不止限於趙國本地了。
    安撫好了基層官員,張蒼也不忘對平級的同儕們進行安撫。
    他特意對趙相貫高暗示,皇帝之所以派他來輔助,是打算用趙國本年的上計,給其他諸侯國打個樣,讓天下效仿。
    “所以啊,大王既尚了公主,又為趙國之王,可謂又親又貴。
    您老幾位務必要幫他做到盡善盡美,也為趙國爭個麵子。”
    張蒼滿臉真誠,發自內心地替張敖著想。
    如此繁複細碎的摸底上計,早已觸動了貫高、趙午等人一向緊繃的神經。
    但張蒼是皇帝器重的要人,又在此事上有著一言九鼎的權威,趙國君臣商議了一番,也隻得盡力依言照辦。
    ***
    “你可曾想過,趙國除了交給朝廷上計簿外,還能交一樣東西?”
    呂釋之環顧著席上酒酣耳熱的眾人,漫不經心地問張蒼。
    “還有何物?”
    張蒼疑惑,這次的上計簿裏,除了天上飛的、地底埋的,其餘趙地的一草一木,他可都竭盡所能地寫進去了。
    “還有人啊。趙國還能交人。”
    “交什麽人?難道朝廷的人還不夠用嗎?”
    “這可不一樣。
    交給朝廷的人多了,趙國自己的人便少了。”
    呂釋之衝他眨眨眼,隨手拿起一塊去了皮的常山真定梨,放入口中,連聲稱讚“好甜”。
    張蒼略想了片刻,已猜到他的言下之意,倏然抬頭,表情凝重地盯著他,
    “這一招,堪稱釜底抽薪啊。”
    是的,這釜底抽薪的一招,是妹妹呂雉的主意。
    ***
    離開洛陽前,呂釋之去北宮探望魯元,順便向皇後辭行。
    皇後與他立於庭院中挺拔的青桐樹下,微風從碩大茂密的樹葉間穿過,發出沙沙微響,與蟬鳴摻在一起,儼然一派生機勃勃的初夏景象。
    半晌,皇後先開了口,
    “二哥,此去趙地,千頭萬緒,無從論起,一切就全倚仗你了。”
    “是,我自有分辨。
    別的先不論,重中之重便是把驛路打通,使趙地的消息,能及時傳到洛陽宮。”
    呂家兄妹皆非池中之物,自小養成的默契,無人能及。
    呂釋之口中的驛路,是一條不受趙人幹預的、安全的郵驛文書傳遞係統。
    “這個,你可以借魯元的名義,從張蒼那邊想想辦法。
    他與陛下之間,或許已有了這般安排。”
    呂雉答道,仰頭望著鬱鬱蔥蔥的高大青桐,伸手輕撫灰綠色的樹幹,若有所思,
    “想不到,洛陽的梧桐樹,也長得如此之好。
    鳳凰鳴矣,於彼高岡。梧桐生矣,於彼朝陽。”
    這是《詩經》中的兩句,詠的是高岡上的梧桐鬱鬱蒼蒼,朝陽下的鳳鳴宛轉悠揚。
    “二哥,洛陽城中的梧桐樹長好了,是時候招來鳳凰了。”
    她忽然轉過頭來,臉上帶著笑意,目中精光卻時隱時現,不可逼視。
    “你的意思是——”
    “是,我想從全國各地,尤其是自各諸侯國裏,一步一步引出鳳凰來。”
    她所想的鳳凰,又可分為兩類,一類為賢達人才,另一類,則是大族富戶。
    “怎個引法?”
    “我想了很多時日,需得通過兩個法子,一個叫察舉,一個叫徙富民。”
    http://www.gdbzkz.net/wuzetianzhongshen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www.gdbzkz.net。鬼吹燈手機版閱讀網址:m.gdbzkz.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