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西陵

字數:3497   加入書籤

A+A-


    一月後,西陵。
    該說不說,若是天下有“三癡”,那九歌就無愧於這“第四癡”——路癡之名。
    從荒原走,哪怕是一條直線走下去,這會兒都能到唐國境內了,可我們的“路癡”,硬生生的把自己帶到了西陵境內。
    如果說唐國是最不信仰昊天的國家,那西陵就是最信仰昊天的地方。
    西陵是一個國家,一個擁護昊天的國家。
    有自己的政權和政府,還有遼闊的土地以及擁護昊天的百姓,而西陵神殿就是昊天在人間的一個傳播站點,讓百姓們信仰昊天,擁護昊天。
    西陵神殿對於西陵的存在就像書院對於唐國的存在一樣,不過,顯然西陵神殿更加黑暗一些。
    書院,是夫子創建的,雖然在唐國,但是夫子定的規矩,書院不得幹涉朝政,所以書院,是唐國一個特殊的存在。書院有來自各地修行的學生,書院後山是夫子和十三位親傳弟子的居住地。
    比起書院,西陵則是另一番景象,比起書院的隨性,西陵則是等級森嚴,眾人信奉昊天,高呼著“光明不滅,昊天永存”,就好像是一群忠實的信徒,其實更像是傳銷組織,天天喊著口號打雞血,覺得自己地位高高在上,憐憫眾生。
    西陵,披著偽善的外衣,表麵上滿口的仁義道德,追求光明,實際上不過是打擊異己,追求權勢,欺軟怕硬。
    要知道,九歌的記憶中,二十年前,夫子酒後登上桃山,斬盡桃山滿山桃花,西陵也沒有一人敢出來反對一下,而三年後隆慶去唐國書院,仍以這件事情為恥,卻還是不敢說一句。
    後麵衛光明突破西陵掌教的樊籠大陣,震得掌教直吐血,遠赴唐國,掌教可是連攔都不攔一下,想要把這個麻煩扔給唐國處理。
    九歌看著山上的建築,總有一種說不出的惡心。
    荒人南遷,對荒人痛下殺手,對魔宗功法更是忌諱,不為西陵所容。而魔宗功法實際上卻是上一代光明大神官所創,本是同根生,卻因為與西陵修行不同,被西陵排斥,視為異類。
    西陵總是說信奉昊天,信奉光明,但信仰昊天的人嘛......
    就不咋地了。
    西陵神殿坐落在桃山之上,一共分為三司,分別是裁決司、天諭司和光明司,在三司的上米娜還有一個掌教,掌管著整個西陵神殿。
    三司各有各的職責,裁決司負責裁決懲罰,天諭司負責感悟昊天意誌,修編典籍,光明司雖然不負責具體的事物,但卻有權管理所有事物,可以說是三司之首。
    裁決司主要是昊天通過對力量的評判做出選擇,簡單來說就是主殺伐,最高首領是裁決神座,他們主要在世間討伐魔宗餘孽,一切他們認為不光明的人都是裁決司的敵人。
    天諭院的最高首領就是天諭神座,主預言,負責接收昊天的神諭,整編神殿典籍。
    在西陵,還有一個更神秘的地方,那就是知守觀,雖然知守觀不問世事,但從某些方麵看,知守觀對西陵有著很重要的作用。
    雖然九歌有“路癡”之名,但不代表他不知道這是哪。
    看著山上滿山的桃樹,九歌就知道自己來到什麽地方了。
    雖然路上的行人全都對山上的建築充滿了敬畏,也有很多人對九歌投去異樣的眼光,但這並沒有影響到他們的心情。
    因為這是他們的神殿,是他們心中的神。
    看著一個個都被“洗腦”得差不多的百姓,九歌內心也是有些五味雜陳。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九歌不喜歡西陵,對於他來說,西陵就像是一個巨大的監獄,囚禁著百姓的靈魂。
    當然,九歌不喜歡他們的另一個原因就是——他們就是一群披著人皮的強盜,就和他記憶中的某隻“鷹”一樣。
    一邊宣揚昊天多麽光明,另一邊又帶著自己的軍隊到處以宣揚昊天的名義到處燒殺搶掠,這不就是強盜的本色嗎?
    不要為侵略添加任何借口,因為再美好的借口也掩蓋不了侵略的本質。
    夫子也說過,“西陵雖號稱信仰昊天,但掌教等人都是野心勃勃之輩,西陵是騙子當道”。
    表麵光明,實則藏汙納垢,說的就是西陵神殿了。
    那可不,一個太監做了掌教,一個偏執的理想主義者打著“正義”的名號亂殺人。
    一群野心家外加幾個理想主義者,這就是九歌對西陵的評價。
    而且,西陵神殿一直以來都是和唐國及書院,積累了許許多多的恩怨。
    長期以來,西陵和唐國以及書院的矛盾,可謂是由來已久。一方麵我們看到書院的柯浩然,因為逆天而行,被昊天逼死,於是夫子怒上桃山,砍斷所有的桃樹,還將知守觀觀主趕到南海,永不上陸。這也算是狠狠打了西陵的一個“耳刮子”。
    九歌知道,要是按照預定的軌跡,要是以後唐王領盒飯了,夫子上天了,山上那個閹人就要“舉世伐唐”了。
    九歌也知道,所謂“舉世伐唐”,不過就是個借口罷了,真正的原因還是在於西陵的“神權”與世俗的“權力”之間,一直具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
    西陵一直對於唐國和書院,虎視眈眈,不斷製造各種矛盾和衝突。比如說,編造所謂的“冥王之子”這樣的謠言,肆無忌憚誣陷唐國將領,挑起內亂,損害唐國的利益。
    由此可以看出,西陵和唐國以及書院的矛盾,可謂是由來已久,根深蒂固,而西陵“舉世伐唐”的根本目的,便是擴大自己的“神權”,打敗以唐國為代表的世俗權力,從而一統天下。
    西陵,對於權勢的欲望,對於世界的掌控,他們的行動遠遠比他們嘴裏說出來的更可信,對周邊國家的控製,對唐朝的滲透,看不起沒有信仰的唐國,卻還不得不派人滲透,有時候都感覺西陵搞得自己就像一個間諜機構。左一個何明池,右一個王景略,還有一堆沒有冒出頭的。
    除了魔宗和書院的弟子,西陵恨不得把天下高手都收入囊中,為自己所用。用偽善掩蓋著對世界的野心,幹著肮髒的事情,表麵的仁義道德,也終究隻是表麵功夫,早晚有一天會被自己的昊天暴擊。
    “不過雖說西陵不咋地,但風景,尤其是這桃樹還是蠻不錯的,要是能搬一顆回後山養著,倒也不錯。”
    喜歡將夜之夜行請大家收藏:(.)將夜之夜行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