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章 莫臥兒之行(一)
字數:3388 加入書籤
十天後,當朱由棷的決定傳回安南後,鄭梉也終於放了心,而且大明陛下還給他賜了陳姓,也就是讓他傳承原先安南陳氏的大統,這也讓他的心情十分的愉悅。
陳梉在升龍城舉行了繼位大典,黎維祺也按照他的要求,將皇位傳給了他,不過這是天朝上國大明陛下的決定,他也沒有反對的資格。
“鄭梉,不對,現在應該叫陳梉,你這下你滿意了。”
黎維祺無奈地說道:“如今連大明陛下,都認可了你的地位,我也無話可說,隻是希望你能善待我和黎氏一族。”
黎維祺的語氣帶著一絲無奈和嘲諷,他原本的希望破滅了,大明並沒有支持他這個傀儡,而是為安南選擇了新的主人。
陳梉此時的心情也非常好,並沒有因為黎維祺的怨恨而有所不滿,他看向黎維祺接著說道:“你放心好了,既然大明陛下讓我善待你,我也不會太過為難你,畢竟你也是曾經的安南國王,如今退位當一個閑散王爺,不也挺好的。”
翁玉堂作為大明的使臣,也在儀式之後,將正式的封賞旨意交給了陳梉。
“陳國主,這還真是一波三折啊。”
翁玉堂接著說道:“不過既然你這邊的事情,解決了,我也要出發前往南掌了。”
南掌國位於安南的西南部,也是翁玉堂下一步要去的地點,之後他還要去往吉蔑、大城等國,才能返回大明。
……
而另一位使者張成文負
責的國家,雖然沒有這麽多,但他卻要去往莫臥兒帝國,這個在亞洲版圖上唯一能和大明板板手腕的國家。
此時莫臥兒的統治者沙賈汗剛剛剿滅了境內的叛賊錫蘭徒,也就是基督教在此地的會眾。
前代錫蘭教的管理者都隻是傳教,莫臥兒帝國的國王也沒有對他們采取什麽措施,但變動就發生在錫蘭教第五代的主教阿爾瓊身上。
他不僅將教區改成了行政機構,還向信徒們征收賦稅,甚至參與莫臥兒皇室之間的糾紛,庇護叛亂的王子。
這一行為讓整個莫臥兒帝國產生震動,沙賈汗也帶領大量的士兵,對他們進行圍剿,將錫蘭教徒驅逐出去。
莫臥兒東部城市孟加拉,此時正屬於荷蘭人的管理之中,因為收到了托爾的通報,他們對張成文一行人並沒有阻攔,反而是替他們將這個消息傳遞到了莫臥兒的首都德裏,沙賈汗也下令派遣了一支軍隊,用於護送這支大明使團。
莫臥兒建國一百多年以來,雖然知道他們的這個鄰居,但從來沒有與大明接觸過,甚至連簡單的使節來往都沒有。
一方麵是因為莫臥兒帝國內部,一直處於動蕩之中,另一方麵也是因為周圍國家的阻隔,兩邊並沒有直接的通路。
沙賈汗對於張成文的到來很感興趣,他從記載中,了解過這個強大的鄰居,大明畢竟是打敗了成吉思汗統治的元朝,才建立的,作為借著成吉
思汗後裔起家的帖木兒的後代,他對大明是又敬又恨的。
當張成文來到德裏後,沙賈汗也在德裏紅堡皇宮前,親自接待了他們。
“參見尊敬的莫臥兒皇帝,我是大明的使臣張成文。”
張成文看向莫臥兒也沒有跪拜,而是挺直了腰杆,接著說道:“如今大明已經征服了整片大陸,我來此也是希望可以代表大明,和您建立友好的邦交關係。”
來到莫臥兒之前,張成文一直有些憂慮,因為劉靜軒也和他提到過此行的危險性,畢竟他們對這位沙賈汗的情況了解得也很少,萬一這是一位暴虐的君主,他極有可能身死當場,但這也是使者的職責所在,不能因為有風險,就逃避這樣的行為。
看著眼前一言不發的沙賈汗,張成文也是愣在原地,一時不知道如何繼續說下去。
而沙賈汗之所以沒有說話,是因為他的心中也是有些疑慮的,他在出城迎接之前,曾和朝中的大臣商議過對於大明的態度。
雖然莫臥兒帝國此時看上去還很強大,但實際上他們周圍的威脅也不少,英國、荷蘭、西班牙各國列強都盯上了他的這片土地,紛紛在這印度半島上建立殖民點。
雖然在陸地上,他征服了德幹高原的艾哈邁德納加爾,迫使高康達稱臣納貢,甚至強迫比賈普爾承認莫臥兒的宗主權。
但由於海上實力的匱乏,他幾次想打擊這些歐洲國家的行動都以失敗告
終。
大明的到來,卻給他們帶來了一絲希望。
鄭和七下西洋,也途徑過他們這塊土地,這裏的人民對大明那高聳巨大的寶船也還有著深刻的影響,所以張成文來此的消息一傳出,莫臥兒的君臣也進行了大量的討論。
許久,意識到自己因為思緒,而冷落了這位大明使臣的沙賈汗,這才出言道:“歡迎大明使者的到來,隨我一起去皇宮吧。”
沙賈汗倒是幹脆,直接吩咐士兵們帶領著使團的一行人,進入到了紅堡皇宮,張成文反倒一時沒適應過來,因為他還有一些話沒有說出口,不過入鄉隨俗,他也吩咐通行的使團進了城。
進入紅堡皇宮的大門,張成文也看到了這些帶有異域特色的建築,比起緬甸王宮,這裏的建築看上去別具一格,和大明的建築完全是不同的風格。
雖然此時的泰姬陵還在修建之中,不過僅僅看這些紅堡皇宮裏的建築,也能充分地看出,莫臥兒帝國,這些建築師的匠心獨具。
紅堡周圍有護城河環繞,四麵也都是厚重的圍牆,這些圍牆都是巨大的石材堆砌而成的,足足有數千米。
這裏之所以稱之為紅堡,也是因為整座城堡都是用紅色砂岩所建,張成文看得出,這些整齊的城磚,都是工匠們通過細致的手工打磨,才製作出的。
進入城牆內,各種半圓頂的建築更是映入眼簾,通道邊,足有十多米高的柱子也十分地吸
睛,最重要的是,這裏的每一處立柱,形式樣貌都如出一轍,明顯是耗費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