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六章 劉靜軒的憂慮

字數:3557   加入書籤

A+A-


    確定完澳洲的計劃後,朱由棷準備離開內閣,返回太和殿,畢竟宴會快結束了,他作為主人,應該為此做個總結,但劉靜軒卻若有所思,遲遲沒有動身。
    “劉閣老怎麽了?”
    朱由棷出言問道:“你還有什麽疑慮都說出來,朕也來替你想想。”
    “陛下,臣擔心的,主要是大沽口的問題。”
    劉靜軒回應道:“雖然大沽口的輕工業區辦得很不錯,但工業整體的情況,還是達不到原先的計劃,目前這一塊的收入還是太低了。”
    “哦?你說說看。”
    朱由棷也很好奇,這些事情一直是史可法在負責,而他也沒有提到過這些,朱由棷便沒有太過關心。
    “原先我們的計劃是大沽口為試點,接著在全國興辦工廠。”
    劉靜軒解釋道:“但是時間已經過了這麽久了,目前仍然隻有大沽口這一處成功了,全國其他地方的工廠,效益並不好,大多數隻能保證收支平衡。”
    “主要是大沽口的名頭太大了,全國的商人都想要到這裏進貨,其他地方的廠子就受到了影響。”
    聽了劉靜軒的話,朱由棷也還是思考起來,他確實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
    實際上,後世英國建立工廠的時候,初期的規模和數量也很有限,他們也遇見了市場打不開的情況。
    但大沽口的情況,又不太一樣,主要是因為大明百姓,信奉一些老字號,像大沽口工業區,這樣皇家參與的工廠,
    也是一樣的情況。
    朱由棷並不反感這種情況,這反而說明大沽口生產出來的產品,品質有一定的保證,但長此以往,對於大明工業化的進展,就有了負麵的影響,劉靜軒之所以擔憂的點,也在這。
    “朕倒是有一個法子。”
    朱由棷結合後世的情況,回答道:“既然內銷受阻,就讓這些其他地區的工廠,主營外貿吧,這些大明周邊的國家,剛剛和我們重新建立邦交,正好將產品賣給他們。”
    “暫時先讓他們與沿海商隊合作,將商品通過海上運過去,還有荷蘭的合作若是談成了,也分給他們一部分單子。”
    “但也要掌握一個競爭,讓這些工廠之間,爭奪這些單子,價廉物美則優先。”
    朱由棷想到這裏,突然想到了一個後世常用的辦法,競標。
    實際上宋代開始,這種模式就存在了,宋代把招標叫做“買撲”,朝廷在招標前會給出一個估價,再由這些商人報價。
    明朝也存在這種情況,但是大多數的生意,都是交給朝廷掌管的官方形式來解決,例如銀作局,專門為朝廷打造金銀器飾,其中的管理者,也都是有官職的。
    而工廠建立之後,大明所需的物資,也都是通過這些朝廷掌管的工廠來解決,例如軍工廠,造船廠等,所以他才會忽略了這一點。
    劉靜軒也明白了朱由棷的意思,回答道:“陛下,您所說的意思我明白了,對於這些外貿
    的單子,由我們提供和定價,然後讓這些私人經辦的工廠來競爭。”
    “這樣也省了內閣的負擔,對於這些工廠來說,也是一次機會。”
    “劉閣老說得沒錯,但有些情況還是要注意的。”
    朱由棷想起後世的一些例子,提醒道:“首先這些產品的質量一定要經過朝廷的檢查,畢竟是出售給外國的,千萬不能出漏子,否則也會影響大明的聲譽。”
    “還有要注意惡意低價投標的問題,朝廷內部要根據大沽口工廠的情況,研究出一個成本價,低於這個價格的企業,自動廢標。”
    “當然,關於這些工廠的內部工藝問題,也可以讓他們提供一份資料,如果真有新的方法可以降低成本,大沽口的工廠也可以學習,可以通過購買的方式,獲取這些技術。”
    朱由棷知道,這些工業技術的迭代,一部分靠得是科技的進步,比如蒸汽機等,但也有一部分靠得是工人的技藝。
    後世很多工人,在長期的工作過程中,發現了更簡單,成本更低的方法也是常有的,朱由棷並不反對這種情況,他反感得是惡意競標排擠其他工廠的行為。
    這種例子屢見不鮮,若是私人之間的購買自然是價格越低越好,但這是朝廷的生意,大明也不差這個錢,隻有保證這些工廠良性的存活下去,大明的未來才會更好。
    劉靜軒聽了朱由棷的話,也深有感觸,他回應道:“之前史大
    人就和臣談過這類的問題,我們關於大沽口工人工資的情況也討論過。”
    “雖然這些工人的工資,比起一起私人作坊的員工要高一些,但我們也沒有因此而改變,這是我們一同製定出來的標準,建立這些工廠也是為了百姓富足,他們有了收入之後,才會有盈餘存入大明皇家銀行,或者購買商品。”
    “銀子隻有流動起來才有用,若是不然,就失去了他的價值。”
    朱由棷很讚同劉靜軒的話,他之所以讓內閣,通過銀行發行國債也是這個原因,即使百姓們沒有消費的計劃,他也要把這銀子活用起來。
    “這些事情,你再和史可法多溝通。”
    朱由棷接著說道:“對於經濟的問題,一定不要忽視,大明的強大不僅僅是靠軍事,經濟發展才是我們的支柱。”
    “明年是最後一年農業免稅,之後咱們遇見的挑戰會更大,朕有一個願望,有一天可以大明可以真正富足,徹底取消這些稅收。”
    “讓這些百姓能徹底從貧窮中解放出來,到那時,離朕所期望的太平盛世也不遠了。”
    朱由棷的這些話,也是發自肺腑,大明如今的工業化還在發展之中,等到工業的稅收足夠朝廷的開銷,他也會徹底取消農業稅。
    “是,陛下。”
    劉靜軒感慨道:“臣也希望可以看到那一天的到來,這是我們內閣還有所有朝廷官員,需要努力的方向。”
    “咱們先去太和殿吧
    。”
    朱由棷提醒道:“算算時間戲曲應該結束了,晚宴也該開席了。”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