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二章 移民

字數:3528   加入書籤

A+A-


    羅金昌和張煌言返回海岸島嶼後,也將澳洲東部平原的情況,告訴了正在修建取水點的島津億隆。
    “這裏的土著人的生活也太原始了吧。”
    島津億隆也不由地吐槽道:“怪不得陛下說,這裏是一片無主的島嶼,這些人比起中原一千年前的人都還有不如。”
    “哪裏是一千年前。”
    黃朝也出言道:“三皇五帝時期,我們華夏便進入了農耕時代,怕是五千年都不止咯,他們既不遊牧,也不農耕,來這裏之前,我根本不敢想象這樣的情況。”
    這次的經曆對黃朝的衝擊非常大,他作為一個禮部官員,自然學習了大量禮樂詩歌,根本接受不了這樣野蠻的生存方式。
    “也不是,他們也是沒辦法。”
    羅金昌也出言道:“這裏的環境對他們的影響太大,周圍都是山地,將他們束縛在了那裏,而且陛下也說了,這裏隻適合種植小麥。”
    “麵粉對他們來說,難度也太高了,即使是有小麥,他們也不會選擇種植,因為根本無法直接食用”
    羅金昌的話,正是澳洲大陸土著的真實情況,實際上他們在北側的幾處港口,發現的情況也是大同小異,有些土著正是從巴布亞遷移過來的,但他們所帶的種子,在這裏根本沒辦法播種,為了生存他們隻能放棄農耕,選擇了這樣的方式。
    “好了,接下來該進行下一步了。”
    羅金昌看向島津億隆,接著說道:“去往
    澳洲東部平原,陸路的地圖,我們已經繪製完畢了,還有海圖,我們沿路而來的時候,我也都沿路標記過了。”
    “這些土著,暫時交給士兵和酋長解決了,剩下的就是從倭寇省移民的事情。”
    “現在這個情況,從倭寇省移民...”
    島津億隆很少反駁羅司令的話,但如今澳洲的環境太惡劣了,他還是忍不住出言道:“不如再等等,現在澳洲大陸的情況太不堪了,即使我不站在倭寇省的角度考慮,也還是不願讓這些百姓受太多的苦。”
    羅金昌自然知道,即使倭寇省現在已經屬於大明了,但陛下仍然將倭寇看作是下等人,這是陛下的早就表達過的,他對倭寇恨之入骨,但島津億隆畢竟是他的同僚,他也不好點明這點。
    羅金昌思考再三,隻好出言道:“島津億隆,這些人是倭寇省必須要出的,陛下之所以讓倭寇省出人,是因為你們這些島民水性就好。”
    “而且你也應該聽見陛下所說,占領澳洲大陸隻是第一步,以後大明還要開辟新地域,若是人人都畏難,陛下的命令還如何執行下去。”
    “我們作為士兵更應該服從軍令才對,即使隻考慮這一點,你也不應該說出這樣的話。”
    島津億隆之所以有這樣的想法,也是因為這兩年,倭寇省的改變,之前倭寇地區一直是割據的情況,不同地區的人也互相提防,但如今這些人都將自己視為
    了大明的一份子,互相之間也多了包容和理解。
    “還有一點。”
    羅金昌提醒道:“此次你此次返航之時,一定要將運糧船帶過來,最好帶些糧食,依靠軍艦來做這些工作,也太大材小用了。”
    “這裏的樹木倒是豐富,找來一些造船匠,在這裏就地取材,造一些小型帆船倒是可以。”
    羅金昌有此提議,也是因為各個港口駐紮的士兵太多,導致海軍士兵太分散了,三桅風帆戰艦行駛起來,需要大量的人手,若隻是因為運糧,就動用軍艦也是白白浪費士兵的體力。
    “我倒是有些期待,陛下所說的內燃機艦船了。”
    羅金昌感慨道:“聽說那種艦船無需過多人力,甚至不需要船帆就能隻用,而且速度比三桅風帆戰艦還要快上三倍,有這樣的神器在手,何愁大明不強大,正要有那個時候,定海號也該退役了。”
    “唉,我們為了海戰訓練了這麽久,沒想到再次出航竟然是執行這樣的任務。”
    張煌言也有些壓抑道:“真想現在就把船開去南美洲,去和西班牙或者葡萄牙板板手腕,不知道這仗什麽時候才能打起來。”
    “好了,羅司令,既然如此那我就出發了。”
    島津億隆出言道:“長痛不如短痛,讓這些百姓們多經曆一些苦難,他們才能知道如今生活的不易。”
    島津億隆將取水點的工作交接給了張煌言,就踏上了返回倭寇島的行程。
    ..
    .
    由於已經熟悉了航線,返航的時間也大大節省了,島津億隆僅用了十天的時間就趕回了倭寇省。
    當然他也是有私心的,移民的一萬百姓都是從原先的長州藩,毛利家的地盤征調的,雖然大明以及島津家沒有這樣的規定,但倭寇省內部確實存在這種歧視的情況,這些最後因戰敗而投降的長州藩百姓,成了倭寇省的二等公民。
    “此行可還順利?”
    朱舜水看見島津億隆,也是關切地問道:“我聽說此地都是未教化的土著,是否要在下去幫忙解決難題?”
    “即使是朱先生恐怕也沒辦法解決。”
    島津億隆自然知道這位先生的本事,但那裏的人連文字都不認識,他笑著回答道:“在先生的幫助下,我倭寇省的百姓如今也是懂禮之人了,但那樣的蠻荒之地,不適合先生。”
    “先生若想為陛下出力,也得等這些人有了基本的知識儲備之後,待我們將大明的文字,語言教會給他們之後,下一步才是思想意識。”
    聽到島津億隆這麽說,朱舜水也不再追問,實際上,這兩年來他對倭寇省的影響不可謂不大,因為他努力,很多孩童已經忘卻了,他們關於倭寇人的記憶,將自己看作為大明百姓。
    當然朱舜水一個人的力量也很有限,眾多前來倭寇省幫忙的士子們,也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島津先生說得有理,不過...”
    朱舜水接著說道:“
    隻要從孩童抓起,這些人總會成為我大明的子民,認同我中華的文化。”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