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七章 船工選拔(二)
字數:3307 加入書籤
史可法的話,也讓宋應星,想起來科學院的人員,其中一些人,雖然前期沒有好的基礎,但是通過不斷地研究,也達到了一定的水平。
“好,既然如此,我便去張貼榜單了。”
宋應星將人員統計完畢後,將其中的七十二位,完成圖紙繪製的部分船工名單,單獨提了出來,也在剩餘答卷中,將其餘的三百多人的名額,選了出來。
“各位師傅,我知道你們都是各船廠的精英。”
宋應星看著那些落選而失落的船工,安慰道:“若是此次,沒有被選上也不必失落,大明的艦船事業,也需要你們的一份努力,而這些被選上的人,希望你們能盡量,汲取荷蘭的造船技術,為我大明的科學進步出一份力。”
“我們這也是科學?”
聽了宋應星的話,劉修傑不由地問道:“我們這些,小打小鬧,怎麽能和宋大人,您的研究相提並論呢?”
“不,這都是科學。”
宋應星解釋道:“船,是我們離開陸地,去往其他地方的工具,船舶的進步,也是我大明實力的進步,所以你們做的事情,和我宋應星所做的事情,都是一樣性質的。”
此時,史可法來到了人群前,補充道:“我補充一點,關於我大明造船的問題,你們有部分人也參與到了,新式艦船的建造,知道其中的過程。”
“我大明的艦船,正在升級換代之中,而缺少的材料橡膠,很可能在下一
次,荷蘭艦船返航之時,帶過來。”
“所以,我有個建議,希望你們其中一部分人,能夠盡快地學習,然後在荷蘭人第一次返航之前,隨他們一同返回大明,參與到接下來的造船活動中。”
史可法的話,也讓這些船工有些沉默,畢竟這樣的機會難得,不過以劉修傑為首的十三位,大沽口船廠的船工,還是率先,接受了這個任務。
“史大人,您放心。”
劉修傑接著說道:“我們一定會盡快,掌握荷蘭人的理念,參與到新艦船的建造中,畢竟造船才是我們的本職工作,若是沒有這份工作,我們也沒有這個機會前去學習。”
史可法後來補充的這段話,也是因為陛下對於船廠工作的要求,他想要提拔一批,既有知識,又負責,而且對大明衷心的船工,擔任以後的船廠總工,史可法,也從名單中將這些人的名字,默默記了下來,這些人都會成為大明造船方麵,獨當一麵的人才。
而在兩位大人的後方,禮部尚書黃朝,也在默默注視著這一切,他來此正是為了學習,這兩位選拔人才的方法。
明年春闈的會試,便是按照常例,由禮部主辦,但作為如今,這樣強盛的大明下,人才選拔,他覺得應當與舊時的選拔有所不同。
“史大人,我突然有了一個想法。”
黃朝攔住了,剛忙完準備返回大沽口官衙的史可法,繼續說道:“如今的大明,比
起以往的大明,要更加富足,所以,也會有一些士子,抱著升官發財的想法,來參加考試。”
“即使陛下恢複了錦衣衛的製度,但這樣也並不能阻止這些人的存在,畢竟洪武朝,那樣的嚴酷律法下,仍然有人以身試法。”
“我覺得,相比於能力而言,對大明的付出精神,也值得肯定,一些暫時能力較弱的人,隻要有心為大明做貢獻,經過了一定的學習,也能勝任這些簡單的官職。”
“是啊,如今當官可比以前簡單多了。”
史可法也感慨道:“如今的大明,百姓富足,法令嚴明,一些地方官員的管理,也變得簡單很多,最突出的便是,沿海的這些地方,如今倭省也被我大明收入囊中,少了這些倭寇的侵擾,他們的日子好了很多。”
黃朝原本也疑惑,關於這些人的選拔問題,因為若是亂世,自然更看重於個人能力,而如今的大明,更看重得是,這些官員對於大明的歸屬和榮譽感,更多得是一種付出精神,原本沒有思路的他,看了這些船工的選拔,也有了一些思路。
“史大人,你覺得把那些士子派去澳洲如何?”
黃朝接著說道:“如今大明,思想建設的重點便是在澳洲,更甚者,原本在倭省的那幫子文人,都跑去了澳洲。”
“既然,大明如今要選拔人才,我覺得也應該讓他們從,這種艱苦的地方做起,這樣才不會出問題。”
黃朝之所以,想得這麽長遠,也是因為陛下和劉閣老,都把這個任務交給了,他這位禮部尚書,當然,這原本就是禮部分內的事情。
“說實在的,我也是從科舉走出來的。”
史可法解釋道:“雖然我是世襲的錦衣衛百戶,但我也參與了崇禎元年的科舉,成為了進士,從西安府推官做起,後來才有機會當上如今的總幕僚長,管理大沽口的事情。”
“但與我同期的那些進士,除了陳起龍擔任了福建布政司參政以外,其餘三百多位,有近一半以上的人,因為各種原因,沒有成為如今大明的官員。”
“而另一位,也是與我同期的宋應星,雖然他並沒有考中進士,卻為大明做了很多的貢獻,比起我更要了不起。”
史可法想了很久,最後總結道:“所以,在我看來,考上科舉與否,與能否為大明做貢獻,並沒有直接的關係,你的想法,我是讚同的,首先,要有為大明、為朝廷、為陛下,付出的這顆赤子之心,才更應當成為我大明的官員。”
“好,多謝史大人指點。”
黃朝也感悟道:“此次的科舉,當以為朝廷做貢獻為前提,再進行選拔,正好鄭司令,也剛剛準備出發,我便將這些待考的士子去一趟澳洲,先吃些苦頭。”
黃朝的想法,正和後世的想法不謀而合,後世對於人才的選用,也是遵循一樣的道理,先讓這些人經曆一些艱苦的
環境磨煉,才有機會升遷,擔任更重要的職務。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