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七章 春闈(四)

字數:3494   加入書籤

A+A-


    朱由棷的話並不是危言聳聽,實際上,後世就有這樣的例子,德國出生的愛因斯坦,就帶著有關原子彈的研究,去往了美國,也將這樣的武器帶到了那裏,甚至決定了一次世界大戰的結局。
    朱由棷對於這件事的看法,無關其他,隻是在意高精尖人才的重要性,他自然不會迫害這些人,但也會對他們采取一定的限製措施。
    當然,這些人中並不包括,宋應星、陳大年、王洪成、羅育良、李振聲等,這些從大明剛剛起步階段,就投身到科學院研究的人員。
    如今的科學院人員,雖然不足,但人員關係也相對簡單,可一旦研究員多了起來,朱由棷也會擔心其中出現一些人,因為不得誌,從而成為反叛大明的存在。
    ......
    中華六年二月初。
    自朱由棷登基後的第一次春闈考試,也正式拉開了帷幕。
    一大早,貢院的考場前,就聚集了大量等待考試的考生,而另一邊,改造後的力學所前,也是一樣的情況。
    “吉時已到,考生進入考場。”
    隨著黃朝與宋應星,在兩地同時間的出言,考生們也按照登記的順序,依次進入考場。
    相比於前朝,那種狹窄的考間環境,朱由棷也吩咐工匠們,進行了一定的改善,這裏不是原本僅能供士子,坐著度過三天的不足一平的狹小空間,每間考舍的空間都擴大了不少,其中還放入了簡單的床鋪。
    而考生們的用餐,也會采用大沽口的食品工廠,提供的新鮮罐頭,進行簡單地烹飪後,送到考生們的麵前。
    不過,這畢竟是朱由棷登基後的第一次科舉考試,他也調配了一些紫禁城內的士兵,對這次的科舉考試進行監督。
    這些士兵並不是不懂文化的粗人,而是經過了一些簡單的學習,而且他們的精神力和意誌力,比起這些士子們更加堅韌。
    每兩間考舍前,都會有這樣一位士兵,專門負責監督這些士子們的考試過程,這樣嚴格的監考環境下,幾乎沒有人能利用作弊,來通過考試。
    相比於貢院這邊的考試,科學院那裏的筆試,就要簡單得多,宋應星的出題,也盡量回避了科舉的考試科目,而是側重於對一些,基礎的科學常識進行考核。
    當然,在科學院筆試的最後一題中,宋應星也參考了黃朝的出題,對這些應考的考生,關於科學研究的目的性,進行提問。
    “你們怎麽看待,科學研究的功利性?”
    這是宋應星在得到朱由棷的認可後,出在考卷後的最後一題,也是宋應星對這些考生們的篩選,隻有清楚知道,科學研究是為大明做貢獻,為百姓謀福祉的人,才會被宋應星,選用參與近期的這些研究中。
    ......
    盡管朱由棷認為,這些考題在一天之內就能完成,但還是按照以往的慣例,將考試時間延長至了三天。
    接下來的半個月時間。
    不僅是禮部,包括朝中的一些要臣,包括史可法、劉靜軒在內的官員,都參與到了這次的閱卷之中,他們也將貢士,以及入選殿試的名單提交給了朱由棷。
    “陛下,關於這次的春闈,有幾人的卷子,臣想交於陛下,審閱一番。”
    黃朝也拿出了幾份他比較看好的卷子,介紹道:“此次參與春闈,士子們的答卷水準都還不錯,不過臣比較看好,顧炎武、王夫之以及黃宗會幾人的答卷。”
    顧炎武和黃宗會,朱由棷倒是認識,但王夫之,他卻不太熟悉。
    這位王夫之,也是一位有才之人,曾在崇禎十五年,參考中舉,但進入仕途太晚,並沒有入朝為官,當他北上想要參與會試之時,也正逢李自成與張獻忠攻打明軍,戰時焦灼之際。
    朱由棷也查閱了幾人的卷子,其中黃宗會的文采更勝兩人,而顧炎武的答卷中,對於報國盡忠以及關於軍事方麵的論述則是不凡。
    而王夫之,則是與兩人的論調有些區別,雖然崇禎帝已死,但其字裏行間,仍抱有一絲,對崇禎朝的遺憾之情,卻讓朱由棷有些反感。
    “這王夫之的卷子邏輯倒是不錯,但...”
    朱由棷評價道:“如今已經是中華朝,不是當初的崇禎朝,此人卻還沒有轉變過來,不應歸為上等,名次該靠後一些。”
    “陛下,即使是臣對崇禎朝,亦有些惋惜之感。”
    黃朝也反駁道:“此人雖然言語中,有著對崇禎朝的遺憾,但這也正說明了此人的忠君愛國之情,臣覺得陛下不妨再觀察一番。”
    “好。”
    朱由棷也回應道:“既然如此,就將此人也納入殿試的名單中,朕也要當麵考校他們一番。”
    ......
    另一邊,宋應星那邊的結果也出來了。
    不過相比於貢院的考試,那邊對於士子的錄用,則是按照能力以及對知識的掌握程度,給所有參與考試的人員,都安排了一定的職務。
    “陛下,這些人的大多數,還是能認識到,科技對百姓的好處。”
    宋應星也拿著結果,向朱由棷介紹道:“不過,士子的品性就是如此,也有少數不願意參與功利性研究的人,臣會給他們安排一些相對清閑一點的研究。”
    “對了陛下,臣還有個人要向您介紹。”
    宋應星接著將方以智喊了出來,繼續說道:“這位方大人,正是才能不遜於臣的人才,此次考核,他的成績也很不錯,其中一些非功利性的,觀察類研究的管理工作,正可以交給他負責。”
    “見過陛下。”
    方以智也走上前來,接著說道:“臣有個想法,正是關於動植物研究、天文研究以及人體解剖,這些西方研究的推行,臣知道很多人,對於機械等科學研究不甚了解,但對於此類觀察型的研究卻十分在行。”
    “什麽?解剖?”
    宋應星聽見方以智的話,也是一驚道:“方兄怎可在陛下麵前,談及此類研究,這在大明可是禁忌,切不可胡言亂語。”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