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一章 內閣會議(二)

字數:3307   加入書籤

A+A-


    黃錦的這番行動,讓朱由棷也為之動容,他趕緊將黃錦拉了起來。
    “或許你說得沒錯。”
    朱由棷也出言道:“科舉從隋朝傳承至今,確實有了千年的曆史,即使朕想要,對科舉製度進行修改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陛下,臣也有個主意。”
    劉靜軒突然也急中生智,想到一個辦法,出言道:“既然陛下和黃大人都覺得,科舉的製度不能修改,不如換個辦法。”
    “在春闈之前,也有著鄉試和會試,既然陛下準備對官員進行試用和擴招,不如從這些人中選拔,他們雖然沒有通過春闈的考試,但也是一定程度上的人才。”
    “比起春闈選拔出來的士子,這些人的質量不夠,但數量卻很充足,用這些人來擔任我大明的基礎官員,倒也合適。”
    聽到劉靜軒的話,眾位大臣也覺得很合理,畢竟鄉試和會試,原本也就是大明選拔士子流程中的一環,從這些士子們,選用基礎官員,也不存在素質太差的情況,朱由棷也想起了,後世中的製度,一些較為基礎的工作,也可以相應的降低學曆的要求。
    “劉大人說得沒錯。”
    黃錦此時也收到啟發,出言道:“我覺得與其,將科舉的錄取率擴大,不如直接采用這樣的方式,臣認為科舉的含金量不容動搖。”
    “確實如此。”
    賀康平也回應道:“這樣一來既滿足了黃大人的想法,也符合我們這些人的想法,有了這樣的機會,能否做出一番事業來,出人頭地,就看這些士子們的努力了。”
    賀康平雖然在科舉考試中,隻獲得了最低的名次,但他卻很認同,大明這些基礎類的教育,這些教育帶給他的也不僅僅是那些儒家書籍,也擴展了他對人生,對整個大明的看法。
    “陛下。”
    賀康平也接著說道:“實際上我們工部,也在對大明的那些工匠,進行這方麵的教育培養工作,因為科學院的很多項目也需要這些人的參與。”
    “隨著技術的發展,圖紙的專業程度以及對工匠理解能力的考驗,也是相應的提升,臣覺得,即使做那些基礎的官員,並不需要太多的學識,這基本的過程,還是要有的。”
    這些官員,雖然學識有所差距,但對教育的認可也是發自內心的,看到這些人討論出了一致的結果,朱由棷也很是高興。
    “既然你們都這樣認為,朕也同意你們的看法。”
    朱由棷看向劉靜軒命令道:“這科舉自然是禮部的事情,也是你內閣的管轄範圍,劉閣老就由你來安排黃大人以及禮部的官員,解決這些士子們的選拔問題。”
    “畢竟,這些通過鄉試的士子的基數還是比較大的,也要對他們進行一定的考核之後,才能讓他們負責起來。”
    “此外,對這些官員的考核年限設為三年,若是中途退出的,肯定要進行刑事方麵的處罰,畢竟這基層的工作都是必須的,若是通過考核之後,則按照考核年限內的工作情況,進行評級,這部分內容可以交由戶部來做。”
    朱由棷所說的這種方式,就和後世的公務員服務基層的模式類似,隻是大明的官員匱乏,一旦那些士子退出,很可能對基層工作,造成很大的影響。
    “至於支教士子們,你們又怎麽看?”
    朱由棷也介紹道:“朕在澳洲大陸,看到了很多前去支教的士子,他們為了推廣我大明的文化,也奉獻了自己的力量,但他們獲得的收益卻很少。”
    “雖然朕明白,他們都是不求回報,去做這些事情的,但朕作為大明的陛下,他們也是朕的子民,朕不可能不考慮他們的利益。”
    “陛下。”
    劉靜軒也有些為難地回答道:“實際上,臣已經關注過這些事情了,例如倭省,是士子們前往支教,最開始的地方,這裏的很多人也正如陛下所說的一樣不求回報。”
    “臣也想過一些方法,給他們提供一定的報酬,但這些在他們看來,反而是對他們的一種侮辱,臣也隻得放棄了這樣的做法。”
    文人骨氣,不為五鬥米折腰,這是在士子們之間,一直傳頌的精神,朝廷已經為他們提供了基本的生活保障,他們也不需要那些銅臭味,來汙染他們的精神世界。
    “但朕不看好這樣的形式。”
    朱由棷也解釋道:“或許是有一部分人有著這樣的想法,但更多的人呢,卻因為這種觀念退卻了,一些士子或許有支教的想法,但迫於生活的壓力,放棄了。”
    “畢竟士子們也是大明的百姓,很多人還生活在溫飽線上,所以朕希望你們可以提供一種方法,讓他們心安理得的收下這份收入。”
    “陛下,不如給他們也安排上考核期。”
    黃錦也提議道:“這些支教的士子們,在支教期間的工作,也可以當作他們的履曆,當大明需要官員的時候,也會從他們當中選拔。”
    “當然這些支教士子們的考核相對輕鬆,不存在考核期退出的懲罰,他們可以參與任職的官員類型,自然也要進行限製。”
    “例如禮部等工作,這些外出支教的士子應該可以勝任,但若是想要擔任戶部或者兵部甚至吏部的官員,則需要再進行一定的適應期考核,畢竟這些部門的專業性要求比較高。”
    當然,這些話是黃錦自己說出來的,其他人自然不敢說禮部是個專業性低的部門,但那些外出支教的士子,也正是熟悉了大明以外的情況,適宜在外的生活,無論是對出使活動,還是接待外使都有一定的幫助。
    “好。”
    朱由棷也讚同道:“這與朕想的情況也差不多,這些外出支教的士子們,也正該擁有和其他士子們一樣的待遇,他們參與教化工作,同樣也是為百姓、為朝廷,也是為朕分憂。”
    “不過這部分的考核也要相對靈活一些,對那些外出在外的士子們應該更照顧一些。”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