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二章 舊友重逢(六)

字數:3577   加入書籤

A+A-


    “好,有了你們兩位的幫助,此事定能完成。”
    顧炎武也繼續說道:“今日先這樣,明日一早,到我的客房來,我給你們詳細說說這事的情況,你們作為參考士子的身份,正能為調查此事出份力。”
    黃宗會也提醒過顧炎武,不要暴露自己的身份,顧炎武原以為自己的偽裝很好,沒想了第一日就暴露。
    第二天一早,顧炎武便將陛下打算調查此事,以及內閣的一番討論敘述給了兩人,三人商議後,決定由兩人來讓士子們將話題轉向做官的理由,而顧炎武雖然也呆在一旁,卻最好不要直勾勾地盯過去。
    幾人上午便來到一間酒館,但這裏,直到中午才漸漸有了人氣,零零散散地坐著幾位士子,李、趙兩人也並沒有行動,直到傍晚,士子們多了起來,他們才開始走上前去,與眾人結交起來。
    “諸位,既然都是準備赴考的士子,不如今日我請客,大家做個遊戲如何?”
    趙行也吩咐掌櫃,將在座士子的酒水錢都算在自己的賬上,接著說道:“我讓掌櫃煮了一些熱酒,僅是飲酒沒有什麽樂趣,我們來個行酒令。”
    “我來擊鼓,若是鼓聲落了,這花束落在誰的手裏,誰就做個自我介紹,我是商人之子,做官是為了完成家父的囑托,眾位也來說一說。”
    “好,趙兄慷慨。”
    “我也來。”
    數十位士子,在趙行的組織下,也將酒館的幾張桌子拚接到一起,圍坐在桌子周圍,酒館掌櫃也將熱好的黃酒送了上來。
    這種“擊鼓傳花”的玩法在酒館裏也很常見,包括“投壺”以及“同數”的玩法,不過擊鼓傳花,也是人多時最熱鬧的玩法。
    當然,若是外人太多,這些士子也可能放不開,在趙行的要求下,其他的客人也被請了出去,關上了門,酒館裏也隻剩下顧炎武和這些士子們。
    “這位?”
    幾位士子也看到顧炎武的身影,有些好奇。
    “這是我的朋友,不過不是士子。”
    趙行也勸解道:“趁著酒正熱,大家先喝上一杯,我已經吩咐掌櫃做了些好菜,傳花之後,便能送上了。”
    趙行一番解釋之後,這些士子也喝了一杯,隨後開始了“擊鼓傳花”的遊戲。
    “咚....咚...”
    趙行的鼓聲不斷地加快,隨著士子們傳遞花束的速度也越來越快,終於在鼓聲停下之時,花束落在了一位士子的手裏。
    “諸位,我來此南直隸。”
    這位士子也介紹道:“留在這裏的原因,也是為了結交同期,至於我參與春闈的原因,隻是為了證明自己,當然我的目標,也是當個翰林院官員,研究些經文之類的,最為合適。”
    實際上,與此位考生想法一樣的,也不在少數,這些書生都是少年意氣,想要參與春闈,最大的想法就是博取功名,證明自己。
    不過這一位的想法也很清楚,他沒有做地方父母官的打算,也沒有想要擔任要職,隻是當個翰林院的閑職。
    “好。”
    趙行也評價道:“想要入職翰林,至少也是三甲進士,看來兄台已經胸有成竹了,咱們繼續吧。”
    “咚....咚...”
    又一陣由慢到快的鼓聲後,另一位士子也站了起來。
    “諸位同期好。”
    這位士子也出言道:“我留在京城的原因與各位有些不同,我來自倭省,沒有回去也是因為路途較遠,不過比起你們的想法,我隻要不名落孫山就好,至於入朝為官的事情,我還不敢想。”
    “至於參與春闈的原因,自然是源自於朱舜水先生的教導,他在倭省為我們做了很多事,作為他的弟子,我自然要來試試。”
    “什麽?你竟然是朱先生的弟子。”
    李信也是驚訝道:“兄台還是太謙虛了,以朱先生的水平,教出一個進士,不是很簡單的事情麽?”
    那位倭省士子也回應道:“哈哈,確實如此,先生是很厲害了,隻是我比較一般。”
    “擊鼓傳花”還在繼續,又一輪的鼓聲之後,一位身材高大的士子站了起來。
    “諸位有禮了,我來自山東。”
    這位山東士子也解釋道:“作為孔子的故鄉,曲阜人,參與科舉考試,入朝為官,自然是我們從小便向往了,第一次科舉時,我便參與了。”
    “隻不過沒有好的名次,我也就一直等到現在,不過這次我的準備很充分,應該可以獲得不錯的成績。”
    “好,那我們就共飲一杯,祝這位兄台達成心願。”
    趙行也端起酒杯,說道:“當然,諸位的願望也是如此,我們共飲此杯酒,為三月份的春闈祝福,也為各位的仕途祝願。”
    在場還有很多士子沒有出言,趙行放下酒杯後,也再度敲了起來。
    “見過各位,我是薊州人士。”
    這位薊州士子解釋道:“我來京城隻是,因為這裏離我家很近而已,想過來看看,京城的年味,我沒有諸位的宏遠目標,參與科舉對我來說,隻是一個過程而已。”
    “畢竟我也在鄉裏教書,若是自己都沒有參與過春闈,又何談教授那些孩子,當然若是考上了,我也想回到老家當地,在那裏謀個一官半職的。”
    諸位士子,聽到他的回答,也笑了起來,這位兄台的年紀稍大一些,說起話來也是比較實在。
    “兄台能投身教育也是一條出路。”
    趙行也評價道:“比起我們自己想要出人頭地,兄台的這番做法,確是高明不少,來大家一起敬他一杯。”
    大明推行基礎教育以來,確實又不少的士子參與其中,但這些人也有很多,自己也沒有參與春闈,如今也是教授的先生越來越多,一些人也開始追尋自己的目標了。
    看到趙行的不斷敬酒,顧炎武在一旁也是有些羨慕的,向他這樣能把每次敬酒,都說出一定的道理,確實也是一種本領,比起普通的士子,這位商人之子,處理起人際關係來,確實更勝一籌。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