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書 卷七上 光宗本紀第七上
字數:5522 加入書籤
光宗諱寂,字如靜。太宗之孫,閩王它嫡長子,母樂王妃。帝少寡言,而能沈心聚神,讀書鬧市之中,故皇考以為將成大器。
登豐元年,皇考薨,帝嗣公位(注曰:時閩尚為公國)。三年,趙氏篡逆,宋王舉義,會稽太守蕭悟推帝為軍主,率郡兵北會義師。時光宗年才十八,然每決策帷帳,撫慰將士,甚得人心。
宏長元年,義軍諸帥以起義須奉天子,議欲立新君。人情初在晉王、宋王,然不能定決高下。又晉王、宋王並太宗之子,而恭宗太宗之孫,以叔奉侄,於昭穆乖違。而帝為太宗之孫,雖長於恭宗,然以庶兄奉嫡弟,能順昭穆,益以帝仁厚明敏,推悃懷德,遂共立議推奉帝承皇祚。
事聞於帝,帝驀然不知舉措,徘徊逡巡,會稽郡尉尉遲騰曰:“天與不取,反受其咎。”帝問眾曰:“宋公首舉義旗(注曰:時宋王猶為公,晉王為莒公),雲集萬軍;莒公錄勳沙場,挫躓驕賊,何以至於我?”閩傅韋淑對曰:“宋莒二公,位勢侔埒,一立而一不立,非宜也;且二公先帝之叔,繼嗣悖序,亦非宜也。”帝又問眾曰:“我會稽所斎,兵士不滿萬人,甲械資糧,更不能等量觀之,何以敢稱尊?”淑又對曰:“在仁在德,不在兵糧也。”會稽郡丞柴蹤亦言曰:“公太宗親孫,此勝雄兵百萬。”帝遂決意受之。
九月,晉公(注曰:時當封莒,此事追言之)、宋公、唐公、荊州刺史劉儻、青州刺史高冰、交州刺史遲正烈共奉帝,改當年元為宏長,立行宮於臨淄。追先帝為恭宗、諡哀帝,追皇考為王。封晉公為晉王、宋公為宋王、唐公為唐王,餘封賞各異。尋又以會稽太守蕭悟為中領軍,會稽郡尉尉遲騰為中護軍,閩公傅韋淑為光祿大夫、加侍中,會稽郡丞柴蹤為中書通事舍人、加侍中,會稽主簿冰玉為尚書檢校郎、加侍中,會稽司馬伍真為衛尉,會稽記室萬泰為郎中令。
十月,以冬漸至,義軍與逆兵持於山陽。
二年二月,晉王徇山陽。
四月三日,王師破逆軍於曆城。。
五月,王師進至平原。以中領軍蕭悟為兵部尚書,以中護軍尉遲騰為中領軍,以散騎常侍師允為中護軍。
六月,王師連拔陽平、魏郡,所到多降伏,洛陽大震。複北鄉廣平,欲清後虞,然後南鄉。留晉王妃梁氏守魏郡。
七月,趙獻親將大兵十五萬犯魏郡,盈月不克。
八月,廣平拔,晉王回師南鄉,救魏郡,趙獻遂南退,王與之對壘於朝歌。是月,高冰徇泰山郡。王與趙獻相持至於明年三月,雖互有攻防,然少有進退。
十二月,詔郡縣明年務勸課農桑,勿以兵事廢農。
三年四月,帝加王司隸校尉,欲使王進戰。王知上意,表奏曰:“今燕虜犯逆,人迫威而從,若我與之長持,則人心必複思大秦,吏民皆惦念正統,迷途知返,懷懼歸降者,可計日觀增,以是燕虜必破。彼利速戰,我利緩戰,時之勢也,伏願陛下托臣以克敵,若有不效,當挫臣骨,揚臣灰,萬死不辭。”帝優詔勞之。
六月,趙獻知久壘不利,乃南鄉,襲破南馮山。晉王為保諸軍,急燒營東走,河北諸鎮得而複失。王自請歸罪,帝曰:“南馮之失,事在守將,非叔父之過也。”惟奪王司隸校尉,猶以為征討大都督。
晉王建言以為,當休兵集糧,積累人馬,以備再征。宋王讚成之。乃令河南諸鎮將固守不出,廣納兵馬錢糧,事悉付宋王。越明年,倉廩充實,士馬雲集。
十月,令諸軍因地製宜,屯田直桑,官為貸種賃牛。
先是,益州刺史李晚成持兵不動,至是,見偽燕終不能成大計,遂來表報忠,起兵抗燕;涼州刺史尤齊賢亦頻破偽燕,將光複涼土。關中有克複之兆。
四年春二月,帝命晉王西伐,以王為征討大元帥、加黃鉞、都督征討諸軍事。王以趙氏根基在於冀幽,乃麾師北鄉,以晉王妃兵七萬為左,斷邯鄲南,部將司馬衛兵四萬為右,斷邯鄲北,親將兵十萬,攻邯鄲。
三月,妃拔陽平、魏郡,司馬衛卻偽冀州刺史濟於廣平,王徇邯鄲。
四月,趙獻親將兵十二萬至於廣平,王集諸軍十五萬與之戰,遣輕騎擾其糧道,唐王率精兵出其側翼,遂大破之,趙獻退還並州。
五月,王使唐王將兵八萬守廣平、魏郡,親率軍十萬北鄉冀州,高冰亦將青州兵四萬出於東。所到郡縣,莫不拜表降伏,惟巨鹿、河間二郡有役。至乎七月,冀土悉平。是月(注曰:五月),江漢大水,揚州尤甚,帝遣使賑濟,使工部急擬疏浚之策。
九月,進圍北平,至十月,賊之守將吉談出降。是月,獻大軍十萬犯廣平,唐王設伏破之,聝二萬餘。
冬,息兵。詔郡縣葺固堤壩,遣使者廣行州郡,安功拜黜,縣令凡免舊除新十人,太守三人。
五年春二月,王百道並出,克定漁陽、上穀。至四月,幽州盡降。是月,趙獻寇廣平,為唐王所挫,然唐王所部亦死傷甚眾,數四告急。
五月,王師南歸冀土,與趙獻相持。是月,李晚成拔陳倉。先是,尤齊賢亦克隴西,是月,下北地,遂與李晚成合兵,鄉長安。是月,詔諸郡嚴備江洪。
六月,趙獻屢寇魏、廣平,晉王隨機方略,皆將摧折。
七月,青州刺史高冰將兵發青兗,克複兗州。
八月,趙獻夜襲王營,王小挫,尋整師,猶距之。
十月,帝不豫,後小瘳。帝恐不能生見克複,屢發詔催王,王表陳大勢,帝優詔慰勞。
六年春正月,李晚成克扶風,至長安西百裏,趙獻大駭,洛陽危懼,人懷歸順之心。高冰遂發兵入豫土,所在降伏,是月光克全豫。
二月,偽雍州刺史湧大挫李晚成於長安西,晚成西走,湧追之,直尤齊賢至,遂卻之。湧退保長安,晚成、齊賢合圍之,然不能拔。趙獻聞關中無虞,少有安歇。
三月,趙獻潛歸洛陽,複反並州。是月,偽司隸校尉漣寇豫土,為冰所破,於陣斬漣,逆軍聞之甚頹。
四月,帝親至廣平,慰勞將士。
五月,王盡鋒南推,遽拔朝歌。趙獻急自並州南援,先鋒為唐王於林慮要之,逆軍乃自高都入河內,將至,河內為司馬衛所圍,遂營成皋。王師進至洛東不足二百裏地。
六月,高冰、姚徙拔中牟、密、京,諸軍薈乎成皋東。趙獻棄並土,悉兵南來,圖負隅成皋。晉王使王妃帥偏師四萬,收服河東諸郡。
七月,偽雍州刺史湧圖突圍,為晚成所獲,傳首王師。王示之於城內,逆軍見之氣喪。晚成遂與齊賢乘勝推進,拔長安,略馮翊,兵鋒推乎弘農。
八月,晚成破澠池,斬偽兗州刺史乾,傳首王師。是月,王妃將軍三萬南下,拔新安。尤齊賢奉表來成皋營,王親加撫慰,贈與愛馬。
九月,姚徙拔鞏縣,威逼洛陽,趙獻大懼,燒營西遁,收逆軍全眾,據守洛陽。
十月二十五日,諸軍凡三十七萬會於洛陽。至十一月,交州刺史遲正烈二萬人亦至,合三十九萬人,日夜攻洛。王手書告喻城中,惟斬首惡,不計脅者。帝親至軍中,勵將士曰:“賊寇篡逆,於今六載,賴祖宗福佑,將士奮勇,茲臨其窮城,困其牢獄,此政忠臣義士封爵謀賞之際會,惟冀諸君竭心戮力,共梟巨惡,封賜爵賞,同擬山河。”
七年元月四日,姚徙所部先登,遂克洛,趙獻畏罪自焚,餘眾悉降。王誅偽太宰趙清以下凡七十九人,他有罪者,錄付廷尉,依情決判。於是天下光複,還都洛陽。
二月,諸還都事罷,乃大加封賞:
晉王良為太尉,錄尚書事,司隸校尉,給班劍三十人,入朝不趨、讚拜不名。
宋王寧為司徒,錄尚書事,尚書台令,給班劍三十人,入朝不趨、讚拜不名。
唐王京為司空,錄尚書事,中書台令,給班劍二十人,入朝不趨、讚拜不名。
以三王為三公,詔位在太子、諸王之上,言同旨詔,一如聖王、明王之輔高祖故事。
使持節、世襲荊州刺史、都督荊州諸兵事劉儻遙領尚書仆射,加邑二千戶,並前為一萬二千戶。聽以子弟三人為縣侯,各加邑五百,餘如故。
使持節、青州刺史、都督青州諸兵事、齊侯高冰進為齊國公,開府儀同三司,餘如故。
使持節、益州刺史、都督益州諸兵事、綿陽侯李晚成進為商國公,開府儀同三司,餘如故。
使持節、涼州刺史、都督涼州諸兵事、上邽侯尤齊賢進為曹國公,開府儀同三司,餘如故。
使持節、交州刺史、都督交州諸兵事、交趾侯遲正烈進為九真郡公,餘如故。
鎮西將軍姚徙為使持節、豫州刺史、都督豫州諸兵事,賜乘氏縣侯。
平西將軍、山陽太守司馬衛為使持節、揚州刺史、都督揚州諸兵事,賜烏程縣侯。
餘按功各有差,不瑣錄。
三月,以馮產為秘書台令,郜覺為司隸校尉,冉濤為禦史台令,劉彪為中書監,劉樾為吏部尚書,郜示之為戶部尚書,薛簡為禮部尚書,嚴彬為工部尚書,鄧楚為刑部尚書,鄧迢為秘書監,任景為兗州刺史,蕭悟為冀州刺史,應褚為徐州刺史,衙坤為並州刺史,劉節為幽州刺史,晉王罷司隸校尉,加雍州刺史、兵部尚書,總關右事於長安,一如聖王故事。
先是,禦史設令、中丞、大夫等,不設台,至是始設台,以禦史令為禦史台令。秘書亦前無台,設令、監、丞、郎、通事等諸官,至是亦設台,以秘書令為秘書台令。並尚書、中書,共四台,分居東西南北,尚書居北,號“北台”;禦史居南,號“南台”;中書居西,號“西台”;祕書居東,號“東台”。
四月,遣使巡行天下。
五月,大赦天下,改明年元為永弘。詔罷遣諸軍溢卒,配餉還鄉。
八月,複設太學。
十月,帝詔各州郡薦舉賢良,刺史舉五人,太守舉二人。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