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不係明珠係寶刀
字數:2909 加入書籤
江陵城西北角,駙馬府後宅中燈光搖曳,夜色沉靜。
當朝侍中、吏部尚書王拚(biàn)正在和一名宮裝美婦閑談。
這美婦看上去大約三十歲出頭年紀,丹碧紗紋雙裙曳地,腰脂似柳,鬢發如雲,金步搖戛翠鳴珠,玉搔頭掠青拖碧,幽妍清倩,婉轉輕盈,容光奪魄。
美婦是梁武帝蕭衍孫女,昭明太子蕭統之女,當朝聖上蕭詧之妹,廬陵長公主蕭妙櫻,真正的皇親國戚。
而駙馬王拚則出身琅琊王氏,在梁朝時便曆任秘書郎、太子舍人、廬陵內史等職,如今執掌吏部,勝券正隆。
夫妻兩人是南朝頂級高門與皇族的結合,可謂門當戶對,成親之後二人相敬如賓,育有一雙兒女,兒子王瓘(guàn)繼承了王、蕭兩家讀書的天份,頗有文辭。
因長公主蕭妙櫻也是飽讀詩書,因此王拚時常會與她探討政事,蕭妙櫻時常會有獨到見解。然而此時,夫妻二人的話題並非是為了朝政,而是女兒王嬛。
王拚是當今聖上的親妹夫,又是管官帽子的實權人物,當朝上下臣工對他多有巴結。除了逢年過節的各種孝敬,一些人還把主意打到了他膝下的一雙兒女身上。
王拚是有身份、又有些清高的權臣,若非公務,閑雜人等一律不見、禮物也一概拒收,他對那些上門提親的人固然感到十分的反感,但兒女均已成人,其終身大事不由得不考慮。
前來提親的這些人中,王拚與左民尚書、太常卿蔡大業最為交好,兩人不隻是朝堂上的同僚,還是私下裏的好友,友情深厚。
說起這蔡大業,也是當朝手握權柄之人,他的胞兄蔡大寶更是了得,蔡大寶自幼勤勉學習、博覽群書,時南梁嶽陽王蕭詧出第,經中書令徐勉推薦,擔任嶽陽王侍讀、掌記室、尚書儀曹郎,從此跟隨蕭詧,先後出鎮會稽、出使西魏、攻破江陵。
承聖三年,梁元帝被殺後,蕭詧正式即位,建立西梁,年號大定。
蔡大寶曆任侍中、尚書令、荊州刺史、太子少傅,封安豐縣侯,食邑一千戶,與尚書右丞、新康縣侯王操同為當今聖上蕭詧的左右肱骨。
當年,王蔡兩家夫人同時懷胎,王拚與蔡大業在酒宴上說起此事,若是兩位夫人生了兩男則結為兄弟,若是兩女則結為姐妹,一男一女則結為夫妻。
按理說,王、蔡兩家已經是通家之好,若是再結成兒女親家那是再好不過的了。
今日午後,蔡大業攜次子蔡允誠又來駙馬府,拐彎抹角地提起了提親的事情。
以往每次來王府,都能見到王拚的女兒王嬛,今日此女卻未曾露麵,一問才知道王嬛並不在府中,對於王嬛的去向,王拚支支吾吾地不肯說。
蔡大業嫡子有兩個,大兒子蔡允恭任太子洗馬,學識淵博、做事沉穩。
可是這小兒子蔡允誠跟大哥比起來卻是差得遠了,整日裏遊手好閑,尋花問柳,惡名昭彰,真是讓他費盡了腦筋。蔡允誠雖有幾房姬妾,但並未迎娶正室夫人。
跟大多數的父母一樣,蔡大業從心裏反倒是更喜歡小兒子多一點。
王嬛是他從小看著長大的,若是能夠將她娶進蔡家,對蔡允誠加以管教,沒準這個不成器的兒子能夠改過自新。
這件事,他早早就征求了自家夫人的同意,也知道小兒子對王嬛一直傾慕有加,如今兒子眼看就到弱冠之年,這提親的事可以真正考慮起來了。
蔡大業對兒子的這門親事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王拚是琅琊王氏,又是當今聖上的妹夫,盡管王拚平時低調,但蔡大業深知王家樹大根深,比他們濟陽蔡室的勢力高出一大截,真要能攀上這門親,蔡家朝廷的地位更是無人可以撼動,而且以王家大小姐的潑辣性子還怕管不住自己吊兒郎當的兒子?
蔡大業知道自己這個次子品行不端,但是人家長了一副好皮囊,不能說是似宋玉、潘安玉樹臨風吧,但眉清目秀、英俊瀟灑自然是沒有任何的誇張成分,若是不知他底細,免不了要把他當成是青年才俊。
提親這件事,近兩年來,他不止提過一次,奈何王拚總是含糊其辭。
為此,蔡大業著實憋著一口氣,若是蔡允誠並非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貨色,他早就給王拚看臉色了,如今也隻能是忍了。
蔡大業每每來駙馬府,都要帶上蔡允誠同行,這蔡允誠在王拚麵前也是竭盡所能的表現,一副彬彬有禮、謙謙君子的模樣。
王拚對這個後輩的風評早有耳聞,並沒有被表象蒙蔽雙眼,但是在禮數上甚是周到,絲毫讓蔡家父子看不出任何的端倪來。
其實,王拚心中甚為惋惜。
若是論家世、私誼,這蔡家都是可以結親的不二人選,奈何那蔡允誠實在是太不爭氣了,斷非女兒可以托付終生的良人。
王家是高門望族,子女婚配更是講究門當戶對,但王拚也算是開明之人,讓他為了家族的利益,而葬送女兒終身幸福的事情他是做不來的。
除了王拚本身的想法,還有一個重要原因,讓王拚在女兒的婚姻問題上十分的慎重。
皇上十分寵愛王嬛這個外甥女,除了形式上沒有僭越之外,王嬛的吃穿用度一切均比照宣成公主。女兒的婚事,不僅僅是要看他這個當爹的意思,怕是要皇上點頭才行。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