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5對線

字數:7530   加入書籤

A+A-




    包水餃的時候,葉誌娟正在跟衛生部門的人對線。
    葉誌娟接受了女婿的建議,在婦聯會議上提出一勞永逸的解決婦幼保健員證件的問題。
    這個證件屬於衛生部門考核、頒發,怎麽繞都繞不過這邊。
    如果不解決這個問題,在治療過程中,不出現問題還好,一旦出現較為嚴重的問題,衛生部門絕對會第一個跳出來責難。
    無證、行醫者沒經過衛生部門培訓,你婦聯就這麽拿人民群眾的性命當兒戲?
    到時候被動就是婦聯了。
    何況藥品來源也是個問題,總不能指靠著大夫上山采藥吧?這方麵也得爭取四九城衛生部門的支持。
    李大姐考慮再三,投了讚成票,授權葉誌娟先跟四九城這邊的衛生部門接洽一下。
    之所以選擇四九城的衛生部門,是因為這衙門級別低,一旦通過,後麵就可以在其他地方複製。
    畢竟四九城的招牌不是蓋的。
    站在婦聯的角度,解決婦女、兒童的醫療問題是職責內的事務,做好了同樣也是功勞。
    前前後後辛苦了三個月,沒有人願意半途而廢。
    為了爭取主動,李大姐建議去衛生部門的時候,將手冊的名字改一改,改成《婦女兒童之友》。
    葉誌娟一琢磨,十分佩服李大姐的建議。
    婦聯的服務對象本來就是婦女、兒童,這次手冊也是針對婦女、兒童編纂的,找來培訓的同樣是女知識青年,所求的證件也是婦幼保健員的證,絕口不提全民醫療。
    因為醫療是衛生部門的職責啊,如果明麵上撈過了界,那這個問題就難以善了了。
    開完會,李大姐又找葉誌娟私下談了一回。
    主要是讓葉誌娟有個思想準備,功勞肯定是要分的,但怎麽分是有講究的。
    為了能更快、更好的將這件事落實下去,我們接下來如此這般,如此這般……
    葉誌娟頻頻點頭應下。
    至於功勞嘛,葉誌娟並沒有看的很重,隻是不想自己辛辛苦苦做出的努力,在其他人手裏走了樣、變了味。
    正如自己的孩子,交給別人養,誰能放心呢?她是真心實意的想把這件事做下去。
    為表達誠意,葉誌娟親自跑到衛生部門,說明來意,四九城的衛生部門留下了手冊,沒說同意,也沒說不同意,隻說研究研究,這倒也在情理之中。
    葉誌娟笑眯眯的聽著,隻跟對方預定三天後再來。
    時隔三天,葉誌娟第二次來就不一樣了,衛生部門顧左右而言他,說這手冊裏什麽地方不合理、什麽操作不行,要求改,就一個意思,拖。
    葉誌娟還是沒有急,將意見匯總,又約定了三天。
    第三次,衛生部門又拋出了一堆問題,有些一看就是在攪合,但葉誌娟依舊沒有著急,約定再過三天上門。
    不過回去之後,葉誌娟將此事匯報給了李大姐。
    李大姐點頭表示知道了,讓葉誌娟約上人如期上門。
    今天這是第四個碰頭會,出席這次會議的不僅隻有葉誌娟,還有手冊編纂作者代表、四九市府的人、四九婦聯的人。
    軍醫代表都是衛生行業的大佬,而且不受在座任何一方的管轄,上來就對衛生部門的建議一頓火力全開的反駁。
    衛生部門的人被懟得啞口無言。
    啞巴吃黃連,他們心裏那叫一個苦,而且沒法明說。
    葉誌娟第一次來,他們就開了會,並和老爺部通了氣。
    老爺部那叫一個氣,這是自己的活啊,自己忙著建設城市,為廣大工人提供醫療保障,農村地區尚未有效開展工作,但這也不是婦聯活脫脫打臉的理由呀?怎麽可能同意?
    被一本手冊就撬動了基本盤,老爺部萬萬不能接受。
    甚至連反駁的理由都找好了,教材不是經過他們審核的,按照教材行醫,出了問題誰負責?
    衛生部門要為人民健康保駕護航,不能讓接受這本手冊培訓出來的知識青年成為婦幼保健員!
    但人家婦聯也沒有找自己啊?所以隻能暗示四九城這邊先拖著,自己關起門來研究如何超越這本手冊、甚至考慮將各類醫療類證書的考核、發放權收到部裏。
    然而,每一項都不容易……
    四九城衛生部門此時猶如風箱裏的老鼠,兩頭受氣,不僅如此,還得和顏悅色的相待,就跟武鋼馬科長一樣一樣的。
    但他們跟馬科長還不一樣,因為他們不受老爺部直管。
    討論來討論去,就當四九城衛生部門要答應的時候,混在其中的一位著急了,跳出來反對:“生源怎麽樣?你們能否保證質量?輕易的敲定方案,這可是人命關天的事,讓半吊子去治病救人?讓半吊子拿病人練手?我們是萬萬不能接受的。咱們可不能草菅人命啊!”
    葉誌娟聞言,問道:“這位是市局的同誌?看著有些麵生。”
    “我是部裏過來旁聽的。”這位龍套是帶著任務來的,務必把這事給攪合黃嘍,爭取不過來也得拖著,要把主動權爭取過來,最好是等到部裏也拿出一個類似的方案。
    如果四九城衛生部門答應下來,其他地方上的單位肯定會在婦聯張口後效仿,那豈不是架空了老爺部?
    年終匯報工作的時候,婦聯說自己摸索出了一條解決農村醫療的路子,老爺部的臉往哪擱?
    這是萬萬不能接受的,活你們都幹了,置我們於何地?管理城市衛生嗎?
    葉誌娟聽後心裏有數了,肯定是見自己婦聯走在了前麵不樂意了。
    隻要條件合適,分點功勞過去也不是不能接受,但反對這事是堅決不能接受的。
    “這位同誌的帽子很大,我腦袋小,怕是戴不穩。”葉誌娟也不急,緩緩道來。
    “這位同誌,你知道現在農村婦女、兒童看病有多難嗎?
    你知道農村每萬人有多少大夫嗎?
    你知道農村每年因無法及時就醫死亡多少婦女、兒童嗎?
    我都了解過,我這邊有份數據,一會你回去的時候可以帶回去。
    確實如你所說,我們找的女知識青年沒有經過正規院校的學習、培訓,在業務上可能會存在不足。
    try{ggauto;} catc101nove.come="margin: 0px auto;">
    但絕對不能稱她們是半吊子!
    她們都是滿懷一腔熱血投身到為人民服務的事業中去的。
    她們所學的手冊內容,也都是諸位知名專家、教授、學者聯合編撰的。
    知道為了編這本手冊,專家們費了多少心思嗎?這裏麵每條見針的,他們都拿自己試過,確保安全有效才會寫到手冊裏!
    我們也會這麽要求知識青年,不會出現拿人練手的情況。
    我知道你會說等等,等你們商量出方案。
    但我想問一問,既然你們專業,那你們有解決三萬萬婦女、兒童的醫療問題的辦法嗎?
    退一步說,我們能等,三萬萬婦女、兒童能等嗎?他們等得起嗎?
    我們婦聯是堅決不答應幹等的!
    經過培訓的知識青年可能不如科班出身的醫術好,但也比沒有強,起碼小病能看好,大病也能及時甄別分流、轉院。
    您說是不是這個道理?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啊,同誌!
    要在短時間內解決三萬萬婦女、兒童,甚至全體農民兄弟的醫療問題,咱們要先解決從無到有的問題,不能走尋常路!”
    葉誌娟說話鏗鏘有力,將老爺部的代表逼到了牆角。
    龍套心裏苦啊,大義在前,自己肯定不能否認,但領導又有交代,這可如何是好?
    正當龍套啞口無言的時候,老爺部來人了,級別還挺高,但說話非常客氣,恨不能讓幹啥幹啥。
    究其原因,李大姐那邊發力了。
    無關立場,李大姐有自己的想法,他們能幹早就幹了,都十年了,還用等到現在?
    這是利國利民的好事,她同樣不肯放任此事走了樣,於是就拿著手冊,捅破了天。
    不僅主導此事的葉誌娟受到了表揚,而且還要到了一副為手冊題的字,可謂是收獲滿滿。
    同時,綜合考慮,四九城這邊婦聯主導做試點,後麵其他地區推廣的主導權還是交到了老爺部手裏。
    接下的事情就簡單了,會上婦聯說啥是啥,不過有一條,婦聯是沒有提的,那就是醫務人員下鄉。
    最後,老爺部還表示了感謝,同時也表現出了歡迎監督的態度。
    孩子們吃水餃的時候,葉誌娟也在吃飯,在衛生部門的食堂裏。
    很多單位的食堂都沒有取消,甚至有小食堂的存在,每個單位多少都有點家底,隻是無法照顧到每個人罷了。
    孩子們吃水餃一點都不慢,狼吞虎咽、氣吞山河,即便被剛出鍋的水餃燙的倒吸涼氣,也不肯吐出來。
    唐植桐一鍋一鍋的下,孩子們一鍋一鍋的吃。
    要不是包的多,今兒還真不一定有小兩口的午飯。
    即便如此,這幫孩子依舊意猶未盡,隻不過“鯨吞”法術被父母給打斷了。
    到了飯點兒,卻一個回家的都沒有,而且院子裏一點鬧騰的動靜都沒有。
    俗話說,孩子靜悄悄,必定在作妖,孩子父母心裏肯定牽掛。
    至於吆喝“某某回家吃飯了”,都是要臉的文化人,一般不會這麽做,再說現在家家戶戶都關著門窗,作用也不大,於是紛紛下樓去找。
    婦聯宿舍院子不大,一會的功夫就從傳達高大爺那邊得到了消息,可能去葉主任家了。
    這一進門,就了不得了,好家夥,一排半大孩子坐的整整齊齊,在這吃水餃呢!
    而自己的孩子安安穩穩的坐在其中,這可如何是好?
    寒暄是少不了的,不過這回倒轉天罡了,成了小王同學的主場,她負責客套,唐植桐負責笑。
    唐植桐收到了更猛烈的誇獎,比昨天有過之而無不及。
    好在孩子們已經都吃的差不多了,見到父母前來,孩子心裏也惴惴不安,也許回去就是一頓敲打呢?
    既然是敲打,總得有膀子力氣才能叫的更大聲吧?
    於是這尾聲更是風卷殘雲,但沒有狼藉,雖然知道不該在別人家蹭飯,但孩子們更知道不能浪費糧食。
    父母來的早的,沒喝到餃子湯就走了。
    父母來的晚的,還能喝口餃子湯。
    等孩子們都走後,餃子也涼了,小王同學拒絕了唐植桐熱一熱的建議,就這麽吃吧。
    “靜瑩,敬民。來廚房,教你們一個生活小妙招。”吃完飯,小王同學負責刷碗,唐植桐眼瞅著小舅子瘦下來,打算教給他一點自己增加營養的方法。
    姐弟倆不知道姐夫葫蘆裏賣的什麽藥,但還是乖乖的跟了進去。
    “你們晚上回家後,在家裏隻有剩飯的情況下,就自己動手做碗湯喝。”唐植桐說著,拿了個空碗,拿了個勺子:“半勺豬油,半勺醬油,然後慢慢倒入開水,稍微攪拌一下,等豬油都化開,就能喝了。”
    “覺得不夠鹹,可以再倒點醬油進去。如果吃麵條,也可以參考這種做法,在麵條裏加點醬油、豬油,澆上一勺麵條湯,攪拌好也是一份美味。”唐植桐隻是做了個樣子,都吃飽了,肯定不會現在就衝。
    “好的姐夫,這豬油醬油湯,現在能喝嗎?”王敬民等著碗裏的半勺豬油問道。
    “剛吃飽了,晚上再喝吧。到晚上可不能跟咱媽搶水餃吃,隻剩半盤了。”唐植桐摸著小舅子的腦袋,囑咐道,這一點就不用囑咐王靜瑩了,那個懂事。
    “嗯,嗯。”王敬民點頭應下。
    “還有這個豬油醬油湯,一天最多喝一次,不能多放豬油,否則會竄稀,憋都憋不住的那種。”唐植桐誇大了一點,嚇唬小舅子。
    要是不克製一點,一次攝入過量,腸道大概率是吸收不了的,竄稀必不可免。
    “嗯,嗯。”王敬民繼續點頭。
    “行了,去穿暖和一點,我帶你去甩兩杆。”交代清楚,唐植桐拍拍小舅子單薄的小肩膀,吩咐道。
    小王同學在一旁一邊刷著碗,一邊笑眯眯的聽著,也不插話,不過在聽到釣魚後,囑咐了一句:“早點回來。”
    “好嘞,放心吧。”唐植桐看小姨子、小舅子都不在,偷偷在愛妻臉蛋上來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