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0點鴨子
字數:7701 加入書籤
匆匆吃了頓午飯,下午一上班,唐植桐就將工會費、糕點錢都交接給了陳大姐,組織費照例交給方圓。
處理完報表,剛坐下休息沒一會,外麵敲門,有人在外麵喊人:“唐植桐同誌在嗎?信!”
“來了!”唐植桐立馬起身朝外走。
押運處這地界,門外基本不會放外人進來,但投遞員除外。
每個片區的投遞員都是固定的,大家夥兒都互相認識,不讓投遞員進來,這活隻能轉到門衛自己身上。
又有誰樂意給自個加工作量呢?
“掛號信,得簽收一下。”唐植桐打開門,投遞員從投遞袋裏掏出一個大號的牛皮紙信封,遞了過來。
“好嘞,謝謝師傅。”唐植桐麻溜的簽完字,才打量起信封來,郵寄地址是老爺部。
有小王同學打招呼在前,唐植桐一猜就是《赤腳醫生手冊》的榮譽證書和獎金。
這樣的事情,如果交給吳海洋來操辦,估計他能敲鑼打鼓的給自己送過來,至於老爺部為何沒來,唐植桐懶得去琢磨。
待投遞員轉身離開後,唐植桐才才一邊拆信,一邊往裏走。
信封裏麵一共三樣東西,一本《赤腳醫生手冊》,一本榮譽證書,外加一張匯款單。
因為是集體創作,不存在稿酬一說,所以匯款單上寫的是“獎金”,金額不大,隻有十塊錢。
唐植桐雖然投過稿,但始終沒有搞明白眼下稿費是如何計算的。
按照以往的經驗來說,稿酬會比獎金高一點,但不會跟印刷冊數掛鉤。
即印一本跟印幾十萬冊都是一個價,跟買斷似的。
錢不錢的,唐植桐並不稀罕。
他稀罕的是證書,美中不足的是證書隻蓋有婦聯和老爺部的紅章,要是能再往上一級就好了,唐植桐心中略有遺憾。
“唐科長,你這是作品發表了?”馬薇在一旁好奇的問道。
這年頭的雜誌、書籍除了從書店、報刊亭買,也有匯款郵寄的,但作為讀者買,是沒有匯款單的,隻有作者才有,所以馬薇才有此一問。
“算是吧。”唐植桐樂嗬嗬的回道,急救法章節確實是自己寫的,其他專家審核通過,改動不大。
“哇!能給我拜讀一下您的大作嗎?”文化人地位高,馬薇一聽唐植桐投稿被選中,眼裏都快冒出小星星了,就連稱呼都變了。
“可能跟你想象的不一樣。”唐植桐撓撓頭,把《赤腳醫生手冊》遞給了馬薇。
馬薇看到書名後有些詫異,在翻開第一頁的時候,臉上的驚訝是藏不住的,再往後翻,想從目錄中找到哪篇是唐植桐寫的,怎奈所有章節都沒有標注作者。
她隻從兩名單裏找到了唐植桐的名字,一邊翻閱,一邊說道:“跟我想的確實不一樣,沒想到唐科長有大才,這是為民謀福祉的大好事。您的醫術是家傳的嗎?”
“,我們家是工人家庭,哪會什麽醫術。我是機緣巧合,出了一點點力,專家組采用了,可能覺得把我漏掉不太好,讓我占了這麽一個名額。”唐植桐半真半假的解釋道。
“那也很厲害呢。”馬薇由衷讚歎。
醫學跟她的專業不符,她對這些內容並不感興趣,走馬觀花的翻了翻,然後就發到了一些男女生理結構的配圖,紅雲飛上了臉頰。
猶如被蜜蜂蟄了一般,馬薇差點將書扔掉,礙於麵子,隻能強忍著。
將這幾頁迅速翻過,雙眼無神的停在後麵的頁麵上,腦子裏亂嗡嗡的,壓根就沒看進去。
稍微平複了一下,馬薇才合上去交還給了唐植桐。
看到馬薇的表情,唐植桐瞬間就明白了,不過什麽都沒說,點點頭接過書。
這本書裏麵能讓男女青年臉紅的,也就那個章節,而且是配插圖的那種,唐植桐在審核的時候就發現了這個問題。
但作為後來者,唐植桐思想沒有那麽落後,更何況這是本科教書籍,如果大夫都不了解,那怎麽治病?盲人摸象嗎?那多不正經。
雖然唐植桐能接受,但不代表其他青年男女能接受。
從現在一直到八九十年代,生理教育一直都是缺乏的,有的男青年連導管都不會。
新婚夫妻結婚的時候,不少姑娘都是嫁人前由嫂子出麵說陣子悄悄話,就算完成了啟蒙。
盡管宣傳上說婦聯會組織新婚夫妻看宣傳片,但那隻是宣傳。
就連顧勇都一知半解,就能看出這種宣傳麵有多窄了。
所以,具體的實踐最終得小兩口慢慢去探討,試的次數多了,總會找到正確的途徑,畢竟自身的感覺不會違背自己的意誌。
像唐植桐這樣的知識豐富的青年非常少見,當然,那種從小就有丫鬟伺候的大家少爺,估計婚前的理論、實踐經驗也會相當豐富。
言歸正傳,馬薇的尷尬和唐植桐的心照不宣,讓財務科的氣氛一下子變得凝固起來。
為了讓馬薇舒服一些,唐植桐將書啊、證書什麽的都裝進自己的包裏,然後直接跟她說自己去銀行取錢,直接顛兒了。
待唐植桐關上門,馬薇立馬雙手捂臉,感覺自己的反應很丟人。
哪個少女不懷春?哪個知識青年沒有個文學夢?隻是她沒想到唐植桐投稿的書有這種內容啊!
唐植桐可不管這些,騎著自行車哼著歌,慢悠悠的去找銀行。
現在每年新出的歌曲不多,但能公之於眾的大多膾炙人口。
唐植桐哼的是《九九豔陽天》,電影《柳堡的故事》插曲。
這是一部少有的愛情電影,於1957年上映,唐植桐和小王同學去年鑽電影院的時候看過。
盡管才過了一年,但唐植桐已經忘記了故事情節,因為當時忙著幹其他的,壓根就沒留意。
之所以能哼出這首歌,還是因為這首歌的生命力強大,久經流傳,久傳不衰。
“九九那個豔陽天來喲,十八歲的哥哥細聽我小英蓮……”
路過大柵欄的時候,唐植桐老遠被烤鴨的香味給拿住了,這人一餓了,嗅覺就特別靈敏。
香!太特麽香了!
聞著烤鴨香味,唐植桐頓時覺得天也暗了、歌也不好聽了。
歸根結底還是鴨子太好吃,否則怎麽會有人心甘情願花60萬點兩隻鴨子呢?
站在大柵欄街口,唐植桐看著全聚德門口的排隊長龍,沒有上前湊熱鬧。
這玩意不提前排隊的話,是根本買不到的。
不過好在空間裏有去年囤的烤鴨,唐植桐一咬牙,囤貨不就是為了等這一天嗎?吃!而且自己也要要點兩隻!
兩隻鴨子也不貴,也就八塊來錢,自己剛發了工資、獎金,吃兩隻鴨子很合理吧?
雖然去年還沒有出現糧食危機,但唐植桐囤的全聚德烤鴨個頭並不大。
全聚德的烤鴨在四九城聞名遐邇,除了味道確實好之外,也有用料考究的緣故在裏麵。
正宗全聚德烤鴨一律用填鴨,飼料是小米和綠豆,大概喂一百天才能出欄,成本價在0.8元/斤,但是,出欄的填鴨95%用於出口,剩下的5%供全聚德,都是些老弱病殘等淘汰的……
反正個頭很隨機,唐植桐當時都是選的個頭大的,四塊來錢,烤出來都不到三斤。
唐植桐當時也買了些便宜坊的烤鴨。
便宜坊選用的是當地蒲鴨,這個品種本地放養,飼養成本低,但個頭同樣不大,一隻便宜坊烤鴨兩塊五毛錢的樣子。
很多老四九城人更認便宜坊,一說起全聚德,全是不屑的語氣:誰吃全聚德啊,又貴又不好吃,比便宜坊差遠了!
嘿,千萬別當真,老四九城的爺好麵兒罷了,畢竟同樣是一隻鴨子,全聚德能貴出一塊五呢!
取了錢,唐植桐直奔椿樹胡同。
到了單元門口,唐植桐才從空間裏薅出一套全聚德烤鴨,片的皮、鴨架子、荷葉餅及蔥絲、黃瓜條。
之所以選全聚德,是因為便宜坊的烤鴨油多,更適合等食用油定量降了以後再拿出來吃。
開門的是王敬民,一開門同樣被烤鴨的味道給勾住了,吞咽一口口水,眼睛直勾勾的看著唐植桐手裏的報紙,喃喃道:“姐夫……”
“快進去,別讓人看見。”唐植桐進門也顧不上換鞋,把烤鴨放在飯桌上,問道:“咱媽呢?”
“還沒回來呢。”王敬民此刻眼裏隻有烤鴨,揭開報紙,抬頭問道:“姐夫,我能嚐嚐嗎?”
“啃根鴨子腿吧,剩下的等咱媽和靜瑩回來一塊吃。”唐植桐從報紙堆裏挑出一根被剔過的鴨腿,雖然肉不多,但好歹能解解饞。
“嗯,嗯!”王敬民一點意見都沒有,啃的津津有味。
唐植桐去廚房拿了個空碗,從空間薅出一個大碗,裏麵滿滿的甜麵醬,都是炒的那種,他買烤鴨的時候沒有趁手的工具,直接從店裏多要了個碗。
全聚德是不賣碗,但瓷器嘛,必定是會有損耗的,懂得都懂。
“我用鴨架子燉個湯,你不許偷吃。”唐植桐看看時間,說道。
“保證不偷吃!”王敬民將骨頭從嘴裏拽出來,打個立正,然後再將鴨腿塞嘴裏啃。
鴨腿已經剔的挺幹淨了,隻有末端有點烤焦的鴨皮連著脆骨,咬下來也別有一番風味。
全聚德是給加工鴨架子的,但隻有兩種,清燉、燉白菜,至於到底是清燉還是燉白菜,得看季節。
像眼下有白菜的時候,顧客才有的選,沒白菜的季節,顧客也有的選,清燉或者不燉。
唐植桐囤烤鴨的時候,選了不燉,因為加工需要額外收費,能省一分算一分。
至於椒鹽鴨架嘛,現在是沒有的。
椒鹽鴨架一般需要過油炸,現在油很金貴,哪怕是全聚德,也不敢這麽浪費。
不過有一說一,椒鹽鴨架是真的好吃,下酒一絕。
半鍋水,趁蹲爐子上燒開的工夫,唐植桐洗棵白菜,切成大塊。
待水開後,把鴨架子、白菜一股腦的放進去,再抓一把鹽撒上麵,最後撒點料油,等再次開鍋後轉小火。
“敬民,你看著表點,二十分鍾後關火。”唐植桐洗把手,從廚房出來,打算回家。
既然是吃烤鴨,沒有隻有椿樹胡同吃的道理,自家也得見見葷。
“好嘞!”王敬民舉著自己啃噬一光的鴨腿,問道:“姐夫,你說用這個釣魚,行不行?”
“留著吧,曬上,等去釣魚的時候,提前烤一烤,說不定能用。”唐植桐一邊背包,一邊說道。
“得嘞,那我都留起來。”王敬民快樂的答應下倆,眼光四處飄,在找放那曬上合適。
“我走了,在家別忘寫作業。”唐植桐嗬嗬一笑,出門,關門,一氣嗬成,不用小舅子送。
回到家後,鳳芝也是敬民的待遇,一根剔的溜光的鴨腿堵嘴。
“這麽大人了,怎麽不知道過日子?亂花錢!”張桂芳看到烤鴨後,忍不住埋怨道。
“媽,我這不是頭一回發七十多塊錢嘛,而且那本書給了獎金,咱家也寬裕一回。”妹妹的嘴能堵住,但張桂芳說啥,唐植桐隻有聽著份兒,不僅聽著,還得給錢,四十塊錢,早就談好的。
“唉,吃吧,吃吧。鳳芝,把門關好,別讓鄰居聞到。”張桂芳接過錢,沒繼續埋怨兒子。
由於張桂芳已提前燉了白菜,唐植桐幹脆又加了瓢水,把鴨架子扔進去重新燉。
白菜和豆腐有的一拚,隻要有水,怎麽燉都不帶走樣的。
“你買烤鴨了?”小王同學一進屋,聞見香味,立馬驚喜的問道。
“嗯,這不是發工資了嘛,就當提前改善生活了。”
“你怎麽排上的隊?聽說人挺多的。”北圖的工資水平整體要高過郵電,唐植桐在押運處就從沒這麽多的聽說,即便有也是討論白菜、南瓜、胡蘿卜怎麽做更好吃一點。
“是嗎?我今天過去取獎金的時候,人不多。”唐植桐一邊說,一邊朝小王同學擠擠眼,別問了別問了,再問就露餡了。
小王同學接收到了唐植桐的信號,笑笑,果然沒再問,她還以為唐植桐提前翹班,生怕被婆婆知道呢。
全聚德的烤鴨怎麽吃,椿樹胡同知道,小王同學知道,唐植桐也知道,但張桂芳母女仨不知道。
說來慚愧,雖身為四九城居民,這麽多年了,唐家一直沒嚐過全聚德的烤鴨,無它,唯貴而已。
小王同學給婆婆卷了一個,唐植桐給鳳珍卷了一個。
鳳芝沒等哥哥、嫂子幫自己卷,自己就有樣學樣卷了一個塞嘴裏,倒是省下小兩口的工夫了。
一隻烤鴨五口人吃,肯定是吃不飽的。
不足的部分就由定量和鴨架子燉白菜來補。
三天餓九頓,第十頓吃次飽的,這種日子說起來慚慘,但還是比鄰居要強上一點的。
也正是這頓烤鴨,唐家今兒依舊沒有吃到小兩口單位發的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