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1鋪墊

字數:6720   加入書籤

A+A-




    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
    別人家的冬至其樂融融,顏雄飛家的冬至雞飛狗跳。
    自從王慧茹去農村蹲點以後,顏雄飛的苦難行軍就開始了。
    每天早上給小的穿衣、洗臉,然後伺候倆孩子吃飯,顏寧寧自己去上學,顏雄飛送小的去育紅班後,再自己去上班。
    下班後又得去把小的接回來,最難的是晚上,小的吵著鬧著要媽媽,打不得罵不得,隻能哄著。
    今天冬至,別家都吃水餃,聞著鄰居家傳來的香味,倆孩子鬧騰的更厲害了。
    好在鄰裏之間平日裏相處融洽,鄰居感念王慧茹的恩情,也都知道王大夫最近沒在家,所以家家戶戶都給顏家送來了水餃。
    餡兒都差不多,每家送的也不多,但積少成多,足夠兩個孩子飽餐一頓。
    把孩子哄睡後,顏雄飛才有一點自己的時間,每當此時還要洗衣、掃地等等,無論幹什麽,他都會想起王慧茹,深感媳婦的不容易。
    王慧茹每個周末都回來住一宿,給爺仨做點飯,每當此時,顏雄飛都是陪著小心,不複往日撒手掌櫃的模樣。
    顏雄飛吸著煙,看著日曆,盤算著媳婦結束蹲點的日子,再堅持堅持,堅持個十來天,這種度日如年的日子就結束了。
    顏雄飛在心裏發狠,這種既當爹又當媽的日子,他過的夠夠的,以後再也不想經曆了。
    12月23日,星期三。
    唐植桐下午來到押運處的時候,被方圓給喊了過去:“老賀那邊剛給了個通知,元旦前後會有次演練,你到時候一塊參加吧。”
    “行。臨時加的?”唐植桐答應的爽快,但也有些納悶。
    押運員受雙重管理,一年兩次打靶,但大多安排在春秋時節,不冷不熱,穿得也不多的時候,打完回來洗個澡就幹淨了,像這種冬天臨時性的,還是演練,就不多見了。
    “嗯,項目跟以前不一樣,這回有生化三防。”方圓說完,起身從旁邊的櫃子裏找出一本書,遞給唐植桐:“喏,你沒有從頭到尾參加過正規的訓練,先拿這本書看看吧,省的到時候抓瞎。”
    “謝謝圓哥,我明天路過新華書店自己買本得了。”唐植桐接過來一看,謔,大名鼎鼎的《民兵軍事訓練手冊》,59年3月版,定價兩毛。
    “花那個錢幹嘛?這個是單位發的,我留著也沒啥用,你拿著看就行。”方圓搖頭,他工資漲了,但還是感覺不夠花,抽煙檔次都低了。
    “那也行,我看完再還回來。”唐植桐沒堅持,不過倒是盤算著回頭再買一本,湊齊穿越者三大必備寶典。
    《赤腳醫生手冊》、《民兵軍事訓練手冊》已經都出版了,《軍地兩用人才之友》還得等二十來年才麵世,時間稍微長了點。
    回到辦公室,唐植桐先把手頭的工作處理了一下,忙完才給自己倒上杯水,打開《民兵軍事訓練手冊》看了起來。
    這本書不厚,108頁,印刷數量卻足足有20萬冊,而且後麵還會增補、加印。
    唐植桐看的津津有味,這是他的短板,以前沒有接觸過。
    這本書雖然頁數不多,但內容很詳實,包括戰鬥準備、戰鬥動作、戰鬥勤務、夜間教育、行軍住宿、殲滅空降特務、射擊原理及及原子、化學武器防護等內容。
    這要是放在非洲那地方,妥妥的寶典,就是放在國內也是增加武德的存在,有力的助長了起風後彰顯武德的氣焰。
    一說到原子、化學武器防護,不少人都覺得離自己很遠,其實沒那麽遠。
    按照時間順序,最開始是小本子的731,也最讓人恨之入骨的,然後在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時期,光頭和醜國都對我軍使用過化學武器,再後來嘛,據說是各種肺炎及埃博拉。
    鑒於實際需要,所以解放前的時候,我黨就開始培養“化學兵”。
    1950年11月成立軍屬的化學兵學校,地址在川蜀江津縣。
    1956年1月1日,在四九城正式成立軍屬防化學部,注意,是“防”,預防的防。
    想到這,唐植桐想起了一檔子後世解密的邁瑞卡檔案,他們在1956年的6月製定了一份名為《1959年原子彈研究要求》的文件,在長達800多頁的文檔中,對“三年後極有可能發生的核戰爭”進行了評估,並給出詳盡的作戰方案。
    在這份文件裏,有數量高達1200個的核打擊目標,甚至詳細指明了投放核武器的具體地點,以便在可能發生的戰爭中先發製人。
    中國有117個城市被列為了目標,並被劃分了原爆點,共870個左右。
    唐植桐覺得這兩個時間並不是巧合,因為我們在那邊有個姓金的前輩,讓人扼腕的是在80年代被叛徒出賣,用強大的意誌力靠一個黑色塑料袋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這個叛徒眼下還隻是個跟鳳芝差不多大的孩子,但家住史家胡同,家世顯赫,屬於名門望族,家族在全球內開枝散葉,非常的厲害。
    建國之初,咱們頭上就一直籠罩著“核訛詐”的陰影,跟北邊關係好的時候,有老大哥護著,現在談崩了,就得有預防措施。
    不僅僅是演練三防,地鐵也是此時被提上日程,第一批有四九城、滬縣、沈陽三座城市。
    等到下班,唐植桐還是等馬薇先走,自己用簡易書簽做好標記,才收拾好自己的東西,關掉電燈出門。
    依舊是趁著夜色往家裏帶玉米,到家把玉米倒進缸裏,唐植桐拉著張桂芳來到門外,生怕談話被鳳芝聽到。
    “媽,後天是文文生日,我尋思著,這是她嫁過來第一次過生日,要不咱這星期改善生活時間提前?”唐植桐斟酌著用語,把打算給小王同學過生日的事做了鋪墊。
    之所以說斟酌,是因為時下普通百姓家極少有慶生的,唐家也不例外,最多生日當天吃碗臥荷包蛋的麵條,這檔子事就算過去了。
    “行啊,那我明後天的去排隊買肉,多買幾張肉票的。”張桂芳沒有往歪了想,反而覺得給兒媳過生日是應該的,以兒媳的家庭條件來講,在娘家的時候肯定年年過,嫁過來了不能比以前差吧?
    try{ggauto;} catc101nove.come="margin: 0px auto;">
    “您甭去了,我有門路,菜啊、肉啊您甭操心,這事我來辦,您到時候餾餾饅頭,或者蒸鍋米飯,不用做別的。”唐植桐趕忙出言攔住,肉票一張才一兩半,這個月也就還有四五張,下個月的明天才發,唐植桐就是生怕親媽一次買多了,才今天提前打預防針。
    “那……行吧。”張桂芳答應下來。
    “成,那我去炒菜了。”唐植桐見親媽答應下來,才開開心心的進屋。
    唐植桐打算後天晚上吃四個菜。
    這要是放在去年,四個菜非常容易,哪怕是今年上半年,四個菜也不算困難,甚至全是肉菜都可以湊出來,但下半年就不行了。
    不光今年下半年不行,從今以後很長一段時間內,四個菜都是極高的禮遇。
    吃完飯,跟鳳珍學了十來分鍾英語,唐植桐把廂房的爐子點上,沒有立馬開始俄語學習:“哎,我出去一趟,一會回來。”
    “大半夜的,去哪?”小王同學嘴上這麽問著,手上卻從衣櫃裏找出陪嫁的電筒,握把朝向唐植桐遞了過去。
    “嘿嘿,我去趟玉器廠,有日子沒去了。”唐植桐接過電筒,在小王臉上蹭了蹭,說道。
    “外麵怪冷的,戴好帽子、圍巾,快點回來。”小王同學那叫一個無奈,一些石頭下腳料就那麽好玩嗎?比學外語還好玩嗎?但她能怎麽辦呢?當然是寵著他!
    “放心吧,前後也就半小時,保準回來。”唐植桐戴上帽子,任憑小王同學給自己係上圍巾,出了門。
    唐植桐來到玉器廠,敲了門,等看門大爺開門後,陪著笑臉遞上顆煙。
    “你這有日子沒來了,還以為你學成了呢?”這年頭也沒啥娛樂項目,盡管大爺覺少,但睡覺卻很早,躺下也能節約一點糧食不是?
    “唉吆,您誇獎了,我離出師還早呢。這陣子單位上的事情多,給絆住了,一直沒抽出空來。”唐植桐劃著火柴,給大爺點上。
    “好啊,好啊,還是得以工作為重,快進去吧。在外麵待冷了,就先到我這屋來暖和暖和。”大爺抽上一口煙,催促道。
    “好嘞,謝謝大爺!您先歇著,我過去看看。”唐植桐笑著跟大爺點點頭,來到了堆放碎料的牆角。
    唐植桐之所以三番五次的往這邊來,是因為這年頭技術有限,有些因為形狀原因不好加工,不符合師傅們的構想,被人為加工處理下來的。
    料是真的好,隻是塊頭不大。
    這也就是工具不趁手,若是將這些邊角料拿到幾十年後的玉石市場上,估計能搶破頭。
    眼下的玉料講良心,說是好的就是好的,以後的玉石市場嘛,花高價買到手的不一定是玉,有可能是大理石、玻璃,甚至是酸洗的石頭……
    正應對了那句奧德彪的名言:錢沒了可以再賺,若是良心沒了,可就賺的更多了!
    作為曾被壓榨的對象,唐植桐知道那種苦,想著保留良心,不跟他們同流合汙。
    但他自己估計也就僅此而已,很多事情啊,非人力能及。
    就像胡同裏那小誰一樣,前陣子埋怨自己父母搞不來糧食,自個吃不飽,估計等他長大成人、父母逝去,又得開始想念有父母給他遮風擋雨的日子了。
    人就是這麽奇怪。
    唐植桐挑出材質比較好的一些邊角料,起身跟大爺說一聲,才施施然回家,家裏還有個俄語教師等著自己個呢。
    等唐植桐到家的時候,俄語老師正在伏案疾書。
    “回來了?”小王同學聽到動靜,轉頭莞爾一笑。
    “嗯,小王老師寫教案呢?”唐植桐將帽子、圍巾掛起來,打趣道。
    “哼,教你還用寫教案嗎?我肚子裏的存貨教你綽綽有餘。”小王同學傲嬌道。
    “那幹嘛呢?”唐植桐好奇的湊上前去。
    “給清清寫回信呢,不許偷看。”小王同學用胳膊護住信件,不讓唐植桐看。
    “我這哪是偷看?我是光明正大的看,哈哈哈。要不是信任你,還以為你給誰寫情書呢。”盡管嘴上這麽說,但唐植桐知趣的走到爐子旁坐了下來,往爐膛裏加了幾根柴。
    “討厭~女孩子之間的一些小秘密嘛,不適合讓你知道。”也許是覺得自己語氣生硬了些,小王同學起身也來到了爐子旁,從後麵將唐植桐摟住,溫柔的說道:“你不看,好不好?”
    “好,好,不看。”唐植桐拍拍小王同學的手,問道:“那個杜晏清考上的清大來著,對吧?”
    “嗯,清大水利係,我們那一撮當中,就屬她最出息了。”小王同學與有榮焉。
    “謔,熱門專門啊,這個專業能火個二十年。”盡管從前幾年就開始興修水利,但唐植桐覺得實驗性質的居多,在接下來的十多年裏,在神州大地上將掀起火熱朝天的修建水庫、水渠的高潮,為後續農業的增產奠定牢牢的基礎,很多這批水利工程會一直服務下去,不會因公社的解散而失去功用。
    “瞧你說的,現在哪個專業不火?你先歇一會,我再有五分鍾就寫完了。”小王同學用腦袋在丈夫耳邊蹭蹭,噔噔噔又跑回去寫信了。
    唐植桐看她的小女兒姿態,笑了,內心頓時柔軟起來,燒上了一壺水。
    信很快就寫完了,小王同學塞進信封,填好地址,準備教丈夫俄語。
    唐植桐好學,對學俄語也不排斥,但老師嚴格的話,過程就比較痛苦了,那個彈舌真的是讓人欲仙欲死,多練習一會,舌根就會疼。
    最近吃得多了一點,學完俄語,還有保留項目,小兩口探討、論證了一番半球體與地心引力和通過按摩手法膨脹之間的關係,最後誰也沒能說服誰,因為具體效果還有待觀察、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