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一言便是五百醫
字數:3313 加入書籤
“我說我可以給你變出成百上千的大夫。”張介賓揚聲道。
“這都什麽時候了,你就莫說笑了。”朱國祚有些生氣。
“我說真的,如今國子監有多少監生在監?”張介賓問道。
朱國祚雖然疑惑張介賓怎麽突然提及國子監,還是說道:“在監生員大約有七八千人。”
他沒有說的是,如今國子監簡直是藏汙納垢之所,九成都是不堪大用之人,盡是些被府、州、縣學,甚至是社學斥退之人,納貲入監。七八千人裏有真才實學者不足千人,這便是國子監現狀。
“我朝士子,懂醫者十有其一,精通者又是十有其一,這七八千人裏便能找出數十精通醫學之人。”
“京中官員兩萬餘人,除去朝中大臣,也能找出至少兩百醫者。”
“據我所知僅宛平一縣,便有寺、庵、宮、觀、廟、堂、祠,共五百餘處。僧人道士至少數萬,十道九懂醫,兩縣就以道士兩萬計,那便有成千上萬的道醫,其中精通者,不說多了,數百是有的吧?”
“僧人通醫學者雖不多,數萬僧眾找出幾十位僧醫也不在話下。”
“不知南會同館是否還滯留各國使臣?北會同館的土民不知還有多少,想必其中也有一二通醫者……”
張介賓還沒說完,朱國祚連說:“夠了,夠了,會同館的人就不用勞煩,我大明醫者眾多,豈有勞煩土民、藩國之理?”
張介賓也不在意,接著說道:“各地商館會館滯留京城者數十上百,商賈數以萬計,其中通醫者不下百人,新安、江右、吳中、浙東曆來盛產醫家,想必這些會館也有不少,不妨去拜訪一下。”
“京營二十萬人,也有大夫四百,雖多精通外科,卻也有內外兼通者。”
……
朱國祚聞言不住點頭,他實在是沒想到這困擾眾人許久的老大難問題,就這樣被張介賓三言兩語解決了。
他不知道,京城以外的地方,特別是遼東格外缺醫少藥。好在軍隊配有大夫,大明軍製每千人配備兩名大夫,整個遼東總兵力不到六萬,配備大夫也不過百二十人。
大戰之後必有大疫,每當疫情到來,這不到一百二十的軍中大夫,就是整個遼東幾乎全部的機動力量。配合為數不多的民間大夫應對各種時疫和疑難雜症。
遼東鮮有讀書人,也沒多少和尚道士,自然不能像京城這樣隨時可以湊出兩三千民間大夫、數百道醫、兩三百儒醫、數十僧醫,更別說還有數百的太醫院人常備著。
雖然隻有兩京才有太醫院,可各地都有府州縣醫學和惠民藥局。這又是遼東所不能比的,遼東沒有多少府縣,自然就沒有多少相配套的醫學和藥局。
好在遼東是九邊之一,有數萬邊軍,有百餘軍醫,這才不至於捉襟見肘。
“大夫有了,可藥材不夠,這該如何解決呢?”朱國祚想到藥材,又是一陣苦惱。
“禦藥房應該有不少藥材貢品吧?”張介賓隨口一提。
“禦藥房的主意你就別打了,皇宮還有數萬人,後宮也都靠它了,能恩準動用生藥庫的藥材就謝天謝地,不然僅憑惠民藥局那三瓜兩棗,真的是隻能幹瞪眼。”
禦藥房是醫藥機構,禦醫便是其中主力,其主要負責皇上和後宮嬪妃的健康。
太醫院是集教育、醫政、醫藥於一體的國家醫藥管理機構。太醫院的禦醫主要針對皇家;生藥庫是太醫院藥材管理機構,儲存各地藥材貢品,以及朝廷采購的藥材;生藥庫首先滿足禦藥房的藥材,其次才是給太醫院使用。
而太醫院自己的藥材,便在京城的惠民藥局中,顧名思義,是惠及民生的藥材機構。這也是太醫院的另一個作用,兼顧京城百姓健康。因此每當疫情爆發,太醫院總是在五城施醫施藥。
太醫院醫政職能,便是管理天下州府縣,一千多醫學和一千多惠民藥局,以及醫學和藥局的數萬醫師藥師。還包括各地軍醫,各藩王良醫所,以及天下醫戶及從醫之人。
這也是太醫院常年都有吏目、醫士、醫生在外的原因。
天下醫事皆是太醫院之事,而太醫院卻隻有二十幾位醫官,兩百左右的醫士醫生。拿最低的俸祿,幹最苦的活,就是現在的太醫院。而不拿俸祿,也幹最苦的活,便是百年前的太醫院人。
很難想象,大明太祖是如何想的,隻給十人的官,隻發十人俸祿,卻讓一百多人沒日沒夜的幹活。沒錯,明初之時,有七十醫士,七十醫生,這一百四十人在太醫院工作,還得自備口糧。隻有外派才補貼口糧,不外派在院,隻有零星賞賜,別的分文沒有。
張介賓聞言苦笑,京城滿打滿算就四個惠民藥局,太醫院一個,順天府一個,宛平縣一個,大興縣一個。可隻有太醫院直屬的惠民藥局仍然存在,其他一府二縣,不知廢棄多時了。
因為太醫院就在大興縣域,不僅大興縣,就連宛平縣都撤了醫學,順天府醫學也荒廢不知幾時,沒了醫學,惠民藥局自然也一並荒廢。真到用時,還是隻有太醫院屬惠民藥局一間。
就算惠民藥局比一般藥鋪大,藥材儲備也多,可也多得有限,頂多滿足千人之用。
而一次時疫,感染人數動輒十萬人計,惠民藥局的藥材隻能說是杯水車薪。
別以為隻有這十萬被感染之人才用藥,其他人也需要服藥預防,所需藥材就不是十萬之數,而是百萬。
即便將生藥庫全部投入使用,也遠遠不夠。京城各藥鋪藥材倒是不少,但不是所有藥材都能用上,隻有對應的幾味藥才有用。
張介賓苦苦思索,京城不是遼東,遼東缺藥可以向朝廷要,朝廷再妥善調配。雖然一來二去耽擱時間不少,總是解決辦法。
如今京城缺藥,加之時疫症狀不明,具體缺何種藥材更不得而知。沒辦法提前調配,等時疫症狀摸清楚了,再去調配時間肯定來不及,除非把藥材市場搬到京城來……
思之及此,張介賓眼前一亮,對啊,京畿本就有天底下最大的藥市,這還真是燈下黑啊!
喜歡醫者晚明請大家收藏:(.)醫者晚明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