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寫在日記裏的不叫秘密

字數:4028   加入書籤

A+A-


    是故,在目前這種沒能力生產製造火器的前提下,對現階段的大明來說,長矛絕對是最好用,最合適的武
    或者說,不光是現在階段的大
    對古往今來的那些起義者來說,長矛一直都是最好用的武
    否則的話,史書上記載農民起義時,就不會那次都有“揭竿而起,斬木為兵”這樣的字眼
    斬木為兵的兵,說白了就是長
    郭大山聞言,忍不住麵露喜色,開口說
    “世子爺放心,小人明白!”
    語罷,他便準備按照朱靖安的吩咐,尋摸人才,擴大大明工部的規模去
    王順沒有離開,而是站在朱靖安身邊,有些好奇的開口詢問
    “世子爺,殿下之前不是準備要帶兵去打武宣縣城的嗎?”
    “怎麽忽然改變主意,要向金田轉進了?”
    朱靖安回頭看了一眼王順,也沒有賣關子,徑直開口解釋
    “我大明剛剛複國,國力尚弱,正是需要找個地方韜光養晦,紮實根基的時”
    “如果現在就發兵去攻打武宣縣城,必將會導致清廷的注意力被吸引到我們身上來,這可並非是什麽明智的選”
    “就憑我們現在的實力,一但引起了清廷的注意力,使得清廷發兵來剿,我大明王師斷然不會是清廷大軍的對”
    “是故,我和父親商議之後決定,準備要先率領大軍,前往金田鎮附近的雙髻山,紫荊山一帶的山區蟄伏一段時間,韜光養”
    “等我大明王師兵精糧足之後,再大軍出山,橫掃天”
    朱靖安現在所求隻是一個緩衝,以及練兵的時
    普通百姓不經過訓練就要拉到戰場上去和正規軍作戰,那肯定是行不通
    王順聞言之後,抱拳表示自己明
    然後就去著手安排埋鍋造飯,準備開拔的事宜
    而朱靖安則是回到了自己的房間,從床底下找到自己之前寫的日記,點燃燭火,將日記付之一
    看著那個日記燃起熊熊火光,被燒成了灰,他又上去踩了幾
    直到確保再不能從灰燼中看出什麽字樣來,朱靖安這才送了口
    朱靖安承認,之前寫日記的事情是他自己腦抽了,竟然幹出了把秘密寫到了日記本裏的蠢
    寫在日記本裏的那還能叫秘密嗎?
    是故,在意識到這一點之後,朱靖安果斷作出了決定,將自己之前寫的日記付之一
    絕不留下任何的隱
    幸而現在還不遲,他的日記肯定沒別人看到過,及時處理掉也就是
    ……
    朱家莊上空飄起了炊
    空氣中滿是米粥以及燉肉的香
    莊子上的那些個雞鴨豬羊被一口氣殺了大半,準備燉成肉湯,分給莊子上的莊戶們食
    隻是,聞著空氣中那誘人的米香和肉香,看著那白花花的米飯以及油汪汪的燉肉,朱家莊的莊戶一個個都是愁眉不展,臉上滿是憂愁之
    因為他們都知道,朱老爺家的肉可不是那麽好吃
    他們現在已經上了朱老爺家的賊船,這頓好的吃完,那就要上戰場去和朝廷大兵拚命
    這頓飯和斷頭飯沒什麽區
    知道自己馬上要沒命了,斷頭飯就算是再怎麽豐盛,他們也吃不出個什麽滋味
    楊老漢佝僂著腰,端著一個海碗,碗裏是滿滿的白米飯,米飯上還澆了肉湯,一塊油汪汪的大肥肉片子靜靜的躺在白米飯
    楊老漢說是老漢,其實他今年才三十歲,可生活的苦難,卻是已經將他折磨的好似一個小老
    脊背佝僂,身材幹瘦,臉上溝壑縱橫,眼睛暗淡的沒有一絲的光
    他人生的前三十年,吃的最多的食物就是地
    地瓜幹,地瓜粥,地瓜粉,烤地瓜,地瓜稀飯……
    焯水之後簡單涼拌一下的地瓜藤,對他來說就能算是難得的美
    廣西這地方地狹民稠,糧食產量有
    像是楊老漢這樣家裏七八口人,卻沒有二畝地的窮人,有且隻有地瓜可以
    不吃地瓜,那就隻有餓死了!
    唯有每年農忙的時候,他才能吃上幾頓地主老爺家施舍的雜糧米飯,而不是繼續以地瓜果
    他記得,自己前半輩子吃的最好的一頓,是自己老娘去世那年的過
    大年三十的晚上,他飽飽的吃了一大碗白米飯,還吃了一塊已經醃製了好幾年,外皮都長綠毛了的老臘
    時至今日,那塊老臘肉的味道,楊老漢都久久無法忘
    臘肉都已經那麽香了,鮮肉該有多好吃?
    他曾經發過誓,如果有人能讓自己吃上一頓鮮肉,自己能把命賣給對
    可是當買他命的肉真的出現在碗裏之後,楊老漢又不想吃
    看著自己碗裏那塊油汪汪的大肥肉片子,楊老漢嘴巴的裏的口水快要匯聚成和,臉上的糾結也快要化成實
    而他身邊的眾人,不管男女老幼,大多都是相同的表
    氣氛低沉且壓抑!
    隻有一些不懂事的小娃娃滿臉興奮,吃的滿嘴油
    少年不識愁滋味,這些娃娃們可不懂這頓飯可能是斷頭飯的道
    他們隻知道自己自出生以來,從來沒有吃過這麽好吃的東
    朱靖安穿著一身仿明代漢服的戲服,頭頂帶著一個瓜皮小帽,帽子的中間還鑲嵌著一顆金鑲
    顯得不倫不類的!
    他之所以如此穿著,是因為滿清的剃發易服摧毀了漢家的衣冠文
    使得民間的穿著大多都變成了長袍馬
    朱國昌在揭竿為旗的時候,壓根找不到漢家製式的衣冠,隻能是先穿一身戲服頂
    然後讓繡娘抓緊製衣!
    而朱靖安自然也是如此,隻能是先穿一身並不合身的戲服湊
    他身邊帶著幾名親隨,在人群中走過,看著四周莊戶們臉上那憂愁低落的神情,朱靖安的心緒也是在不斷的下
    看得出來,這些莊戶全部都是被朱國昌坑上賊船的,他們對於反清複明,壓根沒有任何的興
    他們如果繼續保持這樣的情緒,朱靖安很懷疑在自己前往金田鎮的路上,身邊的隊伍就會逃散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