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人口比例失衡

字數:4098   加入書籤

A+A-


    而分老婆這點的份量,其實一點也不比分田
    由於受到重男輕女的傳統思想的影響,乾隆年間的中國,正是中國古代男女比例最為失衡的一段時
    男性人口保守估計都要比女性人口多出個一兩
    再加上達官顯貴,士紳地主的多貪多占,妻妾成
    是故,這個時代的窮人大多都是娶不上老婆
    民間的光棍漢不勝枚
    甚至在這個時期,還演變出了租妻這種奇葩行
    所謂租妻,也就是窮人將自己的妻子租出去,租給別人拿去生孩
    等生完孩子之後,妻子再帶著租金回
    可謂是三觀炸裂!
    由此也可見,這個時代的男女比例已經失衡到了什麽程
    這樣的情況下,窮人能娶到老婆才有
    而這樣無牽無掛,孑然一身的光棍漢,其實就是社會上最大的不安定因
    沒有牽掛和羈絆的他們,是最容易走極端的一個群
    而乾嘉之交的白蓮教起義中的主力,說白了就是一群娶不上老婆的光棍
    他們本就沒什麽牽掛,再加上生活不如意,以及對社會的怨
    如果有機會的話,稍有撩撥,他們就炸
    無牽無掛的光棍漢是不會介意冒險一搏,那自己的命去拚一個榮華富貴,錦繡前程
    而有家有口的男人顧慮則是要多些,不被逼到極點,大概率不會作出衝動的事
    而明軍的士卒們,大多也都是這樣娶不上老婆的窮
    現在,朱靖安要給他們分田分地,甚至是分老婆,他們一個個的如何能不激動興奮?
    對很多明軍士卒來說,既然大都督肯給他們分田分地發老婆,那他們這條命便賣給大都督也無
    士為知己者死,不外如是!
    而朱靖垵給明軍上下分田地發老婆,當然也是有自己的私心
    說白了,也就是有恒產者有恒
    朱靖垵隻有讓明軍上下都變成有恒產者,讓他們有家有口有牽掛,才能讓他們死心塌地的跟著自己,將反清複明進行到
    否則的,一但戰事不順,軍隊無所顧忌,逃散也隻是瞬間的事
    但如果這些明軍將士都被分了田,都娶了老婆,生了孩
    那等清軍的討賊大軍打過來,他們即使不為了大明,可為了到手的良田不被清軍奪走,為了自己的老婆孩子不被清軍所殺害,也隻能豁出去和清軍拚
    就這樣,明軍上下一路高唱著紅巾軍戰歌,頭裹紅巾走出了紫荊
    然後,便開始順著水路,急行軍直撲金田
    “快!快!再快一點!”
    “拿下金田鎮,分田地,發老婆!”
    “上好的良田和水靈靈的老婆都在金田鎮,弟兄們都加把勁兒啊,要是讓其他部隊的弟兄們拔了頭籌,後悔也來不”
    “……”
    明軍中的軍官在行軍時,不斷的給明軍上下鼓著勁
    朱靖安也是一路隨軍,戴著一頂遮陽的大簷帽,手持一把軍刀,與明軍上下同甘共苦,一起用雙腳趕
    明軍所過之處,一片雞飛狗
    沿途的那些村莊見有大批兵丁過境,都是急忙關閉村寨的大門,將村裏的壯丁召集起來備戰,將女人孩子錢貨糧食等都給藏起
    防備著那些兵丁的燒殺搶掠!
    這年頭,匪過如梳,兵過如篦可不是說說而
    說句實在的,很多時候我大清天兵的軍紀真不一定比得上土
    最起碼,土匪都是坐地虎,他們知道割韭菜要留根的道
    搶掠歸搶掠,但不會把事情做的太過,會留有餘
    而我大清天兵多是外地的客兵,他們搶掠的時候可不會講究什麽可持續發
    好不容易出兵一趟,有個搶掠發財的機會,那途徑地方那肯定是會敲骨吸髓,刮幹榨淨,一次性撈個夠
    反正他們大概率不會再來這地方第二次!
    自然也就不在意地方會被禍害成什麽樣子
    由於習慣了我大清天兵那敗壞的軍紀,是故,麵對這隻忽如其來的,全員裹著紅頭巾的神秘軍隊,沿途的各村莊表現都很戒
    都在害怕明軍在過境之時會禍害地
    幸而明軍一路都是急行軍,沿途並沒有時間停留,自然也沒有時間去禍害地
    這才顯得此時明軍的軍紀嚴明,對地方秋毫無
    否則的話,朱靖垵也不確定自己能否控製的住軍
    現在的明軍與其說是一隻軍隊,倒不如說他們是一群由農民,礦工,手工業者等對社會現狀感到不滿的底層民眾所組成的匪徒團
    這些人普遍都對現在的社會現狀懷有濃重的怨氣,真要是撒了歡,釋放了心中的魔鬼,他們會做出什麽來,可就真的是誰也不知道
    “……”
    朱靖垵擦了擦額頭的汗水,催促明軍加緊行軍,不斷的向著金田鎮的方向進
    ……
    金田鎮,楊家大宅!
    牛管家扶了扶帽子,從楊家的糧倉內走出,轉頭對一旁的賬房說
    “此次老爺組織民團剿匪,大概需要糧草三百石,等到下月初五或是初六,底下各村寨的隊伍在鎮裏完成集合,大軍就要即刻動身剿”
    “你這邊要提前做好調派,確保隻要各村寨的民團一到位,糧食隨時都能調用,大軍隨時都能開”
    根據商議,此次剿賊所需的糧草,楊家需要獨自承擔半數,剩下的才是各家大戶平
    為了盡量減少糧食的消耗,楊老爺現在非常的著急,一點也不想拖
    希望隻要民團一到位,那就立即出發剿
    因為,每多拖延一天時間,他這邊就需要多出一天的糧
    現在沒有人能比楊老爺對剿賊之事更上
    賬房先生聞言,點頭說
    “牛管家您放心,今年的新米才剛入庫,隨時都可以調用,保證不會有問”
    牛管家聞言,卻是忍不住蹙眉,轉頭
    “用什麽新米啊?”
    “陳米不是還有嗎?”
    “一群泥腿子而已,給他們吃些雜糧陳米就已經算是老爺發善心了,用什麽新米啊,他們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