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定都之爭

字數:4698   加入書籤

A+A-


    傳信的快馬很快便抵達了大明的皇帝行宮

    在通過層層檢查和通報之後,捷報和信使終於來到了朱簡灼麵

    朱簡灼是在病榻上接見的信

    今日的朱簡灼又病了,身體狀態不是很好,頭暈的利

    其實也不是什麽大病,就是單純的因為肥胖而引發的高血,高血壓等並發

    雖然不要人命,但卻是相當的折磨

    需要妥善靜養!

    否則的話,也是有可能會惡化

    而這也是朱簡灼想要退位的主要原

    這幾年皇位坐下來,大明雖然光複了,可他的身體狀況卻是急轉直

    如果不能退位靜養,老朱怕自己過不上幾年好日子

    隻是,朱簡灼雖然身體抱恙,但當他聽到是北伐捷報之後,還是命人將信使帶到自己麵前來,帶病接見於

    對於前線的戰況究竟如何了,朱簡灼也很是關

    “啟奏陛下,我軍八裏橋之戰大勝,幾乎全殲了清軍主力,陣斬永璘,福康安,俘虜永瑢永琰等滿清高層……”

    “光是繳獲的戰馬數量,就超過了十萬匹!其餘物資不可計”

    朱簡灼一邊聽著匯報,一邊翻看著捷報,臉上是驚喜若狂的表

    “好事,好事啊!”

    “此戰之後,天下局勢算是定了!”

    語罷,他又對身邊的楊和吩咐

    “楊和,你去取紙筆來,朕要親自行文,嘉獎前線軍”

    楊和聞言,當即領命而

    不多時,便位朱簡灼取來了紙

    楊和在旁邊磨墨,朱簡灼提筆寫

    “吾兒靖垵,見信如晤:”

    “朕於京中,聞前線捷報,不勝感懷,自甲申來,百四十年矣,北都終重歸漢家治下,太子功莫大焉……”

    朱簡灼在書信中嘉獎了朱靖垵的功勞,並著令朱靖垵準備封賞軍隊,表明朝廷這邊會盡量配合軍隊的封賞工

    除此之外,他還在信中,就將來大明該定都何處,谘詢了一下朱靖垵的意

    就目前來說,大明的定都之爭,主要是有三個目標

    首先就是南京,這裏是太祖高皇帝的起家之所,更是大明的南都所

    是名正言順的大明首都!

    定南京為都城,大明能夠更好的控製江南,以及長江流域的財稅重地,控製大明的經濟中心,文化中心,是能夠說得過去

    其次第二個選項是北京,自成祖皇帝遷都算起,大明定都北京,統禦天下二百多

    再加上滿清入關以來,也是以北京為

    再加上前元時期,那一百多年也是以北京為

    算起來,北京為都城的時間,零零碎碎加起來也有四五百年

    是故,現在在天下人眼中,北京也是正統所

    再者說,大明若是定都北京,則是可以就近控製關外與草原,方便大明將來開發關

    並且,北直隸還是一個煤鐵資源相當豐富的地區,大明若是定都北京,則是可以就近發展重工業,以便將來控製直隸一帶的重工業基

    而重工業是什麽?

    重工業就是國防,就是軍隊!

    一個王朝要是連軍隊都控製不住,那其距離滅亡也就不遠

    除此之外,那就是有關大明“天子守國門”的說

    是故,大明若是定都北京,也是說得過去

    還有就是,滿清在北京修建了大量的宮室和皇家園林,大明若是定都北京,則是可以將這些宮室和皇家園林給利用起來,省卻了大明將來再去大興土木的修建皇宮的人力物

    這也是一個頗有說服力的理由!

    第三個選項,則是廣

    之所以是廣州,一是因為廣州最早開關,工商發展走在了最前麵,社會氛圍總體來說較為進步,且現在的富庶程度也不在江南之

    二則是因為現在的大明朝中,兩廣出身的大員占據了大多

    且還都是在大明開國時期,便立下功勞的開國功

    這些人由於自己的出身或是籍貫,都是偏向於讓朝廷定都在廣州

    而這些開國功臣的意見,朱簡灼也不得不考

    三則是因為廣州位於珠江出海口,可以就近控製南

    大明若是定都廣州的話,可以向南洋方向進行擴張,完成對東南亞的實際控

    南京,北京,廣州,各有各的理

    最近大明朝堂上,一群人沒少為了這件事進行爭

    耳根子較軟的朱簡灼有些拿不定主

    是故,準備要征詢一下朱靖垵的意

    他知道以自己兒子的威望,他是有在朝堂上力排眾議,拍板做決定的資格

    隻要自己父子兩人達成統一意見,這件事也就不用再爭吵

    寫完書信,朱簡灼命人在書信上用印,然後開口對楊和吩咐

    “命人盡快將書信送往北京,讓靖垵盡快給朕一個回”

    楊和點頭表示明白,然後告退了出

    ……

    楊和離開後,朱簡灼才剛準備休息,卻又見一名內侍進來通報

    “啟奏陛下,宜妃娘娘求”

    朱簡灼聞言,忍不住蹙眉

    “宜妃求見?她又來做什麽?”

    宜妃原名王秋宜,是朱簡灼在廣州時新納的妃

    不過不是中國人,而是朝鮮

    是大明新任的朝鮮製置使王湣浩的一位族妹,由於其年少秀麗,便被進獻給了朱簡灼為

    之所以沒給朱靖垵,那是因為那段時間朱靖垵正在前線指揮部隊作戰,沒時間收用美

    朱簡灼為了穩定一下朝鮮那邊的人心,也就自己上

    而老皇帝對於年輕漂亮的小姑娘總是喜愛的,宜妃短短幾年時間,便從一個美人,晉為了妃

    當然了,這也和王湣浩在朝鮮的工作完成的很出色,有著密不可分的關

    但是,這段時間朱簡灼卻是有些煩她

    不為別的,單純的是因為這小姑娘有些拎不清輕重,仗著朱簡灼對他的寵愛,頻繁在朱簡灼麵前為王氏的族人求

    還都求的是朝鮮方麵較為重要的職位!

    若是一次兩次,朱簡灼也不介意答應她的請

    因為,大明所需要的隻是任命朝鮮人做朝鮮官,用於穩定朝鮮的局勢,至於說朝鮮誰來做這個官,大明是不在意(本章完) <.bisa.,數據和書簽與電腦站同步,無廣告清新閱讀!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