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蘇家坡熱鬧起來了
字數:3962 加入書籤
慕味酒樓的試營業來的倉促,也沒有做什麽宣傳,隻不過是在陳振林的朋友圈裏發了下,又在聊天群裏說了聲,卻是激起了巨大的反響。
那些食髓知味的老食客,早就因為阿林餐館的關門,被憋了好些天,無法吃到那美味的食物而著急,天天在群裏催促老板早點開門營業呢。
這一下得到了確切的開業通知,立馬預約訂餐,因為食材不全,開業前康廚師準備的菜單根本沒有辦法拿出來訂菜,隻能告訴訂餐的食客菜是根據店裏的食材隨便上,包間一桌是十二個菜一個湯一個果盤,卡座論人頭算,兩人是四菜一湯,加一人多一個菜,這些老食客也不在乎,都是讓陳振林有啥上啥。
阿林餐館的菜肴美味那是出了名的,這老板擴大經營,又保證說食材品質不變,那還有什麽好擔心的,除了有部分客人擔心新飯店價格會不會上漲太貴。
這話在食客群裏才問出來,還沒有等到陳振林回複,就被無數條“貴點也正常”“接受適當漲價”“好吃不怕貴”……給淹沒了。
以前的阿林餐館做的是廉價的快餐生意,陳振林和老婆兩個也就是賺個辛苦錢,直到陳少傑回來,將他店裏的食材換成自家的蔬菜後,這生意才爆火了起來,成了遠近聞名的網紅美食店。
店裏的價格大部分都沒有調價,隻有一些新增加的品種新訂的價格比原先高了一點,總體來說走的還是低價的路子。
陳振林幾個月裏靠一家小小的低檔蒼蠅館子,賺到了能轉換大飯店的錢,固然是陳少傑提供的特殊蔬菜的原因,也與他的辛苦是分不開,但也不可否認的是,低價美味是硬道理。
慕味開業,店在用的人多費用自然也大,再堅持以前的低價的經營方式肯定是不可行的,在綜合了康廚師兩個領班還有陳少傑的意見後,又調查了縣城的幾家中大型的飯店,陳振林對店裏的菜品價格做了調整,漲價是必然的,價格比以前是高了不少,卻也是在縣城的平均水平,並沒有太離譜。
新的後廚團隊,新的食譜,新的風味,不變的是美味,加上新的飯店裝修風格和讓人耳目一新的接地氣的服務員服飾,經過培訓的服務員的服務禮貌周到熱情,雖然都是些三四十歲的婦女,傳菜的還是一些大媽,卻讓來吃飯的食客感覺很是親切。
試營業無疑是成功的,連續三天都是爆滿,大多是提前預訂的,也有一些得知了消息沒有預約就直接上門來,新店門口又出現了等翻台的排隊,還沒有正式開業,慕味就又有了網紅店的趨勢。
第一天陳少傑就和陳振林兩人親自接待了崔新華邀請來的各部門的頭兒們,讓陳振林在他們麵前混個了麵熟,那些頭兒們各有各的門路,崔新華即將升職的消息,這些人也從不同的渠道聽到了風聲。
見崔新華對著慕味老板父子客氣異常,也沒有敢拿什麽架子,又在崔新華假裝不小心說漏嘴的情況下,知道了還沒有結束的那百日肅清黑惡勢力的行動,都是因為這對父子而起的情況下,再不敢有些許的輕視,能以個人原因讓國家機器動起來的人怎麽可能是普通人呢。
寶康縣城黑道的混子因為陳少傑的原因被肅清的幹幹淨淨,就連湘洋的大龍都被陳少傑打死,湘洋那裏的黑道正在爭奪瓜分大龍留下的地盤,還沒有時間滲入到下麵縣城。
官場這裏也因為崔新華的原因打通了各路關結,這樣經商環境對於慕味來說,是極其有利的,從此陳少傑隻要保證食材的供應,對於慕味的前景再也不用擔心了。
在這樣的環境下,陳振林隻要將酒樓管理好,就可以穩穩地發財了。
村子裏的菜地,還有陳少傑那個山穀裏的蔬菜基地已經陸續地產菜了,試營業期間,每天都有新的蔬菜提供,菜單每天都有新的更新,倒是讓食客們大呼過癮,每天在食客群裏發自己吃的菜式。
五百人的食客群已經不能滿足不斷申請加入的人數了,陳振林又開了兩群,看人數的增長,這兩個群加滿也是遲早的事情。
慕味火爆,陳少傑也是開心地很,隻要慕味正式開業的活動圓滿,酒樓走上良性經營,那他也就可以真正放下了心了,不用再操心陳振林這裏了。
做兒子的卻操心老子的心,這也沒誰了。
可還有一個湘洋那裏的藥膳館還沒有開業呢,那是他兄弟的產業,也得操心一下,不過那個地方他隻要保證供給就行了。
廂式貨車已經買了回來,司機都還沒有找好,隻能是張老爺子專職司機大周一專多能先兼職幹著,蘇學誠和蘇良奎那裏也聯係上來,一聽說是陳少傑這裏招他們回來蔬菜的管理貨運工作,兩個人都沒有問待遇就滿口答應了下來,第二天就辭職回蘇家坡去了。
除了第一天陳少傑去了慕味應酬了那些領導們,之後他就在蘇家坡沒有出去,他現在的事可多了,他晚上要去雙丫山吸木靈氣煉,一早在那山頂練飛劍練禦物術,白天要跟著兩個老爺子帶著一些村民釀酒。
李會計幾天就將開小釀酒作坊的手續跑了下來,說來也是巧,那個來檢查蔬菜合作社工作的副鎮長,帶了記者下來給自己漲麵子拉功勞,蘇雲海在結結巴巴念了他和李會計倆合作才寫出來的拍領導馬屁的稿子後,副鎮長笑的魚尾紋都要出來了,四十幾歲的中年人硬生生擺出了平易近人的慈祥模樣來,問蘇家坡的兩個村官,還有什麽困難要上麵幫著解決。
蘇雲海趁機就把要在村裏開個小釀酒作坊的事給報了上去。
這個可是好事啊,對於又送上來的又一個政績,領導表達到高度的重視,當著記者的麵,直接就下了指示,要為村民辦實事辦好事,讓村民脫貧致富不受一點折騰,繁雜的事情簡單辦。
不提他叭叭地在記者麵前說自己來了坪壩鎮後,給鎮裏帶來的各種變化,為各個村子裏做了多少多少的實事,帶動了村裏的經濟發展,這個蘇家坡的變化就是典型的例子。
原本蘇家坡是個多麽貧困的村子啊,現在有致富帶頭人,大學畢業回來承包了荒山,帶領大家共同致富,還搞了蔬菜合作社,村民在地頭就將蔬菜賣出去了就有了收入,現在又要搞釀酒廠了,這個在全鎮子都是首例啊,記者同誌是多多報道。..
小作坊再小也是個酒廠嘛,哪怕還沒有建成,那也是他的政績。
這領導話說了出去,卻還真記得他說的話,李會計去各部門跑手續時,他還真打了招呼,那些部門還真沒有卡著不辦事,當即就給辦了,可能也和這個小釀酒作坊實在沒有什麽油水可撈有關。
這些天唐三一直沒有回來,貢副局也沒有過來,除了劉濤打了個電話回來說十一要把蘇學棟接到湘洋去,就連葛老道也沒有回來,也不知道是嚇的,還是那藥膳館的籌建還沒有完成,劉濤倒是說了句,藥膳館快裝修好了,要陳少傑看看他能提供哪些藥材。
蘇家坡又回到往昔的寧靜,其實也不寧靜,蘇家坡變的熱鬧繁忙了起來。
村裏回來的年輕人開始零星地多了起來,菜地裏忙碌的身影不再隻是中老年人,也有幾個年輕人在地裏忙活,巡邏隊裏都換了年輕人,蘇良奎和蘇學誠回來後,又收了兩個年輕人打下手,收購運輸這一塊已經不再用陳少傑和大椿操心了,隻是貨車司機還沒有找到,隻能辛苦著大周繼續幹著。
每天都有人去野柿子林那裏摘果子,山裏不僅有野柿子,還有山葡萄,野五加,金櫻子等許多的野果,都是可以拿來釀酒的,既然村子組織要辦酒廠,不能隻做一種酒。
不過就是這野柿子熟透了不摘容易爛,村民們這些天都在搶摘野柿子,別的野果子可以暫且緩一緩。
村裏本來就有釀野果子酒傳統,不少老人都會這傳統的釀酒手藝,倒也不用蘇老七怎麽教,他要提供的就是那特殊的辣蓼花酒曲,他和陳少傑兩個做的兩竹匾子的辣蓼酒曲丸子眼見著就要用完了。
這可是釀酒的關鍵呢,陳少傑白天的大部分時間就是跟著他爺做酒曲,幸好的是他穀地那邊辣蓼花沒有鏟掉,還繼續開著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