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賢良淑德的背後,她到底有多狠毒
字數:4006 加入書籤
都說帝王之心難測,可這些皇室中人,又有幾個是簡單的?
如秦恪,如太後,都不是她能輕易捉摸的人物。
可在她開口之後,不管是嬤嬤還是裏麵那位,都沒有要她住嘴的意思,也算給了她幾分信心。
“西番前任君主尚未昏聵時,曾因不願嫁女與我大淵發動戰爭;鄰國大祁為拒絕和親,送上稀世瑰寶;就連您的母族蒼樓,在送您來和親之後增強國力,終於這一輩和大淵商議,廢除了和親之儀。”
“我們的將士為國土奮戰,為的便是保護千千萬萬的子民,而公主,不也是芸芸眾生中的一個?倘若今日是強盛大國來犯,我們無法反抗,交出公主是最權宜之計,兒臣定不敢置喙分毫,但如今求娶的是西番,區區戰敗國,何至於拿公主作為交換籌碼,惹外人笑話?”
“皇祖母,您是和親的受害者,即便大淵待您敬愛,背井離鄉、漂洋過海來此,想必您也受了不少委屈。淋過雨的人,不為人撐傘便罷,怎可連旁人這與的傘也扯爛?”
江語棠不得不承認,自己說到激動處,多多少少有些失了分寸。
她本以為自己會被訓斥
無禮,可回應的,依舊是一片沉寂。
“算了吧。”頌安長公主拉住她,“本宮說都沒用,你說那麽多,也是白費口舌。”
她也垂下眼,不再抱有希望。
兩人是一起出去的,等到了門口,頌安長公主的車駕也停了多時。
“要不要本宮捎你一程?”
她搖了搖頭,“謝殿下好意,但王爺今日也來了,我還得等他。”
“是本宮該謝謝你們才是。此番回皇都,本宮本以為不會有人替本宮說話,沒想到你們竟然願意管這個麻煩。”
“因為我們都知道,錯的不是殿下。”
瞧她麵上是鄭重的神色,頌安長公主的眼眶又微微紅了。
“恪兒能娶你,是他的福氣,想必淑妃娘娘泉下有知,也能安心了。”
江語棠聽了,卻隻覺得淑妃會不會安心不好說,但秦恪娶了她,是一定不快活。
抱著忐忑的心情,江語棠在門口靜靜等待。
估摸著小半個時辰都過去,天空都飄起了雪片,她熏了個角落站著,麵壁沉默,思索起如何跟秦恪認罪。
可請求寬大處理的理由還沒想清楚,頭頂就被罩下一片暗影。
她抬頭,傘麵遮住了雪片,她
的視線也被遮蔽,卻更讓人安心。
“殿下......”她輕喚了一聲。
秦恪沒有理她,徑自舉著傘去找馬車,江語棠也隻能小跑跟上。
空蕩的馬車因二人都不說話,顯得格外沉寂。
她摳著手,半晌才鼓起勇氣開口。
“殿下生氣了嗎?”她問。
秦恪沒回,就隻是閉目養神。
今兒這一晚上,江語棠是真被沉默弄出了心理陰影,他不說話,她倒是更緊張,一股腦自己先全說了出來。
“妾身原也是不想開口的,但實在是看不過去,才衝動了些,事後也反思到了現在。”
聽得此言,秦恪才微微抬起眼皮,“反思出什麽了?下回不多管閑事了?”
這下沉默的換做江語棠。
她尷尬地笑了笑,蹲下身來,學著從話本裏看來的法子,給他捶著腿。
“自家姑母的事,怎麽能叫閑事呢?妾身實在是不忍心看長公主殿下孤苦半生,到頭來還是無依無靠。王爺小時候,長公主殿下還抱過您呢。”
原以為長輩與晚輩之間,“你小時候我還抱過你”是萬能句式。
可秦恪微挑眉梢,反駁了這句套近乎的話。
“皇室親緣不重
,頌安姑母幼時也恪守正規,不會抱本王。”
她又是尷尬一笑,企圖緩和氣氛。
可直到馬車回了王府,也沒再想出什麽好話來。
“頌安姑母的事,你別摻和了。”秦恪說道。
江語棠這次沒有反駁,隻是點了點頭。
但秦恪也不信她,“本王會讓你的侍女盯著你,倘若你又跑了......”
言外之意,不必明說。
“妾身知道了。”她蔫蔫的,提不起幹勁,“現在的情形也不是群租房能管的了,這點自知之明,就不用王爺提醒了。”
秦恪輕應一聲,想說點什麽叫她寬心,又怕自己與太後說的那番話並不足以改變對方的想法,索性沒再提。
而她回去屋中,卻開始動筆著稿——《賢良淑德的背後,她到底有多狠毒?帶你重現多年前的冤案!》
仍舊是激起人閱讀欲望的搞事風格,開頭著重寫了頌安長公主年輕時的才情,然後話音一轉,就痛斥了她殘忍殺害自己的夫君,叫人一看便火氣直冒。
小報發出,連十三都驚訝於她的孤注一擲。
可她卻不太在意,“頌安長公主殺夫的傳聞,當年鬧得沸沸揚揚,我這就是
炒了個冷飯,算哪門子的勁爆消息?”
“可頌安畢竟是太後的女兒,是皇室中人,會不會引起皇室不滿?”
“他們再猜,估計也隻能想到是趙家人的報複,且先讓他們狗咬狗去。”
十三半天沒說話,過了會兒才提醒道:“秦恪也是皇室中人,這要是嫁狗隨狗,你好像也討不著好吧。”
江語棠:.......
即便如此,小報還是在皇都之中掀起了一陣風浪。
坊間議論不斷,都在譴責皇室的包庇,說就算是過失殺人,也不該就流放這幾年,便將人接回來過好日子。
漸漸的,有偏激言論表示殺人就要償命,應當將之立即處死。
世間萬事,看法萬千,要說眾口紛紛、皆有不同也不為過。
短短三天的時間裏,從頌安長公主人麵獸心、談到此人該不該死,已然不可開交
等到皇室準備控製時,已經無濟於事。
為了平定民憤,皇帝最終下旨,關押了頌安長公主,聽候發落。
江語棠得知此消息還是在傍晚,秦恪與她親自說起。
她似是落寞地接受了現實,回去之後,就將一直準備著的文章發了出去。
是時候,該收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