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罌粟
字數:3319 加入書籤
她把話都說到了這個地步,秦禮自然也能放心下來,長長鬆了一口氣,隻是這一次受傷的畢竟是江語棠,臨走的時候,他還是再三保證了不會讓林夢音再來找她的麻煩。
江語棠對此倒是樂見其成,也沒反駁什麽,隻等著以後他自己醒悟過來,知道林夢音是站在哪邊的。
倒是陪著她身邊的晚濃有些感慨,“自古帝王家都最是薄情,沒想到五殿下還是如此癡情的一個男子。”
江語棠聽她這麽一說,倒是想起了曆史上有關於秦禮的記載。
他這一生雖然也是三宮六院的,卻沒聽說過專寵過誰,但他的後宮無疑是十分和諧,可見確實是由禦下之道。
就是不知契機在何處,讓這樣一個深情的人都改變了自己的心意。
不過不論怎麽猜測,這些也都是後話,江語棠沒有投降,就回了自己的的院子。
那頭蘭英把秦禮送出去,回來的時候,竟然帶了幾分欣喜之色。
“娘娘,這裏有一封來自頌安長公主的信!”
江語棠是真沒想到,不久前才離開的秦頌安竟然這麽快就送了信過來,心中比起高興,更多的卻是好奇。
於是趕緊接過信來拆開,邊讀邊問道:“是誰送的信過來?”
“是頌安長公主身邊人送過來的,她還約了您明日在酒樓相見,說是長公主有話要帶給您。”
信中寫的東西並不多,也無非是問了幾句安好,然後就是說了路途中見到幾分奇怪的事情。
至於究竟遇到了什麽,她並沒有說,而是派了青鄔回來,說是要與她詳細說明。
可青鄔是她唯一的親信,她這麽輕易就把人放回來了,難道是真遇到了什麽很重要的事情?
帶著這樣的困惑,次日一早,她就去了酒樓裏頭見人。
來送消息的還真是青鄔,隻是看著她麵上的神色,好似也沒有過多的沉重或者是擔憂。
“姑母身邊也就隻有你陪著了,怎麽不讓旁人來送信,反倒是讓你過來了?”江語棠疑惑問道。
青鄔先是起身給她行了個禮,隨後才說道:“這件事情是主子覺得十分重要的,讓別人來送信未免有些不放心,所以幹脆讓我過來了。”
江語棠點了點頭,不曾問起到底是什麽事情,反倒先關心起來。
“那姑母身邊可有什麽信得過的人陪著?”
“臨走的時候,王爺就給了一隊人馬,專門護送主子。那些人的身手都在我之上,且都是王爺請此挑選的人,自然不必擔心頗多,我來了反倒是最好。”
江語棠聞言有些驚訝,“王爺給的人馬?”
“是。”青鄔應答,“主子之前也說了,其實按照他們姑侄的關係,王爺是沒必要管她的,之所以如此重視,還派了人過來跟著,就是因為他對娘娘過於重視。娘娘好福氣,下半輩子也算是有了依靠了。”
江語棠笑了笑,雖沒有應和這話,卻也覺得她說的不錯。
那秦恪的好,是沒有必要時時刻刻掛在嘴上的,於是反倒問起了其他。
“姑母這是碰到什麽事情了,才匆匆忙忙讓你回來稟報?”
說到這個,青鄔的臉色便端正起來。
她先沒有回話,而是從自己隨身的包裹之中拿出一個布包來,隨後緩緩打開,露出裏頭的東西。
“此物,娘娘可認得?”
江語棠在看見那些東西形貌的時候,心中就已經有了猜測,而此時伸手去撚了撚,則更加證實了她所猜想的那般。
“你是從何處得到這些的?”她問。
青鄔如實回答,“剛出皇都沒多遠,我們就遇到了一個商隊,當時即便知道他們是替宮中采買的人,我們也沒放在心上,可那些人卻做起了普通人的生意,竟然想要給周邊幾個酒樓兜售,恰好被我們碰見了。”
這東西就是罌粟。
這已經不是江語棠第一次看見這種東西了,上次還沒有查到一個原由來,這次就又碰見了,難免會讓人心中起疑。
可大淵朝境內其實並不知道此物的厲害,江語棠也有些奇怪地問道:“你們是如何知道這東西有毒的?”
“主子博覽群書,也在邊疆地帶待了那麽多年,自然是眼界開闊。這東西她看見在邊境地區售賣過,這是來賣這東西的人不過隻是小商戶,也隻敢送了幾個蒼蠅館子,主子當時便沒準備管。可這次眼看著他們就要往宮裏送了,所以不得不跟皇都的人說上一聲,也好警醒警醒。”
青鄔說到此處,也輕歎了一聲,“主子離開皇都已有多年,跟皇室的子弟都不親近,也就隻能告知王妃娘娘,但按照主子的意思,錦王府最好別摻和到這堆爛事兒裏頭來,還是把消息告訴五殿下,由他斷定為好。”
秦頌安這麽想,也不過是希望他們能夠明哲保身,畢竟如今錦王府的處境並不好,能夠降低自己的存在感啊,也是保命的一大利器。
江語棠原本也是不想管的,可此時已經涉及了民生根本,就算曆史上並沒有因此存留什麽後遺症,可是萬一呢?
我一直是沒有存在於記載之中,又或者因為蝴蝶效應產生了變故,她可賭不起那些無辜的生命。
“這事兒我會找王爺商量,看如何提醒皇宮那邊多加提防,你也回去和姑母說上一聲,就說皇宮這邊有五殿下守著,必定不會出什麽大事,也讓她放心。”
青鄔聞言則是點了點頭,卻又說道:“其實主子最在乎的就是太後娘娘的安危,這些年雖然心懷怨氣,可到底是自己的母親,她要是那樣一個愛管事的性子,難免會牽涉其中。所以主子的意思是,若在王妃娘娘的能力範圍之內,還是希望您能保護太後娘娘的周全。”
說著又從袖中抽出一封信來,“這是子想說的話,王妃娘娘看完之後,就挑選著跟太後娘娘說一些。她畢竟是太後娘娘的女兒,也知道如何勸慰,這老人家才能夠聽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