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誰是李兵

字數:5471   加入書籤

A+A-


    教授這份試驗數據真的不是您研究出來的嗎?”
    “對呀,教授咱們華夏除了您還有誰在核動力領域有這麽高的造詣?”
    “難道是京都那邊的?”
    “教授......”
    ......
    你一言我一語,眾人在看過這套完整的公式後便開始猜測,究竟是誰寫出的這份具體的可控核聚變的理論步驟與實驗操作。
    如果上麵的試驗真的成功了。
    此人在華夏科研界,乃是世界科研界都肯定會名垂青史!
    眾人的腦海中浮現了幾個人的名字。
    都是華夏最著名的核動力領域的泰鬥人物。
    然而這些人,又很快被他們否定。
    雖然那幾位著名的核動力領域的專家的確是華夏最頂尖的人才,但是...憑他們的能力,恐怕也寫不出來這麽完整的核聚變反應公式。
    ......
    “好了好了,你們不用猜測了。”
    “憑你們想破天,也想不出來。”
    陳教授輕咳兩聲,笑著打斷眾人的議論。
    “寫出這些實驗數據與理論基礎的人,不是咱們華夏科研界的人。”
    ......
    “不是華夏科研界的人?”
    “怎麽可能不是華夏科研界的人!”
    “難道真的是國外的科學家?”
    “可是...這種詳細的實驗數據,國外科學家怎麽可能與我們進行分享?”
    “對呀,這太不可思議了!”
    頓時,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到陳教授身上,都是一愣。
    不是華夏科研界的人?!
    他們剛剛明明已經排除了國外科學家。
    但是聽陳教授這個意思,難道對方真的是國外的科學家?
    ......
    “你們看,大家快看,這份試驗步驟的最後這裏有署名!”
    “李兵!”
    “寫出這份實驗步驟與數據的人,叫做李兵。”
    忽然,那名資曆最老的研究員指著最後一頁實驗步驟,喊了一聲。
    在最下方,有李兵的親筆簽名。
    “李兵?”
    “這名字,是咱們華夏人?”
    “可是咱們國家核動力領域有教授名叫李兵嗎?”
    “難道是京都的那位李海兵教授?可是如果是李海兵教授又為什麽要寫李兵?”
    “我好像也不記得有教授名叫李兵。”
    ......
    看到李兵的親筆簽名後,雖然解開了眾人的一個疑惑,但是同時又讓他們不禁再次升起另一個疑問。
    李兵是誰?
    誰是李兵?
    他們真的沒有聽說過李兵這個名字。
    然而幾個之前與蘇蘇打過招呼的研究員,視線則移向了站在陳教授身旁的那名年輕人身上。
    如果沒記錯...之前蘇蘇介紹這位年輕人時,好像提過他的名字。
    就叫李兵吧!
    ......
    “我好想知道...誰是李兵了!”
    忽然,有人忍不住的小聲喃喃了一句,視線一直看著陳教授身旁的年輕人。
    李兵...這個年輕人...突然來到他們研究團隊...原本以為是新人,但現在看來恐怕他們都猜錯了。
    “你知道誰是李兵了?”
    “誰是?”
    “李兵是誰?”
    “哪位泰鬥?”
    其餘人立刻扭頭看向剛剛開口的那人,十分好奇。
    沒想到竟然真的有人認識李兵。
    ......
    那人深吸一口氣,緩緩抬起胳膊,看向對麵麵色如常的年輕男子。
    “他就是你們要找的李兵。”
    一時之間,所有人的視線都順著那人手指的方向看去。
    視線落在了陳教授身側的寸頭青年身上。
    他就是李兵?
    李兵?
    他是李兵?
    “小張,你說什麽呢,他怎麽可能是李兵先生。”
    “就是,你也不想想,能寫出這份詳細公式的人,能是一名年輕人?”
    “開玩笑,你這不是逗我們嗎?”
    “虧我剛剛還覺得你朕知道。”
    ......
    眾人掃了一眼從陳教授身旁的年輕青年,撇了撇嘴。
    這個年輕人不是來他們團隊的新人麽?
    怎麽可能是李兵。
    這麽年輕,能寫出這麽具體有關可控核聚變的試驗步驟?
    開玩笑吧!
    他這個年紀,恐怕連什麽是可控核聚變都不清楚吧。
    怎麽可能寫得出來那些推演公式,並且還有相關試驗步驟。
    不少人都輕笑一聲,搖搖頭。
    他們不是看不起這個年輕人,但是...想要寫出這種詳細的核反應公式,沒有五六十年的科研功底,根本沒有可能完成。
    ......
    “小張沒開玩笑。”
    “他說得沒錯。”
    “這位,就是寫出你們手中核反應公式的李兵先生。”
    “是我特別邀請,參與我們核動能項目的研發工作。”
    陳教授抬手示意眾人不要喧嘩,轉身鄭重地向眾人介紹起來。
    ......
    正常情況下,一般這種情況研究員們都會象征性地鼓掌歡迎。
    然而當陳教授話音落下後,整個辦公室內卻是一片寂靜。
    眾人的腦海中第一反應便是不相信。
    第二個念頭便是,今天是愚人節麽?
    還是他們白日做夢了?出現了幻聽?
    教授,您剛剛說這小夥子叫做李兵?
    ......
    “教授,您剛剛的意思是,這位...這位先生,就是寫出這份試驗數據的李兵?”
    半晌後,終於有人從震驚中回過神,深吸一口氣。
    .....
    “對,沒錯。”
    陳教授點點頭。
    ......
    “教授,您真的沒有開玩笑?”
    那人不死心,看了一眼模樣英俊的寸頭青年,實在沒忍住,再次發問。
    他怎麽也不能將麵前這個年輕人與寫出這份可控核聚變操作理論的李兵聯想到一起。
    在他的腦海中,能寫出這種操作理論的人,就算不是核動力德高望重的老前輩,也肯定是年過半百的資深研究員。
    怎麽可能隻是一個年輕的小孩子。
    李兵這個年齡的年輕人,與他們的孫子輩差不多大,在他們眼中就是小朋友。
    ......
    “開玩笑?”
    “科研是一件神聖的事情,這種事情怎麽可能開玩笑?”
    陳教授微微搖頭,拍了拍李兵的肩膀。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
    “不要覺得李兵先生年齡不大,就認為我在開玩笑,正所謂達者為師。”
    “我敢說李兵先生在核動力領域的造詣,特別是可控核聚變領域的造詣。”
    “包括我在內,在場任何人,都拍馬不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