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偷偷生孩子去了
字數:3176 加入書籤
沈二老爺找的,是他的發小,發小分家分到嶽縣的兩家鋪子,索性拖家帶口搬來了嶽縣。
發小的這兩家鋪子,恰好和韓家有些往來,經常和韓家的管事們打交道,這些管事說起來也是下人,下人們最喜歡的,就是在背後議論東家的是非。
韓綱有二子,長子是養子,名叫韓壽庭,今年十歲,他被李文蘭撿回來時對外說是三歲,但是府裏的下人們都覺得,那孩子當時不止三歲,也就說是,韓壽庭的真實年齡,很可能是十一或者十二歲。
這樣一來,就和沈梨花去莊子守孝的時間對上了,她在莊子裏守孝的三年裏,李文蘭也曾經有一年多,將近兩年的時候沒有露麵。
那段時間,李文蘭很可能是偷偷生孩子去了。
而韓綱的次子,就是他和李文蘭的親生骨肉,也是韓家名義上的嫡長子。
他叫韓壽軒,今年九歲。
韓家對外說他是早產,可韓家的下人們私底下都說,韓壽軒是足月出生,李文蘭嫁進來時就已經有了身孕,因為她剛嫁進來的頭一個月,動不動就會嘔吐,有幾次嘔吐都被府裏的婆子們看到了。
雖然李文蘭說是自己腸胃不好,可那些婆子個個都是生養過的,一眼便知那是孕吐。
沈二老爺聽發小說完這些事,氣得不成,當年是他把沈梨花從莊子裏接回來的,那時他隻以為韓家是擔心穢氣才不肯把沈梨花接回來,萬萬沒有想到,那韓綱之所以讓沈梨花住到莊子裏去,是為了和別人暗通款曲。
秦時雨找的是他做鏢師走鏢時認識的朋友,也是開鏢局的,那朋友告訴他,韓家三子,老二韓續是庶出,娶的又是外地媳婦,因此,他們夫妻在府裏都不受重視,在韓紀沒有出事之前,韓續也隻能管管莊子裏的佃戶,生意上的事,大多交給韓家的管事們,韓綱一心隻讀聖賢書,頂多就是逢年過節看看管事們交上來的賬目。
其中韓綱最信任的,就是李文蘭的弟弟李彬,李文蘭做了韓家大太太之後,便讓自己的弟弟李彬幫忙管理生意,韓綱不懂做生意的事,對自己的小舅子非常信任,這些年來,李彬暗中從韓家弄走不少銀子,在鄉下買了良田,置了莊子,還在附近的幾個縣裏全都開了鋪子。
隻是李彬非常精明,為人也很低調,這些事情做得十分隱秘,就連他開鋪子,也是開到其他縣裏,沒有開在嶽縣,更沒有開到白鳳城。
秦時雨的朋友是鏢師,走南闖北,在外麵遇上過李彬幾次,這才知道李彬暗中開鋪子的事。
那位鏢師朋友一直瞞著這件事,也是想著有朝一日從李彬那裏敲點銀子。
沈二老爺歎了口氣,對沈凝說道:“我現在恨不能衝到韓家,二話不說,先把韓綱那個無恥小人打上一頓。”
沈凝笑著對他說道:“二叔父,您稍安勿躁,咱們現在哪怕真的找到韓家,韓家也不會承認的,韓綱是讀書人,又是個有功名的,無論如何也不會讓自己的兒子變成奸生子的,所以他咬死也不會說出來,咱們要想把這些事公布於眾,隻能從其他方麵入手。”
沈二老爺說道:“二丫頭,二叔父都聽你的,你說要怎麽辦,二叔父就怎麽辦。”
沈凝噗哧一笑,掏出一張驅鬼符,對沈二老爺說道:“您把這道符貼到屋門上,您累了一天,晚上好好睡一覺,有什麽事,咱們明天再說。”
沈凝又對秦時雨說道:“晚上要辛苦你跟我走一趟了。”
秦時雨點頭,對沈凝說道:“沈二姑娘隻管吩咐,我們兄妹別的本事沒有,就是有把子力氣。”
沈凝含笑:“好,咱們先去休息,三更匯合。”
回到屋裏,沈凝又取出一張驅鬼符,讓春俏貼到她們的門上,她雖然不怕鬼,可卻不想被鬼影響睡眠。
白天她一進客棧,就看到那個老婆婆了。
老婆婆膽子不大,看到她便躲了起來,從老板娘的話裏也能猜出來,這位老婆婆就是喜歡晚上出來折騰,所以還是貼上驅鬼符,免得半夜三更哭哭啼啼擾人清夢。
有了驅鬼符,果然一切平靜。
沈凝和秦時月一覺睡到三更天,兩人醒來,叮囑吳春芳和春俏,不要走出屋子,之後二人便換上夜行衣,走出了客棧。
秦時雨已經在等著她們了。
三人向著韓府而去。
嶽縣雖然距離白鳳城隻有三十餘裏,可是卻遠不如白鳳城治安嚴格,縣衙裏沒人巡城,也沒有宵禁,雖然已經是三更天,街上時不時會有喝醉的酒鬼撒酒瘋。
秦時雨告訴沈凝,韓紀剛回來時,其實瘋得並不是很厲害,那時偶爾還有清明的時候。
可是韓老太太不知道從哪裏請了些神漢神婆過來,那些人又是給韓紀灌符水,又是讓他吞香灰,據說還有一個神婆說要把附在韓紀身上的惡鬼打跑,拿著大棍子往韓紀身上打,還是韓綱聞訊趕來,才把韓紀救下來的,若是晚回來一會兒,說不定就要把韓紀打死了。
沈凝吃驚,又覺好笑,問道:“韓老太婆不是最寵韓紀嗎?”
秦時雨輕笑:“是啊,整個嶽縣的人都知道韓老太寵韓紀沒有底限,可是得知韓紀被惡鬼纏身,韓老太卻是下手最狠的那個人,也不知道她疼韓紀是真疼還是假疼,現在韓家隔三差五就要弄出些新鮮事來,嶽縣的人都在看他們的笑話,活該,誰讓韓家為富不仁,以前幹過的那些損陰德的事,如今全都報應到他們身上了。”
沈凝想起那個被韓紀汙辱而死的可憐姑娘,心中有些傷感,也不知道那個姑娘有沒有去投胎。
她是自盡的,投胎有難度,若是她的魂魄還在嶽縣,自己說不定還能幫幫她。
三人說話之間,已經到了韓府門外。
這一路上,他們也見過幾個大戶人家,個個門戶燈籠高懸,亮如白晝。
唯獨韓家,卻是死氣沉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