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織織也想念書
字數:3585 加入書籤
\u000fa“當然願意啦!”麵對素芬大姐的邀請,盛禾毫不猶豫答應下來,捏著小嬰兒白胖的小手:“能給小家夥添福添壽,多好!”
素芬大姐又熱情邀請盛家的其他人,這時候才發現盛家還多了兩個男人以及一個小姑娘。
好家夥,這兩個男人長得好威風!人高馬大的,模樣比隔壁縣最有錢的員外嬌養出來的少爺公子還要貴氣不知多少倍!
還有那個粉嘟嘟的小女娃,這小模樣水靈的呦!要是自己閨女也有她這麽漂亮,她就直接去廟裏拜謝菩薩真人。
“素芬大姐,這是我家的客人,這位是淮公子,北安公子是他的手下,小閨女是淮公子的小侄女織織姑娘。
他們家中出了點事兒,搬到我家居住實屬無奈,日後要在這鎮上住上一段時間,還請素芬大姐多多擔待!”
盛禾感受到素芬大姐目光裏的探究後,忙上前介紹道。
素芬大姐愛屋及烏,聽到盛禾這麽說,心裏立馬就明了了
“禾姑娘,你放心!縣令府的客人我們當老百姓的自然要好好照顧。
幾位公子、小姐,還有縣令老爺、江少爺,粥粥少爺,若是你們有空,也盡管來參加我閨女的滿月酒,我一定準備最好的席麵招待你們!”
素芬大姐聲音裏滿是真摯,寧徵揮了揮手,讓北安遞來一個小荷包,他從荷包裏摸了十來文錢,塞到了嬰兒的小布包裏。
“初次見麵,就當是給孩子的一個見麵禮。”寧徵聲音溫和,笑著對素芬大姐道。
寧徵也是長了記性,上回他為了答謝隔壁孫老娘,直接扯出一張大額銀票,差點給老人家嚇壞。
於是特地讓北安兌換了一些碎銀銅板放在身上,這不,就派上了用場。
寧徵故作不經意地看了一眼盛禾,心中得意。咋樣?沒給她丟人吧?
閨女被打發了見麵禮,素芬大姐又驚又喜,同時還有些不好意思:“淮公子,你真是個體麵人,我、我也沒帶紅雞蛋給你……”
鄉下人都淳樸,送禮都是有來有回,素芬大姐心裏很過意不去。
盛禾忙打圓場:“沒事兒,素芬大姐,你送我就等於送了他嘛!反正他現在住在我家,回頭我把紅雞蛋炒了給他吃!”
寧徵聽了這話心裏暗爽,給身後的北安遞了個眼神:看到沒,現在我在這個家的分量和地位,多有麵兒!
北安忙豎起大拇哥阿諛奉承。
素芬大姐把消息通知到位後,又轉而去了下家。
盛家的一切生活軌跡還是照舊,盛誌遠和盛江去上衙,解決一些縣裏雞毛蒜皮的小事,粥粥與織織揮手道別,去棗兒村念書。
盛家三個男人對新來的“住戶”的人品還比較放心,再加上小福和桂花嬸幾乎整天都在盛家幫工,有她們母女倆來來回回盯著,也不怕盛禾受到欺負。
織織看到粥粥哥哥去念書了,心中羨慕不已,拽了拽五叔叔的衣角,可憐巴巴問道:“為啥粥粥哥哥可以去念書,而我隻能在家裏?”
寧徵還來不及解釋,就聽一旁正在花架前澆花的盛禾溫柔道:
“織織寶貝,你當然可以去念書啊!咱們縣裏現在已經建立了正式的學堂,我已經和先生們打過招呼了,無論男女,隻要願意念書習字,都可以去學堂學習。”
寧徵知道學堂的建設離不開盛禾的努力,卻沒想到一個鄉下地方的學堂居然還開辦女學。
開辦女學也就意味著女子也可以認字明理,提升自己的視野。
這是一件好事,但是很多地方都不同意將女子送進課堂和男子一起讀書。
因為世上大多數人認為,女子的主要任務是相夫教子,念書會讓她們心高氣傲,讓她們產生女子脫離男人也可以活下去的“錯覺”,甚至那些女子還會以為自己也有養家糊口的本事。
寧徵不認同那些所謂的“大多數人的看法”,因為女人也是人,她們擁有的力量是無限的。
他曾經也嚐試著推廣女學,但是還來不及做好這件事,就被京城的那些人給破滅了。
寧徵歎口氣,斂下心中的不甘和怒意,看著眨巴著眼的織織問道:“織織想去念書嗎?叔叔支持讓你和哥哥一樣去學堂學習。”
織織認真思考了片刻,然後用力的點點頭,目光裏滿是堅毅:“嗯!我我想好了,我願意去!”
小家夥熱愛學習是好事,盛禾立馬給織織準備了一套筆墨還有課本字帖。
寧徵則已經高立於大馬之上,準備即刻帶著織織還有盛禾去棗兒村。
盛禾卻將威風凜凜的寧徵從大馬上拉了下來:
“這不成。先不說我們三人共成一騎具有安全隱患,而且,咱倆男女有別,騎著高頭大馬招搖過世,影響有點不好。”
寧徵鬱悶:又不是沒共騎過,怎麽還嫌棄上他了呢……
盛禾道:“上回咱們共騎是事急從權,路上牛車壞了,我趕著去救一個書生。對了,現在粥粥的先生就是那個書生,整個學堂也正是由他來管理。”
考慮到寧徵是大東主,盛禾還特地包了一輛牛車,專供三人坐。
寧徵本來嫌棄牛車慢,但一扭臉,又高高興興地和她一起坐上了牛車。
織織還從來沒有坐過敞篷的牛車,她顯得很興奮,坐在車上左顧右盼。
寧徵則顯得沉穩多了,一副氣定神閑、悠然自得的樣子。
北安站在門口,看著牛車上兀自散發魅力的東主,他一陣無語:大家別管了,東主他超愛!
牛車一路搖搖晃晃,大概快有一個時辰,終於到了棗兒村。
如今的棗兒村和往日已經大不相同了。
由於全縣唯一的學堂建設在這裏,村長老爺子很在乎村裏的形象,就連村頭的牌坊都專門找了村裏的老木匠重新做了一個。
他還勒令某些五大三粗村民必須改掉一些不良習慣,絕對不能給孩子們帶來不好的影響。
搞的村民們平日裏路過學堂的時候,都是小心翼翼的,深怕打擾了娃兒們學習。
看著村民們對知識的虔誠和鄭重,盛禾就知道,當初選址在棗兒村建學堂,算是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