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浣羅國敗北求和

字數:2582   加入書籤

A+A-




    一個月後,陳之墨命李天一、楊振真率水軍攻打天隱水寨,一舉攻克奪寨,隨後大軍渡過灤隱河,進攻昌進城。
    於竟暉慌了,一邊向國內求援,一邊已經在準備撤退了。
    結果樞青聯軍還沒有怎麽攻打昌進城,於竟暉這個廢物竟然棄城後撤了。
    耿也要是知道了恐怕要氣個半死,真是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耿也花了多大的勁才打下來的灤隱河天險,就這麽被於竟暉拱手讓人了。
    於竟暉一邊撤退,一邊把責任都推在了耿也身上,什麽兵力不足、城防空虛,什麽大敗後士氣低落、將士無心再戰。
    陳之墨借著這股火,索性又幫著扇了一陣風,在浣羅國內掀起了一股退兵的言論。
    陳之墨這邊命令大軍趁勢追擊,途徑城池都大肆攻打,做出一副凶狠猛攻的模樣,仿佛要將浣羅國這二十萬軍全部吃掉。
    浣羅國那邊害怕了,戰線太長,浣羅國那邊兵力和補給都已經有所不足了,要是這股主力部隊出了差池,那浣羅國危矣,一旦樞青聯軍借機北上,後果不堪設想。
    於是浣羅國那邊下達了緊急退兵的命令,於竟暉趕忙撒開腿就帶兵跑回了國內,不但沒有落個不戰而逃的名聲,反倒受到了保存實力順利撤回的嘉獎。
    這麽久以來,陳之墨派出的人用金錢、美女、寶物早已讓浣羅國內腐朽不堪,這於竟暉能上位,也有陳之墨背後推波助瀾的影子。
    這位於竟暉本沒有多大才能,隻不過因為是浣羅國皇後的親哥哥,才深得浣羅國皇帝的信任。
    在陳之墨的人入浣羅國後,重點扶持於竟暉,為他爭取各方麵的資源,終於成功地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此時的於竟暉還蒙在鼓裏,不知道自己早就成為了陳之墨的棋子。
    耿也知道浣羅軍放棄了奪來的土地,全軍退回國內後,大為痛心,不停上書皇帝言明要害,卻沒有得到任何回應。
    陳之墨並沒有沉寂多久,便率軍在浣青邊境上來了個大動作,直接打入了浣羅國國內,這下浣羅國慌了,他們的皇帝也不是傻子,也知道於竟暉不是陳之墨的對手,於是急忙放出了被軟禁的耿也,恢複耿也天武上將軍職位,統領全國軍隊抵抗來敵。
    國家危亡時刻,耿也也沒有計較太多,隻不過現在他手中的兵力已經不占優勢了,於是他提出了誘敵深入的策略,卻被那些不願意把戰火燒到國內的權貴否決了,最後耿也得到的命令是必須不惜一切代價將樞青聯軍阻擋在邊境。
    耿也臨危受命,也表現出了他的作戰和指揮能力,牢牢地阻擋住了樞青聯軍的進程。
    陳之墨順勢而為,不再攻打浣羅國,而是陳兵邊境,不進攻也不退兵,就這麽僵持著。
    危機暫解,浣羅國皇帝又起了小心思,他和耿也的嫌隙已起,早已不複從前的信任了,在軟禁耿也後再次把兵權交給耿也,皇帝更加不放心了。
    浣羅國皇帝本打算趁著樞青聯軍攻打浣羅國之時,讓耿也大敗樞青聯軍,徹底解了浣羅國之危,再解除耿也兵權。
    可現在兩國僵持不戰,皇帝對耿也是用也不是、不用也不是,就在皇帝心中糾結之時,皇帝的耳邊吹起了枕頭風。
    皇後告訴皇帝,樞青聯軍那邊已經有休戰的打算了,隻不過跟耿也仇怨太深,又怕退兵後耿也帶兵來犯,這才索性繼續對峙下去,若能與樞青聯軍那邊達成某種停戰協議,樞青聯軍就會退兵,從此相安無事。
    皇後還說耿也對戰事的僵持很滿意,認為這是他鞏固軍中地位、長期持有兵權的好機會,說耿也對皇帝早已不滿,若耿也倒戈相向,那耿也才是危及皇室的最危險的力量。
    除了皇後,還有不少大臣也發出了類似的聲音,最終讓皇帝不得不重視起來。
    浣羅國皇帝本就是個疑心很重之人,他試探著對耿也下達主動出擊的命令,想看看耿也是否還能服從他的旨意,結果都被耿也以各種理由搪塞拒不發兵,這讓皇帝更加心中憂慮不滿了。
    浣羅皇帝趕緊命人私下與陳之墨取得了聯係,兩人秘密達成了協議,隨後耿也被浣羅皇帝用計再次剝奪兵權。
    耿也大為失望,滿腔報國之心無法施展,他被自己人打壓著,尤其是被他的國君猜忌著,他突然心灰意冷了,再也沒有上書表忠心了。
    皇帝並沒有殺他,而是將他打發到質國做了一名沒有兵權的督使,類似於大使館的領事。
    耿也離開那天,正是浣羅國向樞青聯軍發出求和書的日子,三國將於三日後簽訂停戰協議。
    耿也望著前線,又看了看國內的大好河山,心中無限悲涼,他踏上了去質國的路,一代名將就此離開沙場。
    質國當初被迫派兵援助浣羅國,結果數萬將士在耿也的帶領下多數陣亡,質國國民對耿也恨之入骨,他去質國後的日子很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