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兵變

字數:2534   加入書籤

A+A-




    袁飛義擔心地說:“隻是陛下為何不等陳之墨回來後才行此事,非要在他的最大依仗還沒有回國時就透出了風聲,本將軍怕其中有詐。”
    卞殊言卻說:“不管其中是否有詐,若陳之墨率兵回國,必定路過此處,到時若陛下下達一紙聖旨,命將軍即刻交出兵權前往封地,將軍是從還是不從,到時趕鴨子上架,聖旨降臨、大軍壓境,將軍是不從也得從了。”
    袁飛義一細想,卻是有些心驚,這樣的風險太大了,是要提前做好準備了,隻是他心中還是拿不定主意。
    卞殊言好言相勸:“將軍,不可猶豫啊!”
    袁飛義還是下不了決心,擺擺手:“不可啊,本將軍總覺著有問題,這明擺著是陛下在試探我們啊。”
    卞殊言歎道:“要是聖旨真的下達了,到時將軍不遵從,就是抗旨不尊了。”
    袁飛義歎道:“陛下這是在逼我造反嗎?”
    卞殊言輕言道:“說不定陛下就是這麽個意思,不然也不會在陳之墨率大軍回來前封將軍為威烈公了。”
    袁飛義怎麽也想不明白,陛下這麽做有何意義,陛下身邊已經沒有多少兵力了,把他和護國王逼急了,要是真幹出造反奪位的事來,小皇帝怎麽招架得住?難道小皇帝有什麽依仗嗎?
    卞殊言繼續勸道:“將軍,陛下現在視將軍為眼中釘了,您想想,陛下為何會突然晉封將軍為威烈公,連戰功赫赫的陳之墨都隻是封了個興遠伯。”
    袁飛義猶豫了起來,若起兵造反,失敗後便是株連九族,若坐以待斃,恐怕就是去了封地也難以安度晚年。
    袁飛義揮了揮手讓卞殊言出去:“讓我一個人靜一靜吧。”
    類似的對話此刻也發生在護國王府中,隻是密談的人是護國王和他的心腹家臣文采軼,最終護國王也是下不了決心造反。
    其實袁飛義和護國王都知道這是個造反的好時機,陳之墨帶兵在外,國內防禦空虛,錯過了這個機會,恐怕再想起兵奪位就難了,隻要陳之墨率兵回到樞滄城,袁飛義和護國王都認為自己難以戰勝他,陳之墨此時的風頭早已勝過了他們倆。
    隻是袁飛義和護國王都懷疑小皇帝的用心,為何小皇帝要在陳之墨沒有回來之前就透露出風聲逼他們謀反,他們怕小皇帝留了後手。
    緊接著小皇帝又是一係列動作,首先是小皇帝出麵就最近瘋傳的新政做了解釋,說他從來就沒有過要將王侯遷往新封地的意思,之後是上門拜訪護國王,又是書信安撫袁飛義,最後是將負責新政的相關人員統統換了一遍,都安排成了小皇帝的親信。
    這讓袁飛義和護國王不得不懷疑小皇帝的用心了,他們認為小皇帝定是知道新政風聲已經泄露,所以才出言安撫兩人,然後更換新政推行人員,就是避免再次走漏風聲,他們現在篤定遷王侯收兵權是勢在必行的了,而小皇帝安撫他們就是想要穩住他們等待陳之墨的歸來。
    這時陳之墨已經簽妥了停戰協議,隻是因為一些流程和手續問題,還需要耽擱一些時日,然後還得去薊陽城見一見青霄國的皇帝,一番算下來,陳之墨至少還有半月有餘才能趕回樞滄城。
    袁飛義和護國王兩邊都得到了消息,當初他們不敢發難,就是因為沒有好的契機,他們也認為小皇帝的羽賁軍還有四萬在城中,而且慕少聰也有數萬禦城軍在城中,三個輔政大臣各自不和,誰也不敢保證其他人不會在背後捅刀子,因此個個心有猜忌,又麵對堅固的樞滄城,他們沒有太大的勝算,所以隻是靜觀其變。
    誰想陳之墨前方取得大勝,國內又傳出了新政的消息,讓袁飛義和護國王不得不采取一些行動,他們一經打探,就知道羽賁軍多數已經跟著陳之墨上前線了,隻有一萬兵力在城內,這可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袁飛義趕忙和護國王取得了聯係,這兩人雖然不和,但因為手裏都是城外軍,有些時候免不了有些接觸,兩人還算熟悉。
    一番聯絡下來,兩人當機立斷達成共識,袁飛義發兵助護國王登上皇位,護國王此後許袁飛義封王並獲永久兵權,世代罔遞,代代不止。
    袁飛義手中尚有兵力17萬,此番他命廖忠誌領十萬軍堅守堡壘,不管任何人,沒有他的命令,堅決不能開門,他要將回國的陳之墨阻擋在堡壘前。
    他親率7萬軍走小路秘密前往校冀軍軍營與護國王匯合。
    戍邊軍7萬、校冀軍10萬,一共17萬軍,而小皇帝的羽賁軍隻有1萬,就算樞滄城城牆再堅固,也不是他們的對手。
    他們本也打算拉攏慕少聰,可為了避免節外生枝,索性背著慕少聰幹了,畢竟多一個人知道就多了一分危險,而且兩人近段時間明顯感覺到慕少聰和小皇帝走得近了些,他們也不得不防。
    他們也打探出了禦城軍留在城裏的實際兵力隻有4萬,也最終打探到其餘禦城軍早已被陳之墨帶走出征了,眼下樞滄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