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誤解
字數:4604 加入書籤
“謝家沒了,孟家也不該存在,侯爺你說對不對啊?”
“所以你還不能死。”
“一劍殺了你,對你來說太仁慈了。”
“你得活著,你得看著孟家是怎麽滅亡,看著你的部下們是怎麽死的。”
謝淮不急著殺死孟君集,冰冷的劍刃在他脖子上輕輕滑動,也隻是想給這位昔日的大將軍增添一點恐懼罷了。
似乎要印證謝淮的話一樣,前院傳來廝殺和慘叫的聲音愈發慘烈。
內廷司的宦官和折威軍舊部戰成一團,地麵沒有一處不被鮮紅浸染。
孟君集的心也在滴血,今天參與宴會的老卒不止是他的部下,更是他的兄弟和親人……
正因如此,這些慘叫聲落在他的耳中就好像刀割般疼痛,煎熬無比。
孟君集深呼吸一口氣,壓抑住內心極度的憤怒,問道:“孟原被你們控製了,對吧?”
在他印象中,小兒子孟原一直都有些膽小怕事,辱罵內廷司,對著蔡讓吐口水……怎麽看都不像孟原敢做出來的事情。
到了現在,謝淮也用不著過多隱瞞,微笑著說道:“是又如何?”
孟君集冷冷地看著他,怒到極致後反而平靜下來,寒聲說道:“你們都會下地獄的。”
“是嗎?”謝淮滿不在乎地笑著,對於階下囚的威脅
毫不在意。
孟君集沒有多說什麽,隨即閉上雙眼,就好像入定了一樣。
看到他這幅安靜的模樣,謝淮沒由來地生出一股怒火,手上稍稍用力,劍刃在孟君集的脖子上割出一道血痕。
疼痛襲來,孟君集依然端坐著,沒有出聲也沒有睜眼,甚至連眉頭都沒有多皺一下。
這位大將軍見識過太多的鮮血和恐懼,他曾在戰場上廝殺數載,曾領命滅王謝滿門,曾下令坑殺穀昌數萬降卒,曾放任士卒屠城百裏……在他腳下,至少十萬白骨。
在殺人這一方麵,就算謝淮是殺手榜上第三的“無麵人”,也遠遠不能和他相比。
“行了。”
耳邊響起一道溫和的聲音。
王侯走進院子,一手按住謝淮的肩頭,一手把劍刃從孟君集脖子上拿開。
孟君集睜眼看向來者,下意識挑了挑眉,覺得有些詫異。
“你是王家嫡係。”
孟君集忽然說道。
語氣不是詢問,而是肯定。
王侯笑了笑,算是承認了身份,問道:“侯爺認識我?”
孟君集說道:“你很像你父親。”
王侯微微一愣。
他已經多少年沒聽人提到過父親了。
說實話,他從小在金陵長大,而父親在長安當值,也就逢年過節見上一麵。
他對父親並沒有多少印
象,更沒有和孟君集討論自己父親的想法。
孟君集也沒有繼續說下去,闔起雙眼,臉上無悲無喜,沒有人知道他在想些什麽。
場間很安靜。
大約兩刻鍾後,廝殺和慘叫的聲音消失,前院也漸漸安靜下來。
“順爺,你去走一趟吧。”王侯對黑衣老劍修說道。
黑衣老劍修點點頭,轉身離開。
來到侯府前院。
眼前一片修羅地獄的場景,到處都是箭矢和屍體,濃重的血腥味令人作嘔。
內廷司的宦官們都死了,即便他們裝備精良,全都是蔡讓手下的精英,也扛不住上百個精銳老卒的圍攻。
但老卒們也都死了。
大部分死在宦官們的反擊之下,還有一部分是被黑衣樓的人殺死。
場間隻剩幾個黑衣人還在站著。
黑衣老劍修看著他們,沉默片刻後說道:“諸位,有勞了。”
“為家主而死,這是我們的榮幸!”
黑衣人齊聲回答,隨後舉起手中的刀劍,或者劃過自己的脖子,或者刺入自己的心髒。
他們死的時候,眼中不帶絲毫恐懼,反而藏有笑意,就像撲火的飛蛾,義無反顧。
縱使老劍修見慣生死,看到這詭異的一幕仍是忍不住心底發寒,喃喃說道:“王丘南啊王丘南,你到底用了什麽辦法,才能
訓練出這麽一批愚忠的死士……”
……
……
侯府大門外。
宋忠夏、徐恭、陶元星三位內廷司總管守在門口,一眾太監站在他們身後。
關千雲和燕清辭被強留了下來,有十幾個宦官手持弓弩對著他們,以防兩人離開。
燕清辭想著追毒咒而去的謝周,眼裏帶著擔憂的神色。
關千雲卻沒有多少擔心,相比燕清辭,他更清楚謝周的實力有多麽強大。
如果隻有毒咒一個殺手,該擔心的不是謝周,而是毒咒才對。
“公公,你們不進去嗎?”
關千雲不介意被人拿弓弩指著,滿不在乎地說道:“裏麵可是打起來了,如果再不進去幫忙,你們的同僚恐怕都得死在裏麵了。”
宋忠夏斜了他一眼,沒有說話。
徐恭和陶元星也都不說話。
這次行動以蔡讓為首,他們幾個都要聽蔡讓的指令行事,而蔡讓在來之前就對他們交代過——在沒有得到他的命令之前,誰都不允許擅進侯府,無論侯府裏發生了什麽。
侯府地處齊郡城南側,不算鬧市,卻也算是繁華地段。
此時此刻,街道兩側聚集了許多百姓,探頭探腦朝侯府這邊張望,或緊張或不安或憤怒或疑惑,望著守在門外的宦官們指指點點。
雖然不至於向孟原
那樣大罵閹賊,但可以想象絕不是什麽好話。
太監本來就遭人白眼,隨著陛下清修,宦官幹政,內廷司權傾朝野以後,太監的風評更是一降再降,幾乎淪落到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地步,雖然並沒有人敢喊打他們。
宋忠夏等人的神情都有些難看,不過沒有誰上前驅散百姓,更不會出言威脅百姓。
對於群眾的壞話,他們選擇忍耐。
啞巴吞黃連——
有苦說不出。
其實,世人對內廷司多有誤解。
人人都說內廷司既陰險又殘忍,可是你們仔細看啊,內廷司的陰險和殘忍隻針對有違內廷司意誌的朝中官員和江湖人士。
對待普通百姓,內廷司一向以懷柔和安撫為主,絕不會無故加害!
此外,李大總管是窮苦出身,他掌權後更是少有的英明,聯同朝中大員通過了好幾項對百姓有利的商法、農法,降低了大部分地區的賦稅,抓捕了一大批貪官汙吏……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如果沒有李大總管的心狠手辣,大夏也就沒有如今的繁華。
從這個方麵來講,李大總管無疑是個大好官,值得世人稱頌。
他所做的一切也都是為了大夏穩定。
可惜沒有人稱頌他,人們依然在咒罵內廷司,似乎當了太監,也就失去了人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