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057(二更+1w營養液加更)

字數:14513   加入書籤

A+A-


    別說張楊這個粗通幾個字的覺得這書信不像個樣, 戲誌才眼看著喬琰認認真真畫出了那個牛角圖案的時候都笑得直想打跌。
    “喬侯真是……”他笑了半晌得出了個結論,“真是神來一筆。”
    此前喬琰以戲誌才讓她在信中提及的光武除賊之說,乃是神來一筆, 如今卻被戲誌才將這個評價丟了回來。
    但她此舉, 卻無疑很符合張牛角的定位。
    何況這信中所展示的也並不隻是不識字而已。
    這也正是一封最適合用來交給雲中山山賊的信。
    張遼上得那雲中山去, 並未行路過半就已遭到了山中賊寇的阻截。
    但他上手便夥同張楊一道將攔路之人給放倒在了地上,又旋即聲稱自己乃是受到了黑山軍首領的委任前來送信的, 在對方端詳他的打扮裝束後許久, 還是選擇將他帶到了雲中山賊首領的麵前。
    這山賊首領生得有些胡人的麵目特征, 因其深目高鼻,而更顯出幾分威嚴來。
    他漫不經心地把玩著手中的環首長刀, 朝著張遼看過來,問道:“我聽說張牛角已經被樂平侯給擒住了, 既成了階下囚, 為何又要讓你來尋我,或者說, 又如何還能讓你來尋我的?”
    這後半句話裏便明擺著是對張遼身份的懷疑了。
    好在雖張遼神情清正, 不像是個當過賊寇的樣子,但他旁邊的張楊身上, 卻頗有那麽幾分粗豪之氣,讓山賊首領稍打消了幾分疑慮。
    二人在上山之前便已經有了些心理準備, 本也都膽子不小,此時麵對對方的質問也不曾露出膽怯的表現。
    張遼揚聲回道:“足下此言差矣。牛角將軍錯估了樂平的實力, 不知那位縣侯能在短短一月之內說動縣中百姓歸附,亦有洛陽北軍在縣中駐紮, 這才落敗, 可一時之敗並不算什麽。”
    山賊首領抬了抬下巴, 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如今情形不同,樂平侯得勝後自滿,甚至任由我等之中的一部分在縣中走動,協助農耕之事,牛角將軍有意脫離對方掌控,便尋了個機會讓我二人前來尋個外援。若事情可成,便同對方瓜分這縣中財富。”
    “我等有人手,若有請來的援軍做那個製造機會的引子,算起來也正是各出了一份力氣。”
    他話說到這裏留意了一番那上首山賊的神情。
    正如喬琰所猜測的那樣,以對方在太原的行事方式,足可見其有做賊之心卻無甚膽氣,更是小心謹慎得很,要讓他相信其中確實有利可圖,也要讓他放下戒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又因張遼上山之時打翻了他們不少人,現在在他和那山賊首領之間還隔著手握兵刃的數人,讓他再如何悍勇也無法直接殺到那山賊首領的麵前。
    的確還得徐徐圖之。
    他眉眼間佯裝出幾分作為黑山軍麵對尋常山賊的高傲神態,活像是因如今的確有求於對方才稍稍壓製下來了幾分,看得那山賊首領直皺眉頭,卻因為對他的話將信將疑,而暫時沒有發作的意思。
    他又旋即見到張遼將一樣東西朝著他遞了過去,說道:“此為牛角將軍寫給您的書信。”
    書信?
    這山賊頭目本就是雜胡劫掠了漢人女子生下的,喬琰按照王氏提供的消息判斷出他的身份後,覺得他極有可能與後世的羯人相仿,估計他認得的字應當不多。
    事實上這種猜測也的確不錯。
    他剛接過信的時候看到那一片密密麻麻的字樣便覺不妙,可若是他直接說自己不怎麽識字,豈不是要被對方看個笑話……
    好在在將紙展開後,他便看到了那個格外醒目的圓圈和落款。
    這……這位張牛角老哥可真是個妙人!
    這年頭識字的人少之又少,難保張牛角是不是也隻認得那麽三兩個字,又不想在對方首領麵前露怯,才想了這麽個法子。
    但這也恰恰方便了他這個收到信的。
    若是讓此時遠在樂平的張牛角知道,這雲中山中的匪寇頭目到底是如何看他的,他隻怕怎麽都要給自己喊個冤枉。
    他再如何不是個文化人,也不會真就畫個牛角當做簽名。
    然而他這會兒可沒有遠距離伸冤的機會,隻能任由這山賊首領對他產生了錯誤的判斷。
    捏著這封特別的書信,山賊頭目朝著張遼問道:“此為何物?”
    他說的自然不是信,而是這張紙。
    他行為粗莽,方才接過信去一見字樣的時候險些將其撕成了兩半,卻發覺這紙張和他曾經見到過的大不相同,這一拽之下竟也未曾被直接扯破,著實有些不同尋常。
    “此乃樂平的……”
    張遼剛想說楮皮紙,可他轉念一想,此紙還未曾在並州傳開,難保喬侯並不想讓人知道這原料,若是之後山中賊寇裏有僥幸走脫的,或許會將此事泄露出去,心思急轉之下改口道,“樂平侯紙。”
    “樂平侯紙?”山賊頭目拎著紙張看了半晌,琢磨著前有蔡侯紙,後有樂平侯紙,好像也不是什麽說不通的事情。
    又聽得張遼說道:“牛角將軍聰穎,被樂平侯送去了製作樂平侯紙之處,聲稱是什麽以功抵罪。也正好讓牛角將軍拿到了這一頁紙張傳信,好叫足下知道,這樂平雖為小縣,卻隻靠著這樂平侯紙已是一筆不小的財富。”
    山賊頭目聽到前半句的時候還覺得,這張牛角的下屬給他往臉上貼金,以“聰穎”二字說他著實好笑,也便是這下屬不想墮了他的威名才拿出了這等說法。
    但聽到後半句的時候,他又有些坐不住了。
    他也不算是個全然沒見識之人,而是自有一套分析財貨收益的想法,聽張遼這麽一說,他還真覺得此物的確可以算得上是大筆錢財。
    這樂平侯紙比之蔡侯紙要不易損毀,可想而知那些個家中藏書不少的,是願意多付出些錢財將其采買回去的。
    再若真如張遼所說,張牛角被那樂平侯安排去了製作紙張的地方做工,豈不是代表著他也掌握了製造的技術?
    這麽一想,他連看向這“信紙”上十個字裏九個不認識的鬼畫符,都覺得它們長得眉清目秀的,就是長得陌生了一點而已。
    他這份意動並未逃過張遼的眼睛,張遼又乘勝追擊地說道:“若是足下協助牛角將軍進攻樂平,所收獲的絕不隻是樂平侯紙而已。”
    他話說到這裏,接收到了他信號的張楊當即就將外衣給脫了下來,露出了裏麵那身楮皮衣,也正是喬琰在他們兩人出發之前讓他們穿上的。
    張遼指了指說道:“樂平此地,這楮皮衣堆積如山,連我們這些俘虜都各有一件,以您覺得,這是否也是一筆錢財?”
    一見此物,這山賊頭目當即就站了起來。“是,如何不是!”
    他此前冬日劫掠所得之中,便有幾件楮皮衣,在如今這三月氣候回暖的時候確實是沒多大需求了,可彼時在身上穿著,有無這一層的區別,他曾經親自體會過。
    他也深知,若是有了此物,下一個冬天便不必發愁了。
    而這搶回來的這幾件中有過不慎穿破的,他們嚐試以線縫補,竟也毫不影響使用。
    這是實打實的好東西,也是耐用的好東西。
    雖然此物沒有尋常衣服昂貴,隻是五十枚五銖錢一件,可對他們這種除了劫掠之外無有進項的,也著實是一筆不小的支出了。
    想到張遼口中的“堆積如山”四字,這山賊頭目隻覺自己看到的乃是一座金山!
    若真能做成這筆無本買賣,他便可以將他手下的那些個山賊都給盡數以楮皮衣武裝起來,免得過了個寒冬就折損了一半人手,再將餘下的尋個地方賣出去。
    他想到這裏,又忽然意識到自己表現得過分激動了一些,不是談生意時候的穩妥樣子,輕咳了兩聲,以掩飾住自己失態的神情,“隻是如此?”
    “自然不隻是如此,去歲常山、上黨以及太原三郡都因樂平收容我等黑山軍之功,各自送了五萬石的糧食過來,可那樂平侯又如何會真將這些糧食給我們吃用。還是牛角將軍領著我們於山中掘草木為生……以足下覺得,那十五萬石的糧食,能否算是個籌碼?”
    竟還有糧!
    山賊頭目的呼吸都變快了幾分。
    三萬石的糧食都能讓張牛角選擇鋌而走險,更何況是十五萬石的糧食!
    這還隻是那三郡太守送去的,加上一縣之地的庫存,豈不是數目更多?
    他又不知道張牛角在樂平吃得飽睡得好,還長了點肉,隻看到眼前的張遼和張楊二人確實不像是吃得很好的樣子,還難保不是張牛角從手下人中挑選出了長得最體麵的派出來,以圖支撐場麵。
    再一琢磨張遼話中的意思,他估計,這隻怕才是張牛角要聯係外援,以裏應外合之法攻破樂平、奪糧而去的根本理由。
    吃不飽就得反,這是個自古以來的真理。
    更何況做過行事自在的山賊頭目,又哪裏會想要以囚徒的身份過活。
    這三道籌碼一個個壓下來,讓他拍板做出了決斷,“好,我同你們去樂平,不過在去之前你得告訴我,這收益是如何分的?”
    “不知將軍這裏有多少人?”張遼問道。
    從“足下”到“將軍”的稱呼,明擺著是在表示親近之意,這稱呼之中的恭維也讓這山賊頭目心中一喜,他回道:“冬日凍死了那些個婦孺孩童,還剩下五百有餘。”
    張遼被他話中表現出的漠然情緒驚了一驚,在臉上卻並未顯示出分毫來,隻回道:“我們黑山軍中的青壯還有三千上下,但忍饑挨凍,有一戰之力的不過兩千,按照牛角將軍所說,將軍與部從若不來,我們沒有反抗的機會,可以雙倍計算人數,故而便按三七分。”
    山賊頭目微微一怔。
    該說不說,這正是個卡著他底線的分成。
    他若真覺得自己有黑山賊那種本事,也不必次次劫掠都隻在這麽小的範圍裏了,但若是真按照五百對著九千的比例,他又著實覺得自己沒有這個冒險的必要。
    既然沒打算除卻樂平的財貨之外,也將張牛角的隊伍給一並吞了,那便自然是大家合夥發財的好,現在這個分成的方式正在他的接受範圍之內。
    這買賣可做!
    “三七分便三七分,我隨你往樂平去。”
    他提刀便要去召集人手,卻被張遼一句“且慢”給打斷了行動。
    他當即不悅地朝著這少年看來,“你們莫非是來耍我的不成?”
    張遼否認道:“將軍勿怪,我不是這意思,隻是我二人途徑晉陽的時候聽聞那並州刺史在這兩日就要到了,這幾日間周遭的防衛隻怕會加強不少,不若過兩日再出發穩妥。”
    山賊頭目尷尬一笑,本要提刀砍人的動作變成了以另一隻手拍了拍張遼的肩膀,“你說得不錯,既要對樂平出手,自當一擊即中才好,避開那並州刺史的風頭也實屬應當。”
    為給自己找回些臉麵來,他又說道:“說來,我還沒問你二人叫什麽名字?你二人冒險前來,本事不小,若是哪一日在張將軍那裏幹不下去了,不如來我這裏,我必定厚待。”
    “多謝將軍好意,不過不必了。”張遼還沒來得及開口,張楊已先一步回道,“我二人都是早年間被牛角將軍所救的,也得蒙將軍恩典,給我二人都賜姓為張,故而我名張楊,他名為張遼。”
    “……”張遼的表情有一瞬的木然。
    他單知道張楊先前能說什麽三百年前是一家,沒想到還能繼續發揮出他們兩個的“張”是張牛角的“張”的意思。
    這話可不在喬琰給他們提前準備的諸般說辭之中,明顯是張楊自己的臨場發揮。
    但張遼應變極快,根本沒讓這夥山賊看出他此時頗有些恍惚的狀態,隻是跟著那山賊頭目安排的人手一道,在這山賊營地之中住了下來。
    如這夥山賊一般在雲中山內往複輾轉的,自然跟先前的黑山賊一般,並沒有固定的住所,全靠著以粗布搭建起的帳篷營地作為歇腳之處。
    或許是因為太原郡中之人此前覺得剿匪的開銷過大,卻難以將這批滑溜的山賊擒住,加之冬日派出衛隊不易,已有數月不曾來山上找他們的麻煩,讓他們的營地暫時不曾搬走。
    張遼朝著四周望去,發覺這片山中營地的周圍一圈林木都被砍伐殆盡。
    見他看向那些樹,領路的山賊說道:“這冬日太冷,附近的都被用來取火了,就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張楊趁機說道:“既是如此,不若等取下樂平之後,我們兩方直接霸占了那樂平縣城,有群山庇護,又有屋子可住,豈不是比在山上度日逍遙。”
    張遼“連忙”瞪了他一眼,張楊立刻止住了話茬,仿佛意識到了他在此時試圖挖那山賊首領的牆角的確不是什麽妥當的舉動。
    但對隨後收到消息的山賊頭目來說,這卻無疑是又一件證明對方立場身份的話。
    何況他也不得不承認,倘若真能如對方所說的占有樂平,能住在房子裏,誰又樂意住在山上呢?
    若是有官兵前來征討再入那太行山中也不遲。
    心中頗有幾分意動的山賊頭目又聽手下來報,這兩人對自己名字的反應都很正常,顯然這的確就是他們的真名。
    那這取自張牛角的“張”字這種說法也好像站得住腳跟。
    想到這裏,他徹底放下了對張遼和張楊二人的提防。
    他卻哪裏知道這二人何止是在所說的話上造了假,就連膚色都是作假的。
    他們在臉上都塗抹了一層薄薄的薑汁,在氣味消散得差不多後隻剩下了讓膚色顯得發黃的顏色,加之兩人都正處在抽條的年齡,這才讓他們看起來像是半個難民的樣子。
    這兩人此刻暫時得了個單獨的帳篷,卻也不敢高聲說話,生怕被外邊的人聽出什麽不妥來,但相顧一看對方的樣子,又不覺發出了兩聲悶笑。
    不過他們也到底還是年輕人,笑夠了後,還是感到幾分後怕。
    今日種種行事,但凡有一處表現不妥,他們極有可能就再也下不得這雲中山了。
    尤其是——
    想到張楊本不必冒險上山來,以他的年紀和武藝,完全可以走正規途徑效力於太守府或是刺史府,張遼在心中多了幾分感動。
    算起來他們兩人相識的時間並不久,但以張楊所為,足可以稱為肝膽相照的兄弟。
    張遼是如此想的,也是這般說的。
    他又隨後低聲說道:“若此番功成,你我果能入那刺史府中大展身手,此後互相幫扶,與兄弟無異。”
    然而他旋即便聽張楊回道:“其實……我琢磨著樂平也不錯,說不定就不去那刺史門下了。”
    見張遼有些詫異,張楊解釋道:“你說我們此番上山來所用的工具以及言談方式,無一不是出自樂平侯的謀劃,她有此等算無遺策的本事,豈不是要比那位如今還不知道是何許人也的並州刺史看起來頂用?”
    張遼也不是看不出這一點,隻是……“樂平侯並無實權在手,你我既要做那對陣匈奴之人,光是效忠於她怕是起不到作用。”
    “話是這樣說不錯,但人也沒什麽不能賭一把的。”張楊回道:“我剛從雲中郡出來的時候,以為隻要有奮勇之力便已經足夠了,可這連鏟除個山賊都有這般多的說法,要在刺史麵前出頭也有這麽些個規矩,我不是個聰明人,自覺也弄不明白這些事情。”
    “總歸喬侯此前也說了,助你在刺史麵前出頭,乃是為她自己進言做個鋪墊,想來往後我替她做事,有人動腦子我賣賣武力,也未必不是一條好出路。”
    “你說,是不是這麽個道理?”
    張遼居然可疑地覺得他這話中說是說著自己不聰明,卻很有大智若愚的意味。
    可這選擇……
    “行了,現在說那麽多也沒什麽意思。一來那喬侯要不要我這麽個打手尚是未知數,二來咱們總得先將這些山賊解決了才能談待遇的問題。”
    張楊一邊說,一邊從衣袖裏摸出了火石。
    要對這些山賊動手,無論是他還是張遼都沒有這麽多的心理負擔。
    他們這些個邊地男兒,最痛恨的莫過於有勇力之人不將力氣用在對付外敵上,反而劫掠更弱者。
    而從這山賊頭目的口中透露出的營地現狀,也讓他們更少了幾分顧慮。
    在他們上山之前,喬琰還專門叮囑過,若真要選擇火攻,務必選好位置,以免山火不熄,殃及了無辜。
    現在倒好了,這周遭的林木都在這夥山賊的手裏被砍伐出了一片空白地帶。
    如此說來,這把火還真能放!
    那山賊頭目還在做著領人劫掠樂平的美夢,卻忽然被火起的驚呼之聲吵醒。
    他剛睜開眼睛,伸手去摸手邊的佩刀,卻忽然聞到鼻息之間何止是有什麽東西燒焦的氣息,還有一股血腥味。
    他心中驚覺不妙。
    可還不等他走出營帳,便有一道身影當先閃身而入。
    外間火起映入的火光,將簾帳給染成了通紅之色,也將此人的身影給隱約映照了出來。
    這不是那白日裏前來的張遼又是誰。
    但這個名字還未曾喊出來,張遼已經一刀劈來,正中他的脖頸。
    這山賊頭目也算是力量不小,可要知道張遼所屬的家族雖改姓潛蹤,卻到底是昔年豪族,綿延到今日家中也還小有資產,足以讓他在修習武藝的過程中,得到遠非野路子可比的教導。
    他一擊得手,眼看著這倒地的山賊頭目已經失去了呼吸,又果斷地一刀砍下了他的頭顱。
    頭目先死的順利並未讓這少年出現什麽自得的情緒,他抓起這頭顱的發髻,邁步而出營門,高聲喝道:“賊首已死,速速除賊!”
    張楊早在四方多處點著了火,這五百餘人聚集的營地中火勢綿延得極快,現在聽到了張遼順利得手的消息,他又從那楮皮衣中摸出了一把銅鑼,狠狠砸了兩下。
    這實在是要比張遼那賊首伏誅之言還要具有穿透力的聲響。
    本就先被起火嚇了一跳的山賊,先是聽到了頭目身死的消息,又有橫空一顆頭顱砸下,讓他們辨識出了頭目的身份,當即亂了陣腳。
    偏偏還在此時出現了這等響動,讓他們很難不懷疑,正是官兵上得山來了。
    但火光夜色之下難辨敵我,更有身上也著了火的在四處撲騰擾亂判斷,使得他們隻見周遭人影攢動,並分不清楚具體的情況。
    而張遼和張楊一個丟了山賊頭目的頭顱,一個丟了手中的銅鑼,此刻手中空閑,便掣刀朝人砍來。
    本還有機會聚集起來逃出火場的人,因不知在何處響起的慘呼聲,先不免彼此提防攻擊了起來。
    黑夜中的亂象本就容易誘發人心中的恐懼。
    其中一人心中驚惶,下意識地便朝著距離他最近的一人砍了過去,但在他砍去方向上的那人本是個武藝好手,當即就提刀迎了回去。
    因他們這向來劫掠成性所養出的殘酷作風,他雖是後發,卻極為幹脆地將這先動手的小卒給砍倒在了地上。
    可在此時的躁動局麵中,他這致命一刀帶走的並不隻是自己對手的性命,還有他自己的。
    誰也不知道火是誰放的,更不知道首領是誰殺的。
    雖然明知道應該當先被他們懷疑的應該是白日裏上山來的兩人,但距離最近的人看到的卻是此人砍殺了弟兄。
    在這樣的亂象麵前,他到底是要自保還是這一出的始作俑者,實在是沒有這麽必要分清楚的。
    在想要活命的人麵前,他也並不是什麽人物,隻是個提刀的屠夫而已。
    他當即被人一擁而上給砍倒在地。
    這隻是一處而已。
    倒是也有發覺張遼和張楊二人所為之事的,可他們二人的武力又哪裏是這些不成體係進攻的山賊所能比的。
    這些人若能快速列隊尚好說些,可現在一部分人想要奔逃亡命,一部分人在內亂,剩下的一部分——
    大約也隻能見那少年和青年二人目若寒星,刀鋒如電,被映照出一片彤雲的麵容上滿是勢在必得的煞氣。
    那青年還趁亂又將山賊頭目的頭顱給撿拾了回來,隨手扯了塊布一包掛在了身後,對著張遼笑罵道:“你把投名狀給丟了算怎麽回事,萬一別人不信這是你殺的人、你除的賊該當怎麽辦?”
    張遼來不及回答他。
    隻以兩人麵對這一眾山賊,因以有心算無心,並不像是他原本估量的那麽艱難。
    更有逃出火場的山賊因夜路難走,此時已經跌亡在了山崖之下,給他們需要砍殺的目標又減少了一批。
    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此刻所做的就是砍瓜切菜的勾當。
    張遼此前從未麵對過這樣高強度的交鋒戰場,更難免在此時意識到,隻靠著蠻力將對手砍倒,顯然並非是個長久之道。
    他年歲尚輕,此時握住刀的手也不免有些顫抖。
    好在他的這種體力不足以維係的情況並未讓他的對手察覺,在他覺得險些舉不起刀之前,這些山賊隻見到少年麵上血痕飛濺,宛然是一隻咬住對手咽喉便絕無可能鬆口的狼崽。
    而現在他們是獵物。
    在己方死傷越多,又分明還聽見營地中別處還有騷動的情況下,他們心中隻剩下了一個字。
    逃!
    張遼眼見這些賊人失去搏鬥的勇氣,奪路而逃,不由也在心中鬆了口氣。
    若是這些人還要跟他纏鬥下去,雖然他心中念著的是項羽本紀之中的“於是籍遂拔劍斬守頭,項梁持守頭,籍所擊殺數十百人。”)可他到底沒有楚霸王的力量,再打下去真要露出弱點所在了。
    幸好,狹路相逢勇者勝,而他站到了最後。
    在這些倉皇的山賊選擇出逃的時候,他當即也和張楊追趕於後,快速撤離了火場,而後——
    他們守在了自這出宿營之地下山的路上。在這裏他們將完成最後一波收割。
    即便能有僥幸逃離之人,隻怕也並不多了。
    兩人對視一眼,忽然生出了幾分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豪情。
    兩日後的晉陽城中炸開了鍋。
    一少年身上還猶有殘留的鮮血,背著攬有十數枚人頭的包裹,出現在了新抵達晉陽城的並州刺史門前。
    殺人者償命,但除賊者卻為英雄。
    縣衙官吏出門前來查驗,發覺這正是那雲中山上的流寇。
    更有人隻比張遼晚一步抵達晉陽城,匯報了一個驚人的消息。
    雲中山上前夜夜半火起,因山勢陡峭,直到白日裏方才有人上山查探,發覺那起火之處也正是山賊營地所在,營地之中被燒死的數十人,自相殘殺的盜賊又有百人之眾,跌墜山崖而亡的同樣不在少數,還有下山山道之上死於刀劈的。
    而活下來的人裏,也有不少為求庇護撞入了山下縣城之中的,當即被拿了個正著。
    這為禍一方的山賊竟是被人給鏟除了!
    而此刻,這除賊的少年站在刺史府,或者說是州府之前,稍顯疲倦的眉眼間帶著一派驚人的銳氣,沉聲說道:“州府先時雲我年少,然年少亦可除賊。不知如今又有什麽說法?”
    什麽說法?
    這話自然是要那如今正在州府之中的刺史張懿來回答的。
    在張遼和張楊二人往那雲中山去的時候,張懿已經抵達了晉陽。
    喬琰彼時身在那樓閣之上,將對方策馬入城的樣子看得清楚。
    若隻以表象來看,喬琰足可以斷定,這是個實打實的文官,還是個稍顯氣度溫吞的。
    但若因對方是個文官便放鬆戒備無疑不合適。
    有劉表憑借荊州刺史身份單騎入荊州建立功業的例子在,誰又知道這張懿是否也能將並州境內的各方平衡玩轉妥當。
    總不能因為他死於南匈奴之手的結果,就真將他當做是個廢柴。
    不過喬琰倒是希望他是個廢柴。
    以樂平小地容納不下這些個被她看好的賢才,就比如張遼這種還需要靠著邊地戰事來磨礪的將才,放在樂平這山地環境下訓練就屬實暴殄天物,還是隻能先忍痛放棄拉攏的算盤。
    她難道就不想奇才在握嗎?
    她難道就隻想要坐擁樂平這一縣之地嗎?
    可唯有張懿處在她的下風,她才能順理成章地來上一出取而代之。
    而凡此種種,也都需要一個合適的契機。
    喬琰心中忖度,又聽得徐福領著張楊來報,張遼已經抵達了州府門口,但在她落子於麵前棋盤上的時候,卻未露出片刻的鬆懈。
    棋子落定,發出了一聲不曾猶豫的清越叩擊。
    喬琰抬眸朝著戲誌才看去,問道:“以先生所見,那張懿會如何應付?”
    張遼—— 一個剛殺了一夥山賊的年輕人,一個刺頭,也是一個幹將後備役。
    麵對這樣一個人物,張懿所說出的每一句話,都將作為喬琰對他的評判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