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081 推波助瀾

字數:10593   加入書籤

A+A-


    六百石, 二十首之功。
    按照數值來說確實如此。
    但按照尋常官員的編製來說,六百石官員所享有的種種補貼足以讓其年俸再翻個倍,若是實權位置上的六百石就更加驚人。
    戲誌才如今身在樂平, 所享有的額外補貼,包括在酒水用度上的開銷和筆墨紙硯的供給等等, 也並不比真正的六百石少多少。
    相比之下, 這交戰的首功製一首三十石看似不少,實際上呢?
    一首的獎勵分攤給後排的兵卒, 隻有不到十分之一, 除非甘願冒著下一刻就要身死的風險, 成為前排手執長兵的破陣之人, 否則小隊擊殺或者俘虜了二百人, 才能真分到二十首的數目。
    這是累積了幾場戰役也很難達到的結果。
    但也並不妨礙戲誌才此時因為這個計算比較的方式,給自己一點升職加薪的動力,尤其是——
    不僅是給自己!
    果然還是得再將喬侯往上推一推!
    否則別說位處高層的文官武將所拿年俸上不去, 要想招募到更多的可用之才,都拿不出個足夠分量的籌碼來。
    郭嘉聽著他這話說的, 忍不住翻了個白眼。
    “你若真羨慕這一首的定額獎勵, 你自己上陣殺敵去。兩年前就見你說什麽自己上山下山十趟,現在想必甲胄在身, 扛起大纛,行軍千裏也不是什麽問題。”
    戲誌才:“……”
    這就不必了。
    大纛旗的重量高達一百六十漢斤,也便是按照現代數據折算的四十公斤, 正是中軍儀仗的重要標誌。
    這種東西還是留給典韋去扛算了。
    他嘛……他還不如去找那位東海麋氏的麋竺先生聊聊天。
    喬琰敢直接在這種時候提出以變革版本的首功製, 作為給手下兵卒論功的標準,無疑是戲誌才沒想到的。
    以她如今的聲望,以及樂平遠勝過並州他處的條件, 便是隻以拱衛樂平和安定並州的理由來驅策群眾也未嚐不可。
    誰讓組成這些兵卒的樂平縣民、流民以及黑山賊,沒有任何一個願意回到三年之前的生活狀態。
    但她敢先打出框架尚且粗陋的酬功製度,更在定奪此事上自有一番決斷,對戲誌才來說隻有喜,沒有驚。
    這才是一個起碼要坐到州牧以上高位的人,該當表現出的明主之相。
    那麽問題來了,這種酬功製度的前提是足夠的糧食。
    薯蕷種植在消耗地力的同時,完成了前期三年的米糧積累,但這並不意味著當隨後人手擴張,交戰更加頻繁的時候,還能繼續用這種方法。
    並州所謂的種植沃土是有強烈地緣限製的,北畜牧南農業的格局很難被打破。
    這就已經先將耕地縮小了一半。
    可偏偏並州境外的匈奴鮮卑之眾,並不是能夠被輕易打服的存在,也就意味著在經營邊界上需要有一筆長期的支出。
    這兩年間,以樂平府庫的庫存尚可支持消耗,隨後卻未必。
    最好還是引入一個外援。
    而既要引進外援來平這個糧食缺口,那也不妨將目光放在這位自投羅網的東海麋氏子弟身上。
    別以為戲誌才看不出來,他一開始或許是衝著自己那釣竿去的,現在卻對牙膏與肥皂這等東西更敢興趣,也敏銳地意識到此物潛藏的市場。
    可惜此物又不像是如今學院內正在推敲的曲轅犁一樣,可以被人在看到了外形後就給學去。
    他要真想做這門生意,還得跟樂平來談談價碼。
    因喬琰發出的這封信函,程立得操心糧倉的調度問題,那麽他這個閑人,倒不如去找麋竺下下套。
    他跟郭嘉隨口扯了兩句,便打算出門去找人。
    卻忽聽郭嘉說道:“秋日天朗氣清,我出門去散個心。”
    他狐疑地朝著對方看去,直覺這話中的意思似乎並沒有那麽簡單。“往何處去散心?”
    郭嘉打了個嗬欠,拎著酒壇慢吞吞地也起了身,“往平周吧,走遠一點還能醒醒酒。”
    平周的軍營主帳內,喬琰持筆端坐。
    她麵前的楮皮紙上已經寫滿了她對交戰中的表現論功之法的界定,但地上也躺了不少寫廢的紙張。
    典韋見她神情糾結,渾不在意地說道:“君侯若想知道斬將奪旗先登的獎懲定額高下,下次遇上交戰,讓我全試一次不就知道了,反正我這人慣不會說謊的。”
    喬琰的筆尖一頓,便在紙上暈開了一點墨痕,“……這種話你在這裏說說也就算了,可別出去了還說。”
    典韋這話說的著實是很拉仇恨。
    喬琰都有點糾結,要是把他放到戰場上,對旁人來說的斬首不易,對他和趙雲來說是否有若吃飯喝水一樣。
    趙雲還好說,這是個會優先於進行軍隊指揮的,但典韋適合率領親衛破陣,就顯然……
    這樣說來,該不會被他一場打出個兩千石的進賬出來吧?
    喬琰覺得有些不妥。
    這種情況下,她是不是應該設置一個包年戰役的價目?
    喬琰意識到在這方麵還得再加一條限製,在紙上又多寫了一條,以免造成文臣武將之間的收益嚴重不平衡。
    典韋撓了撓腦袋,既不理解為何喬琰要讓他別出去這麽說,也不理解為何喬琰會在隨後朝著他看來的目光中帶著幾分感謝意思。
    但他直覺,這個感謝不是什麽好事。
    可這條限製,或者說通過定額獎賞的方式給武將劃定出一個上限來,無疑是很有必要的。
    頂尖武將對尋常士卒的殺傷力,若在以騎兵對步卒的衝擊麵前,又會被進一步地放大。
    就比如在此時的衛氏塢堡之外。
    李樂剛聽到身後傳來部從騷動之聲,也已算回頭得夠快,看到的卻已是那凶悍異常的騎兵殺入陣中,帶著鑿穿陣型的驚人氣勢,不過轉瞬就已經衝殺而入了好一段距離,宛然一條劈開浪潮的海上行舟。
    他倒抽了一口冷氣,更是旋即看到了那提著長槍的小將身後,還有大幾百人的步卒,在短短時間內就已經將他們這些人給夾在了中間——
    夾在後方來襲的敵人和前方的衛氏塢壁之間。
    但這些為數不少的兵卒和迫近而來的困境,完全不能讓他的目光徹底從趙雲的身上挪開。
    這實在是個表現太過驚人的將領。
    驚人到那青年騎乘坐騎衝殺而來,在他那長槍所挽起的槍花麵前,幾乎沒有人能有這個掠起鋒芒的本事,更沒有人能扛得住橫掃穿刺的攻勢!
    好像隻是一瞬之間的變化而已,李樂就看到對方已經直撲那距離他最近的領隊之人而去,直接將他給一槍挑了起來。
    剛剛明亮起來的天色,驟然潑過了一蓬熱血。
    在騎兵的強勢衝撞麵前,又有一位如此可怕的領軍主將,這被正麵撞擊的人絕無可能有什麽活路。
    李樂一見這變故,當即咬緊了牙關,仿佛被騎兵撞上的人不是那個倒黴蛋,而是他自己。
    誰讓他當即便認出,這被趙雲衝破陣型,直襲而來擊殺的頭目,不是別人,正是楊奉派出、與他們一道行動的楊達!
    這也太倒黴了……
    他在心中止不住地腹誹。
    在他還未做好準備,先拉攏胡才死後留下的部從,再與楊奉奪權翻臉的當口,楊達死在此地對他來說有百害而無一利,隻會激化雙方的矛盾而已。
    但事實上,趙雲可不是隨便選擇的攻殺目標。
    先前的山中一戰,因他對上並放走的韓暹與他也算有過一麵之緣,在此時憑借著天色破曉的微光和坐於馬背上的視野,也足以讓他將人給認出來。
    認出了韓暹,便不妨礙趙雲進一步認出距離其並沒有太遠的李樂。
    這兩人的抱團太過明顯,就讓另一個方向同樣有被簇擁保護傾向的一人凸顯了出來。
    在胡才已經身亡的情況下,此人隸屬於楊奉陣營的可能性更大。
    趙雲在判斷出這一點後,便毫無猶豫地決定先殺此人!
    臨戰之間,身為主將之人必須有自己的判斷,畢竟也沒有這個臨時朝著喬琰問詢,進而得到反饋的時間。
    那便動手!
    隨著他長槍奪命,聽到周遭士卒喊出的那句“小楊將軍”,趙雲確定自己做出的這個近乎刺殺的舉動並沒有錯。
    他槍尖又緊跟著挑開楊達部從朝他襲來的武器,絲毫不減先殺一人後的強橫。
    更隨著他身後其餘騎兵的壓境,這一派齊頭並進的狀態,絕不可能給楊達的手下以報仇的機會。
    在騎兵之後的步卒也凶悍得令人咋舌。
    但這實不難理解,誰讓樂平諸人剛被宣布了這斬首為功的製度,又在他們跟隨趙雲和張楊出戰之前給他們劃分好了五人一組的編隊。
    此時正是給自己掙來一個家底的機會!
    喬琰在他們離開前吩咐過,此戰意在威懾和殺人,不必刻意在意俘虜替首的規則,先殺退再說,他們便更放得開了。
    “走!愣著做什麽,趕緊走!”韓暹一把扯著幾乎被楊達之死給驚呆了的李樂朝後跑去。
    趙雲能將他給認出來,他又何嚐認不出趙雲!
    再次見到這個上次幾乎給了他以奪命一擊的家夥,韓暹就差沒直接表演一個當場腿軟。
    上一次因為山地的地形,對方還不能直接縱馬挺進,現在卻可以。
    從趙雲這一槍奪命的表現來看,他顯然更加適應於馬上作戰。
    來不及去想為何趙雲會仿佛窺破了他們的行蹤一般出現在此地,隻有逃!
    韓暹格外慶幸自己所處的位置距離趙雲尚且有些距離,這就給了他以逃命的可能。
    被他拉了一把的李樂也立刻意識到,現在絕不是計較楊達生死的時候,保住自己的小命才更要緊。
    若是對方隻有步兵他說不定還能有些聚眾集結,做出反抗的心思,可現在還有騎兵!
    騎兵攻殺中造成的傷亡足以讓他的手下快速潰逃,他現在不走,之後就走不了了。
    這兩位統帥達成了一致的建議選擇逃竄,這可就苦了他們的手下了。
    兩軍交戰之中一方逃命一方追擊的狀態,極容易將雙方之間的優劣勢進一步擴大,更別說趙雲和張楊還攜帶著要將這批白波賊殺痛的任務。
    等到韓暹和李樂的身後不再有那仿佛是催命的馬蹄聲,他們終於確認自己逃出生天後,再朝著身後望去哪裏還有多少人,分明隻有小貓三兩隻而已。
    所幸在他們所不知道的地方,趙雲對這些人多少還是留了點手,這才讓他們隨後重新聚攏起了人手。
    在這種狼狽的情形下,李樂低聲問道:“咱們現在該怎麽辦?”
    怎麽辦?
    韓暹朝著這些追上來的部下掃了一眼就知道,為何李樂要問出這樣的問題。
    對任何一個統帥來說,一敗再敗都是一件極其可怕的事情,尤其是戰敗也就意味著性命朝不保夕,對這些選擇來做盜寇的人,更是對士氣的重磅打擊。
    他們跟上來,與其說是還效忠於他們兩人,倒不如說他們隻是還暫時沒有其他去路可以替代從賊而已。
    但若是他們不能對這次劫掠失敗還損兵折將做出解釋,他們二人隻怕當即就會成為這些人的刀下亡魂,也好作為送給楊奉的投名狀了!
    韓暹繃著臉,低聲回道:“找個替罪羊。”
    不錯,他們必須找到一個合適的替罪羊。
    像他們這種人可絕不願意在自己的身上找問題,更不願意承認仿佛天降奇兵的樂平侯麾下,跟他們之間的實力差距大到了這個地步。
    所以隻能讓別人擔負起這個戰敗的責任。
    看在還不能將楊奉給得罪死、以免他們連還在山中的剩下部從都見不到,這兩人眼珠子一轉,格外默契地對對方的想法有了數。
    誰能是這個甩鍋的對象?
    隻有徐晃了!
    韓暹當即朝著隨同楊達而來的楊奉部從走去,即便對方朝著他怒目而視,也沒改變他朝著那邊走過去的腳步,也隨即開口說道:“且先聽我說兩句吧。”
    見對方稍有幾分猶豫地停住,韓暹趁熱打鐵地說道:“那樂平侯又沒有比旁人多長一雙眼睛多長一個腦袋,想想也知道不該將我等的行動知曉得如此清楚。我們前腳才到那衛氏的塢堡之外,他們後腳也就到了,這算個怎麽回事?”
    衛覬很符合自己名字諧音的有危機意識,又哪裏是他們這些覺得衛氏可欺的人能理解的。
    因而聽韓暹這樣說,這些個楊奉的部從還真覺得確實在其中有些問題。
    “韓帥的意思是?”
    “我們的行蹤必定被人匯報給了那樂平侯,才招來了今日之禍。”韓暹越甩鍋越覺得其中可能還真是這麽回事,將自己都要給說服了。
    他便順其自然地說了下去:“小楊將軍也在隊伍中,以楊帥對其關切之意,絕不會為了除掉我二人而連累到小楊將軍。當然,楊帥寬厚心腸,既然接受我與李帥在此,自然也不會表麵一套背後一套,也唯有我等守望相助,才有可能抗衡那樂平侯。”
    “你說在這種情況下誰有可能做這件事?”
    “郭帥或者……徐晃?”被韓暹一步步引導的白波賊下意識開口說道。
    “隻怕還是徐晃更有做這事的可能!”李樂當即接話道。
    “他既在行動之前覺得我們圍攻衛氏塢堡不可行,就自然不會讓我們得手!將消息泄露出去,借助別人的手阻止我們的行動,既證明了他所言非虛,又讓他絕不會招致任何的懷疑,這豈不是對他來說最有利的局麵。”
    “可是……小楊將軍和他都是楊帥的左膀右臂啊?”那楊奉手下頗為不解。
    “左膀右臂又哪裏比得上隻有唯一的倚靠之人,”韓暹語氣不無沉重地說道,“更何況,你又如何知道徐晃沒有取代楊帥的心思。”
    “當然,這些都是我們的猜測而已,隻跟楊帥說,我們是遭了旁人提前設下的埋伏就是了。”
    韓暹說完又歎了口氣,表露出了一派“我絕不從中挑撥離間”且身不由己的意味,讓那被他引導開口的白波賊越發分不清此時的情況。
    他隻能想著,總歸等見到楊奉的時候他就將今日的情況據實相告,到底如何判斷肯定是楊帥比他要清楚。
    隻可惜他們逃得太過忙亂,甚至沒人將楊達的屍體給搶出來,也不知道要如何跟楊帥交代。
    底下的兵卒想著這些事情,為首的韓暹和李樂打量著他們的表現,生怕自己的說辭沒能成功將這些人給騙過去,便形成了一支異常沉默的隊伍。
    但也不知道是不是老天助力,在他們回返於山中之前,恰好和徐晃的隊伍再一次撞到了一起。
    隻是比起下山時候的人數差異,此時兩方的人數便著實相差無幾了。
    更何況——
    徐晃這邊說是滿載而歸也不為過。
    這些個推著糧車的部從臉上都洋溢著分明的喜悅,在交頭接耳之間所說,正是那吉縣趙氏的外強中幹,更是讓兩方人馬在精神麵貌上呈現出了極大的差距。
    兩邊遇上,除了涇渭分明就是對比鮮明。
    韓暹李樂二人心中說不出的難受。
    他們甚至覺得徐晃朝著他們看過來的目光中也正是對他們的嘲諷。
    但這可就著實太冤枉徐晃了。
    他為人向來闊達忠厚,哪裏會有什麽落井下石的想法,充其量也就是在此時於人群中看去,忽然蹙眉問道:“楊達何在?”
    可他不問也就算了,這問題一問出口,在他麵前的這一幹人等都朝著他投來了個堪稱怨懟的目光。
    徐晃絕不會錯認這種目光。
    這種不加以掩飾的怪責情緒,匯聚成一片的時候更不容易認錯。
    他直覺楊達很有可能已經出了事,但恐怕不止如此,在對方這種表現麵前,他生出了一種不妙的預感。
    比起這些來回奔波的白波賊,喬琰就要舒坦得多。
    她雖不知道將這些賊寇被放到一起的時候,又讓他們遭逢了趙雲和張楊二人的聯手打擊,在戲誌才所說的“遠香近臭”上到底會有何種發揮。
    但總歸差別也隻在她能否趁機將徐晃給招攬於麾下,又能否多收獲到幾位俘虜而已。
    這點差別無法改變一個事實。
    在她於兩年沉積後邁出樂平,所要的是一場結局不容改變的勝利。
    如今的發展也正是朝著這個目的而去的。
    在這種足夠鎮定的情緒下,雖然她此時駐紮於平周,卻並沒有改變她此前在樂平時候的習慣。
    晨起開始習練槍法、射箭以及騎術,等到這一遭訓練結束,日頭也便徹底升起了。
    郭嘉抵達平周之時,也正是在這樣的時候。
    他被領到喬琰的麵前,見她絲毫也沒因為領兵在外有所鬆懈,恰在此時接過了身邊侍從遞過來的絹帕,將前額和脖頸處的熱汗給擦拭幹淨。
    因剛放下槍,她手腕上纏著的吸汗布條還未撤下,此時轉頭朝著郭嘉看過來,怎麽看都有種……
    大概是能一拳把他打倒的狀態吧。
    “你怎麽來了?”喬琰有些意外居然會看到他孤身前來此地。
    當然他開口便說出的話也挺讓人意外的。
    郭嘉努力讓自己的目光從她的手腕上挪開,轉而對上了她的眼睛,回道:“嘉以為喬侯所提首功製度尚有存疑之處,故而來見。” .. 請牢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