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 083(二更+11w營養液加更) 鷸……
字數:14753 加入書籤
殺胡為製!
喬琰心中越是盤算越覺得其中確有可行之處。
無論她是否要以此法來壓製羌胡, 都不能改變一件事。
在她自受封為樂平侯,處在這太行之北的時候,她就已經跟這並州的命數休戚相關了。
也即便沒有郭嘉提出的, 必須再給俘虜設置一個門檻,她也必然要麵對並州境外的胡虜之禍。
比起中原四戰, 這上黨扼居咽喉, 太原置身險關,已經有了地理上的庇護。
這份庇護需要防備北方來犯, 實在是一場足夠公平的交換。
那麽, 如果這唯一的劣勢能漸漸形成循環, 形成穩定的俘虜磨刀石、士卒篩選曆練之所呢?
這正是對她定下俘虜代首規則的首功製, 給出的絕佳補充。
即便如何壓製住南北匈奴, 尤其是新崛起的休屠各胡,如何讓士卒在出擊胡虜之時更有行軍把握,逐漸建立起穩定的勝率, 的確是需要如同首功製本身一樣逐漸完善起來的東西。
但不可否認的是,任何一套框架都是從粗糙開始的。
喬琰所掌握的曆史知識並不足以讓她在任何問題麵前思慮的麵麵俱到。
但好在, 距離中平六年還有一年多的時間, 眼下這山中的白波賊也正是測試此法是否可行的絕佳機會。
從郭嘉的角度看去,喬琰眼中先前還存有幾分疑惑的神情, 在此時已漸漸消退了下去,而轉為了一片凜冽如刀的堅定。
“奉孝。”
忽然聽到她喊自己的名字,郭嘉還愣了一瞬, 又旋即意識到, 這正是她做出了決定,而後給出回應的表現。
“可否容我問你一個問題?”喬琰雖未起身,但她看過來的目光中神情專注, 除卻那堅定之色外更有一份誠懇之意,已足夠讓郭嘉確認她這話中的認真。
郭嘉已經猜到了她要說什麽。
他既然前來,便不是隻為了張口說這麽幾句的。
樂平所見種種,雖未見那些需要對外人保密的地方,但見微知著,已可猜到一二。
這位喬侯目光長遠,行事果斷,雖有底線卻絕不遲疑濫發好心,更能得到樂平上下的擁戴,作為一支勢力的運轉核心著實夠格。
他雖不知未來情勢會發展到什麽地步,卻也未嚐不可年少輕狂一回,投效於這喬侯看看,她到底能在方今時局中走到哪一步。
他回道:“喬侯但說無妨。”
喬琰問道:“若我將對戰休屠各,震懾南匈奴,分化鮮卑部的定計權柄交給你,你是否願意接下這件事?”
猜到是一回事,聽到她不曾猶豫地將這句話說出口,郭嘉還是不由在心中閃過了一絲動容。
她這話中也並不隻是一句委托而已。
對戰、震懾、分化!
這是她在方才的思量中確定的基本方針。
也同時意味著接下此任的人,需有臨陣應變之能,誘騙平衡之術。
固然喬琰已經劃定了方向,能被她認為擔得起這樣的責任,本身就是一種絕高的評價和期許了。
他能當得起這份責任嗎?
能!為何不能!
郭嘉心中本就有幾分狂氣,在這種權柄委任的壓力之下,反而生出了幾分務必要將其做成的動力。
他起身朝著喬琰拱手作禮,回道:“若以此相托,嘉必不辜負喬侯之望。”
這便是他的承諾了。
隻是這明明是個頗為嚴肅的招攬場合,喬琰卻忍不住在行到郭嘉麵前將他扶起的時候忽然笑了出來,“奉孝,你說我這個托付是不是還早了點?”
如今別說喬琰還沒有這個將此等權力賦予給什麽人的身份,對戰休屠各胡還是一件沒影的事情,就連他們所討論的白波賊都還沒成為俘虜,確實是將話說得早了些。
但在郭嘉順著喬琰攙扶的力道直起身子與她對視的時候,相顧而笑之間卻沒有任何一點開玩笑的意思。
“先取白波賊,喬侯必能順勢得償所願。”
郭嘉這話說完又忽然散漫地笑了笑,“不過這樣說來,我是不是應當讓喬侯提前寫一張委任書,以免過陣子又有旁人來投,嘉便成了無用之人了。”
喬琰活動了兩下手腕,“哦,是嗎?”
他這提出找茬建議,確然是在查漏補缺,喬琰自然是拿出公事公辦的態度,但現在嘛……
她看了看郭嘉這明明還不到二十就已經透著幾分酒氣的狀態,覺得有必要將他甩去跟戲誌才一道喝養生湯去。
“……”郭嘉決定閉嘴。
與其瞎扯這些有的沒的,還不如幫喬琰想想,這白波山賊能否拿出什麽進一步激化對方內亂之法。
在固陽遭逢了休屠各胡入侵的血案麵前,拿下白波賊宜早不宜遲。
隻是大概連喬琰和郭嘉,連帶擊殺了楊達的趙雲都沒想到,有些人根本不需要他們去玩什麽離間之法,就已經自己先從內部開始互相攻訐,瓦解勢力了。
在那一幹人等回返山中的時候,對比屬實太明顯了。
同樣是“全副武裝”地離開駐紮營地,也同樣是去進攻豪族塢堡。
甚至於徐晃所麵對的敵人在理論上來說還要比另外一支隊伍麵對的,看起來要更難應付。
而他帶去的人手還要更少。
然而結果卻是——
徐晃帶著滿載而歸的糧食,那李樂和韓暹卻狼狽而回,甚至連楊達也折在了這一次作戰之中。
楊奉剛看到那些個上山的糧車所產生的驚喜情緒,都在聽到胞弟落了個屍首無存結果的時候,消失了個無影無蹤。
他沉著麵色看著眼前的幸存者,問道:“誰能給我一個解釋?”
為什麽兩千人去河東劫掠個塢堡會落了個如此結果。
他能當上白波四位首領之中的老大,自然也不是個蠢人,他敏銳地意識到了在他問出這個問題的時候,有不少人將隱晦的目光投向了徐晃的方向,其中不乏對他的譴責意味。
他將其看在眼裏,臉上卻沒有表露出分毫來,隻是隨手點了個下屬,示意他將路上發生的事情都一並說出來。
這下屬倒也真沒添油加醋,隻是如實地將情況來了個平鋪直敘的表達。
但大約是因為聽了李樂和韓暹二人的誤導,加之也想將楊達身亡的責任給甩出去,他又在裏麵插了幾句對樂平侯部從出現在那地方的驚詫。
可這種出乎意料又何必讓他來說。
楊奉自己在聽聞喬琰派出了千人包抄於後的時候,也不由眼皮一跳。
張楊被喬琰丟去曆練的場所主要是邊關,趙雲卻是實打實地跟他們有過交手的。
對趙雲的實力他就算不知道全部,也大略有些數。
在對方占據了優勢,從後方包抄而來進攻的情況下,楊達的死真是一點也不奇怪。
總之是不能怪隨行之人護衛不利的。
可理智上知道是一回事,情感上不能接受自己相依為命的胞弟殞命在此,是另一回事。
也正因為這份心緒波瀾,在李樂話中暗示他們之中或許有人行告密之事的時候,他也沒能如此前一樣,起碼在表麵上說出替人辯解的話來,隻是揮了揮手示意眾人先退下去。
而後,他又單獨將徐晃給召了過來。
徐晃對楊奉此時的狀態有些擔心,在李樂和韓暹等人退下去的時候,楊奉似也並不需要掩飾自己的頹喪情緒,隻是強打著精神朝著徐晃說道:“公明不必理會他們二人,此番是他們運氣不好遇上了樂平侯的隊伍,二弟之死也是他命數如此而已。”
徐晃剛想安慰他兩句,又聽他問道:“以公明看來,我方此番損兵折將,是否會讓那樂平侯趁機攻上山來?”
是否會趁機進攻?
這實在是個不太好評判的問題。
但可以確定的是,若是繼續按照這種方式讓喬琰蠶食下去,他們這一群人遲早要出大問題。
徐晃是這麽想的,也是這麽跟楊奉說的。
楊奉頷了頷首,讓他退了下去。
他將這番意外的情況在心中估量了一番,做出了個決定。
徐晃這個人,本事在他之上,但楊奉到底是跟他配合了這麽久了,怎麽也不會覺得他會在這種時候做出投敵的事情。
反倒是李樂和韓暹這兩個沒本事的家夥,處處拿出了推卸責任的說辭,在他看來反而更有一派欲蓋彌彰的意思。
這兩個人留在他的營寨之中,除了拖後腿之外,在目前看來沒有任何一點用處,甚至害死了楊達。
現在徐晃都判斷,若是讓他們繼續如此發展下去,隻有可能給那樂平侯可乘之機,倒不如趁著對方正好人手不足的情況,將他們給一口氣吞了算了。
至於徐晃……
楊奉閉著眼睛又沉思了片刻。
在樂平侯正於平周屯兵的時候,他不能對這位得力幹將做出什麽事來。
最起碼,不能在現在。
還是先解決李樂和韓暹二人要緊。
但這二人所說也不全然是毫無作用,起碼還給了他一個日後尋徐晃發難的機會。
可楊奉並不知道,他所想要的日後大概是見不到了。
他尋了徐晃來,表達出對徐晃的信賴後,因徐晃負責營寨中的布防,必定會在其中來回走動,也自然將這種平靜的情緒傳遞到了那二人的耳中。
“你說那楊奉真能對徐晃就這般毫無芥蒂,繼續委以重任?”因衛氏塢堡之外的意外,李樂和韓暹二人越發覺得兩人可謂是同病相憐,如今正合適抱團取暖,現在也重新湊到了一處商量道。
韓暹想了想說道:“這恐怕是有個先後順序了。”
“此話何解?”
“徐晃對楊奉尊敬有加,現在又在被人懷疑跟楊達之死有關的情況下,反而得到了楊奉的信任,隻會對他更加死心塌地而已。楊奉顯然也覺得,比起問責於這左膀右臂,倒不如先將我們給拿下。”
甩鍋行動沒能起到作用,讓這兩人多少有些心慌意亂,即便他們隨後得到了那平周縣駐紮的樂平侯勢力繼續往後撤出了一段的消息,也沒能讓他們在此時感覺到任何的安慰。
不過在夜半時分,他們暫住之處來了一位不速之客。
在對方並未驚動任何人來到他們的營帳跟前,又揭開了鬥篷坦露身份後,這二人都不由一驚。
“郭帥?”這還真是個意外的來客。
“是我。”郭太抬手示意兩人進去說話。
在眼見兩人頗有草木皆兵狀態表現的時候,郭太的臉上隱晦露出了幾分喜色,在抬頭的時候又收斂了起來。
他原本就存著收攏胡才部從為己用,進而聯合李樂韓暹二人從楊奉手中奪權的想法,但因他的勢力最弱,此前著實有些沒有把握。
現在可好了,李樂二人前去劫掠糧草損失了一部分手下,那麽三方之間幾乎可說是在同一個水平線上了。
在這種情況下來談論合作,對他來說要有利太多。
何況,楊達一死,楊奉有了借題發揮的機會,要麽用來壓製徐晃,要麽用來對付李樂二人。
現在眼見徐晃還在一如往常地執行他的巡防之事,那楊奉的目標隻怕是後者。
有了危機感也就更有了談合作的可能。
郭太貌似憂心忡忡地說道:“今夜冒昧來訪,隻是因為兩位置身於危險之中,故而前來提醒一二。”
“郭帥此話何意?”韓暹皺眉問道。
“我與楊帥相隔不遠地住了這兩年,對他了解得自然要比你們多,如今他已起殺心,兩位還是早做打算得好。”
李樂和韓暹互相看了對方一樣,繼續由韓暹說道:“郭帥為何突然前來說此挑撥離間之言?”
“這是挑撥離間還是事實,以兩位的頭腦應當不會看不出來,至於我為何要前來說此事,”郭太苦笑道:“唇亡齒寒的道理,難道還需要別人教我嗎?”
郭太苦楊奉久矣,在說出這句話時候的苦悶情緒便毫無作偽的意思。
這兩人剛經曆了損兵折將,現在也著實跟他很有共同語言。
雖然沒酒沒菜,但這幾人越聊越是“投機”。
尤其是在麵前空空的情況下,也更是能讓他們想到——
此番楊奉從徐晃這裏接收到了好一筆糧食,卻以定額分派的理由,並不打算直接將其分出去,隻跟他們說什麽每日發放。
這其中著實是好一番無形的施舍語氣。
以至於在這種商談到了最後,這三人別管心裏是怎麽想的,總歸最後達成了格外和諧且統一的想法——
先除掉楊奉,再瓜分這白波穀的勢力。
隻是他們麵臨著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要如何去動這個手。
楊奉對徐晃的信任不管其中到底有沒有摻假的成分,總之都是讓他身邊的防護得以繼續維持在了一個不低的水準上。
“此事由我來辦吧。”郭太拍板說道。
他依然憑借著對周遭地形的熟知,在並未驚動徐晃和其部從的情況下回返了自己的營地。
而後在第二日,他借著聽聞楊達死訊上門安慰的理由,對著楊奉提議,楊達到底也是楊奉這支部從中的二把手,起碼也得給對方立一個衣冠塚,開個象征性的追悼之會。
而既然楊達死於樂平侯之手,倒不如借著給他和死難弟兄立起衣冠塚之事,進一步宣揚己方和樂平侯之間勢不兩立的局麵,以讓這山上諸人都越發清楚官與賊不兩立的立場,繼而全力守備樂平兵馬來襲。
楊奉對李樂韓暹二人尚且自覺可以輕易吞並,更何況是這位被他們選出來當個無用標杆的郭太。
他不疑其中有詐,更或者說,他並不覺得郭太有這個給他下套的本事,當即同意了這個建議。
因著對楊達的歉疚之意,他專門清理出了一片區域搭建起帳篷,作為這靈堂的所在。
又因他們得到了消息,北方有變,那樂平侯有進一步退兵的意思,他幹脆自己親自著手完成對靈堂的布置,將防備的工作繼續交給徐晃。
然而在第二日郭太著人來尋楊奉,聲稱有急事相商的時候,遍尋楊奉不著的眾人想起來了這祭奠之所,卻發覺——
楊奉已經身死在了此地。
誰也不知道他到底是何時死在此地的。
這些個做山賊的,自覺自己是將腦袋懸在褲腰帶上。
他們便著實覺得楊達這等撞到樂平侯槍口上的情況走背運得很,尤其是有人在營中說什麽此地或許不祥後,在這招魂靈堂建起來後,向來都是繞著此地走的。
何況這地方也還在他們的守禦範圍內,想來也不會出什麽問題才對。
怎麽會……
“徐晃!”郭太忽然怒喝道,“楊帥的領地內一向是由你巡邏查探的,若不是你有意而為,如何會有可能出這樣的岔子。小楊將軍先出了事,楊帥又身死此地,除了你,又有誰是這個獲利之人?”
不等郭太說完,李樂和韓暹也做出了聞訊趕來的樣子,一副因這推論合理而跟郭太站在一邊的樣子。
好一出惡人先告狀!
在這電光石火之間,徐晃瞧著眼前這三人的表現,不免想到了先前河東奪糧的返程途中後兩位的表情。
再想到他們當時試圖挑撥無果的表現,還有什麽弄不明白的!
一想到楊奉當時問他的是能不能抵禦住樂平侯的來襲,而不是問他到底與楊達之死有沒有關聯,他就隻覺自己因楊奉之死,而生發出了滿腔的憤怒情緒。
這種憤怒在麵前眾人的質疑麵前,更像是隨時都要噴薄出來。
但越是在這種時候,他也越是冷靜。
他朝著周遭看去,揚聲問道:“諸位弟兄與我徐晃相交兩年,可覺得我會對楊帥有何圖謀之舉?”
無人應答。
隻是這種沉默並不意味著他們對他也有所懷疑,而是被這突如其來的變故都給整懵了。
現在眼見他們這勢力中的幾位渠帥抱團站在一方立場,而備受他們信賴尊重的徐晃站在另一方,實在很難不讓他們覺得不知所措。
但他們隨即就聽到徐晃問道:“若我真想做這件事,何必選在一個隨時能讓人發難的時候,又何必選在這種地方,我若想要讓楊帥出事,這兩年間有不知多少種方法,可楊帥對我有援助之恩,更對我信賴有加,我如何會做這等恩將仇報之事!”
他語氣之中義正詞嚴,在他本就生得有些剛毅清正的麵容上也含著一股慨然氣場,無論是誰看去也覺得他誠然是個豪傑人物。
更加之徐晃剛率領了一部分人打劫了豪強塢堡,給他們贏來了一筆豐厚的食糧,他的威望本就在飛速增長,確實如他所說,何必做這等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用這等粗劣的手段來害死楊帥,反倒讓自己平白多了汙名。
徐晃又道:“倒是這幾位,兩個領軍不利害死了小楊將軍,一個誘騙楊帥搭建起的祭奠靈堂,誰知道他們安的是什麽心思。”
“徐晃!”韓暹朝著他怒目而視,“你安敢在這裏大放厥詞!”
郭太將楊奉尋機殺死,他們如今正是個該當趁勢而起的時候,卻怎料這先前除了提出行軍計劃之外,素來稱得上是沉默寡言的徐晃,居然會在此時如此伶牙俐齒。
可他們沒料到的大概不隻是徐晃在替自身辯白上的言辭犀利,絲毫沒有讓他們潑髒水的意思,更是在此時有著絕強的行動力。
“我看放肆的是你,你們若隻是為了來尋楊帥 ,何必將你等的親衛下屬帶上這許多!”徐晃含怒說道,“若非做賊心虛,且有奪權之望,何必如此!”
他抄起手邊的開山斧,指向了韓暹的方向,“諸位弟兄中如有信我徐晃為人的,隨我一同拿下此三人,取其人頭安楊帥在天之靈。”
在這等能吃飽飯就已是了不得大事的時候,徐晃的號召力可絕不隻是在他的人品上。
他本人更是為給楊奉報仇,當先一步朝著韓暹撲了過去。
虎虎生風的開山大斧,在襲擊敵人的時候無疑是敵方的噩夢,但若是襲向自己呢?
韓暹自以為自己帶上了足夠的侍從守衛在側,怎麽都該當是個安全對人發難的環境。
但有徐晃持斧當先,有徐晃的巡防隨從一道湧來,又有這更願意相信徐晃所言是真的諸多楊奉部從隨即迫近,他還來不及做出多少反抗的舉動,就已經被徐晃給一斧頭砍掉了腦袋。
郭太和李樂二人也不曾討得到好,不過須臾也被另外的白波賊給拿了下來。
李樂本就不是個膽子極大的,在這連番的打擊,尤其是韓暹之死麵前,又哪裏還能讓自己保持住平靜,當即就將郭太是這刺殺楊奉之事主謀的事情,一五一十地給吐露了出來。
他語帶驚懼,為求一條生路,話說得卻並不算含糊。
這前因後果,尤其是郭太如何讓人藏身於靈堂內,都被他在此時說得清清楚楚。
這顯然也不是在倉促之間瞎掰出來的。
“你以為你將所有的罪責都推給我,你自己就能討得了好了嗎?”郭太冷冷地朝著李樂看去,說道。
他還真討不了好,
因為他和郭太被一道押到了楊奉的屍體跟前,而後被一道奪去了性命。
而這三人既死,要將郭太、李樂和韓暹三人的部從所造成的騷動給鎮壓下去,對於徐晃來說並不是一件太難做到的事情。
誰讓這些人的人數在楊奉舊部麵前一點也不占優勢,在統帥都已經死了的情況下,他們更沒有非要為其報仇而跟徐晃敵對的必要。
可造成此番動亂的罪魁禍首伏誅之後,徐晃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迷茫狀態。
他自覺自己是當不得這山中賊寇的老大的。
此前協助楊奉的時候還好說,他充其量也就是為楊奉做事報恩而已。
但若是去當這三五千人的頭頭……
這些落草為寇的人裏,有誠然身不由己的,卻也有覺得劫掠之事乃是不勞而獲、正對胃口的,徐晃不像是楊奉一般,能過得去這個心裏的門檻。
也正因為如此,在將楊奉妥善安葬後,徐晃一邊派人先將食糧分發了下去,以免此地出現什麽動亂的情況,一邊坐在山崗上發起了呆。
恰在此時,他忽然聽到有人來報,在營寨之外有人求見。
“是什麽人?”若是尋常人到訪,這前來尋他的人不必露出這等訝然之中兼具驚惶的表情。
徐晃隨即聽到了個讓他不曾料到的回答,“是褚燕。”
褚燕!
跟他們之間交手多次的褚燕,因其隸屬於樂平侯麾下,但凡他換一個時間來此,再有什麽兩軍交戰不斬來使的規則,在他身上大概都是不適用的。
偏偏值此時候,徐晃剛經曆了這等變故,多少也有些亂了方寸,隻強作鎮定地讓人將褚燕帶了進來,以看起來無事發生的樣子迎接了他。
一個是引領黑山軍的統帥,一個是目前白波賊中不出差錯便能上位的首領,會麵的氣氛卻看起來有些正直。
褚燕朝著徐晃看去,並未錯過他臉上的緊繃神色。
在他們潛伏於山上遠遠望著此地的人手驚覺此地動亂,飛快下山報與喬侯之後,褚燕便自告奮勇地自薦要上山來勸降。
他此前就想向喬琰證明自己有著旁人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意識到喬琰的本事絕不隻限於樂平一縣之地後更是如此。
那麽除卻山地戰之外——
便是這等時候了。
因為他比任何一個人都具有勸說的實例說服效果。
當然,像張牛角這種也算,不過想想也知道,喬侯肯定是不樂意讓他來做這種事情的。
這家夥現在還在抄書呢。
“我此來,是給你徐公明指一條明路的。”褚燕收回了看向周遭的目光,轉回到了徐晃的臉上。
“你若隻是要說這個的,不如趁早離開。”徐晃冷聲回道。
“何必這麽果斷拒絕,我隻是想以一個過來人的身份來跟你說說,為何我們會效忠於樂平侯。”
褚燕頓了頓又問道,“還是說,你自覺這占山為王也正是一條絕佳的發展之路,反正白波穀地形複雜,你又比你那老上司有本事得多,出便是河東平原,回就是山陵拱衛之地,此等局勢下足以保全自己。”
這的確是一個得天獨厚的作戰環境。
除了喬琰之外,此前也不是沒有官兵試圖前來發起對他們的圍剿,卻都铩羽而歸。
但……
“但你有沒有想過一件事,如今天災頻頻,縱然河東有田有糧,也總會有短缺的時候,你今日可以劫掠一方豪強,明日可以劫持州府糧車,後日呢?”
褚燕厲聲問道:“難道要搶奪與你們一般活不下去的百姓之糧嗎?”
徐晃下意識回道:“當然不是。”
“那你為什麽不隨我去看看,樂平能否給你一個答案。”
褚燕氣定神閑地說道,“我一人,可能是收了喬侯的好處,來替他充這個場麵,樂平諸多本是山中流寇,甚至是中原流民的弟兄卻不會個個都能準備好一套說辭。”
“當然,你能做出這個決定的時間並不多,”褚燕雖然臉上帶著幾分桀驁的笑意,其中更為明顯的卻是一種勝券在握。
“喬侯給你幾分薄麵,也看得上你這個人才,這才給了你這個選擇的機會,否則你大可以看看,在你們白波各位渠帥的爭鬥以斃命告終,部從還未從混亂中回神的時候,我們攻上山來能不能取得勝利。”
“兩天,往來樂平,兩天的時間,這是喬侯給你最後的機會。”
褚燕這一番話中的信息量著實不少。
尤其是他明確說出了山中諸位統帥如今身死的結局,無疑是又打亂了一番徐晃的心緒。
在褚燕被人帶進來的一路上,可沒有任何征兆可以證明這一點。
以他們這處營寨布防的地點,也沒有能讓人有這等觀望清楚的視角。
除非,他們之中有什麽千裏眼。
在兩日後徐晃自樂平前往喬琰駐紮之地的路上,他一邊心緒為自己在樂平所見的一切翻騰,一邊也難以忍耐住自己的好奇心朝著褚燕問出了這個問題。
褚燕神秘地笑了笑,“這個嘛,你見了喬侯就知道了。”
當徐晃見到喬琰的時候,這位年輕的縣侯手中正把玩著一支奇特的圓筒。
這圓筒的一頭大一頭小,隱約可見圓筒的一端鑲嵌著一塊圓形的水玉。
她抬眸看了過來,“公明著實讓我好等,不知樂平在你看來如何?” .. 請牢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