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 089(二更+14w營養液加更) 敵……
字數:14136 加入書籤
洛陽的冬日與去歲沒什麽不同, 但又好像在今年有些區別。
劉宏朝著殿中祈請的喬琰看去。
玉堂殿大火之後他以修繕宮殿的理由繼續征收錢款,到如今已有兩年多的時間過去,這玉堂殿依然未曾修繕完工, 他便依然居住在嘉德殿內。
那也是上一次他用來接見喬琰的地方。
但顯然這地方現在既為天子住所,就不那麽合適用來做這件事, 故而這一次的會見放在了蘭台。
這座本應當是修編史書的地方, 在劉宏移居南宮之後,就作為了書房來使用, 此刻窗外竹影自開啟的窗扇映入殿中, 因西斜的日影被拉長成了交錯的線條, 一直延伸到喬琰的麵前。
這縷斜照入殿也讓她身上的白衣看起來平添了幾分血色。
張讓大氣也不敢出地看著眼前的一幕。
雖然說早知喬琰是個膽大包天的, 卻沒想到在離開洛陽的三年之後會見到她以這樣的方式出現在劉宏麵前。
誰敢如此晦氣地穿著孝服出現在天子麵前啊!
這幾代皇帝連三公葬禮喪儀都很少親自出席, 顯然也是對此頗有避諱,偏偏喬琰如此堂而皇之地以接受天子召見為由,穿成這樣便踏入了蘭台殿內。
尤其是, 聽聽她先前都說了什麽吧。
白波賊擾亂並州,她便“擅自”出兵將其平定。
休屠各胡入侵並州, 屠殺了固陽縣中縣民, 她繼續“擅自”出兵將其平定,甚至還帶著休屠各人的頭顱往南匈奴走了一圈, 正是為了達成震懾的效果。
若是人人都可以這般擅自行事,豈不是這天下的秩序都要亂了。
好在她還總算知道,這般出兵確有不妥之處, 因此前來洛陽跟劉宏匯報, 但她請罪請到了一半又說道:
“祖父墳塋祀廟位處樂平,琰為樂平侯自當守其安寧。祖父生前有拱衛大漢安寧之誌,琰也當以其為己任。”
“如今並州不平, 民生不安,若讓休屠各胡張狂行事,自固陽道大舉進犯,破光祿塞,突長城闕口而入,南匈奴伺機崛起,聯手休屠各反叛,白波賊以為有利可圖,染指並州西南,則並州與祖父祀廟皆不可保。”
“琰無能,不能防患於未然,隻能將休屠各胡擊殺殆盡,挑唆白波賊首領反目,瓦解這山匪勢力,以及以休屠各胡頭顱震懾南匈奴。”
“逾矩之事實為無他法之舉。臣心中有愧,有愧於陛下對臣的倚重恩厚。”
聽著好像是挺誠懇請罪的。
結果這話才說完,她就已經把話題一轉——
“隻是懇請陛下嚴懲征兵之人後,重設度遼將軍,守並州安定,則琰不必以孝服告慰祖父,告慰並州。”
“固陽之禍,生者寥寥,民無保全屍,無後人祭祀,實為慘劇之最。”
“……”張讓覺得自己想要保持住臉色的穩定著實不太容易。
這位喬侯也未免……未免太過於……
張讓一時之間竟然想不出一個合適的詞來表達此刻所覺喬琰的不加拘束,張狂任性,逾製行事。
他唯獨能想到的隻是,如果他沒有記錯的話,兩年前喬琰也是這麽幹的,總歸也是為了並州的安定問題,所以她先限製了刺史和太原太守的行動,而後大刀闊斧地開始行動。
偏偏這兩年前的請罪和劉宏對她處以的禁足懲罰,好像在她這裏著實不痛不癢,明明解除禁足的時間距離她如今上京城來告罪,都還沒有兩個月,她居然愣是沒有一點從前事中吸取教訓的想法。
唯一的區別隻是,這次她是不打算隻用寫信這一招來請罪了,她幹脆自己親自來!
甚至還不忘再給並州捎帶來一句話——
並州的局勢混亂成這樣,雖然目前還不曾引發出什麽麻煩的後果,但若能增派人手擔任度遼將軍,統轄邊境督軍,想來不至於出現問題。
這話……大多數情況下,反正是不會從前來請罪的人嘴裏說出來的。
張讓小心翼翼地朝著劉宏的方向看了眼。
時未徹底入冬,這位天子身上已經多加了一層夾襖穿在內,看起來身形還算豐腴康健,但他的麵色卻顯然沒有那麽好。
好在他坐在上首,稍有幾分的麵色暗淡也被隱藏在了光影之中,反而看起來有種陰晴不定的樣子。
“度遼將軍?”
劉宏將這四字在口中轉圜了一圈,看似並無波瀾的麵容之下到底在想些什麽,大約也隻有他自己會知道。
三年不見,這當年隻有十一歲的女童,如今也已經有了十四歲。
除卻跟這周遭的青竹一般拔高的身形之外,讓劉宏毫不意外的是,她此時眉眼鋒銳,有若一把被打磨成型的鋒刀利刃,更有一派毫不掩飾的經曆沙場征戰得勝所形成的桀驁。
寒氣已入洛陽,她身著白衣更有寒霜之色,偏偏這骨子迸發出的意味……
她實在已如她此前在信中所說的那樣,像是她給自己所起的表字一樣,成了一把凜然業火,將試圖踏足並州境內的都給一並焚燒殆盡!
倒也……倒也沒有辜負他的期許。
隻是當這刺頭親自出現在他麵前的時候,劉宏越發生出了一種自己已經垂垂老矣的錯覺,更不免有些懷疑,這樣的一位孤將能臣,到底還是不是他,或者說是他的繼承人所能夠掌握的。
他收回來些許的目光在喬琰給他送來的請罪書上逐字逐句地看過去,又拿起了一旁記載她此番戰果的實情奏述看了一遍,越發有這種感覺。
若是她此番沒有親自進這洛陽城來,而他收到了這樣的兩封玩意,隻怕還得找個人來將她拎進洛陽來。
但現在嘛……
她將話說完,毫不避諱地朝著他看過來,臉上寫滿了好一派想要他這位天子給並州做主的期待,以及請罪歸請罪,卻也鐵骨錚錚絕不悔改的鏗鏘之氣。
好膽子。
好一個喬燁舒!
劉宏甚至還覺得有那麽點好笑!
再一對比最近冀州幽州荊州涼州的四州戰況,並州這地方,雖的確不是按照規章製度出兵的,卻起碼沒讓他看到又多一處起火。
那麽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還是滿意的。
不過這種滿意顯然不能放在明麵上說。
這會兒他忽然有點後悔將崔烈指派到並州去當這個並州刺史了。
那家夥能在朝堂上說什麽支持放棄涼州,可想而知也不是什麽太有膽魄的人。
以至於劉宏放縱喬琰的意思是達成了,試圖稍稍勒緊這匹烈馬韁繩的意願卻顯然是一點沒沾邊。
但在各地火起的當下,他就算有心計較此時,現在也沒這個多餘的精力。
他隻在此時問道:“那麽你以為何人能做這個度遼將軍?”
喬琰似乎早考慮過這個位置,想都不想地答道:“皇甫將軍。”
“他不行。”劉宏快速否定了這個答案。“他另有安排。”
他的確對皇甫嵩的兵權有所忌憚,可好在,對陣涼州之戰證明了皇甫嵩並非真能夠百戰百勝,也讓劉宏對他的戒備稍有減少。
如今涼州戰局陷入僵持狀態,馬騰韓遂以及那王國賊子越發囂張跋扈,甚至從涼州突破到了三輔地帶。
在傅燮戰死之後,皇甫嵩便多次上書請求出戰,劉宏猶豫至今,還是打算重新啟用皇甫嵩。
既然如此,皇甫嵩就不能成為度遼將軍的人選。
然而他話剛出口,便見喬琰的臉上絲毫沒有被否決了建議的鬱悶,而是閃過了一絲喜色。
這孩子素來的敏銳在此時也照常發揮,不過想想她上一次麵見天子時候的情況,倒也不算奇怪。
她顯然已經意識到,他既說的是皇甫嵩不適合做這個度遼將軍,也就意味著他其實沒有否決這個建議。
於是她並未氣餒地繼續說道:“度遼將軍需督戰並州對峙胡虜之事,必得有勇武之力和統兵之能,此前皇甫將軍的族叔擔任過這個位置,而皇甫將軍也有此本事,故而這般建議。”
“可若是陛下覺得需對其有其他安排,不便安排在這個位置上,不知那孫堅孫文台如何?此人之忠心和敢於舍命的勇武,在平定黃巾之亂中已表現得淋漓盡致,若以其為度遼將軍,料來也能勝任。”
“他也不行,”劉宏否定道,“涼州之戰,他有小處獲勝之功,大處未成之過,但也確實是個良才,被調離後現如今正在長沙太守的位置上。零陵有賊寇作亂,長沙、零陵、桂陽三地連在一處,我有意讓他自長沙出兵平叛,不宜挪往他處。”
喬琰想了想,又問道:“那曹操曹孟德呢?”
“我聽聞他先前在濟南相的位置上有肅殺清正之風,如今返回家中賦閑,黃巾之亂時他曾以騎都尉身份出征,其人武力不如傅南容、孫文台,卻在整治軍中風氣,操持軍務上自有一番本事。料來也可當此大任。”
劉宏沒對這個回答給出否定或者肯定的評判,隻是在沉吟片刻後徐徐開口問道:“為何舉薦的都是這些在黃巾之亂中與你有過交情之人?”
這種頗有斥責為何任人唯親意思的話,若是換個人在劉宏的麵前,此時怎麽也該有些焦慮了。
偏偏喬琰就是能夠很坦然地回道:“所謂舉薦,必得知其才,知其人,方敢於陛而已。臣深受陛下信托,必不能行此事。”
聽了她這回複,劉宏有一陣子沒出聲。
平心而論,換做是在早幾年間,她幹了這等先斬後奏的行為,他非得讓她去大牢裏蹲著,再不濟也得是將這樂平侯的爵位給褫奪了,總之不能讓她這麽舒坦地在這裏跟他交流什麽度遼將軍的人選。
但放在今時不同。
就像他為了解決天下各處眼前的局麵,不得不重新啟用州牧製度一樣,此時的破格,是可以一為的。
尤其是在他越發感到心力交瘁,劉辯這個有何進支持的皇子又並不合他心意的時候,他深知自己的確需要一些特殊的臣子。
而喬琰在此時的回答無疑是讓他滿意的。
她所提名到的人物都是她所認為的適合,而不是這洛陽城中的某些貴胄。
但曹操這個人選他也覺得不可行。
這同樣是一個他需要放在特殊位置的人。
多年前他就有意於成立一支軍隊,由他自己親自統率。
那零陵叛賊觀鵠起兵,自號什麽“平天將軍”,將他給氣得不輕,好在張讓頗懂他的心意,對他提議道,既然對方要叫平天將軍,陛下何不自號一個“無上將軍”,將那些個亂臣賊子都壓在下頭。1
最好還能以此將軍之名自成一軍,震懾京畿之地,也好叫那些叛賊知道當今天子文治武功均可稱道。
劉宏自己都知道這話聽來實在幼稚,但不可否認的是,他被這種說法再一次激起了成立西園八校的野望。
如若有這樣一支軍隊在手,即便他還需要仰仗於外戚替他做一些事情,也大可以在必要的時候將這支軍隊交到他信賴之人的手中,作為立儲之時的支持。
如今已有成立這支軍隊的條件了。
先時的賣官鬻爵積累起的錢財一部分自然是要用來滿足他的享樂需求,另一部分正可以充做軍資。
準確的說,培養一支天子私兵的軍資。
唯獨缺少的部分,在曹嵩有意捐錢謀一個太尉位置,加之趙忠建議他可將關內侯的爵位拿出來售賣後,約莫也是夠了。2
現在唯一的問題隻是,他要以何種方式來舉辦這件事,而不至於引發其他人的想法。
天子私軍就該是天子私軍,而不能是什麽人都能將手腳都給伸進來的地方,他至多因為曹嵩的捐官,考慮考慮將曹操這個忠直之臣放在其中,卻絕不能讓世家和何進那屠戶插手。
在這等想法之下,他看向喬琰的目光便不覺平和了幾分。
她此番入京極有可能給他帶來了一個極其特別的機會。
有沒有可能,以遴選度遼將軍的理由,從那些落選者中選出他這西園軍的校尉來呢?
劉宏的指尖在桌案上攤開的奏報上輕叩。
喬琰有備而來,連帶著那封請罪書,奏報書,民願書之外還帶上了一件東西,正是被休屠各人在屠戮了固陽後,留於石壁之上的畫作。
這本是喬琰為了說明休屠各人此番行事凶殘的證明,可在此時的劉宏看來,卻有另外的一層意思。
因這拓印顯得不甚清晰,看起來便隻像是眾人環視鍋中之物,以至於在這一瞬間他覺得這便是他此時所處的境遇。
他從昔年的解瀆亭侯一朝登天到帝王位上,利用酷吏宦官,將權力收攏到了自己手中。
但在這小民心態的驅使下,他依然相信,唯有製衡到決定性的力量都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時候,才能讓他放下心來,否則這些世家、外戚以及各地的起義勢力,都像是要從他的身上瓜分走一口肉的敵人。
所以即便是選私軍,他也得小心為上。
他並未意識到,因他長久將目光停在了那張拓印畫作上,且眉眼間的情緒竟隱約有幾分共情,讓喬琰瞧出了幾分端倪來。
他隻是隨後漫不經心地說道:“此事讓我考慮一番,曹孟德也不太適合這個位置,或許可以從軍中挑選一番,你且先下去吧。”
見喬琰聽了這話準備退下,他又喊了句“站住”。
劉宏忍不住捏了捏眉心。
被這趁機選拔西園校尉的事情給分去了心神,他差點忘了件事。
喬燁舒這家夥說是來請罪的,總不能真就讓她一番奏陳就給蒙混過關了。
若真是如此,往後個個都得按照她這做派來了。
上一次是禁足兩年,這一次的禍闖得更大,可偏偏不適合按照上一次的懲罰方式。
如今周遭起事頻頻,尤其是有些起義軍沒有別人的本事就想著照抄,趁著那黃巾之亂已經過去了三年多的時間,又重新打起了這個旗號。
雖有當年喬琰和那張角的一番辯論,讓這些人的規模比之他預料的小了不少,但頂著張角的那一套話術,總歸是要比他們空口白牙地挑唆人容易得多。
這個時候若是將她禁足了,說不定還給了那些人由頭,甚至若真遇到了特別的情況還得讓她派上點用場。
但教育是一定要教育的。
“去尚書府,傳朕口諭,你在京中這陣子好好接受尚書令的教導,”劉宏沉聲說道,“再有此等僭越之舉,別以為朕真不會罰你。”
喬琰躬身稱了句是,卻在垂眸之間閃過了一縷深思。
不對勁……
劉宏此番的反應跟她所預想的有些出入。
提出在並州境內重啟度遼將軍職位,確實是她在跟郭嘉協商後敲定的以退為進之法,但這並不意味著已經退到了可以消弭掉她擅自動兵罪責的地步。
包括此前她與程立在離開樂平前的告別中所說到的,此番來洛陽必得步步為營小心謹慎。
可如今看來,劉宏竟有些輕拿輕放的意思。
除非——她此時提出設立度遼將軍的建議,恰好切中了他的什麽盤算。
在中平四年,或者說在中平四年到中平六年劉宏病逝期間,有哪一件大事是與之契合的呢?
喬琰心中思忖,卻隻在抬頭之間做出了一副“聽從教導”的樣子,被張讓給領了出去。
而後,她便被劉宏派出的禁軍給“押解”去了尚書府。
算起來這現如今在尚書令位置上的,還是個在黃巾之亂時期結識的熟人。
在錢塘一帶的叛亂平定後,這位在彼時被封為錢塘侯的主將,被劉宏征召回了洛陽。
大約是為了防止他的手中再度擁有過高的兵權,劉宏相當幹脆地給人丟到了尚書令的位置上,整整三年都沒有挪動過。
當然,要挪也基本挪不了了,盡管有曹節一度出任尚書令,大大降低了這個位置的含金量,這也是參知政事的內朝最高官員。3
這人不是別人,正是盧植。
看到喬琰忽然被人帶過來,還是以這般形象,饒是盧植自認自己也算是見多識廣,都不免在此時愣了一愣。
他此前也不算跟喬琰斷了聯係。
比如說,在中平二年元月的大疫之前,喬琰還曾經寫信給他,提醒他注意防患傳染疾病的情況,再比如說在喬琰因為挾製刺史之事被禁足後,盧植還寫過信來,提醒她雖要年少輕狂,卻也最好注意一下尺度。
當然,以喬琰的眼光看來,彼時盧植的那封書信裏,與其說是提醒,倒不如說是鼓勵,誰讓盧植自己就是個文可安邦武能定國的存在,更是一向有一把鐵腰板。
所以先前在聽得劉宏讓她前來聽從尚書令教導的時候,她甚至有一瞬間懷疑,劉宏可能不是讓她來修身養性的,而是讓她來接受大漢文人武德典型表達的。
也誠如她在前來此地的一路上所猜測的那樣,在喬琰將她近來在並州的“戰果”匯報給了盧植後,這位當世大儒不僅不曾覺得喬琰需要接受什麽教化,反而合掌笑道:“燁舒此番當真是,當真是大快人心!”
喬琰輕咳了一聲,小聲提醒道:“子幹先生慎言。”
這把她押送到此地的禁軍還在這裏呢。
盧植旋即正了正麵色說道:“既然有陛下委托,那你在京中這些時日,便跟從我一起學《書》吧。”
他又朝著那禁軍說道:“請將軍轉告陛下,喬侯此番所犯下的過錯我已知曉,既然昔日是我與皇甫將軍一道向陛下舉薦的喬侯,自然也該當負起這責任來,必不讓她任性妄為。”
盧植的尚書令是官職,他所提及的《書》也叫《尚書》,記載的乃是古代諸侯處置國家事務的官方記載,以及與臣子的對答。
他甚至在尚書令位置上實踐以及研究《尚書》的時候寫成了一本書,名為《尚書章句》。
這麽看起來劉宏的處罰在名目上是沒錯的。
學習此道正能增長些處置政事和上奏的智慧,起碼也能對外有個交代。
但怎麽說呢?
盧植在家鄉教導弟子的時候,教出的一個徒弟劉備,怎麽也該算是個敢挑擔子的,教出的另一個徒弟公孫瓚,這會兒就因為漁陽之亂正在率兵與張舉張純交戰,這可都不像是什麽謹言慎行之人。
在洛陽的誰沒點消息門道,也大多知道這麽回事。
那這個“處罰”的意義就比較微妙了。
甚至於在盧植將喬琰領進內院後,因沒了那禁軍在旁,他複又將喬琰的舉動稱讚了一輪。
又在問起了她這兩年間在樂平的所得後,不由摸著胡須發出了感慨:“如今各地亂起,空有經學在腹,若非鄭康成這等濟世之才,也難有足夠的名聲得以保全,各地死於賊子之手的太守便是例子。燁舒能有搏虎殺胡之力,實無愧於我當年對你的評價。”
盧植並未真正見到喬琰訓練手下的樣子,更不曾知曉她在獎勵兵卒的時候到底采取的是何種製度。
他所聽到的簡化版本隻是喬琰剿滅了並州境內的兩支山賊,在將其收攏後以其作為兵力奇襲休屠各胡,那麽想想他自己昔日在九江平叛的樣子,更隻覺對方的王佐之才評價名副其實。
她雖是女子,也實為大漢有救國之能的良才。
隻可惜也不知何時能有機會見到她從實權官職做起。
也或許,劉宏讓她來學尚書,也多少有幾分這般的意思?
盧植有些拿捏不透劉宏的心思。
尚書令這位置近年來的權柄大大削減,頂多就是有些諫言的資格而已,至於聽與不聽,也純屬是個運氣問題。
在他旋即聽喬琰提起,她此番前來是希望陛下給並州重新安排一位度遼太守,以確保能在對陣鮮卑和匈奴之時有人統轄作戰,他竟也不覺有些眼熱,不過他並未在麵上和話語中表現出來,隻是同喬琰問起了她前來京中所帶隨從的住宿問題。
喬琰既然被劉宏丟過來學書,倒不如讓她的隨從也住過來,免得有什麽行動上的不便。
“我此行隻帶了一名近身侍從以及一名車夫而已,若是能在尚書府內安頓下來便再好不過。”
隻有兩人也確實不會造成什麽麻煩。
可大約盧植都沒想到,說是說的兩人,實際上是三人。
喬琰在出行之前選擇車夫的時候便格外留意過,選出的這人與郭嘉的身形格外相似,當此人驅趕著馬車拉入尚書府的馬廄,而後與典韋一道來見她的時候,抬頭露出的赫然是郭嘉的麵容。
見到喬琰這堪稱玩鬧的處罰,郭嘉端詳了一番桌上已然寫就的一個“靜”字,笑道:“看來喬侯今日已算是過了一大關了,當今這位天子的性情,被您拿捏得格外明白。”
“不,你這話就說錯了。”喬琰抬眸朝著他看來,“甚至於今日見到他後,還出現了一點變數。”
不過好在,是一出在可控範圍內的變數。
若是站在後世人的角度看來,尤其是有今日親眼見到的劉宏表現作為佐證,將其言行抽絲剝繭分析,他對喬琰此番行事的明懲暗賞,隻有一種可能。
他還不巧多說了幾個字,將“從軍中挑選”幾個字給說了出來,進一步驗證了喬琰的判斷。
她在退出蘭台殿之時,所思慮的那件對劉宏來說有利的事情,正是借著選拔出度遼將軍的機會,繼續他的中央集權之路,也即趁機成立那在中平尾聲出現的西園八校。
不得不說,這還真是個選拔的好時機!
並州苦寒之地,度遼將軍不止不是個肥差,旁邊還有她這麽個刺頭,難保不會出現一出箭迫度遼將軍之舉,若真要選拔,所來的必定罕有出身。
這無疑要比起原本的西園八校選拔更符合劉宏的利益。
但這麽一來,可就跟喬琰原本的想法有些違背了。
她原本打的主意是先將自己逼入險境,引動洛陽之中的勢力做出表態,進而被往劉宏孤臣的方向再走一步。
也唯有這一個“孤”字才能讓她謀奪到更大的利益。
現在她的處境太順了,反而麻煩了起來。
不過……也不算沒有搶救之法。
“奉孝,”在郭嘉尚在思忖喬琰所說的變數為何的時候,他又忽聽喬琰開口喊了他的名字,“我想勞煩你去做一件事。”
“既請我一並來洛陽,我總得有事幫得上才好。”郭嘉朝著她行了一禮,“喬侯但說無妨,嘉必定辦到。”
“請你明日去拜訪何伯求,替我轉達一個消息給他。”
喬琰眸色沉沉,在郭嘉朝著她看來的時候,隻見其中笑意之下的算計之色,但方今之時,人若不做出謀算唯有死路一條,這般模樣反倒讓他心中安定不少。
顯然今日的麵聖變故並沒有影響到她的心態。
“何伯求為三公府從事,卻也跟袁氏兄弟過從甚密,與大將軍府的關係也不差,我想請你告知他——”
何顒跟袁紹在黨錮之禍期間,甚至該算是一並宣誓過的盟友才對,由此人來轉達消息,簡直再合適不過。
“就說,這世上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我有一事想通過他告知袁本初。昔日我脅迫刺史張懿,得罪了他們汝南袁氏,現如今我將這賬還回去,也算是表達我修複關係的意圖。”
這個消息的分量還真能達成這個目的。
她一字一頓地說道:“天子有意打著選拔度遼將軍的幌子篩選直屬禁衛軍,若要安插他們的人手正該在此時。”
“不過,我不是毫無條件告知此事的,若是未來選拔出的度遼將軍與他們有聯係,絕不能限製我在並州境內的練兵之舉!若有違此言,我今日能告知此事,明日也能做出其他安排。”
郭嘉被這消息給驚了一驚。
但他很快意識到,喬琰將此事泄露給袁紹等人,無疑是對她來說的最優選擇。也正因為有她提出的條件,才越是容易取信於人。
他更是看到喬琰提筆,在那重新換了一張的紙上,寫下了一個“變”字,這才慢條斯理地說道:“再提醒他們一件事吧——”
“狗急了還會跳牆呢,別把當今天子逼得太急了。”
他都覺得自己是鼎中滾肉了。
可難保不會做出什麽驚人之舉的……對吧? .. 請牢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