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 092 征西之誌

字數:7463   加入書籤

A+A-


    別說曹昂被父親這劃輩分一出嚇了一跳, 喬琰都差點因為這一句沒能繃住表情。
    曹操……倒也不愧是曹操!
    他這還真不算是突如其來的舉動,就連在他話中所提及的理由也著實很能說得通。
    倘以爵位定尊卑傳承,那麽如今的梁國喬氏便確實是以喬琰為尊。當然也不完全是因為爵位, 還因為她能以言論上達天聽。
    譬如去歲剛就任東郡太守的喬瑁雖為喬玄族子,若按照輩分應當稱呼喬琰一句侄女, 在寄來樂平的信中也頗有幾分拉攏恭維之意。
    那麽曹操說她如今承載門楣之望, 除卻真與天下名士之中的長者相處,需執晚輩禮節之外, 確實不合適貿然稱呼什麽世叔世侄女——這話是沒說錯的。
    不過這樣一來……
    這甚至瞧著還要比她大上一歲半年的曹昂, 便憑空成了個侄兒輩的。
    喬琰道:“世——孟德此話倒是讓子脩多了個長輩, 我出門匆忙, 可沒帶什麽見麵禮。”
    “這有何妨, 下次補上就是。”曹操回道。
    但凡是換一個在此,隻怕說的就是什麽燁舒也尚且年少,這見麵禮便不必了。但曹操是什麽人!
    他能坦坦蕩蕩地來上一句你我同輩論交, 也能同樣坦然地來一句,你出門倉促沒帶禮物, 這也無妨, 下次補上。
    曹昂顯然就沒學到曹操這等豪邁作風,他哭笑不得地朝著喬琰拱了拱手, 稱了一句“喬侯”。
    大侄兒的麵皮還沒厚到當街喊出一句長輩稱呼來。
    大約是出於同樣的坦率做派,喬琰決定等下次補見麵禮的時候也讓他補上。
    不過曹操既來,喬琰便暫時打消了前往靈台的計劃。
    她雖想著見一見馬倫, 也借機問詢一番那位機械天才馬鈞的情況, 但如今,便還是先關注眼前這度遼將軍選拔一事為好。
    曹操如此言不避諱,徑直提起輩分之論, 喬琰便也同樣沒藏著掖著,問起了這個問題。
    在街上談話到底多有不便之處,故而他們此時已身在了延熹裏的宅邸之內。
    “我也不瞞燁舒,方聽你於月前來信,提起那進攻休屠各,威懾南匈奴之事,我便心生蕩闊浩然之意,此事實為英雄所為,縱有一時魯莽之名,又何如效霍將軍事之勇絕,以我所見,我漢家子弟自當如是!”
    曹操早知喬琰能出奇策,正如那長社一戰的裏應外合,也早知喬琰有治平之能,正如她在樂平地界上所為,但驟聞喬琰直出塞外進擊匈奴,他方才發覺自己還是小看了她。
    或者說,此前所知也不過是她所表現出的一鱗半爪而已。
    曹昂在旁補充道:“父親彼時拍案,言及此事乃是大快人心,非等閑可為。”
    曹操賦閑在家,便幹脆抓了兒子來培養,曹昂自然將他收到來信時候的表現看得分明。
    曹操雖在濟南相上政績斐然,但他時常提及,若能為大漢之征西將軍,必為其竭力平定涼州之亂,現如今那涼州還亂作一團,倒是喬琰已先一步率軍北出陰山,於受降城下還擊休屠各,這無疑是切中了他的願景。
    “如此說來,孟德該當與盧公有話可說。”喬琰笑了笑。
    盧植先前所說也正是那大快人心四字。
    對盧植此時雖在尚書令位置上卻並無實權的情況,曹操也算是知道些,隻是現如今這情況,他一來無甚可做,甚至阻攔不住他那老父親想買個三公過把癮頭的盤算,也難以言論上及天聽,將盧植從如今的處境中解脫出來。
    他便隻如閑談一般問道:“我聽聞燁舒正跟盧公學尚書,不知學到何處了?”
    這消息往來以及曹操動身趕赴洛陽的時間裏,喬琰既然還要上交讀書報告,自然也不能瞎糊弄著來,此時又往後學了幾篇。
    “昨日所學正是周書之中的酒誥。”
    喬琰話音剛落便看到麵前的曹操嗆咳了一聲。
    既是於宅邸之中招待,招待的又不是伏壽這等孩童,自然是酒肉齊備,但喬琰如今在學尚書,曹操也是學過的,那周書·酒誥之中有言,非祭祀不可飲酒,如有群聚而飲者,當將其送抵鎬京,殺之為戒。
    雖如今不是這律令施行,但曹操還是不由覺得脖子有些發涼。
    但他又旋即坦然回道:“酒誥?酒誥中有言,不可湎於酒,我如今借酒抒懷,以酒詠誌而已,算不得禍事。”
    喬琰搖頭,“孟德這就說錯了,盧公讓我學酒誥,所學的可不是那一句予其殺,而是那句人無於水監,當於民監。”
    這話吧,跟唐太宗那句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說得很像。
    此言自周書之中已是先人所言,從水中所見不過麵容而已,從民中所見卻為社會實情,盧植於酒誥之中最喜此二句,也便成為了他教導喬琰之中所說。
    曹操顯然深諳隻要我不尷尬、尷尬的就是別人這話中精髓,坦然回道:“此為高屋建瓴之言,不過我這人俗氣,隻瞧得見那個酒字。不提此事,還是說回這度遼將軍吧。”
    曹操決定先了解了解自己的競爭對手,便問道:“以燁舒在京中所見,何人堪配此位?”
    喬琰沒打算將劉宏有意於將曹操安排進西園八校的事情透露給他,隻舉樽回道:“我先時同陛下提議了皇甫將軍與孫文台,可惜陛下言及此二人另有安排。至於孟德——”
    “議郎之位孟德不屑為之,但人有不爭之時,也有必爭之事,這度遼將軍位,想來孟德是有一爭之心的,何用我來說。”
    曹操聞言笑道:“燁舒此話合我心意,方今之時,這邊塞將領何物都可沒有,唯獨不能少了膽魄,以考校競爭之法定奪度遼將軍,實為大善,若有人於眾人中獨占魁首,對峙匈奴鮮卑也必揚眉橫掃,不落下風。”
    曹操顯然並不知道劉宏的安排,他此時也誠然是以大漢忠良為己任,故而此言說出,要喬琰看來,還著實配得上肺腑之言四字。
    大約是因酒氣助興,他想了想又道:“不過說來,若我當真能從此遴選之中獲勝,便與燁舒算是鄰居了,並州非汝潁之地,有群賢集會,卻也有蔡伯喈、崔威考等人在此,又有燁舒於樂平建那學院,我也正好可將昂兒送來就學,請你這位做長輩的關照一二。”
    這下輪到喬琰差點被酒水嗆住了。
    她覺得曹操可能不止跟盧植很有共同話題,跟郭縕也會很有共同話題。
    不過,他的這些想法也注定隻會是想法而已。
    如若喬琰此番真能如她所預料的那樣達成願望,那麽並州境內絕不可能再有其他人涉足。
    而就算她此番失手,劉宏也絕不可能在此時將曹操安排在度遼將軍位置上,以防她這位從不走尋常路的樂平侯,與一個同樣可稱進取之心昌盛的同盟一道,打出了什麽不可遏製的結果。
    所以喬琰毫無後顧之憂地說道:“若真如此,還可讓子脩與彥材一同學文習武,我必不辜負孟德所托。”
    “彥材?”驟然聞聽這名字,曹操還愣了一愣,但在意識到喬琰所說乃是何人後,他又反應過來,這是故人之後!
    喬琰在來往信中並未提及過傅幹也來到了樂平,此時忽然說起此事,曹操原本還對傅幹去向的擔憂在此時終於放了下來,但提到傅幹便也不免想到戰死的傅燮。
    他想到此又不覺發出了一聲歎息。
    “可恨賊黨亂國,庸臣誤國,忠良死國。”
    賊黨即為馬騰韓遂等人,庸臣便是那貿然出戰的涼州刺史耿鄙,忠良正是傅燮。
    也不知是因為曹操和傅燮之間曾有並肩作戰的經曆,還是因為他以征西為誌向,從傅燮的身上看出了幾分他也可能遭遇的將來,又忽然對喬琰說道:“若我有朝一日從傅南容舊事,我便讓昂兒也同彥材一般投奔你來。”
    “孟德何出此等交托之言,”喬琰回道,“如今酒在杯中,前途在望,我該祝的是孟德於遴選之中名列前茅,而非是什麽為將者必經馬革裹屍。”
    曹操這人,感歎英雄生不逢時的情緒來得快,走得也同樣快,一聽喬琰這話他便笑道:“是極!我等先滿飲此杯再說!”
    在旁圍觀的曹昂不由無聲地歎了口氣。
    他算是看出來這二人到底為何平輩論交了,這把酒對飲的言談之間分明是同一番豁達,更有那英雄惜英雄的意味。
    可好像不管是哪種結果,他都要往樂平學院就讀的樣子?
    也不知道那地方是何種樣子……
    他心中思忖之間,將目光短暫地從喬琰和曹操二人身上挪開,正見那屋外的院子裏,喬琰身邊那位壯碩勇武的護衛正在仰頭朝著院牆上說些什麽,他仔細一看才發覺那上頭還掛著個身影。
    這種奇怪且對比懸殊的交談景象不知為何,放在了這位就喬侯的地盤上便讓人覺得並無什麽不妥之處。
    他收回目光重落到眼前,便意識到他好像錯過了一句話,還是問他的話。
    曹操對他這走神頗為無奈,又重新說道:“燁舒問你,你如今讀了哪些書?”
    曹昂回道:“方讀了那過秦論和論治安策。”
    想到時人多以長輩對晚輩有所希冀評判,喬琰想了想說道:“子脩有意效賈長沙執政之才,乃是宏願,卻莫效他生不逢時。”
    但到底是適逢其會還是生不逢時,即便是如今已經嚐試執棋而行的喬琰自己都得不出一個結論,更何況是曹昂。
    中平四年十一月,大司農曹嵩買官,就任太尉。
    也同樣是這十一月中旬,自請前來參與度遼將軍選拔的眾多在職或賦閑官員,都抵達了洛陽西郊軍營之中。
    劉宏此前自無那麽多閑情逸致去將這些前來的官員一一校對名錄,但他既要借著度遼將軍的選拔,給自己選出個私軍來,到了這會兒人員齊備的時候,總歸是要來看一看的。
    洛陽北軍開赴這西郊大營,於營盤空地之處更是支起了一座校驗點兵高台。
    隻是台下兵卒陳列,列隊於最前的乃是那些候選之人,而身在台上的正是當今天子與其身邊重臣。
    曹操朝著台上看去,見到喬琰也身在其中。
    大約是因為她有北擊匈奴的戰績,被抓來做了個裁判,也或許是因為這重設度遼將軍之事是她跟劉宏提出的,便也有了此番殊榮,但也或許——
    這隻是她如今正得天子青眼的表現。
    總歸喬琰有了個最佳的觀望位置,既將台下這些個陌生麵孔收入眼中,也將劉宏的反應看得清楚。
    在他於上首坐定後,便有小黃門將此番參與的將領名單呈遞到了劉宏的手邊。
    他逐行地看下去,明明麵上看似未有什麽特殊之處,喬琰卻直覺他此時的心情並不那麽美妙。
    這名單也同時被抄錄了幾份,分發到了他們的麵前,喬琰粗粗掃了一眼便意識到,劉宏為何會有此等表現。
    倒也真不枉費她刻意給袁氏通風報信一番!
    算起來袁氏所提名的人選還大多收斂,譬如韓馥,譬如紀靈,都是現如今還未曾闖蕩出太大聲名,也並未直接和袁氏形成聯係的。
    可袁氏本著世上沒有不透風之牆的想法,將事情透露給了何大將軍,這情況便大不相同了。
    吳匡、張璋——
    這是擺在明麵上的何大將軍死忠擁躉之人。
    這二人甚至在何進死後,因怨恨何苗與大將軍不同心,將其亂刀砍死,說是極端的何進擁護者也不為過。
    這兩個人沒有任何必要在大將軍得勢的情況下前來參與度遼將軍的選拔,可偏偏此時出現在了這裏。
    董旻——
    這是董卓的胞弟,此時同樣聽命於何進帳下。
    甚至還有一位在明麵上的身份更不加以掩飾的。
    何進大將軍府府掾王匡。
    這張名單就差沒將一句話貼到劉宏的臉上。
    別管此番選拔的目的到底是什麽,總歸我何進要在其中撈個夠本。
    喬琰腹誹了一句“屠戶心態”,卻沒在麵上表露出分毫,更思前想後又覺,若隻有這何進的安插人手露在明麵上,那還欠缺了些火力。
    不如將其他人的老底也給一並掀了!
    她將目光從這名單上收回,忽而起身出列,朝著劉宏拱手說道:“陛下可否容臣說一句話。”
    劉宏抬了抬眼皮,“說。”
    “既要以人為度遼將軍,起碼也得有克製匈奴之能,臣此前與休屠各胡交手,對其本事略知一二,故而敢請陛下準允臣下場,與諸位將軍一試!”
    劉宏朝著今日身著騎裝而來的喬琰看去。
    她這般衣著讓人不難看出,她有此算盤隻怕並非是在方才,可她此時忽提此事,顯然與他的利益並無衝突,也還能為他一用!
    “準!” .. 請牢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