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 174(二更) 孫堅之死
字數:12580 加入書籤
在孫堅這等強勢的進攻中, 黃祖的確沒有渡江的機會。
隻因進攻黃祖的,並不隻是經由陸地而來的隊伍。
水上行船的糧隊中,統領者乃是跟隨孫堅奮戰多年的程普。
大船未至, 小舟已沿江飄來, 朝著江岸上的荊州守軍發出了無數箭矢。
這些長沙子弟經由一年多的洞庭湖演練,已能稱得上是水戰嫻熟, 一奪取到行動權, 便將江麵上的鐵索給破壞殆盡, 又橫舟水上。
黃祖若渡江而行,無異於是自投羅網。
他唯一的選擇便是走陸路, 直走南郡, 尋一大城入內庇護。
所以在孫堅看來,他並不隻是要將黃祖攔截在漢水的這一頭,還要在他進入城池之前將其截留下來。
“距離竟陵最近的縣城乃是當陽,”孫堅一邊領騎兵追趕一邊吩咐道,“伯符!你領一隊人馬直往當陽去, 若黃祖真往那頭去了, 務必將他給我攔截下來。”
孫策當即應是, 撥馬轉道。
一旁的黃蓋本想勸阻孫堅莫要疾行追趕,見孫堅在這番吩咐中依然保存著理智, 而不是被黃祖的屢次襲擾給激怒才做出的追擊決定, 稍稍放下了心。
在韓當被孫堅也委派給孫策隨行後, 他與祖茂交換了個眼神,示意在隨後必須看顧好孫堅, 以防他孤軍深入,反為敵人所趁。
隻可恨那黃祖此刻竟毫無顧及麾下士卒的意思,甩掉了所有會拖慢他速度的東西, 一路北逃。
沿路為他所丟下的兵卒,便成為了阻礙孫堅追擊的屏障。
當他好不容易破開這最後一道防線的時候,已行過了漢水江畔的章山。
欲要再追,天色卻已晚了。
黃蓋想要勸阻孫堅先稍事休整再追也不遲,說道:“看眼下的情形,那黃祖是不打算轉道當陽了,而是被我等一戰擊潰後,打算放棄江夏,與劉表在襄陽會合。我看將軍不妨等伯符分去當陽的隊伍調回,後方的步兵也跟上後,再緩行迫近襄陽。”
如若決戰之地必在襄陽,孫堅隻帶著這一支騎兵是不可能拿得下城池的,怎麽都得等到後方的隊伍跟上來。
現在追不到黃祖也罷了。
反正劉表若敗,黃祖也不可能跑得了。
還不如穩妥些做事。
可孫堅接連擊敗了黃祖的數路攔截隊伍,先前速攻瓦解其防守的一鼓作氣,都已被反複撩撥成了暴躁,又哪裏能被這樣勸服下來。
他朝著前方看去,說道:“不,我們還不能停!前方百多裏就是藍口聚。那是漢水在江夏與南郡的分界,也向來是守關重鎮。若是讓黃祖據城而守,比他進入當陽還要麻煩得多。必須將其阻攔下來。”
但看了眼從雲夢澤開始就跟隨他征戰,並未得到多少休息的士卒,臉上已露出了幾分疲憊之色,孫堅還是讓他們先原地結營,用上一頓熱飯,經過這大半個時辰的休整之後再繼續前行。
當全軍重新進發之時,蒼茫夜色裏的馬蹄聲又恢複到了先前疾如雷鳴的狀態,全速撲向了下一處城池的方向。
但也同樣是在這夜色中,提早為信使傳訊而出動的另外一支隊伍,正在等待著孫堅的到來。
那是提早屯兵於藍口聚的張濟與黃忠。
江夏太守黃祖兵潰而來,早被賈詡讓董卓寫給劉表的計劃裏。
黃祖倒是挺想直接擊敗孫堅的,可惜他一看孫堅行軍那陣仗就知道,自己確實是沒這個本事,還不如安安分分地按照計劃行事。
以賈詡分析,孫堅這頭猛虎絕不會輕易地掉入囚牢,隻能先激起他的戰意,而後一次次地阻擋他一鼓作氣的衝勁,直到——
最後一處陷阱。
距離藍口聚以南二十裏處乃是一片低矮的山嶺。
張濟摸了摸自己手中的長槍,目光中閃過了一絲銳利之色。
董卓在寫給劉表中的信裏,已將他此時的處境,說得相當清楚。
張濟並不知道張繡寫給他的那封信,實際上是為了讓他不會被董卓懷疑忠心,也不會因為侄子的投降而被牽連,隻覺自己實在得拿出點趁手的戰績,才能讓自己在涼州軍團中站穩腳跟。
戍守於長安並不能表現出他還是個有用之人,此番轉戰荊州恰恰是他最好的機會。
他轉頭對著一旁的黃忠說道:“勞煩將軍稍後支援於我了。”
黃忠是被劉表給提拔上來的,此時一心忠於劉表,自然要為他抵達住孫堅的攻勢。
他清楚地知道,藍口聚若失,孫堅要想抵達襄陽,至多需要大半日的工夫。
他們已經沒有退路可走了!
若不能趁著這個機會斬殺孫堅,就隻有襄陽城下見。
黃忠回道:“請張將軍放心,雖說暗箭傷人非大丈夫所為,但為保荊襄不失,明公無事,也隻能對不住那孫文台了。”
孫堅此人倒當真是天下猛將,令人不得不心生敬佩之心,隻可惜站在了不同的立場上。
在聽到南麵地麵震顫聲漸近後,張濟忽然拍馬而出。
與他同行的涼州騎兵也訓練有素地跟了上去。
未等行出多遠,刻意在抵達此地之前放緩了速度的黃祖,和後方追上來的孫堅,都一並映入了張濟的眼簾。
來得好!
孫堅絲毫未曾察覺到這種異常。
他作戰中對敵取得壓倒性優勢的情況並不少見,根本不差對上黃祖的這一次。
而對他來說,能趕在藍口聚抵達之前追上黃祖的殘部,簡直是理所應當。
半道上的休整,讓他此刻毫無夜間作戰的困倦,反而像是蓄足了氣力,在意識到黃祖身邊已無更多護衛為他結成防守陣仗的一瞬間,孫堅毫不停留地一刀揮退了麵前的敵人,直取黃祖而去。
他自熹平二年參與平定會稽許昌之亂開始,每一次作戰都是奮勇拚殺在前,也正是因為他的這種身先士卒,才讓他成為了統率隊伍中獨一無二的核心。
今日這一戰也不例外!
在月色之中,孫堅這一騎當先、赤幘醒目的樣子,清晰地落在他身後部從的眼中。
祖茂一麵為孫堅此舉而擔心,一麵也不免為他這等驚人的號召力所牽動,隨之策馬跟去。
這就是他們追隨的破虜將軍!
然而當孫堅即將揮刀朝著黃祖的頭上砍去之際,忽有一杆長槍先一步攔截在了他的麵前。
孫堅的動作一頓,目光冷然地朝著來人看去。
但在交戰的戰場上,這騎兵來將的盔甲反照出了一片銀光,讓人一時之間看不清他的樣子,也暫時難以辨認出他的來曆。
還不等孫堅問出他的來曆,對方的攻勢已越發淩厲地掃來。
與此人同行的騎兵,幾乎在同時闖入了陣中,將孫堅追擊黃祖的隊伍截斷成了兩半。
和黃祖手下的兵將相比,這些人似有一派身經百戰的老辣氣質,讓孫堅也不敢在此鬆懈。
“好賊子!”孫堅高喝了一聲,提刀而劈。
以他在一個照麵之間的估量,這確實是個讓他覺得意外的對手,可即便如此,他也不怕這樣的挑戰!
不過是需要多殺一個對手罷了!
這賊人一手槍法出彩,手下的騎兵和黃蓋祖茂所率領的部眾混戰在一處也不落下風,反倒助長了孫堅越戰越勇的心誌。
他目光如火,幾乎忘記了自己在追擊中所產生的疲累,更是將全部的心神都集中在了張濟的身上。
卻不想他這對手來勢猛烈,在發覺不敵於他後,回身撤退得也快。
孫堅還當對方和他一樣,乃是個馬上作戰的英雄人物,轉頭就看到那家夥虛晃了一招後,已是拖槍而走。
連帶著先前都快被他拿下的黃祖,竟然也在騎兵幹擾之下消失了蹤影。
孫堅心中氣極,毅然決然地選擇追擊了上去。1
無論是黃祖還是這突然出現的使槍好手,都讓他急需紓解的戰意處在一個上不上下不下的狀態,若今夜不能將他們之中的其中一個陣斬於馬下,他著實放不下這口氣!
祖茂剛將麵前的一名騎兵砍殺,就隻能見到孫堅帶著親隨追擊上去的背影了。
他一時情急,都忘記了喊孫將軍,隻高呼了一聲“文台”。,
但那聲音早被周圍的馬蹄聲給全部掩蓋了下去,更別說是他後頭的那句話。
“這好像是——”
是西涼軍!
被周遭的林木幹擾,也被對方忽然之間殺出給打了個措手不及,孫堅麾下的隊伍竟然未曾在第一時間看出這支騎兵的來曆。
他們隻以為是劉表要確保藍口聚不失,而在此地埋伏了這樣一支實力不弱的隊伍。
憑借著荊州世家死守襄陽的意願,也確實有機會湊出這樣的騎兵隊伍。
可在祖茂砍倒這未及撤退的敵人之際,分明聽到對方開口痛罵了一聲什麽。
刀兵的交接並未掩蓋掉這個聲音,也讓他在電光石火之間意識到了一個事實。
那口音他曾經聽到過!
但不是在荊州地界上作戰的時候,而是在討伐董卓的時候。
他心中不由一跳,生出了一種極其不妙的預感。
這好像不是劉表麾下的隊伍,而更可能是西涼軍。
西涼軍怎麽會在這裏?
不管是劉表跟董卓求助,還是董卓主動插手了荊州方麵的戰事,都意味著孫堅追趕過去的前方很可能是個陷阱。
一想到這一點,他聲嘶力竭地喊道:“不好!公覆!快讓文台撤回來!”
若前方是視線一覽無餘的環境便也罷了,偏偏那前麵的林木掩蔽、地勢起伏,遠比他們現在交戰的這個位置還要嚴重得多。
這哪裏是對方的敗走!那是要換一個交戰的環境!
可何止是祖茂的這句警告沒能讓孫堅聽到,就連孫堅本人也早已經消失在了他們的視線中。
祖茂心中的警惕升到了頂峰。
他希冀於孫堅哪怕在前方確實遭到了埋伏,也能憑借著自己的勇武殺出重圍,回返到此地。哪怕是等到天明時候再行動也好。
然而事與願違。
當他與黃蓋整頓起預防敵襲的隊伍前行,耳聞前方交戰追擊而去,遠遠見到的卻是那西涼武將招架住了孫堅的攻勢。
與此同時,一支從林中放出的箭矢以精準且狠辣的來勢,洞穿了孫堅的前額。
這起碼是一支二石弓放出的箭!也是足夠奪命的一箭!
中箭的孫堅悶哼了一聲,從馬上栽了下去!
“文台!”
“孫將軍!”
黃蓋和祖茂急呼。
可黃忠一擊得手後,張濟又果斷地朝著孫堅的脖子上補了一刀,簡直是生怕這江東猛虎會在此戰中不死。
這也是斬草除根的一刀。
孫堅僅剩的一點意識,隻夠他聽到對方在此時下達了反擊的號令,便徹底斷了氣。
幾乎在同時,並不隻是張濟手下誘敵撤離的西涼軍,黃忠與其部將也發動的反攻。
要知道,黃忠是因攻伐荊州宗賊之時的先登陷陣、勇冠三軍才被劉表委任為中郎將的,可不是因為他的箭術。
與張濟合作的殺孫堅是為先斬敵首,如今還是要看他統兵正麵作戰!
孫堅之死,讓他麾下的部眾在一瞬間陷入了群龍無首的狀態,哪怕黃蓋和祖茂抱著哀兵必勝的意誌鼓舞著這些士卒,也沒能在張濟和黃忠的聯手圍攻之下成功反擊。
在這一場隨後的林中混戰之中,祖茂為張濟所殺,黃蓋搶奪出了孫堅的遺體,直奔當陽而去。
仰仗著對周遭地形的印象和繞路,黃蓋到了天將破曉的時候終於擺脫了敵方的追兵,和孫策完成的會合。
他拖著疲憊不堪的身體,帶著孫堅的屍體,跪倒在了孫策的麵前。
孫策如遭雷擊。
他才收到父親讓他回軍會合消息不久,卻萬萬沒有想到,他等來的不是父親的下一道指令,而是父親和祖茂二人的死訊。
這年僅十六歲的少年死死地咬著後槽牙,看著父親再不會出聲的屍體,和黃蓋臉上依然殘留的血色,想到他們此番北上聲討劉表,在出行之時是何等的意氣風發,不由悲從中來。
但他知道,現在絕不是沉浸在悲傷之中的時候。
劉表的部下和突然出現的西涼軍或許會謹慎進軍,也暫時被他們給甩在了後頭,但若有機會的話,他們一定會選擇將南郡地界上的孫堅勢力給徹底一網打盡。
他還需要盡快整頓兵員撤兵而走。
父親是死了,他孫策不能倒下!
他心緒悲痛之中,隻覺自己那日或許不應當和父親開玩笑,說什麽讓父親將身上的擔子分攤給他一些,如今竟要麵對這樣局麵下的分攤。
但他還是盡快收拾好了情緒抹了抹眼淚,“幾位叔伯,父親生前對你們最是信任,如今孫策不才,想請各位助我一臂之力。”
黃蓋、韓當與從水路靠岸而來的程普一並朝著孫策抱拳行禮,“少將軍吩咐便是。”
“如今我們有一條路可以走,便是回返到長沙郡去。有朱將軍的聲望,有我父親的血仇,我孫策有這個底氣重新聚攏起一支隊伍,和劉表重新較量!”
他們損失的是騎兵而不是戰船,就連步卒都還保留著實力,要重回大江之南並不難辦,劉表要想大舉進攻拿下長沙郡,光靠著董卓對他的支持是不夠的。
這是最穩妥的一條路。
然而孫策擲地有聲地說道:“可我不打算這麽做!”
他們是帶著長沙的兵卒渡江而戰的。
此番雖然一路打到了南郡,卻不隻是損兵折將,還將孫堅這個主帥給折在了這裏。
要想卷土重來,不是說上三兩句動員的話這麽簡單的事情。
劉表也不會給他這麽一個安穩發展的時間。
又倘若讓劉表在荊州進一步地站穩腳跟,他將再也沒有北上的機會。
所以他必須突破眼下這個困境!
想到當日他和孫堅說的話,孫策繼續說道:“父親還在世的時候,念在袁術和父親同接受的是鄴城朝廷的委任,我們不能攻伐於他,否則是忠義失當,可如今便不必顧慮那麽多了。”
“我們去廬江!”
去廬江打袁術!
孫堅的部下一麵為將軍之死而悲痛,一麵又萬分欣慰於看到孫策在此刻展現出了身為主帥揮斥方遒的氣度。
隻見這好像在一夜間長大的少年,朝著他們深深作了個禮,這才繼續說道:“孫策不才,懇請諸位與我一並渡漢水而過,解舒縣之圍,與廬江太守合兵,破袁術取揚州,再圖荊州。長沙有朱將軍駐守,母親與幼弟幼妹料來無虞,而今我等不如一搏,以求個出路!”
孫策絕不是甘於被束縛在困境之中的人。
他在作戰上的頭腦也絕不會讓他選擇走尋常路。
孫堅死後,連破虜將軍這個名號對他們的製約也已經不複存在,那麽為什麽不能試一試——先去吞掉袁術的勢力,再來還擊劉表!
他不是怕了劉表。
所以他遲早會來報這個仇的!
外頭響起了一道驚雷。
緊跟著便下起了雨。
涼州的九月底,今年遲遲未至的秋雨終於落了下來。
喬琰往窗外望去,便見窗外細密的雨絲很快連綴成了一片,最後變成了暴雨如注的狀態。
不過有趣的是,按照涼州各郡送到她這裏的消息,這場雨止步在涼州的張掖郡,甚至都沒有覆蓋到整個張掖郡的全域,就連武威郡也隻覆蓋了半數的地方。
基本便是在祁連山腳下的這一片上。
降雨稍多的,還是金城、北地和安定三郡。
這種降水的不均衡,更讓喬琰確定了,自己要在這地方搶先一步完成儲水調劑的工程,以防數年之後的旱災災情,給好不容易恢複秩序的涼州造成致命的打擊。
她收回了對水利工程的考慮,轉而看向了還是眼前的這份奏報。
荊、揚二州的這一番變故,當真可以稱得上是石破天驚了,便有如暴雨席卷過境一般。
從武關入荊州的張濟,聯手劉表麾下中郎將黃忠以及江夏太守黃祖,在藍口聚以南二十裏處伏擊孫堅成功,讓這頭江東猛虎飲恨於此地。
這意味著,起碼在一兩年內,喬琰在明麵上,將再無可能擁有一路從南麵過來的援軍合擊董卓。
所以她必須讓涼州的局勢更加穩定,以免被董卓尋到可乘之機。
而在孫堅死後,張濟率領董卓部從快速退回了武關之內,重新回到了扼守關中平原關隘的位置上,讓原本還擔心董卓會趁機占據南陽郡的劉表,很是鬆了一口氣。
與此同時,孫策並沒有選擇退回長沙,憑借著孫堅在長沙郡的基本盤再圖北上,而是帶著孫堅的遺體以及其舊部,直撲廬江舒縣而去。
早在今年四月裏,袁術就以廬江太守陸康不予軍糧,是為叛逆的罪名包圍了舒縣。
他這久攻不克下,本打算緩一口氣,先看看孫堅和劉表那邊的熱鬧,結果自己反而變成了那個熱鬧。
孫策帶著喪父之後的一腔悲憤夜半殺入了袁術的大營,就差沒將袁術給當成劉表來暴打一頓。
袁術驚愕難當,試圖組織起軍隊反抗孫策的來襲,卻被殺紅了眼的孫策打得抱頭鼠竄,倉皇逃回了九江郡。
而孫策也著實是不遜色於其父的梟雄之姿。
因袁術在進攻廬江的同時,鄴城朝廷還指派了汝南袁氏出身的袁胤,來頂替原為丹陽太守的周尚,周尚又是周瑜的叔父,這就給了孫策順勢進軍丹陽的借口。
在短短的半月之內,孫策攜孫堅舊部,在周瑜的協助下,手握廬江與丹陽兩郡,與退回了九江的袁術隔江而望,一時之間誰也奈何不了彼此,暫時處在了雙方休戰的狀態。
直到這份情報被送到了喬琰的案頭。
郭嘉早被喬琰委派了個將鄭玄給騙到並州來的任務,隻是因為還需要再與那河西豪族再虛與委蛇兩句,不適合這麽快離開,這才還留在此地,在被喬琰移交了這份信報看完後,對賈詡臥底於董卓處發揮出的作用不由嘖嘖稱奇。
並不是隻要有個涼州人的身份就能夠取得董卓信任的。
可賈詡非但做到了這一點,還將董卓的部下在一個恰當的時候支使到了荊州,一舉幹掉了孫堅,給喬琰爭取出了更多的發展空間,著實厲害。
光是憑借著這一番身處長安,卻將荊揚局勢攪和成這個樣子,就足以讓賈詡在喬琰麾下的謀士裏躋身前三。
也難怪喬琰在得到並州牧職位的時候,會刻意將賈詡從當時的太尉府中討要過來,又哪怕他早先在喬琰的手底下摸魚混日子,也並不影響他得到君侯的重視,甚至專門帶著他爬了一趟山。
郭嘉摸了摸下巴,又看了一遍手中的信報,生出了幾分危機感。
他又忍不住問道:“君侯會覺得文和此事做過界了嗎?”
賈詡悄無聲息的一個算計,坑死了孫堅,對喬琰來說是個好消息。
還得算是個天大的好消息。
但孫堅怎麽說都是跟喬琰處在和諧友好關係的,直接送他去見閻王,難免有逾越權柄的嫌疑。
所以郭嘉想聽聽喬琰的態度。
在外頭的雨聲裏,她閉目沉吟間以指尖輕擊桌案的聲音,依然保持著平靜而有節奏的狀態。
孫堅啊……
孫堅是個英雄。
在驟然聞聽到他死訊的時候,喬琰想到了兩人第一次見麵的時候。
那時候的喬琰還未穿越到這個世界多久,無論是看到孫堅還是曹操,都有幾分說不出的微妙。
尤其是這些人還都處在微末之時,事業處在起步階段。
她也不由想到了討董之時的洛陽會見。
作為第二支衝殺入洛陽隊伍的領袖,孫堅此人身上有著掩蓋不住的激昂銳氣,更堪稱是當代有著統兵天賦的第一梯隊人物。
她這閉目沉思中,眼前也好像浮現出了彼時孫堅說自己要和朱儁聯手,從另一路攻入長安的畫麵,是何等的豪氣幹雲。
但她既然給賈詡的指令是讓南方的混戰朝著我方有利的方向發展,孫堅的結局好像已是個必然了。
荊州與揚州不能落在孫堅這種有武力又有號召力的人手裏,否則遲早會變成她的心腹大患。
郭嘉聽到喬琰指尖的動作忽而一頓。
也正是在此時,他聽到喬琰開了口:“奉孝,我一向信奉一個道理——”
“對敵人的仁慈,就是對自己的殘忍。”
所以孫堅死了就死了,賈詡這一出幹得漂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