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1 271(二更) 何處著手
字數:9198 加入書籤
“上一次我途徑長安的時候還是冬日呢。”喬亭掀開馬車的車簾朝外看去, 看到的早不是冬日時候的景象,而是田間黍麥青青,格外繁盛之態。
當然,此時的她也並非是彼時和李儒同行益州之時的樣子, 而是改換成了一身男裝。
隻因此時她已不是“喬亭”, 而是按照喬琰所安排的那樣,以商賈的身份出現。
為了防止兗州喬氏的人對她和姐姐的身份有所察覺, 她便不能以喬為姓, 更不能讓“嵐”和“亭”二字湊在一處。所以她們姐妹二人轉以蜀中大姓“黃”為姓,一名黃懿,二名黃庭。
就算是此時並沒有外人在場, 她們也已經將自己帶入到的新的身份之中, 故而開口便是益州的官話。
喬嵐不像喬亭有上次出門的經曆, 但很奇怪的是,當她看著妹妹朝著外頭張望,一副將要大展拳腳的樣子, 心中居然並沒有太多即將遠行的惶惑之感。
即便她們前往的徐州看起來並不是一個風平浪靜的地方。
又即便……
她和喬亭離開上郡的時候, 對於她們前往徐州將會麵對何種情況, 究竟應該以何種方式介入徐州方向的局勢,李儒和賈詡二人都沒有做出明確的指點。
對他們來說, 喬琰決定的讓姐妹兩往徐州一行, 是對她們的考驗,所以也自然不必再和上次李儒領著喬亭前往益州的情況一樣, 將如何分析情報又如何幹擾, 都做出一個標準的示範。
她們在這出行動之中所拿出的表現,也正是兩位老師分出個高下來的依據。
這種又是合作又是競爭的關係,讓喬嵐那張向來溫柔的臉上也露出了幾分一展身手的銳氣。
不過, 她現在的這張臉上,因早前刻意在上郡棉花田中的走動,比起先前要黑了一層,眉毛也已刻意畫得更粗了一些,看起來更像是個五官稍顯溫和的青年。
夏日的熱風從被喬亭開啟的馬車窗扇中吹進來,當她閉上眼,風撲在她的臉上,眼前浮現出的就是與徐州相關的一個個名字。
從陶謙到魯肅到陳登,再到那個此次引發喬琰反應的笮融。
在沒有親眼見到這些人之前,她不會對這些人做出一個蓋棺定論的評價。
賈詡和李儒沒有對她們造成任何一點傾向上的引導,或許也是一件好事。
在這種既有幾分緊張又還不到焦慮的精神之中,她重新睜開眼睛看向了外麵的一片麥浪,回道:“今年關中必定會迎來一場豐收的。”
對於新定都於此地的朝廷來說,這場豐收顯得尤其有意義,這也無疑是她們能在徐州大展拳腳的保證。
不過在此之前,她們還需要從喬琰這裏得到一句話。
徐州距離長安太遠了,並州涼州和關中的軍隊沒有可能通過什麽長途跋涉的方式抵達徐州境內,和理論上尊奉長安朝廷為主的揚州連成一體。
換句話說,喬琰不可能以直接的方式掌控徐州。
正是因為這種間接出手,加之身在徐州的每一個人也都有著自己的盤算,便隨時可能引發出各種不可預知的發展。
在徐州和長安之間的消息往來無法隨時傳達的情況下,她們可以不從兩位老師那裏得到指導,卻必須從喬琰這裏知道她們要達成的最低目標。
不管這個目標是不是很難完成,她們都將在此行之中竭力達成。
畢竟,在她們決定接掌下喬琰的情報網絡之時,她們就已經不隻是喬琰的同宗親屬,也是她的下屬。
“我不希望你們通過遊說的方式來幹擾此次局勢的發展,商人就是商人,而不是謀士,這一點是我的底線。”
喬琰回話的時候暗中打量了一番兩姐妹的打扮和精神狀態,以及她們在請求拜謁在職官員時候的神態細節,不由在心中讚許了一聲。
但她在此時便不必誇獎這個了。
既是要去做大事的,還是按照高標準來要求為好。
喬嵐和喬亭當然不能直接通過給人分析局勢來改變局中人的想法,若如此的話,她們今日可以這樣做,明日就不得不麵臨整個情報網絡展現在人前的風險。
這是喬琰絕不希望見到的。
起碼在她占據絕對的優勢和地盤之前,她的飛鴿傳書之法都不能暴露。
見喬琰麵前嚴肅,深知其中要害的兩姐妹都頷了頷首。
“此外我希望你們此行達成的目標——”
喬琰說到這裏頓了頓,麵上閃過了一抹權衡評估之色。
喬嵐原本以為會從喬琰的口中聽到“讓笮融的佛教消失在徐州地界上”或者是“讓陶謙與笮融盡快進入鷸蚌相爭的局麵”這樣的話,卻聽到她說道:“我要徐州的一處港口徹底成為我方的附庸。”
喬嵐愣住了片刻,還以為自己是聽錯了,卻聽著喬琰說道:“你沒聽錯,這就是我的意思。我要的這種附庸不是東海麋氏手握港口偶爾行商這樣的情況,而是要一處完全歸附於長安朝廷的港口。”
“至於如何達成這樣的目的,就要看你們的本事了。”
徐州之變,對喬琰來說確實是個意外。
按照她的計劃,在天災到來之前,她都不會做出太大的對外軍事行動了。
但現在的這出變故,若是操縱得宜的話,或許能讓她實現另外一條特殊的方略。
而這個新計劃的前提是,她能在這偌大一個徐州,留下一個立足之地。
若是喬嵐和喬亭不能做到這一點的話,對喬琰總體來說也沒有太大的損失,可如果能做到,她發展的可能性就更多了。
喬嵐朝著喬琰行了一禮:“既然這是君侯想要的,我們必定會盡力達成。”
喬琰又道:“此外,我不會給你們調撥任何的武將文臣協助,就算是已經在徐州的鮑鴻,你們也不能跟他有任何的接觸。”
先前為了測試鮑鴻會否因為地上佛國的存在而受到誘騙,喬琰對他的安排隻是接應東海麋氏而已。
現在雖然已經有了個結果,但喬琰依然不打算讓他知道情報傳遞的核心輔助手段,也不打算讓兩姐妹的身份暴露在鮑鴻的麵前。
所以他不會成為這兩姐妹在徐州展開行動的助力,以防節外生枝,在必要的時候,他甚至可以作為她們推動棋盤的棋子。
喬嵐道:“這一點無妨,君侯在謀劃這個情報組織的時候,已經將郭大賢作為我和阿亭的助手了。以他出身黑山賊的履曆和在確認加入後做出的訓練,要確保我二人在徐州期間的安全問題已經足夠了。”
“何況,還有北海孫公佑同行,對我們的行事手段進行查漏補缺。若真是將君侯的臂膀助力安排在了同行的位置,我們反而要擔心會不會被人認出身份了。”
要知道,像是田豐這種還能安全留在臥底位置上的,還得是靠著喬琰在前期對他身份的掩蓋,加上他置身於長安後的半年裏從形貌到氣質的改變。
別看這年頭沒有照片也沒有畫像的追蹤,可士人遊曆各方的情況並不少見,總還是會有些意外碰麵過的。
與其冒這樣的風險,還不如選擇少一個隱患。
“聽你想得明白我也就不多說了,還有什麽別的問題嗎?”喬琰問道。
喬嵐沒繼續開口,喬亭倒是出了聲:“敢問君侯對於佛教到底是何種態度?”
因先前的益州一行,喬亭勉強能看出喬琰對於道教的想法。
黃巾之亂時期的太平道處在完全無序的狀態,那麽就是完全不可用的,隻能將其用來惑民的條件給打破,讓其從備受擁躉的狀態轉為四分五裂。
益州的天師道則已相對來說是個從教義體係到執行教義的方式都相對穩定的存在,隻是因為有盤踞一方的野心,才和喬琰站在了對立麵上。
所以這樣的道教,可以在喬琰的掌控之下為她所用。
那麽,佛教呢?
昔年的冀州平黃巾中,她對佛教的態度似乎還是相對友好的,甚至還將張角在形成宗教組織中從外邦所吸納來的東西,都給披露在了人前。
可由笮融在徐州發展出的佛教,和昔年為漢明帝引入中土之時的狀態截然不同,竟已成了他聚斂財富,肆意妄為的遮羞布。
喬亭並未親眼見到徐州浮屠林立的景象,也無法理解從徐州傳回來的消息中記載,居然會有這樣多的人被笮融這種鮮花著錦的場麵所欺騙,更不能理解為何陶謙會放任這樣的存在在徐州壯大。
喬琰並沒有正麵回答這個問題,而是回道:“在世道需要重新建立的時候,我希望更多人知道,與其去相信這種虛無縹緲的東西,還不如去相信他們能用自己的手腳走出一個未來。”
她朝著喬亭看來,問道:“我想你們在前來長安的路上已經看到了,不是嗎?”
關中的變化絕不隻是死了個董卓,重修了宮室,多了一條新路而已。
喬亭和姐姐在逃奔到並州的時候,這裏形成新局麵已久,至多也就是和兗州之間存在差別。
可長安這邊,卻是在兩次來到此地感受到的氣象更新。
而這種轉變,不是因為坐鎮中央的天子從一個幼年的換成了一個成年的,實是一份切實落下的希望。
喬亭回道:“我知道君侯的意思了。”
若能有機會的話,這種不事生產的享樂之徒,自然該當消失!
不過,君侯所說的這個港口一事,到底在何種情形之下才有實現的可能呢?
在和喬嵐離開長安城,預備朝著徐州方向出發的時候,喬亭還是忍不住想著。
也恰是在她沉浸在思緒中之際,她和喬亭所乘坐的馬車忽然出現了一陣劇烈的搖晃,她下意識地抓住了車中的扶柄,才保持住了身體的平衡。
在坐穩的一刻,她清楚地聽到從外頭傳來的一陣馬匹嘶鳴之聲。
這隻怕是外頭有另外一列車隊或者是馬匹騎乘的隊伍經行,恰好和她們的隊伍形成了衝撞!
可這帝都長安之外的官道何其寬敞,尋常的駕駛方式根本不可能出現這樣的情況。
她直接推開了馬車車窗,正見一列騎隊絲毫也未曾顧及這出奪路意外地揚長而去。
不對!
喬亭眉峰一擰。
這不是一列騎隊。
而是後麵的一隊追著前麵的一隊,因兩方的衣著款式相似,以至於看上去像是一隊人。
在她剛做出這個判斷的下一刻,就見後頭的那支隊伍中有一人調轉馬頭回來,遞給了孫乾一件東西,又說了兩句話,這才重新追上了那邊繼續前行的隊伍。
見孫乾朝著她們的馬車行了過來,喬亭開口問道:“公佑,發生了何事?”
孫乾掂了掂手中的錢袋,不由搖頭,“前一隊人裏為首的,便是那皇子揚,後麵追著的則是當今天子從幽州帶回來的親衛隊了。”
“按說這賠禮道歉之事該當跟著商隊當家做主之人來說的,這人倒好,瞧見我騎馬在外,身份也不算低,就直接將這壓驚賠禮送到我這兒來了。不過他沒說前麵之人的身份,隻是我正好見過而已。”
喬嵐將喬亭掀簾所見的景象看得清楚,聽得孫乾這麽說,回道:“或許是為了不起衝突吧,想來尋常商隊看到這樣的陣仗,基本也不會多過問了。將這些錢分給方才受到衝撞一側的隨從,就當是給他們壓驚了。”
孫乾應了聲好,這事便也算是揭過了。
但等到喬亭合下了車窗,喬嵐又忍不住說道:“當今天子昔年為幽州牧之時,以簡樸守禮著稱,怎麽會有這樣一個莽撞妄為的兒子。”
既是皇子揚,當然就是劉虞的兒子。
在劉虞的嫡長子劉和身死於濱海道後,劉揚就成了劉虞唯一活在世上的兒子。
按說如此一來,他的地位也該當水漲船高才對。
但很不巧的是,劉虞並不是個喜歡寵溺兒子的性情,在長安城中的官員也至多隻是敬服劉虞本人的品行而已,所以劉揚來到長安就失望了,他身為皇子卻並未有什麽前呼後擁的待遇,反而沒幾個人將他看作一回事。
要知道在這長安城中,年長些的大多忙著各部的建設,年少的也都在尋機出頭,就算是去找喬琰毛遂自薦,都顯然要比與劉揚混在一處好得多。
劉揚今日還聽到了個說法,說的是——
也不知道這皇子揚到底是有何底氣覺得自己是個人物的。
且不說天子本人還正處於壯年,短時間內不會傳位到下一代,就算是真到了要傳位的時候,一種情況就是消失已久的前天子劉協被找到了,劉虞將皇位給重新傳下去,另一種就是從大漢宗室中選出一位從實力到人品都當得起帝王之名的,接替劉虞的位置。
若這種說法隻是一出無稽之談,或許劉揚作為劉和死後的既得利益者,還不會如此氣惱。
偏偏他很清楚父親的脾性,也就清楚地知道,這確實是一件極有可能發生的事情。
憋著這樣的一股怒火,才有了他今日橫衝直撞策馬,由其他人跟在後麵收拾爛攤子的景象。
這或許會是一出很快被壓製下來的消息,可被他打擾到的人大概在短時間內是忘不掉這種第一印象了。
喬亭也覺得這位的表現著實很不像是劉虞能教導出來的,但想想,他們即將前往的徐州又何嚐不是這樣呢?
陶謙此人雖然如今行事保守,卻在早年間自有一番強硬手腕,可他的兒子陶商與陶應都是軟弱脾氣,也是子不肖父。
那陶商和陶應兄弟二人如今也有四十歲的年紀了,卻都是並未出仕的狀態,顯然也不是做父親的想要打磨打磨孩子心性這樣的情況,而是陶謙已經意識到,他的兩個兒子確實都不適合混跡官場。
各家有各家的難處,便是如此了。
她回道:“或許這對君侯來說是個好事呢?”
大司馬這個位置太特殊了。
在如今劉虞在位、天下又尚顯動亂的時候,她這個大司馬的存在還有其必然性,也暫時不會遭到什麽非議,可一旦在位的是一個有能力又年齡不大的人時,大司馬所代表的就成了一出芒刺在背的威脅。
劉揚的心態不穩、實力不強恰恰有效避免了在皇位交替之際,大司馬被清算奪權的可能。
畢竟……他也沒這個本事吧。
“現在想這些還是太遠了。”喬嵐道,“比起關心此人,還不如想想,當我們到了徐州後,要先從何處著手。”
按照君侯在給麋竺送出的回信中所言,麋竺可在笮融對鮑鴻給出利誘,並對他發起第二次邀約後同意前往廣陵,但隻答應參與浴佛會,其餘的先不急於承諾。
若笮融所圖不過一個廣陵郡而已,那麽麋竺是否入場都不影響笮融的行動,等到喬氏姐妹抵達,大約在廣陵或者是在徐州官場上就會有一番動作。
若是笮融所圖甚大,麋竺的短暫拉鋸表現反而才是取信於笮融的辦法,恰好有了一段短暫的籌備期。
這也正是喬氏姐妹能從中展開行動,為長安那邊謀求利益的最好時機。
不過,這段期限並不是無限的,所以她們必須早早地選定一個切入點。
這個切入點能否展開,確實得等她們抵達徐州之後再進行第二輪的評估,卻總好過到了徐州之後麵對著幾個郡一頭霧水。
喬亭回道:“阿姊說的不錯,隻是……我們此番前往徐州既是合作也是比鬥,不如你我各自將自己想著手之處寫於紙上,相互一對如何?”
麵對妹妹這個權當沿途解悶的挑釁,喬嵐並未多言,已從車中的小櫃內取出了紙筆。
兩姐妹都並未猶豫地在紙上寫下了自己的答案,而後朝著對方舉了起來。
妹妹喬亭的那張紙上寫著“陳登”二字。
徐州的典農校尉,出身下邳陳氏的陳登。
而姐姐喬嵐的紙上赫然寫著個令人意想不到的名字——
張懿。
前前任並州刺史,張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