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8 278(一更) 陶謙之死
字數:9545 加入書籤
陶謙即將巡視各郡的消息, 自然遠比抵達長安更快地送到了笮融的手中。
笮融握著這條消息良久,露出了一個誌在必得的神情。
無論那片明燈升空到底是真有神佛庇佑,還是有人在背後幫了他一把, 總歸最後的結果都是——
陶謙脫離開了那個對他而言最安全的東海地界,要往廣陵的方向來了!
他若真要動手,必須把握住這個千載難逢的良機。
事實上他也不能不動手。
那神佛現世的假象已經將他給架到了火堆上, 陶謙也正是為了其中的神異之處來的。
偏偏他既然不知道這樣的情況是如何出現的, 也就理所當然地不知道, 該當用何種方法才能讓這樣的景象重新出現, 滿足陶謙的需求。
為了讓這個為佛祖庇佑的光環不會輕易地從自己身上被摘除下去, 笮融必須鏟除掉所有不安定的因素。
頭一個, 就是陶謙!
“不能讓陶謙老兒死在廣陵的地盤上……”笮融嘀咕道。
陶謙不能如此直白地死在他的手中, 就算是他打出什麽陶謙又為佛祖所厭憎的旗號,都完全不可能平複所有的非議。
他笮融也必定是被陶謙一手提拔出來的,若是貿然背叛隻會惹來徐州境內的各方聲討。
他的目光在陶謙的巡視路線上掃過。
從東海郡到彭城國,再到——
下邳!
對,下邳!
他眸光一亮,當即讓人將祖郎給請了過來。
自那日的景象過後, 原本還對他那神佛懲戒之說嗤之以鼻的祖郎, 都不由對笮融生出了幾分敬畏懼怕的情緒。
現在被笮融請了過來, 麵上還有幾分殘存的惶恐。
這種神佛的傳聞,對於南方這種相對未開放的地界,所能造成的震懾力更大, 哪怕祖郎自詡是什麽涇縣大帥也不例外。
笮融將祖郎的這番神情看在眼中,越發確信自己的目的有達成的可能。
祖郎未曾料到,笮融找上他,並不像是前陣子一般繼續給他在此地提供什麽豐厚的待遇, 而是一本正經地說道:“昨夜佛祖傳訊於我,陶恭祖統領徐州卻搖擺不定,固步自封,遲早要令徐州遭逢戰禍,屆時生靈塗炭,廣陵這處聖地也難以保全,佛祖自然不快。”
祖郎眼皮一跳。
這話可不是隨便亂說的。
陶謙會讓徐州遭逢大難是什麽意思?
若將這話說得再直白一點,無外乎就是——
陶謙沒有這個資格統領徐州了!
坐在他麵前的這位佛宗代言人,剛在廣陵的浴佛節上讓自己化身成了神跡在人間的代言,那麽在這等微妙的時候他提出了此事,總不會是在說自己要對陶謙進行勸說教化的。
最大的可能還是他要取而代之!
祖郎端詳了笮融的神色許久,這才開口問道:“上人是希望我做些什麽?”
笮融回道:“我希望你配合我的人手,進入下邳境內伏擊陶謙。”
他臉上依然是一派平日裏講經論佛時候的神態,將對徐州的覬覦和對陶謙權柄的貪婪都暫時壓製在了
見祖郎麵上尤有遲疑之色,他又補充了一句:“徐州若得大治,揚州也自然平順,此為時勢之必然。縱是為兩州百姓之故,也當有此一搏才是。幸而有佛祖庇佑,必定逢凶化吉。”
這話說得還挺冠冕堂皇,但祖郎還不至於蠢鈍到這個地步,真覺得笮融就是為了徐州和揚州的百姓才做出的這個抉擇。
分明還是為了他自己的利益。
可笮融在話中確實有兩點是打動了他的。
其一就是,笮融若能奪取徐州,借助徐州的兵力對他做出支援,他必然能給孫策一個迎頭痛擊。
這或許正是他破局的關鍵。
他若不想在孫策奪取會稽郡後掉頭衝著他而來,像是先前平定嚴白虎的情況一般將他拿下,他就必須在孫策回師之前拿出一個應對的法子。
吳郡的那些世家子弟很可能靠不住,所以他能聯結的也隻有笮融而已。
那麽助長笮融的聲勢,很可能也是在幫他自己!
其一就是,笮融所說的“逢凶化吉”,在他先拿出了浴佛節的一番表現以後,或許還真是可能做到的。
既然祖郎無論如何也想不明白笮融是如何做到的千燈浮空,又何不相信一次,笮融確實是有大本事的人?
祖郎道:“我可以出力幫你,但我對下邳的情況並不太了解。”
若是在高郵動手,祖郎還可以因為自己近來的四處走動,姑且說有些熟悉了。
但下邳這地方對他來說就是徹底抓瞎。
刺殺州牧這種事情,原本就是將腦子提在褲腰帶上的行為,不提前考慮好一個動手的環境,那可真是太魯莽了。
笮融搖了搖頭:“這一點不必擔心,彭城、下邳、廣陵三郡的糧草周轉都是由我來調配的,我的部從中對下邳熟悉的人不在少數,他們會給你帶好路的。”
這些人早已經被笮融的宗教所洗腦,又或者是舍不得眼下的待遇,甚至想要通過助力於笮融的高升來達成進一步的飛躍,絕不會在這種敵明我暗的優勢局麵下背叛他。
他們無疑是給祖郎領路的絕佳人選。
祖郎在心中又經過了一番權衡,再次開口的時候語氣已經又軟化了不少,實不難讓笮融聽出他所做出的選擇。
“我還有最後三個問題想問。”
“第一個是,為何選擇下邳?”
笮融回道:“佛祖不可背負汙名,且為了減少傷亡,一旦我等需自廣陵出兵北上占據州府,便對外宣稱,陶恭祖之死,乃是下邳陳漢瑜與陳元龍父子一人所為,意圖以非法之手段竊取徐州。”
這話說得簡直無恥至極。
但祖郎既已做出了決斷,也就無所謂這種栽贓是否齷齪了。
總歸這是在讓笮融有機會名正言順地成為徐州的主宰。
祖郎接著問道:“徐州地勢平曠,入侵容易,上人不怕徐州之變引發周遭覬覦,反而為別人做了嫁衣嗎?”
笮融回他:“此言差矣。此時正值秋收將近,各處都不適合大規模動兵,何況北麵的袁紹有喬琰牽製,西麵的兗州,曹操與兗州士人起了衝突,譬如那陳留邊讓便對其屢屢詆毀,讓其頭疼不已,在內亂未曾平定之前他也沒有出兵的機會,豫州的袁術則和劉備彼此相抗,至於南邊的情況你也知道了。”
南麵的揚州沒有直接出兵徐州的可能。
這確實是對徐州來說最合適的“肅清”時間。
等到其他各方有這個餘暇來從徐州亂局中劃得一杯羹,他應當早就將徐州給牢牢地把控在自己手中了。
笮融對此有著十足的信心。
他的這種信心讓祖郎不由覺得,或許對方還有不少不適合在此時交底的後手,於是他問出了最後一個問題:“上人將那東海麋子仲也邀請到此地,他與我們可算是站在一方的?”
笮融坦然回道:“就算現在不是,很快也得是了。”
麋竺打從來到廣陵郡到如今,雖說也沒有做出什麽明確的承諾,總還是對笮融並未表現出抗拒態度的。
在笮融看來,倘若陶謙身故,陶謙之死的罵名又在陳珪和陳登父子的身上,麋竺應當沒有拒絕入伍的必要。
陶謙對自己的手下還是不夠大方,也不夠有魄力,這才讓他的境內明明有這樣的一支巨富勢力,卻沒有對他做出正式的臣服,給他提供足夠的助力。
笮融可不會犯這樣的毛病。
再加上朝著陶謙動手之後的趕鴨子上架,他怎麽都要把麋竺捆綁在他的隊伍之中。
浴佛會之時麋竺畢竟身在廣陵,難道被他扣了黑鍋的陳登會覺得,麋竺跟他笮融不是一丘之貉嗎?
笮融一邊送走了預備動身的祖郎,一邊露出了個喜報將至的笑容。
陶謙可就沒有笮融這麽輕鬆愉快了。
他這趟出行的本質雖然是要去看一看這佛祖顯靈,但秋收將近,這出四方巡看也並不是隨便打出的幌子。
所以在途徑彭城而後抵達下邳的過程中,他也將這兩郡之中的耕地情況和糧食庫存順勢問詢了一番。
這不問不打緊,一問那可真是嚇一跳!
彭城國和下邳的郡治中,府庫存糧還是正常的,和早前陶謙所知道的相差無幾,問題就出在了這些周遭的縣城中。
以從彭城往下邳而去所途徑的留縣為例,此地的存糧隻有郡治府庫中所擁有的五分之一還不到。
這個數額的存糧,連想要應對尋常的災情都做不到,更遑論是麵對其他的緊急情況,比如遇上交戰的情況需要供給軍糧。
它也顯然不是因為收成欠佳而出現的差距。
陶謙緊繃著麵色喊來了郡中的簿曹問詢,從他口中得知了個始料未及的答案。
這些糧食竟都被笮融給調走了!
那簿曹頂著陶謙含怒的視線,回話的聲音越來越小,“他有府君給他的調度手令,說要將這部分糧食送到州府去,以便調配給孫校尉等人,以防出現不從州府管教之事,我等也不疑有他,便給他了。”
誰又知道,看陶謙此刻的表現,笮融做出的這些舉動都是瞞著陶謙的。
這些糧食哪裏是送給陶謙用來安撫手下了,分明就是被笮融自己給私吞了。
至於私吞之後的用途,也再清楚不過了。
若不是靠著這些糧食,笮融要如何才能將自己麾下的佛教信徒給養活?
陶謙怒極反笑,“好啊,他倒是還知道要如何延緩被我發現他的所作所為,對著郡治和大縣就手下留情,對著小縣就一通盤剝。我讓他在三郡之內調度糧草,以免因揚州豫州方向有敵來襲,糧草調度不及時反而耽誤了大事,他就給我調度出了這樣一個結果!”
他氣得拍案而起,“我忘了,他還用這批糧食來賄賂佛祖去了。我若是佛祖我也喜歡有這樣一個信徒。”
陶謙到此時還未意識到,笮融的那出佛宗神跡也是假的。
但不管是真是假,他此時都已決定要去廣陵找笮融興師問罪。
他是年老體衰了,也沒有那麽多的雄心壯誌,可他絕不能接受,自己會被下屬用這樣的方式欺瞞。
他人叫陶謙,表字恭祖,但還真沒有這麽無底線的恭敬佛祖!
陶謙拒絕了陳珪讓他再帶上一批下屬跟隨的想法。
此番與他同行的都是東海郡州府之中的精銳士卒,個個都是勇武的好手。
以這樣的隊伍出行,也無疑可以降低笮融的戒備,打對方一個措手不及。
陶謙對陳珪是這樣說的,“笮融在廣陵經營已久,高郵周遭都是他的信徒,若興師動眾而去,隻怕還未到高郵城下,就已經被人通風報信於他了。他府庫存糧不少,又有些令人難以摸清的手段,倘若據城而守,要攻破不易,甚至會被其餘各方有機可趁,不如依然打著巡視的旗號,令其籌備佛宗奇景,等與他見麵,便將之拿下。”
陳珪想了想,覺得還真是如此做最為穩妥,便隻回道:“這樣也好,請府君這趟廣陵之行務必謹慎小心。”
所以陶謙讓人率先一步快馬朝著高郵送去的消息中,說的就是——
等他再與陳珪把酒言歡盤桓半日,就往廣陵這邊來。
笮融收到這封簡訊到底是何想法姑且不論,他熟悉下邳地形的下屬和祖郎等人早已經出現在了陶謙前往下邳的必由之路上。
淮河將徐州一分為一,廣陵郡就在淮河以南。
所以陶謙若是想要抵達廣陵,他就必須要渡河。
而前往高郵的最佳途徑,就是在下邳的徐縣登船,經由洪澤湖,也就自然而然地跨過了淮河,而後經由洪澤湖東南方的三河一路東行,進入高郵湖的區域。
高郵湖的東麵就是高郵縣城了。
因這幾日的風平浪靜,陶謙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走這條水路,而不是在渡河之後換回馬車車駕。
但他也沒想到,被笮融請來的揚州幫手雖然名義上叫做山越,卻大多是通曉水性的好手!
這些人早早從另一頭喬裝成了漁夫進入洪澤湖流域,就等著陶謙送上門來。
陶謙對此一無所知。
夏日的酷熱被頭頂的船艙遮蓋去了大半,湖上還泛著一點帶有水汽的微風,他合衣躺在船中的軟塌上,被這樣的水波搖晃帶走了幾分早前的怒意。
笮融這個欺上瞞下的混賬玩意,之前確實是讓他的心情鬱悶到了極點,但如今也暫時緩過了那個憤怒的最高峰。
這徐州的主宰者也到底還是他陶謙,而不是笮融這個玩意。
等抵達高郵之後再行動怒也不遲。
淮河流域的莊稼因為這些澆灌的水源而長得格外繁盛,在他登船之前就看了個清楚明白,再有那麽半個一個月就是府庫進一步充盈的時候,他也不必為了笮融的這些舉動,讓自己被氣出個好歹。
他此時合該先享受湖光山色才是。
然而也正是在這時,陶謙忽然感覺到自己的船身一震,好像是撞上了什麽東西。
下一刻,船上便響起了一聲驚呼,“你們要做什麽?”
在這本應當安靜非常的午後,驟然響起了一陣利刃破空之聲,而後便是那先前出聲的人發出了一聲悶哼,直接從船上摔了下去,發出了一聲落水的聲響。
一聽這動靜,陶謙想都不想地翻身而起。
他本就不是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當即抄起了手邊的刀,意圖看看是何人有此等狗膽,在洪澤湖上對著他這位徐州牧動手。
可他才邁出一步,就陡然發覺船身的情況也不對。
吃水好像變得更深了!
他的這份懷疑也立即遭到了證實,身在船尾的船夫高呼了一聲,“有人在底下砸船!”
陶謙心中一緊。
因接下來還要走三河河道的緣故,他沒有選擇那種特別大的船,這就導致了他有相當一部分下屬沒有和他坐在一條船上。
他的對手卻沒有因此而對他手下留情,分明是抱著一擊必殺的想法。
船身一壞,這船就不易回頭或者脫困。
而周遭快速聚攏而來的漁船,蟄伏在水中的水鬼,都在他的其餘部下驚覺到異常之際快速地撲上了船。
這些人身著最尋常不過的麻衣,也都是漁民的裝束,讓人根本無法在這一個照麵之間判斷出他們的來曆。
他隻是有一種近乎於直覺的預感,這些人……
哪怕這些人中並沒有僧侶,他們也極有可能是笮融的部下!
他那封送去安撫住笮融,以圖抵達後成功發難的書信,可能到現在還在送往高郵的路上,但笮融已經做好了與他敵對的打算,更是毅然決然地先下手為強!
於是將這出背叛的刺殺放在了此地。
對方的有備而來,讓陶謙部下本應當占據的武力優勢在此刻蕩然無存。
他隻能眼睜睜地看著對方陸續砍翻了他麵前拱衛的扈從,一步步地朝著他緊逼而來。
在這等生死危機麵前,就算可能也有風險,陶謙還是決定跳船,起碼也要給自己搏出一條生路來。
但還沒等他借著下屬的掩蔽退到窗口,從此地翻窗跳出,一支橫空飛來的短箭就已經紮入了他的胸膛。
既是行舟於湖上,陶謙又哪裏有可能給自己穿戴著什麽甲胄護體。
這支箭徑直沒了進去,更是在須臾之間將一股令人麻痹的狀態傳遞到了他的口舌之間。
這還是一支毒箭!
陶謙的目光中,下屬的船隻好像已經距離他隻有一步之遙了,但他已來不及看到這份救援的結果了。
他眼前一黑,徹底失去了知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