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3 403(二更+62w營養液加更) 破……

字數:65734   加入書籤

A+A-


    心係漢室故而必能成事的說法, 是袁紹瞎扯的。
    但在此時,出兵無疑要比暫緩出兵更符合袁紹的利益訴求。
    雖然此刻的局麵並不符合他的預期,但時不我與的道理, 在他陸續因為喬琰的插手而丟地失人後,已成了他近乎根深蒂固的認知。
    再耽誤下去,誰也無法保證潁川方向或者是虎牢關方向不會有其他兵卒增補到兗州境內,還不如當先一步做出決斷。
    總歸兗州世家的態度,已經在這幾日他們和袁紹的交談中表露無疑。
    許攸也在側麵為袁紹做出了從旁的觀察考證,確定他們將袁紹視為居中主持的救命稻草,的確是出自本心。
    現在又有鍾繇來替陳宮傳書,甚至在驚見袁紹在此後表現出了異常友善的態度……
    這讓袁紹進一步同時看到了汝潁世家對他的態度。
    無論是喬琰還是曹操都沒有他袁紹這等滿足世家利益的立場, 也恰恰成為了他此時扭轉局勢至關重要的一環。
    那麽此番出兵, 當然可行!
    ——————
    “你說這情況像不像是當年的酸棗會盟了?”郭嘉坐在營帳之中, 開口問道。
    曹操剛想問郭嘉為何會有這般聯想,便陡然意識到,這還真是有幾分相似可言。
    當年的酸棗會盟,乃是為了對抗身在洛陽城中的董卓, 按說是以盧植為會盟盟主的,但袁紹那四世三公的背景給他拉攏起了一票聚攏在他身邊的隊伍,就連那朝著喬琰借糧的荒唐舉動, 也是由他提出來的。
    而現在則再一次由他串聯起來了這些在兗州地界上匯集的各家隊伍,由他畫出一個利益可觀的前景未來,以一種並沒有多少實際戰鬥力的方式登場在人前。
    郭嘉笑道:“更有意思的是,當年的酸棗會盟, 故東郡太守寧願遵從於袁本初的指派,也不願意向著他的同宗發起聯手邀約,如今也是同樣的情況。”
    故東郡太守不是別人, 正是喬琰的同宗,喬玄的族子喬瑁,他彼時跟隨著袁紹征戰,卻在虎牢關下命喪胡軫與華雄之手。
    而今日,在袁紹行將前往雍丘一戰的隊伍裏,梁國喬氏便赫然在列。
    曹操本還不知此事,但郭嘉已將“袁紹會盟”的各家人員都掌握在手,自然也轉告給了他。
    現在聽到這個類比,他都不由生出了幾分怒其不爭的情緒。
    喬氏他們到底是怎麽想的?
    喬琰固然已經在就任大司馬後不久,便已與他們分宗劃界,但隻要兗州歸於長安朝廷的治下,就算喬琰對他們不聞不問,當喬氏子弟憑借著自身才學站在朝堂上的時候,難道會有人會給他們穿小鞋不成?
    更別說,喬蕤和喬瑁的女兒從原本的梁國睢陽喬氏變成了樂平喬氏,難道不是已經在傳遞著一個信號了嗎?
    這等宗族歸屬之事,歸根到底還是看喬琰的態度。
    當年他們可以因為行事倨傲而不被準允與喬琰之間存有親緣瓜葛,如今也完全可以憑借著自己的本事將這個位置給爭回來。
    可今日他們以為袁紹能成為這個替他們討還身份地位的救世主,與徹底斷絕這份關聯沒有了任何區別。
    曹操這麽一想,隻覺自己在親戚關係上省心太多了。
    在此番險些為人所挾製的處境裏,他更是眼見夏侯淵和曹仁聽從了滿寵那有理有據的安排,曹昂和曹洪則拚力守住營寨,對比梁國喬氏的蠢鈍,不知明智上了多少倍。
    不過這種炫耀的話就不必在此時說出來了,畢竟宗族的龐大對於降臣來說,可能也未必是什麽好事,隻怕等兗州地界上的諸事落定,他們會被拆分到九州,不,應該說是十一州的各處去,這才符合喬琰把控局麵的要求。
    曹操隻是在接話間問道:“說起來,陛下對他們的安排是如何想的?”
    郭嘉回道:“陛下有言在先,負隅頑抗者死。”
    這句定論的說辭裏,可沒有對梁國喬氏有任何一句補充的優待。
    可這也實在不能怪喬琰無情。
    但凡是換一家人出現這樣一個領袖群倫的人物,還已然在漢室傾頹的時局中登上了天子寶座,隻怕都做不出與她以這等方式反過來劃清界限的舉動。
    現在這兗州的局勢裏既已不得不用這樣交戰的方式來平定亂局,又何必對其專門劃定出來心存憐憫呢?
    曹操會意,回道:“那便秉公處理吧。”
    在鍾繇被派遣出去的第三日,身在定陶的曹仁朝著東麵派出的哨騎便已留意到了袁紹那頭的進軍。
    袁紹難得表現出的行動力可能都表現在了這裏。
    在確認了要朝著雍丘進軍後,袁紹便當即統領著這些世家子弟,自壽張越過大野澤,途徑巨野後抵達了山陽的昌邑。
    昌邑距離定陶實在不算遠。
    此地和定陶可經由濟水相連,倘若袁紹要圖進軍之便利,勢必會經由定陶而過,隨後進軍陳留直走雍丘。
    但曹仁並未做出任何的舉動。
    在當晚黢黑的夜色之中,他遠遠望著袁紹那頭的行軍,臉上露出了一抹沉靜中透著肅殺的神色。
    現在還不到他動手的時候。
    在此時歸於袁紹麾下的兗州世家的確已是基本就位了,但憑借著他駐紮在此地的士卒人數,就算真能打袁紹一個措手不及,也還遠不到能將其一網打盡的地步。
    必須將他更進一步地誘騙入陷阱之中,徹底身陷在四麵合圍的牢籠裏。
    在郭嘉送往此地的敕令中,對曹仁給出了一個有些特殊的安排——
    他不必裝作是什麽已經被兗州世家收買的守軍將領,對袁紹這支魚龍混雜的隊伍做出招待,他要做的隻有一件事,那便是繼續把守住城關,保持閉門不出的狀態。
    他甚至不需要告知於袁紹守城者乃是何人,也不必樹起任何一個佯裝身份的旗幟。
    “真是神了。”曹仁望著已漸漸消失在他視線之中的隊伍,口中喃喃道,“袁紹居然當真沒有前來攻城,以確保沿途的城鎮都在他能夠掌控的範疇之中。
    可袁紹會有此等舉動一點也不奇怪。
    若是讓郭嘉來給他解釋的話,他大概會告訴曹仁,最高明的引誘敵方入套,絕不是給他開上一路的綠燈,讓他明明身在敵方的地盤上也能保持著長驅直入的狀態。
    以袁紹多疑的性格,難免會對其產生懷疑的。
    所以,在半道上讓他頓上一頓,反而是用上了巧力。
    此前袁紹所途徑的巨野和昌邑地界,因兗州世家的協助,雖說還不到簞食壺漿相迎的地步,但守城的官吏都已被人給提前打通了關竅,對於他們自府庫中取用軍糧的舉動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簡直就差沒將迎接新主這四個字寫在頭上。
    定陶則像是個截然不同的意外。
    城門緊閉的定陶,若不是還有城頭的守軍在往複走動,幾乎要被人懷疑是一座死城。
    眼見袁紹收到此消息的時候臉上露出了幾分不快之色,隊伍之中當即有人開口說道:“兗州世家子弟大多不居於濟陰,這濟陰地界上乘氏、句陽、定陶諸地豪強盛行,士族不屑與之為伍,這定陶縣中是何種情況我等還當真不知。”
    “倘若大將軍對其有所不滿,認為我等還是進一地攻一城為好,不若由我等連夜進取此地。反正那定陶位處兗豫二州腹地之內,駐防絕不可能多,要想奪取城關理當不難。”
    但讓說話之人有點意外的是,他收到的卻是袁紹的否定答複。
    甚至當他再往袁紹臉上看去的時候,又哪裏還能從中看出什麽不悅的模樣。
    袁紹說道:“不必了,我等連夜越過此地就是。”
    袁紹本就覺得這些士族私兵組成的軍隊能力不足,在前有陳留高氏這方親眷的對比之下更是如此,若是在這進攻定陶之時便先惹出了什麽禍端,反而令本就有些猶豫的陳宮在此時做出了選擇曹操的舉動,到時候的麻煩可就大了。
    以袁紹看來,定陶的守軍隻是合攏城關,並未對他們做出什麽攔阻的行動,也沒準允他們的人入城自報身家,其實不算是個壞事。
    在兗州地界上的勢力拉鋸中,總不可能人人都如同他所希望的那樣一聽他的身份便倒頭就拜,更不可能人人都覺得,兗州世家在此時的發兵是要為曹操分憂,而非是個挑釁兗州牧權柄的舉動。
    未經州牧準允的發兵,在實際上便是僭越!
    那麽有人依然忠於曹操,有人選擇聽憑兗州世家的調度統籌,也有人寧願在此時站在一個旁觀者的立場上,對此時這出古怪的進軍視而不見,隻想等局勢平定後聽從“兗州牧”的指令,難道是什麽不能理解的行為嗎?
    當然不是!
    反正等到塵埃落定之時,他們就算有什麽盡忠職守的想法,也沒法做出什麽違抗大勢的行動了。
    而在他途徑的各個縣城中唯一有這等特殊表現的也就是定陶一處,已昭示著曹操對於兗州地界上的大半地方已然失去了掌控權,或許真正能完全聽由他指揮的,也隻有一個東郡而已,那就更不是什麽壞消息了。
    前方的陳留更是在多年間都隸屬於張邈的掌控之下,同樣不可能歸曹操所有,他還有什麽好擔心的?
    這番思緒轉圜間,袁紹在定陶這裏吃到的閉門羹非但沒有讓他生出了什麽打退堂鼓的想法,反而越發堅定了他前往陳留一戰的信念!
    在越過了定陶縣後,這隊於夜色中趕路的兵卒總算看起來少了幾分士族私兵的各自為政,有了點軍隊的風範,在定陶以西的一座小城中短暫地做出了一番休整停留後,朝著陳宮在目標中所說的雍丘而去。
    不過,此前一度的連夜趕路並不意味著這會是一場很快的進軍。
    袁紹甚至在順著濟水往西的途中,又在濟陽周遭稍事停留了一陣。
    “我等不速攻雍丘嗎?”袁紹的這等緩行策略並未逃過鍾繇的眼睛,他也當即發出了質疑,“請大將軍切莫忘了,兗州地界上的權柄交替絕不能給了長安朝廷以可乘之機,否則倘若兗州不保,我等的行動還有什麽意義?”
    見袁紹給自己使了個眼色,許攸連忙上前擋在了鍾繇的前頭,“元常先生切莫動怒,且先容我問你兩個問題。”
    “以元常先生的眼力看來,我等若是想要攻破那雍丘的城關需要多少時日?我是說……以這些士卒的本事。”
    鍾繇的眉頭皺了皺,在朝著周遭士卒打量的目光中,他的神情越發有幾分鬱卒。
    他顯然也很清楚,這些臨時拚湊出來的人手至多是用來充當填補人力的空缺,哪裏能真在攻城略地的作戰中起到什麽顯著的作用。
    或許此刻雍丘的潁川兵已然北上,和曹操正處交鋒之時,於雍丘駐紮的人手並不太多,但若此地還有一搏之力,這支穿過了小半個兗州抵達陳留的軍隊,是否會因這等正麵交鋒而反而成為了敵方用來振奮士氣的戰利品呢。
    “還有一句話,我想元常先生應當聽過攘外必先安內的道理?倘若陳公台的猜測並未出錯,曹孟德當真是同那偽朝軍馬聯手,將張孟卓給坑害了,我等欲要令兗州不失,自然要先將叛徒給清理出去。”
    “隻需我等將這等行軍的速度放慢少許,令這支援兵的消息傳到曹孟德的耳中,便已經足夠讓陳公台做出一個判斷了,不是嗎?”
    鍾繇遲疑了片刻後回道:“那便先按照此計劃行事吧。”
    隻是讓袁紹和許攸有些鬱悶的是,他們甚至在從濟陽往雍丘方向推進的半路上,先行屯兵駐紮在了外黃半日,也未曾等到陳宮的下一步安排。
    眼見袁紹的臉上也不由露出了幾分急躁之色,鍾繇忍不住開口說道:“或許是因為洛陽那頭往虎牢關做出了增兵,讓他們已無暇再留意於這頭的舉動,不如由我即刻往那裏走一趟,探個虛實?”
    袁紹思忖了一瞬,還是同意了鍾繇的這個建議。
    他行軍之慢並不意味著他想要錯過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將曹操給拉下馬去。
    若不能盡快確定此地的情況,他看似主動對著曹操發起了進攻,卻實則是處在了一個依然被動的處境裏。
    “那就有勞元常先生了。不過此地眼下勢力混雜,又有喬琰麾下的兵馬在這片地界上行動,為元常先生的安危著想,還是多帶上些人手吧。”
    此番與鍾繇同行的,還有那壽張王氏的子弟。
    與其說是要護送鍾繇前往曹操和陳宮所在之處,不如說,那是袁紹對鍾繇還存有幾分懷疑的想法,希望有人能代為觀察一二情況。
    鍾繇仿佛並不在意於這份“盯梢”,當即帶著人往西北方向而去。
    但在短短的一日後,那壽張王氏子弟便以一種異常魂不守舍的姿態奔逃回到了袁紹的麵前。
    “出……出事了!”
    他臉上的驚魂未定之色已不需用任何言語來形容,頂著袁紹等人朝著他看過來的目光,這年輕人又吞咽了一口唾沫這才說道,“曹孟德隻怕是當真要投降於長安那頭了,我與元常先生北上平丘便見此地已是圍城之態。”
    “圍城?”
    “不錯,曹孟德身在城外,張孟高與臧子源身在城內,曹孟德無法速勝攻城,張將軍似乎也無法出城,局勢陷入了僵持。因這二位將軍都出現在了那平丘的城頭之上,我才看了個清楚。”
    袁紹連忙追問道:“那麽陳公台身在何處?”
    一聽到袁紹問出這個問題,這年輕人的臉上越發呈現出了一片惶恐之色,“我不知道,但元常先生說讓我先不必進入軍營之中,由他進去探聽個情況,倘若他還能出來,那便說明陳公台還無事,到時如何安排他也會告知於我,可他若是沒能出來,那便大概是被扣押起來了,請我速速報信於大將軍。”
    “隨後,我見他過了許久還未出現,便急忙回返了。”
    “隻是如此?”袁紹冷聲問道。
    鍾繇的消失在此時可未必是什麽好事。
    “不……不隻是如此,我等行至半路便見有一架棺木正要往浚儀縣而去,盡是兗州駐軍的打扮,想著我等的人數更多,便將其攔截了下來。”
    “攔截了才知,那棺材裏躺的,是那陳留名士邊讓邊文禮!”
    這年輕人的唇角都因為恐懼有些發抖了,他怎麽都沒想到,他們本以為應當是穩操勝券的局勢居然會在無聲無息之間發展到了這樣的地步。
    邊讓的身份注定了他在軍伍之中是被庇護起來的存在,除非當真遇到了極為特殊的情況,怎麽會讓他上了戰場還讓他喪命。
    能殺了他的,隻有可能是曹操!
    “文禮先生喜好酒宴,我曾經與他有過幾麵之緣,絕不會錯認,在令幾人繼續將他送回浚儀後便趕緊趕回了。”
    他已不敢再多想了。
    邊讓已死的情況下,陳宮呢?剛剛回到那軍營之中的鍾繇呢?
    現在被困於平丘城中的張超和臧洪,又能夠支撐多少時間呢?
    這突如其來的情況同樣打了袁紹一個措手不及。
    他若是此時身在鄴城,驚聞了這樣的消息,該當做的是一麵以冀州兵馬南下,一麵以鄴城朝廷的名號對著曹操發出問責,可偏偏他此時身在這陳留地界,手下也是一群由世家私兵組成的隊伍。
    這要讓他如何以尋常的方式應對這場變故?
    他或許可以趁著曹操在圍城平丘之時直接選擇退去,起碼,在曹操未曾發覺他們到來的情況下,他們的離開也不會引發任何的動靜才對。
    但袁紹也清楚,倘若他真做出了這樣的決定,此刻這些還心向於他的兗州世家子弟何止是要對他失望,隻怕明日,他的怯懦表現也要聞名於各州了。
    按照喬琰那個動不動把事情往樂平月報上掛的表現,袁紹不必懷疑此事的傳播速度。
    而這還不過是其中最小的一個影響。
    他真的能夠承受兗州和豫州都落入了喬琰手中的結果嗎?
    不能,絕不能!
    他尤其不能接受,在自己明明已經來到了兗州的情況下,還得到一個這樣的結果。
    袁紹被屢次摧殘的驕傲,在眼下的這等困境中幾乎是完全被激發了出來。
    在將那壽張王氏子弟暫時安頓了下去,嚴令他不得與其他人接觸後,他便朝著許攸說道:“我打算奇襲平丘城下。”
    他說出的是自己的決斷,並不像是此前那樣對許攸做出問詢。
    袁紹接著說道:“你我都很清楚,張孟高與臧子源若是此刻就已被困城中,等到曹孟德從東郡征調兵馬南下,他們將更不可能做出反擊,隻能被困死在那裏,或者是城破而亡。唯一的機會,就是此刻雙方的人手並未相差太多,有人能夠在此時襲擊城下,打開一條豁口,令城中之人有突圍的機會!”
    倘若張超和臧洪乃是那等無能之人,袁紹或許還不會做出這個決斷。
    但他們並不是,在已有張邈喪生,又有曹操對他們發起圍剿的情況,他們當真會對袁紹這份救援所給出的機會視而不見嗎?
    袁紹能想明白這個道理,許攸也當然能想明白。
    可不知道為何,當他想到從平丘方向帶回的那個消息之時,心中總有一種說不出的擔憂。
    這讓他麵對著袁紹意圖進軍的這個計劃,難免表現出了幾分抗拒。
    但眼見袁紹對著他投來了一個警告的目光,顯然不希望他繼續保持著此等表現,許攸又將這個神情給收了回去,隻說道:“明公若是真不打算變更這個計劃了倒也無妨,但這襲營之中,明公畢竟不是……請切莫衝在最前麵。”
    袁紹的臉色有一瞬的黑沉。
    他怎麽會聽不出許攸在此刻那句可疑的停頓中省略掉的是什麽話。
    許攸說的是,他畢竟不是喬琰。
    隻不過想到許攸陪同他來到兗州已冒著不小的風險,袁紹還是將本欲出口的指責給收了回去。
    算了,在這一點上比不過就比不過了,等他將曹孟德給收拾了之後再見分曉!
    而袁紹要說服在場的其餘各方勢力,可要比說服許攸容易得多了。
    袁紹還有退路可言,這些人卻沒有。
    邊讓的死訊、張邈的死訊、張超和臧洪被圍困,都好像是他們的前路都已經被提前打出了一個樣板。除非他們能有什麽移山填海、平地飛仙的本事,在須臾之間將家族都給直接搬遷到冀州境內去,否則他們必須麵對這個現實。
    他們還尚未出手,曹操已然對著兗州世家發起了清算!
    若是真能通過進攻平丘城外的軍營,讓城中的守軍一並殺出,來上一個裏應外合,將曹操給擊敗,就算真要為此付出不少人力的犧牲,那也總比所有人都一並死了要強。
    袁紹這位大將軍在此時並未抽身離開,而是決意於和他們一道北上作戰,以圖一個絕地反擊的機會,更是讓他們在心中多了幾分信心。
    在臨近黃昏的時候,他們便抵達了平丘城的附近,在周遭的一處山坳裏躲藏了起來。
    先行一步前往探查的隊伍所帶回來的消息,與那壽張王氏子弟所帶回的,幾乎沒有什麽區別。
    曹操兵臨平丘城下,平丘城中的守軍也難以突破周遭的防守而出。
    好在,曹操此刻手中的人手也並不太多,其中甚至有些不知道從何處弄來濫竽充數的,這才形成了這等狀似龐大的隊伍。
    “曹孟德能攔截住兩位將軍的突圍,與這部分兵卒的人數優勢密不可分。但身在城頭的兩位將軍看不出其中的殊異之處,我們在城下窺伺卻還能看出一二。”
    許攸在麵前的地圖上寫寫畫畫,從他們此刻的位置,朝著那平丘城門指示出了一條路線來,“天明之前,軍營防守最為薄弱的時候,便是我等動手之時,就從此地!”
    曹操似乎是將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那平丘守軍的身上,甚至沒有朝著周遭發起任何一點查探,或許是覺得在這陳留地界上,在張邈邊讓已死、張超臧洪又受困的情況下,已再沒有人能對他做出任何的攔阻。
    但以袁紹看來,這份傲慢立刻就會給他帶來一個深刻的教訓,也讓他知道,何為勝利就在眼前卻一朝喪盡!
    當這天明前的熹微光亮到來之際,袁紹坐於馬上,朝著許攸選定作為突破口的方向指去,喝道:“出發!”
    他若是還記得公孫瓚一度遭到的教訓他便應當知道,這等所謂勝券在握的襲營未必能如他所想的那般順利。
    可他印象裏的幽州已隻剩了曾經將高覽給劫掠走的呂布等人,又哪裏還能記得公孫瓚和蹋頓他們曾經在與張遼的對峙中遭逢的那場戰事。
    他的全部心神也都已集中在了眼前。
    那已是距離曹操軍營並不算太遠的位置。
    當這場奔襲的動靜將淩晨的軍營給驚動起來的時候,袁紹這邊的先頭騎兵已衝到了那營寨外圍。
    他總算還是從軍中選出了幾個在騎術上拿得出手,武力也尚可的好苗子,令他們在這衝鋒的頭陣中拿出足夠有衝擊力的表現。
    世家私兵在武器上的精良也並未辜負袁紹對他們所寄托的期待。
    他們已仰仗著這份先決的優勢衝破那外圍的屏障,一舉攻入了這營地之中。
    那些在許攸判斷來看乃是充數的士卒,在這突如其來的襲營麵前,簡直是要多慌亂有多慌亂,甚至當這一路衝殺而入的騎兵在這營中點起了火,以圖讓那城頭的守軍看見此地異動的時候,他們竟然也隻是拽著自己的武器狼狽奔走。
    在後方的騎兵手握長刀即將落到他們身上的時候,他們便摔進了那周遭的營帳裏,借著這還未大亮的天光給自己尋求一方庇護。
    混亂的交戰裏袁紹無法判斷他的那些士卒到底砍殺了多少敵人,他隻是在先頭部隊點火得手的那一刻,對著後方的其餘兵卒下達了一個進攻的指令。
    這些與人交手經驗並不豐厚的私兵眼見前鋒的得手,倒是在這等直麵戰場的氣氛中生出了萬丈豪情,也一個個都不甘於落後地朝著那營盤之中衝殺了進去。
    臧洪本就和張超輪流守夜,以防出現突然攻城的情況,此刻就站在城頭,絕不會忽略掉這一出動靜。
    自平丘城頭看去,那一道著火的軌跡簡直像是將下方黑壓壓的營盤撕扯出了一個鮮明的裂口,並在以一種格外迅疾的方式朝著兩側擴散。
    眼見這樣的一幕,他一把握緊了手中的長劍。
    下頭的兵戈交擊之聲,更是讓他本就不多的困意徹底被驅散了開來。
    這絕不會是曹操為了將他們逼迫出城所拿出的戲碼。
    他和張超的守城局麵,遠比袁紹他們觀望到的要差得多。
    曹操確實沒有了陳宮這個軍師,卻又有了那本應在虎牢關的郭嘉與他一道策劃這場戰事。
    在本已勝利將至的局麵裏,他們何必讓自己的下屬遭到這等平白的損失。
    那應當是早前陳宮聯絡的兗州世家,因在此時發覺了陳留地界上的情況,前來此地做出了支援。
    這份支援……
    來得當真是太及時了!
    倘若他們能抓住這個機會出城,就算不能將曹操反製,起碼也有了脫離束縛的可能。
    他匆匆走下了城頭,對著城中的守軍做出了調度,便見張超也已聞聲趕了過來。
    聽臧洪快速地說出了自己的判斷,張超頷首回道:“我信你,我等一道殺出城去!”
    若不能成功突圍,他們遲早要被曹操拿下,隻有死路一條。
    倘若外頭的變故乃是曹操玩出的戲碼,他們貿然出城,也是死路一條。
    反正橫豎都是死,那麽為何不選擇一個尚有一線生機的方式呢?
    隨著這兩位決策者的下令,平丘城的城門頓時打開了其中的一扇,城中守軍呼應著袁紹領兵來援的方向,朝著曹操的營盤做出了衝擊。
    這本該是人們還在昏昏欲睡的時候。
    平丘城下卻已因又一方勢力的入場,變成了一出越發熱火朝天的交戰。
    火勢隨著袁紹的兵馬入內而越發旺盛,更為熾烈的無疑是由臧洪所率領的部從心中的求生之火。
    他們用著遠比平日裏更快的速度衝向了這片火光,意圖從這露出一線的縫隙裏掙脫出去。
    周遭晃動的人影和光暗交界中不太分明的視線,都沒有阻礙他們的腳步。
    他們必須比敵方的速度更快才行。
    作為他們對手的那一方,也已有人影搖動,攔截在了他們的前麵。
    這或許不是交戰的最佳時機,卻是他們不得不動的時候!
    倘若有人能從這一片交鋒膠著之地的上空看去的話,便會看到這樣一片滾水油鍋的場麵。
    在這片好像所有人都在為了自己的目的行動起來的畫麵裏,唯獨沒有動作的隻剩下了一個人。
    但他並不是簡單的靜止。
    他已經在這軍營的巢車之上待了一夜。
    這種有若雕像一般的狀態,到了讓人以為這上頭無人的地步。
    當潮水一般的兵卒從那平丘城中湧出,灌入這軍營之中的時候,他才終於在這並不分明的光亮中慢慢地搭弓上弦,挽箭在手,遙遙指向了其中的一個方向。
    六年之前的荊州,他發出的一支箭矢將意圖北上的孫堅給擊殺在了當場。
    而今日,他久未正式參與戰事的手因為平日裏的訓練,依然穩當得驚人。
    緊繃的弓弦有一瞬間像是處在了完全定格的狀態。
    可下一刻,所有的一切又都在黃忠的手中活了過來。
    人是活的,弓是活的,他手中放出去的那支箭更是活的!
    在這亂軍交鋒的箭雨橫飛之中,他清楚地看到了自己那支箭的軌跡,也知道那絕不會有落空的結果。
    這支箭以雷霆貫徹的速度與力道貫穿了臧洪的咽喉。
    這位兗州將領捂住了脖頸,卻沒能阻礙那支箭矢奪命的殺招。
    他甚至還未曾與袁紹等人的軍隊合兵在一處,便已經摔下了馬去,斷絕了生機。
    也就是在他墜地的那一刻,周遭驟然響起了一陣陣急促的鼓聲。
    袁紹驚愕地朝著周遭看去,正見這片被他們點起的火海被兩道涇渭分明的界限與其他各處隔斷了開來。
    那些本還在半明半暗光線裏的營帳周遭,一支支火把像是無數雙眼睛一般亮了起來。
    每一雙都像是在看著他所在的方向。
    他此刻哪裏還有這個多餘的心情去在乎臧洪的死活。
    一個可怕的念頭已經徹底占據了他的腦海——
    糟了,中計了!
    邊讓的身份注定了他在軍伍之中是被庇護起來的存在,除非當真遇到了極為特殊的情況,怎麽會讓他上了戰場還讓他喪命。
    能殺了他的,隻有可能是曹操!
    “文禮先生喜好酒宴,我曾經與他有過幾麵之緣,絕不會錯認,在令幾人繼續將他送回浚儀後便趕緊趕回了。”
    他已不敢再多想了。
    邊讓已死的情況下,陳宮呢?剛剛回到那軍營之中的鍾繇呢?
    現在被困於平丘城中的張超和臧洪,又能夠支撐多少時間呢?
    這突如其來的情況同樣打了袁紹一個措手不及。
    他若是此時身在鄴城,驚聞了這樣的消息,該當做的是一麵以冀州兵馬南下,一麵以鄴城朝廷的名號對著曹操發出問責,可偏偏他此時身在這陳留地界,手下也是一群由世家私兵組成的隊伍。
    這要讓他如何以尋常的方式應對這場變故?
    他或許可以趁著曹操在圍城平丘之時直接選擇退去,起碼,在曹操未曾發覺他們到來的情況下,他們的離開也不會引發任何的動靜才對。
    但袁紹也清楚,倘若他真做出了這樣的決定,此刻這些還心向於他的兗州世家子弟何止是要對他失望,隻怕明日,他的怯懦表現也要聞名於各州了。
    按照喬琰那個動不動把事情往樂平月報上掛的表現,袁紹不必懷疑此事的傳播速度。
    而這還不過是其中最小的一個影響。
    他真的能夠承受兗州和豫州都落入了喬琰手中的結果嗎?
    不能,絕不能!
    他尤其不能接受,在自己明明已經來到了兗州的情況下,還得到一個這樣的結果。
    袁紹被屢次摧殘的驕傲,在眼下的這等困境中幾乎是完全被激發了出來。
    在將那壽張王氏子弟暫時安頓了下去,嚴令他不得與其他人接觸後,他便朝著許攸說道:“我打算奇襲平丘城下。”
    他說出的是自己的決斷,並不像是此前那樣對許攸做出問詢。
    袁紹接著說道:“你我都很清楚,張孟高與臧子源若是此刻就已被困城中,等到曹孟德從東郡征調兵馬南下,他們將更不可能做出反擊,隻能被困死在那裏,或者是城破而亡。唯一的機會,就是此刻雙方的人手並未相差太多,有人能夠在此時襲擊城下,打開一條豁口,令城中之人有突圍的機會!”
    倘若張超和臧洪乃是那等無能之人,袁紹或許還不會做出這個決斷。
    但他們並不是,在已有張邈喪生,又有曹操對他們發起圍剿的情況,他們當真會對袁紹這份救援所給出的機會視而不見嗎?
    袁紹能想明白這個道理,許攸也當然能想明白。
    可不知道為何,當他想到從平丘方向帶回的那個消息之時,心中總有一種說不出的擔憂。
    這讓他麵對著袁紹意圖進軍的這個計劃,難免表現出了幾分抗拒。
    但眼見袁紹對著他投來了一個警告的目光,顯然不希望他繼續保持著此等表現,許攸又將這個神情給收了回去,隻說道:“明公若是真不打算變更這個計劃了倒也無妨,但這襲營之中,明公畢竟不是……請切莫衝在最前麵。”
    袁紹的臉色有一瞬的黑沉。
    他怎麽會聽不出許攸在此刻那句可疑的停頓中省略掉的是什麽話。
    許攸說的是,他畢竟不是喬琰。
    隻不過想到許攸陪同他來到兗州已冒著不小的風險,袁紹還是將本欲出口的指責給收了回去。
    算了,在這一點上比不過就比不過了,等他將曹孟德給收拾了之後再見分曉!
    而袁紹要說服在場的其餘各方勢力,可要比說服許攸容易得多了。
    袁紹還有退路可言,這些人卻沒有。
    邊讓的死訊、張邈的死訊、張超和臧洪被圍困,都好像是他們的前路都已經被提前打出了一個樣板。除非他們能有什麽移山填海、平地飛仙的本事,在須臾之間將家族都給直接搬遷到冀州境內去,否則他們必須麵對這個現實。
    他們還尚未出手,曹操已然對著兗州世家發起了清算!
    若是真能通過進攻平丘城外的軍營,讓城中的守軍一並殺出,來上一個裏應外合,將曹操給擊敗,就算真要為此付出不少人力的犧牲,那也總比所有人都一並死了要強。
    袁紹這位大將軍在此時並未抽身離開,而是決意於和他們一道北上作戰,以圖一個絕地反擊的機會,更是讓他們在心中多了幾分信心。
    在臨近黃昏的時候,他們便抵達了平丘城的附近,在周遭的一處山坳裏躲藏了起來。
    先行一步前往探查的隊伍所帶回來的消息,與那壽張王氏子弟所帶回的,幾乎沒有什麽區別。
    曹操兵臨平丘城下,平丘城中的守軍也難以突破周遭的防守而出。
    好在,曹操此刻手中的人手也並不太多,其中甚至有些不知道從何處弄來濫竽充數的,這才形成了這等狀似龐大的隊伍。
    “曹孟德能攔截住兩位將軍的突圍,與這部分兵卒的人數優勢密不可分。但身在城頭的兩位將軍看不出其中的殊異之處,我們在城下窺伺卻還能看出一二。”
    許攸在麵前的地圖上寫寫畫畫,從他們此刻的位置,朝著那平丘城門指示出了一條路線來,“天明之前,軍營防守最為薄弱的時候,便是我等動手之時,就從此地!”
    曹操似乎是將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那平丘守軍的身上,甚至沒有朝著周遭發起任何一點查探,或許是覺得在這陳留地界上,在張邈邊讓已死、張超臧洪又受困的情況下,已再沒有人能對他做出任何的攔阻。
    但以袁紹看來,這份傲慢立刻就會給他帶來一個深刻的教訓,也讓他知道,何為勝利就在眼前卻一朝喪盡!
    當這天明前的熹微光亮到來之際,袁紹坐於馬上,朝著許攸選定作為突破口的方向指去,喝道:“出發!”
    他若是還記得公孫瓚一度遭到的教訓他便應當知道,這等所謂勝券在握的襲營未必能如他所想的那般順利。
    可他印象裏的幽州已隻剩了曾經將高覽給劫掠走的呂布等人,又哪裏還能記得公孫瓚和蹋頓他們曾經在與張遼的對峙中遭逢的那場戰事。
    他的全部心神也都已集中在了眼前。
    那已是距離曹操軍營並不算太遠的位置。
    當這場奔襲的動靜將淩晨的軍營給驚動起來的時候,袁紹這邊的先頭騎兵已衝到了那營寨外圍。
    他總算還是從軍中選出了幾個在騎術上拿得出手,武力也尚可的好苗子,令他們在這衝鋒的頭陣中拿出足夠有衝擊力的表現。
    世家私兵在武器上的精良也並未辜負袁紹對他們所寄托的期待。
    他們已仰仗著這份先決的優勢衝破那外圍的屏障,一舉攻入了這營地之中。
    那些在許攸判斷來看乃是充數的士卒,在這突如其來的襲營麵前,簡直是要多慌亂有多慌亂,甚至當這一路衝殺而入的騎兵在這營中點起了火,以圖讓那城頭的守軍看見此地異動的時候,他們竟然也隻是拽著自己的武器狼狽奔走。
    在後方的騎兵手握長刀即將落到他們身上的時候,他們便摔進了那周遭的營帳裏,借著這還未大亮的天光給自己尋求一方庇護。
    混亂的交戰裏袁紹無法判斷他的那些士卒到底砍殺了多少敵人,他隻是在先頭部隊點火得手的那一刻,對著後方的其餘兵卒下達了一個進攻的指令。
    這些與人交手經驗並不豐厚的私兵眼見前鋒的得手,倒是在這等直麵戰場的氣氛中生出了萬丈豪情,也一個個都不甘於落後地朝著那營盤之中衝殺了進去。
    臧洪本就和張超輪流守夜,以防出現突然攻城的情況,此刻就站在城頭,絕不會忽略掉這一出動靜。
    自平丘城頭看去,那一道著火的軌跡簡直像是將下方黑壓壓的營盤撕扯出了一個鮮明的裂口,並在以一種格外迅疾的方式朝著兩側擴散。
    眼見這樣的一幕,他一把握緊了手中的長劍。
    下頭的兵戈交擊之聲,更是讓他本就不多的困意徹底被驅散了開來。
    這絕不會是曹操為了將他們逼迫出城所拿出的戲碼。
    他和張超的守城局麵,遠比袁紹他們觀望到的要差得多。
    曹操確實沒有了陳宮這個軍師,卻又有了那本應在虎牢關的郭嘉與他一道策劃這場戰事。
    在本已勝利將至的局麵裏,他們何必讓自己的下屬遭到這等平白的損失。
    那應當是早前陳宮聯絡的兗州世家,因在此時發覺了陳留地界上的情況,前來此地做出了支援。
    這份支援……
    來得當真是太及時了!
    倘若他們能抓住這個機會出城,就算不能將曹操反製,起碼也有了脫離束縛的可能。
    他匆匆走下了城頭,對著城中的守軍做出了調度,便見張超也已聞聲趕了過來。
    聽臧洪快速地說出了自己的判斷,張超頷首回道:“我信你,我等一道殺出城去!”
    若不能成功突圍,他們遲早要被曹操拿下,隻有死路一條。
    倘若外頭的變故乃是曹操玩出的戲碼,他們貿然出城,也是死路一條。
    反正橫豎都是死,那麽為何不選擇一個尚有一線生機的方式呢?
    隨著這兩位決策者的下令,平丘城的城門頓時打開了其中的一扇,城中守軍呼應著袁紹領兵來援的方向,朝著曹操的營盤做出了衝擊。
    這本該是人們還在昏昏欲睡的時候。
    平丘城下卻已因又一方勢力的入場,變成了一出越發熱火朝天的交戰。
    火勢隨著袁紹的兵馬入內而越發旺盛,更為熾烈的無疑是由臧洪所率領的部從心中的求生之火。
    他們用著遠比平日裏更快的速度衝向了這片火光,意圖從這露出一線的縫隙裏掙脫出去。
    周遭晃動的人影和光暗交界中不太分明的視線,都沒有阻礙他們的腳步。
    他們必須比敵方的速度更快才行。
    作為他們對手的那一方,也已有人影搖動,攔截在了他們的前麵。
    這或許不是交戰的最佳時機,卻是他們不得不動的時候!
    倘若有人能從這一片交鋒膠著之地的上空看去的話,便會看到這樣一片滾水油鍋的場麵。
    在這片好像所有人都在為了自己的目的行動起來的畫麵裏,唯獨沒有動作的隻剩下了一個人。
    但他並不是簡單的靜止。
    他已經在這軍營的巢車之上待了一夜。
    這種有若雕像一般的狀態,到了讓人以為這上頭無人的地步。
    當潮水一般的兵卒從那平丘城中湧出,灌入這軍營之中的時候,他才終於在這並不分明的光亮中慢慢地搭弓上弦,挽箭在手,遙遙指向了其中的一個方向。
    六年之前的荊州,他發出的一支箭矢將意圖北上的孫堅給擊殺在了當場。
    而今日,他久未正式參與戰事的手因為平日裏的訓練,依然穩當得驚人。
    緊繃的弓弦有一瞬間像是處在了完全定格的狀態。
    可下一刻,所有的一切又都在黃忠的手中活了過來。
    人是活的,弓是活的,他手中放出去的那支箭更是活的!
    在這亂軍交鋒的箭雨橫飛之中,他清楚地看到了自己那支箭的軌跡,也知道那絕不會有落空的結果。
    這支箭以雷霆貫徹的速度與力道貫穿了臧洪的咽喉。
    這位兗州將領捂住了脖頸,卻沒能阻礙那支箭矢奪命的殺招。
    他甚至還未曾與袁紹等人的軍隊合兵在一處,便已經摔下了馬去,斷絕了生機。
    也就是在他墜地的那一刻,周遭驟然響起了一陣陣急促的鼓聲。
    袁紹驚愕地朝著周遭看去,正見這片被他們點起的火海被兩道涇渭分明的界限與其他各處隔斷了開來。
    那些本還在半明半暗光線裏的營帳周遭,一支支火把像是無數雙眼睛一般亮了起來。
    每一雙都像是在看著他所在的方向。
    他此刻哪裏還有這個多餘的心情去在乎臧洪的死活。
    一個可怕的念頭已經徹底占據了他的腦海——
    糟了,中計了!
    邊讓的身份注定了他在軍伍之中是被庇護起來的存在,除非當真遇到了極為特殊的情況,怎麽會讓他上了戰場還讓他喪命。
    能殺了他的,隻有可能是曹操!
    “文禮先生喜好酒宴,我曾經與他有過幾麵之緣,絕不會錯認,在令幾人繼續將他送回浚儀後便趕緊趕回了。”
    他已不敢再多想了。
    邊讓已死的情況下,陳宮呢?剛剛回到那軍營之中的鍾繇呢?
    現在被困於平丘城中的張超和臧洪,又能夠支撐多少時間呢?
    這突如其來的情況同樣打了袁紹一個措手不及。
    他若是此時身在鄴城,驚聞了這樣的消息,該當做的是一麵以冀州兵馬南下,一麵以鄴城朝廷的名號對著曹操發出問責,可偏偏他此時身在這陳留地界,手下也是一群由世家私兵組成的隊伍。
    這要讓他如何以尋常的方式應對這場變故?
    他或許可以趁著曹操在圍城平丘之時直接選擇退去,起碼,在曹操未曾發覺他們到來的情況下,他們的離開也不會引發任何的動靜才對。
    但袁紹也清楚,倘若他真做出了這樣的決定,此刻這些還心向於他的兗州世家子弟何止是要對他失望,隻怕明日,他的怯懦表現也要聞名於各州了。
    按照喬琰那個動不動把事情往樂平月報上掛的表現,袁紹不必懷疑此事的傳播速度。
    而這還不過是其中最小的一個影響。
    他真的能夠承受兗州和豫州都落入了喬琰手中的結果嗎?
    不能,絕不能!
    他尤其不能接受,在自己明明已經來到了兗州的情況下,還得到一個這樣的結果。
    袁紹被屢次摧殘的驕傲,在眼下的這等困境中幾乎是完全被激發了出來。
    在將那壽張王氏子弟暫時安頓了下去,嚴令他不得與其他人接觸後,他便朝著許攸說道:“我打算奇襲平丘城下。”
    他說出的是自己的決斷,並不像是此前那樣對許攸做出問詢。
    袁紹接著說道:“你我都很清楚,張孟高與臧子源若是此刻就已被困城中,等到曹孟德從東郡征調兵馬南下,他們將更不可能做出反擊,隻能被困死在那裏,或者是城破而亡。唯一的機會,就是此刻雙方的人手並未相差太多,有人能夠在此時襲擊城下,打開一條豁口,令城中之人有突圍的機會!”
    倘若張超和臧洪乃是那等無能之人,袁紹或許還不會做出這個決斷。
    但他們並不是,在已有張邈喪生,又有曹操對他們發起圍剿的情況,他們當真會對袁紹這份救援所給出的機會視而不見嗎?
    袁紹能想明白這個道理,許攸也當然能想明白。
    可不知道為何,當他想到從平丘方向帶回的那個消息之時,心中總有一種說不出的擔憂。
    這讓他麵對著袁紹意圖進軍的這個計劃,難免表現出了幾分抗拒。
    但眼見袁紹對著他投來了一個警告的目光,顯然不希望他繼續保持著此等表現,許攸又將這個神情給收了回去,隻說道:“明公若是真不打算變更這個計劃了倒也無妨,但這襲營之中,明公畢竟不是……請切莫衝在最前麵。”
    袁紹的臉色有一瞬的黑沉。
    他怎麽會聽不出許攸在此刻那句可疑的停頓中省略掉的是什麽話。
    許攸說的是,他畢竟不是喬琰。
    隻不過想到許攸陪同他來到兗州已冒著不小的風險,袁紹還是將本欲出口的指責給收了回去。
    算了,在這一點上比不過就比不過了,等他將曹孟德給收拾了之後再見分曉!
    而袁紹要說服在場的其餘各方勢力,可要比說服許攸容易得多了。
    袁紹還有退路可言,這些人卻沒有。
    邊讓的死訊、張邈的死訊、張超和臧洪被圍困,都好像是他們的前路都已經被提前打出了一個樣板。除非他們能有什麽移山填海、平地飛仙的本事,在須臾之間將家族都給直接搬遷到冀州境內去,否則他們必須麵對這個現實。
    他們還尚未出手,曹操已然對著兗州世家發起了清算!
    若是真能通過進攻平丘城外的軍營,讓城中的守軍一並殺出,來上一個裏應外合,將曹操給擊敗,就算真要為此付出不少人力的犧牲,那也總比所有人都一並死了要強。
    袁紹這位大將軍在此時並未抽身離開,而是決意於和他們一道北上作戰,以圖一個絕地反擊的機會,更是讓他們在心中多了幾分信心。
    在臨近黃昏的時候,他們便抵達了平丘城的附近,在周遭的一處山坳裏躲藏了起來。
    先行一步前往探查的隊伍所帶回來的消息,與那壽張王氏子弟所帶回的,幾乎沒有什麽區別。
    曹操兵臨平丘城下,平丘城中的守軍也難以突破周遭的防守而出。
    好在,曹操此刻手中的人手也並不太多,其中甚至有些不知道從何處弄來濫竽充數的,這才形成了這等狀似龐大的隊伍。
    “曹孟德能攔截住兩位將軍的突圍,與這部分兵卒的人數優勢密不可分。但身在城頭的兩位將軍看不出其中的殊異之處,我們在城下窺伺卻還能看出一二。”
    許攸在麵前的地圖上寫寫畫畫,從他們此刻的位置,朝著那平丘城門指示出了一條路線來,“天明之前,軍營防守最為薄弱的時候,便是我等動手之時,就從此地!”
    曹操似乎是將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那平丘守軍的身上,甚至沒有朝著周遭發起任何一點查探,或許是覺得在這陳留地界上,在張邈邊讓已死、張超臧洪又受困的情況下,已再沒有人能對他做出任何的攔阻。
    但以袁紹看來,這份傲慢立刻就會給他帶來一個深刻的教訓,也讓他知道,何為勝利就在眼前卻一朝喪盡!
    當這天明前的熹微光亮到來之際,袁紹坐於馬上,朝著許攸選定作為突破口的方向指去,喝道:“出發!”
    他若是還記得公孫瓚一度遭到的教訓他便應當知道,這等所謂勝券在握的襲營未必能如他所想的那般順利。
    可他印象裏的幽州已隻剩了曾經將高覽給劫掠走的呂布等人,又哪裏還能記得公孫瓚和蹋頓他們曾經在與張遼的對峙中遭逢的那場戰事。
    他的全部心神也都已集中在了眼前。
    那已是距離曹操軍營並不算太遠的位置。
    當這場奔襲的動靜將淩晨的軍營給驚動起來的時候,袁紹這邊的先頭騎兵已衝到了那營寨外圍。
    他總算還是從軍中選出了幾個在騎術上拿得出手,武力也尚可的好苗子,令他們在這衝鋒的頭陣中拿出足夠有衝擊力的表現。
    世家私兵在武器上的精良也並未辜負袁紹對他們所寄托的期待。
    他們已仰仗著這份先決的優勢衝破那外圍的屏障,一舉攻入了這營地之中。
    那些在許攸判斷來看乃是充數的士卒,在這突如其來的襲營麵前,簡直是要多慌亂有多慌亂,甚至當這一路衝殺而入的騎兵在這營中點起了火,以圖讓那城頭的守軍看見此地異動的時候,他們竟然也隻是拽著自己的武器狼狽奔走。
    在後方的騎兵手握長刀即將落到他們身上的時候,他們便摔進了那周遭的營帳裏,借著這還未大亮的天光給自己尋求一方庇護。
    混亂的交戰裏袁紹無法判斷他的那些士卒到底砍殺了多少敵人,他隻是在先頭部隊點火得手的那一刻,對著後方的其餘兵卒下達了一個進攻的指令。
    這些與人交手經驗並不豐厚的私兵眼見前鋒的得手,倒是在這等直麵戰場的氣氛中生出了萬丈豪情,也一個個都不甘於落後地朝著那營盤之中衝殺了進去。
    臧洪本就和張超輪流守夜,以防出現突然攻城的情況,此刻就站在城頭,絕不會忽略掉這一出動靜。
    自平丘城頭看去,那一道著火的軌跡簡直像是將下方黑壓壓的營盤撕扯出了一個鮮明的裂口,並在以一種格外迅疾的方式朝著兩側擴散。
    眼見這樣的一幕,他一把握緊了手中的長劍。
    下頭的兵戈交擊之聲,更是讓他本就不多的困意徹底被驅散了開來。
    這絕不會是曹操為了將他們逼迫出城所拿出的戲碼。
    他和張超的守城局麵,遠比袁紹他們觀望到的要差得多。
    曹操確實沒有了陳宮這個軍師,卻又有了那本應在虎牢關的郭嘉與他一道策劃這場戰事。
    在本已勝利將至的局麵裏,他們何必讓自己的下屬遭到這等平白的損失。
    那應當是早前陳宮聯絡的兗州世家,因在此時發覺了陳留地界上的情況,前來此地做出了支援。
    這份支援……
    來得當真是太及時了!
    倘若他們能抓住這個機會出城,就算不能將曹操反製,起碼也有了脫離束縛的可能。
    他匆匆走下了城頭,對著城中的守軍做出了調度,便見張超也已聞聲趕了過來。
    聽臧洪快速地說出了自己的判斷,張超頷首回道:“我信你,我等一道殺出城去!”
    若不能成功突圍,他們遲早要被曹操拿下,隻有死路一條。
    倘若外頭的變故乃是曹操玩出的戲碼,他們貿然出城,也是死路一條。
    反正橫豎都是死,那麽為何不選擇一個尚有一線生機的方式呢?
    隨著這兩位決策者的下令,平丘城的城門頓時打開了其中的一扇,城中守軍呼應著袁紹領兵來援的方向,朝著曹操的營盤做出了衝擊。
    這本該是人們還在昏昏欲睡的時候。
    平丘城下卻已因又一方勢力的入場,變成了一出越發熱火朝天的交戰。
    火勢隨著袁紹的兵馬入內而越發旺盛,更為熾烈的無疑是由臧洪所率領的部從心中的求生之火。
    他們用著遠比平日裏更快的速度衝向了這片火光,意圖從這露出一線的縫隙裏掙脫出去。
    周遭晃動的人影和光暗交界中不太分明的視線,都沒有阻礙他們的腳步。
    他們必須比敵方的速度更快才行。
    作為他們對手的那一方,也已有人影搖動,攔截在了他們的前麵。
    這或許不是交戰的最佳時機,卻是他們不得不動的時候!
    倘若有人能從這一片交鋒膠著之地的上空看去的話,便會看到這樣一片滾水油鍋的場麵。
    在這片好像所有人都在為了自己的目的行動起來的畫麵裏,唯獨沒有動作的隻剩下了一個人。
    但他並不是簡單的靜止。
    他已經在這軍營的巢車之上待了一夜。
    這種有若雕像一般的狀態,到了讓人以為這上頭無人的地步。
    當潮水一般的兵卒從那平丘城中湧出,灌入這軍營之中的時候,他才終於在這並不分明的光亮中慢慢地搭弓上弦,挽箭在手,遙遙指向了其中的一個方向。
    六年之前的荊州,他發出的一支箭矢將意圖北上的孫堅給擊殺在了當場。
    而今日,他久未正式參與戰事的手因為平日裏的訓練,依然穩當得驚人。
    緊繃的弓弦有一瞬間像是處在了完全定格的狀態。
    可下一刻,所有的一切又都在黃忠的手中活了過來。
    人是活的,弓是活的,他手中放出去的那支箭更是活的!
    在這亂軍交鋒的箭雨橫飛之中,他清楚地看到了自己那支箭的軌跡,也知道那絕不會有落空的結果。
    這支箭以雷霆貫徹的速度與力道貫穿了臧洪的咽喉。
    這位兗州將領捂住了脖頸,卻沒能阻礙那支箭矢奪命的殺招。
    他甚至還未曾與袁紹等人的軍隊合兵在一處,便已經摔下了馬去,斷絕了生機。
    也就是在他墜地的那一刻,周遭驟然響起了一陣陣急促的鼓聲。
    袁紹驚愕地朝著周遭看去,正見這片被他們點起的火海被兩道涇渭分明的界限與其他各處隔斷了開來。
    那些本還在半明半暗光線裏的營帳周遭,一支支火把像是無數雙眼睛一般亮了起來。
    每一雙都像是在看著他所在的方向。
    他此刻哪裏還有這個多餘的心情去在乎臧洪的死活。
    一個可怕的念頭已經徹底占據了他的腦海——
    糟了,中計了!
    邊讓的身份注定了他在軍伍之中是被庇護起來的存在,除非當真遇到了極為特殊的情況,怎麽會讓他上了戰場還讓他喪命。
    能殺了他的,隻有可能是曹操!
    “文禮先生喜好酒宴,我曾經與他有過幾麵之緣,絕不會錯認,在令幾人繼續將他送回浚儀後便趕緊趕回了。”
    他已不敢再多想了。
    邊讓已死的情況下,陳宮呢?剛剛回到那軍營之中的鍾繇呢?
    現在被困於平丘城中的張超和臧洪,又能夠支撐多少時間呢?
    這突如其來的情況同樣打了袁紹一個措手不及。
    他若是此時身在鄴城,驚聞了這樣的消息,該當做的是一麵以冀州兵馬南下,一麵以鄴城朝廷的名號對著曹操發出問責,可偏偏他此時身在這陳留地界,手下也是一群由世家私兵組成的隊伍。
    這要讓他如何以尋常的方式應對這場變故?
    他或許可以趁著曹操在圍城平丘之時直接選擇退去,起碼,在曹操未曾發覺他們到來的情況下,他們的離開也不會引發任何的動靜才對。
    但袁紹也清楚,倘若他真做出了這樣的決定,此刻這些還心向於他的兗州世家子弟何止是要對他失望,隻怕明日,他的怯懦表現也要聞名於各州了。
    按照喬琰那個動不動把事情往樂平月報上掛的表現,袁紹不必懷疑此事的傳播速度。
    而這還不過是其中最小的一個影響。
    他真的能夠承受兗州和豫州都落入了喬琰手中的結果嗎?
    不能,絕不能!
    他尤其不能接受,在自己明明已經來到了兗州的情況下,還得到一個這樣的結果。
    袁紹被屢次摧殘的驕傲,在眼下的這等困境中幾乎是完全被激發了出來。
    在將那壽張王氏子弟暫時安頓了下去,嚴令他不得與其他人接觸後,他便朝著許攸說道:“我打算奇襲平丘城下。”
    他說出的是自己的決斷,並不像是此前那樣對許攸做出問詢。
    袁紹接著說道:“你我都很清楚,張孟高與臧子源若是此刻就已被困城中,等到曹孟德從東郡征調兵馬南下,他們將更不可能做出反擊,隻能被困死在那裏,或者是城破而亡。唯一的機會,就是此刻雙方的人手並未相差太多,有人能夠在此時襲擊城下,打開一條豁口,令城中之人有突圍的機會!”
    倘若張超和臧洪乃是那等無能之人,袁紹或許還不會做出這個決斷。
    但他們並不是,在已有張邈喪生,又有曹操對他們發起圍剿的情況,他們當真會對袁紹這份救援所給出的機會視而不見嗎?
    袁紹能想明白這個道理,許攸也當然能想明白。
    可不知道為何,當他想到從平丘方向帶回的那個消息之時,心中總有一種說不出的擔憂。
    這讓他麵對著袁紹意圖進軍的這個計劃,難免表現出了幾分抗拒。
    但眼見袁紹對著他投來了一個警告的目光,顯然不希望他繼續保持著此等表現,許攸又將這個神情給收了回去,隻說道:“明公若是真不打算變更這個計劃了倒也無妨,但這襲營之中,明公畢竟不是……請切莫衝在最前麵。”
    袁紹的臉色有一瞬的黑沉。
    他怎麽會聽不出許攸在此刻那句可疑的停頓中省略掉的是什麽話。
    許攸說的是,他畢竟不是喬琰。
    隻不過想到許攸陪同他來到兗州已冒著不小的風險,袁紹還是將本欲出口的指責給收了回去。
    算了,在這一點上比不過就比不過了,等他將曹孟德給收拾了之後再見分曉!
    而袁紹要說服在場的其餘各方勢力,可要比說服許攸容易得多了。
    袁紹還有退路可言,這些人卻沒有。
    邊讓的死訊、張邈的死訊、張超和臧洪被圍困,都好像是他們的前路都已經被提前打出了一個樣板。除非他們能有什麽移山填海、平地飛仙的本事,在須臾之間將家族都給直接搬遷到冀州境內去,否則他們必須麵對這個現實。
    他們還尚未出手,曹操已然對著兗州世家發起了清算!
    若是真能通過進攻平丘城外的軍營,讓城中的守軍一並殺出,來上一個裏應外合,將曹操給擊敗,就算真要為此付出不少人力的犧牲,那也總比所有人都一並死了要強。
    袁紹這位大將軍在此時並未抽身離開,而是決意於和他們一道北上作戰,以圖一個絕地反擊的機會,更是讓他們在心中多了幾分信心。
    在臨近黃昏的時候,他們便抵達了平丘城的附近,在周遭的一處山坳裏躲藏了起來。
    先行一步前往探查的隊伍所帶回來的消息,與那壽張王氏子弟所帶回的,幾乎沒有什麽區別。
    曹操兵臨平丘城下,平丘城中的守軍也難以突破周遭的防守而出。
    好在,曹操此刻手中的人手也並不太多,其中甚至有些不知道從何處弄來濫竽充數的,這才形成了這等狀似龐大的隊伍。
    “曹孟德能攔截住兩位將軍的突圍,與這部分兵卒的人數優勢密不可分。但身在城頭的兩位將軍看不出其中的殊異之處,我們在城下窺伺卻還能看出一二。”
    許攸在麵前的地圖上寫寫畫畫,從他們此刻的位置,朝著那平丘城門指示出了一條路線來,“天明之前,軍營防守最為薄弱的時候,便是我等動手之時,就從此地!”
    曹操似乎是將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那平丘守軍的身上,甚至沒有朝著周遭發起任何一點查探,或許是覺得在這陳留地界上,在張邈邊讓已死、張超臧洪又受困的情況下,已再沒有人能對他做出任何的攔阻。
    但以袁紹看來,這份傲慢立刻就會給他帶來一個深刻的教訓,也讓他知道,何為勝利就在眼前卻一朝喪盡!
    當這天明前的熹微光亮到來之際,袁紹坐於馬上,朝著許攸選定作為突破口的方向指去,喝道:“出發!”
    他若是還記得公孫瓚一度遭到的教訓他便應當知道,這等所謂勝券在握的襲營未必能如他所想的那般順利。
    可他印象裏的幽州已隻剩了曾經將高覽給劫掠走的呂布等人,又哪裏還能記得公孫瓚和蹋頓他們曾經在與張遼的對峙中遭逢的那場戰事。
    他的全部心神也都已集中在了眼前。
    那已是距離曹操軍營並不算太遠的位置。
    當這場奔襲的動靜將淩晨的軍營給驚動起來的時候,袁紹這邊的先頭騎兵已衝到了那營寨外圍。
    他總算還是從軍中選出了幾個在騎術上拿得出手,武力也尚可的好苗子,令他們在這衝鋒的頭陣中拿出足夠有衝擊力的表現。
    世家私兵在武器上的精良也並未辜負袁紹對他們所寄托的期待。
    他們已仰仗著這份先決的優勢衝破那外圍的屏障,一舉攻入了這營地之中。
    那些在許攸判斷來看乃是充數的士卒,在這突如其來的襲營麵前,簡直是要多慌亂有多慌亂,甚至當這一路衝殺而入的騎兵在這營中點起了火,以圖讓那城頭的守軍看見此地異動的時候,他們竟然也隻是拽著自己的武器狼狽奔走。
    在後方的騎兵手握長刀即將落到他們身上的時候,他們便摔進了那周遭的營帳裏,借著這還未大亮的天光給自己尋求一方庇護。
    混亂的交戰裏袁紹無法判斷他的那些士卒到底砍殺了多少敵人,他隻是在先頭部隊點火得手的那一刻,對著後方的其餘兵卒下達了一個進攻的指令。
    這些與人交手經驗並不豐厚的私兵眼見前鋒的得手,倒是在這等直麵戰場的氣氛中生出了萬丈豪情,也一個個都不甘於落後地朝著那營盤之中衝殺了進去。
    臧洪本就和張超輪流守夜,以防出現突然攻城的情況,此刻就站在城頭,絕不會忽略掉這一出動靜。
    自平丘城頭看去,那一道著火的軌跡簡直像是將下方黑壓壓的營盤撕扯出了一個鮮明的裂口,並在以一種格外迅疾的方式朝著兩側擴散。
    眼見這樣的一幕,他一把握緊了手中的長劍。
    下頭的兵戈交擊之聲,更是讓他本就不多的困意徹底被驅散了開來。
    這絕不會是曹操為了將他們逼迫出城所拿出的戲碼。
    他和張超的守城局麵,遠比袁紹他們觀望到的要差得多。
    曹操確實沒有了陳宮這個軍師,卻又有了那本應在虎牢關的郭嘉與他一道策劃這場戰事。
    在本已勝利將至的局麵裏,他們何必讓自己的下屬遭到這等平白的損失。
    那應當是早前陳宮聯絡的兗州世家,因在此時發覺了陳留地界上的情況,前來此地做出了支援。
    這份支援……
    來得當真是太及時了!
    倘若他們能抓住這個機會出城,就算不能將曹操反製,起碼也有了脫離束縛的可能。
    他匆匆走下了城頭,對著城中的守軍做出了調度,便見張超也已聞聲趕了過來。
    聽臧洪快速地說出了自己的判斷,張超頷首回道:“我信你,我等一道殺出城去!”
    若不能成功突圍,他們遲早要被曹操拿下,隻有死路一條。
    倘若外頭的變故乃是曹操玩出的戲碼,他們貿然出城,也是死路一條。
    反正橫豎都是死,那麽為何不選擇一個尚有一線生機的方式呢?
    隨著這兩位決策者的下令,平丘城的城門頓時打開了其中的一扇,城中守軍呼應著袁紹領兵來援的方向,朝著曹操的營盤做出了衝擊。
    這本該是人們還在昏昏欲睡的時候。
    平丘城下卻已因又一方勢力的入場,變成了一出越發熱火朝天的交戰。
    火勢隨著袁紹的兵馬入內而越發旺盛,更為熾烈的無疑是由臧洪所率領的部從心中的求生之火。
    他們用著遠比平日裏更快的速度衝向了這片火光,意圖從這露出一線的縫隙裏掙脫出去。
    周遭晃動的人影和光暗交界中不太分明的視線,都沒有阻礙他們的腳步。
    他們必須比敵方的速度更快才行。
    作為他們對手的那一方,也已有人影搖動,攔截在了他們的前麵。
    這或許不是交戰的最佳時機,卻是他們不得不動的時候!
    倘若有人能從這一片交鋒膠著之地的上空看去的話,便會看到這樣一片滾水油鍋的場麵。
    在這片好像所有人都在為了自己的目的行動起來的畫麵裏,唯獨沒有動作的隻剩下了一個人。
    但他並不是簡單的靜止。
    他已經在這軍營的巢車之上待了一夜。
    這種有若雕像一般的狀態,到了讓人以為這上頭無人的地步。
    當潮水一般的兵卒從那平丘城中湧出,灌入這軍營之中的時候,他才終於在這並不分明的光亮中慢慢地搭弓上弦,挽箭在手,遙遙指向了其中的一個方向。
    六年之前的荊州,他發出的一支箭矢將意圖北上的孫堅給擊殺在了當場。
    而今日,他久未正式參與戰事的手因為平日裏的訓練,依然穩當得驚人。
    緊繃的弓弦有一瞬間像是處在了完全定格的狀態。
    可下一刻,所有的一切又都在黃忠的手中活了過來。
    人是活的,弓是活的,他手中放出去的那支箭更是活的!
    在這亂軍交鋒的箭雨橫飛之中,他清楚地看到了自己那支箭的軌跡,也知道那絕不會有落空的結果。
    這支箭以雷霆貫徹的速度與力道貫穿了臧洪的咽喉。
    這位兗州將領捂住了脖頸,卻沒能阻礙那支箭矢奪命的殺招。
    他甚至還未曾與袁紹等人的軍隊合兵在一處,便已經摔下了馬去,斷絕了生機。
    也就是在他墜地的那一刻,周遭驟然響起了一陣陣急促的鼓聲。
    袁紹驚愕地朝著周遭看去,正見這片被他們點起的火海被兩道涇渭分明的界限與其他各處隔斷了開來。
    那些本還在半明半暗光線裏的營帳周遭,一支支火把像是無數雙眼睛一般亮了起來。
    每一雙都像是在看著他所在的方向。
    他此刻哪裏還有這個多餘的心情去在乎臧洪的死活。
    一個可怕的念頭已經徹底占據了他的腦海——
    糟了,中計了!
    邊讓的身份注定了他在軍伍之中是被庇護起來的存在,除非當真遇到了極為特殊的情況,怎麽會讓他上了戰場還讓他喪命。
    能殺了他的,隻有可能是曹操!
    “文禮先生喜好酒宴,我曾經與他有過幾麵之緣,絕不會錯認,在令幾人繼續將他送回浚儀後便趕緊趕回了。”
    他已不敢再多想了。
    邊讓已死的情況下,陳宮呢?剛剛回到那軍營之中的鍾繇呢?
    現在被困於平丘城中的張超和臧洪,又能夠支撐多少時間呢?
    這突如其來的情況同樣打了袁紹一個措手不及。
    他若是此時身在鄴城,驚聞了這樣的消息,該當做的是一麵以冀州兵馬南下,一麵以鄴城朝廷的名號對著曹操發出問責,可偏偏他此時身在這陳留地界,手下也是一群由世家私兵組成的隊伍。
    這要讓他如何以尋常的方式應對這場變故?
    他或許可以趁著曹操在圍城平丘之時直接選擇退去,起碼,在曹操未曾發覺他們到來的情況下,他們的離開也不會引發任何的動靜才對。
    但袁紹也清楚,倘若他真做出了這樣的決定,此刻這些還心向於他的兗州世家子弟何止是要對他失望,隻怕明日,他的怯懦表現也要聞名於各州了。
    按照喬琰那個動不動把事情往樂平月報上掛的表現,袁紹不必懷疑此事的傳播速度。
    而這還不過是其中最小的一個影響。
    他真的能夠承受兗州和豫州都落入了喬琰手中的結果嗎?
    不能,絕不能!
    他尤其不能接受,在自己明明已經來到了兗州的情況下,還得到一個這樣的結果。
    袁紹被屢次摧殘的驕傲,在眼下的這等困境中幾乎是完全被激發了出來。
    在將那壽張王氏子弟暫時安頓了下去,嚴令他不得與其他人接觸後,他便朝著許攸說道:“我打算奇襲平丘城下。”
    他說出的是自己的決斷,並不像是此前那樣對許攸做出問詢。
    袁紹接著說道:“你我都很清楚,張孟高與臧子源若是此刻就已被困城中,等到曹孟德從東郡征調兵馬南下,他們將更不可能做出反擊,隻能被困死在那裏,或者是城破而亡。唯一的機會,就是此刻雙方的人手並未相差太多,有人能夠在此時襲擊城下,打開一條豁口,令城中之人有突圍的機會!”
    倘若張超和臧洪乃是那等無能之人,袁紹或許還不會做出這個決斷。
    但他們並不是,在已有張邈喪生,又有曹操對他們發起圍剿的情況,他們當真會對袁紹這份救援所給出的機會視而不見嗎?
    袁紹能想明白這個道理,許攸也當然能想明白。
    可不知道為何,當他想到從平丘方向帶回的那個消息之時,心中總有一種說不出的擔憂。
    這讓他麵對著袁紹意圖進軍的這個計劃,難免表現出了幾分抗拒。
    但眼見袁紹對著他投來了一個警告的目光,顯然不希望他繼續保持著此等表現,許攸又將這個神情給收了回去,隻說道:“明公若是真不打算變更這個計劃了倒也無妨,但這襲營之中,明公畢竟不是……請切莫衝在最前麵。”
    袁紹的臉色有一瞬的黑沉。
    他怎麽會聽不出許攸在此刻那句可疑的停頓中省略掉的是什麽話。
    許攸說的是,他畢竟不是喬琰。
    隻不過想到許攸陪同他來到兗州已冒著不小的風險,袁紹還是將本欲出口的指責給收了回去。
    算了,在這一點上比不過就比不過了,等他將曹孟德給收拾了之後再見分曉!
    而袁紹要說服在場的其餘各方勢力,可要比說服許攸容易得多了。
    袁紹還有退路可言,這些人卻沒有。
    邊讓的死訊、張邈的死訊、張超和臧洪被圍困,都好像是他們的前路都已經被提前打出了一個樣板。除非他們能有什麽移山填海、平地飛仙的本事,在須臾之間將家族都給直接搬遷到冀州境內去,否則他們必須麵對這個現實。
    他們還尚未出手,曹操已然對著兗州世家發起了清算!
    若是真能通過進攻平丘城外的軍營,讓城中的守軍一並殺出,來上一個裏應外合,將曹操給擊敗,就算真要為此付出不少人力的犧牲,那也總比所有人都一並死了要強。
    袁紹這位大將軍在此時並未抽身離開,而是決意於和他們一道北上作戰,以圖一個絕地反擊的機會,更是讓他們在心中多了幾分信心。
    在臨近黃昏的時候,他們便抵達了平丘城的附近,在周遭的一處山坳裏躲藏了起來。
    先行一步前往探查的隊伍所帶回來的消息,與那壽張王氏子弟所帶回的,幾乎沒有什麽區別。
    曹操兵臨平丘城下,平丘城中的守軍也難以突破周遭的防守而出。
    好在,曹操此刻手中的人手也並不太多,其中甚至有些不知道從何處弄來濫竽充數的,這才形成了這等狀似龐大的隊伍。
    “曹孟德能攔截住兩位將軍的突圍,與這部分兵卒的人數優勢密不可分。但身在城頭的兩位將軍看不出其中的殊異之處,我們在城下窺伺卻還能看出一二。”
    許攸在麵前的地圖上寫寫畫畫,從他們此刻的位置,朝著那平丘城門指示出了一條路線來,“天明之前,軍營防守最為薄弱的時候,便是我等動手之時,就從此地!”
    曹操似乎是將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那平丘守軍的身上,甚至沒有朝著周遭發起任何一點查探,或許是覺得在這陳留地界上,在張邈邊讓已死、張超臧洪又受困的情況下,已再沒有人能對他做出任何的攔阻。
    但以袁紹看來,這份傲慢立刻就會給他帶來一個深刻的教訓,也讓他知道,何為勝利就在眼前卻一朝喪盡!
    當這天明前的熹微光亮到來之際,袁紹坐於馬上,朝著許攸選定作為突破口的方向指去,喝道:“出發!”
    他若是還記得公孫瓚一度遭到的教訓他便應當知道,這等所謂勝券在握的襲營未必能如他所想的那般順利。
    可他印象裏的幽州已隻剩了曾經將高覽給劫掠走的呂布等人,又哪裏還能記得公孫瓚和蹋頓他們曾經在與張遼的對峙中遭逢的那場戰事。
    他的全部心神也都已集中在了眼前。
    那已是距離曹操軍營並不算太遠的位置。
    當這場奔襲的動靜將淩晨的軍營給驚動起來的時候,袁紹這邊的先頭騎兵已衝到了那營寨外圍。
    他總算還是從軍中選出了幾個在騎術上拿得出手,武力也尚可的好苗子,令他們在這衝鋒的頭陣中拿出足夠有衝擊力的表現。
    世家私兵在武器上的精良也並未辜負袁紹對他們所寄托的期待。
    他們已仰仗著這份先決的優勢衝破那外圍的屏障,一舉攻入了這營地之中。
    那些在許攸判斷來看乃是充數的士卒,在這突如其來的襲營麵前,簡直是要多慌亂有多慌亂,甚至當這一路衝殺而入的騎兵在這營中點起了火,以圖讓那城頭的守軍看見此地異動的時候,他們竟然也隻是拽著自己的武器狼狽奔走。
    在後方的騎兵手握長刀即將落到他們身上的時候,他們便摔進了那周遭的營帳裏,借著這還未大亮的天光給自己尋求一方庇護。
    混亂的交戰裏袁紹無法判斷他的那些士卒到底砍殺了多少敵人,他隻是在先頭部隊點火得手的那一刻,對著後方的其餘兵卒下達了一個進攻的指令。
    這些與人交手經驗並不豐厚的私兵眼見前鋒的得手,倒是在這等直麵戰場的氣氛中生出了萬丈豪情,也一個個都不甘於落後地朝著那營盤之中衝殺了進去。
    臧洪本就和張超輪流守夜,以防出現突然攻城的情況,此刻就站在城頭,絕不會忽略掉這一出動靜。
    自平丘城頭看去,那一道著火的軌跡簡直像是將下方黑壓壓的營盤撕扯出了一個鮮明的裂口,並在以一種格外迅疾的方式朝著兩側擴散。
    眼見這樣的一幕,他一把握緊了手中的長劍。
    下頭的兵戈交擊之聲,更是讓他本就不多的困意徹底被驅散了開來。
    這絕不會是曹操為了將他們逼迫出城所拿出的戲碼。
    他和張超的守城局麵,遠比袁紹他們觀望到的要差得多。
    曹操確實沒有了陳宮這個軍師,卻又有了那本應在虎牢關的郭嘉與他一道策劃這場戰事。
    在本已勝利將至的局麵裏,他們何必讓自己的下屬遭到這等平白的損失。
    那應當是早前陳宮聯絡的兗州世家,因在此時發覺了陳留地界上的情況,前來此地做出了支援。
    這份支援……
    來得當真是太及時了!
    倘若他們能抓住這個機會出城,就算不能將曹操反製,起碼也有了脫離束縛的可能。
    他匆匆走下了城頭,對著城中的守軍做出了調度,便見張超也已聞聲趕了過來。
    聽臧洪快速地說出了自己的判斷,張超頷首回道:“我信你,我等一道殺出城去!”
    若不能成功突圍,他們遲早要被曹操拿下,隻有死路一條。
    倘若外頭的變故乃是曹操玩出的戲碼,他們貿然出城,也是死路一條。
    反正橫豎都是死,那麽為何不選擇一個尚有一線生機的方式呢?
    隨著這兩位決策者的下令,平丘城的城門頓時打開了其中的一扇,城中守軍呼應著袁紹領兵來援的方向,朝著曹操的營盤做出了衝擊。
    這本該是人們還在昏昏欲睡的時候。
    平丘城下卻已因又一方勢力的入場,變成了一出越發熱火朝天的交戰。
    火勢隨著袁紹的兵馬入內而越發旺盛,更為熾烈的無疑是由臧洪所率領的部從心中的求生之火。
    他們用著遠比平日裏更快的速度衝向了這片火光,意圖從這露出一線的縫隙裏掙脫出去。
    周遭晃動的人影和光暗交界中不太分明的視線,都沒有阻礙他們的腳步。
    他們必須比敵方的速度更快才行。
    作為他們對手的那一方,也已有人影搖動,攔截在了他們的前麵。
    這或許不是交戰的最佳時機,卻是他們不得不動的時候!
    倘若有人能從這一片交鋒膠著之地的上空看去的話,便會看到這樣一片滾水油鍋的場麵。
    在這片好像所有人都在為了自己的目的行動起來的畫麵裏,唯獨沒有動作的隻剩下了一個人。
    但他並不是簡單的靜止。
    他已經在這軍營的巢車之上待了一夜。
    這種有若雕像一般的狀態,到了讓人以為這上頭無人的地步。
    當潮水一般的兵卒從那平丘城中湧出,灌入這軍營之中的時候,他才終於在這並不分明的光亮中慢慢地搭弓上弦,挽箭在手,遙遙指向了其中的一個方向。
    六年之前的荊州,他發出的一支箭矢將意圖北上的孫堅給擊殺在了當場。
    而今日,他久未正式參與戰事的手因為平日裏的訓練,依然穩當得驚人。
    緊繃的弓弦有一瞬間像是處在了完全定格的狀態。
    可下一刻,所有的一切又都在黃忠的手中活了過來。
    人是活的,弓是活的,他手中放出去的那支箭更是活的!
    在這亂軍交鋒的箭雨橫飛之中,他清楚地看到了自己那支箭的軌跡,也知道那絕不會有落空的結果。
    這支箭以雷霆貫徹的速度與力道貫穿了臧洪的咽喉。
    這位兗州將領捂住了脖頸,卻沒能阻礙那支箭矢奪命的殺招。
    他甚至還未曾與袁紹等人的軍隊合兵在一處,便已經摔下了馬去,斷絕了生機。
    也就是在他墜地的那一刻,周遭驟然響起了一陣陣急促的鼓聲。
    袁紹驚愕地朝著周遭看去,正見這片被他們點起的火海被兩道涇渭分明的界限與其他各處隔斷了開來。
    那些本還在半明半暗光線裏的營帳周遭,一支支火把像是無數雙眼睛一般亮了起來。
    每一雙都像是在看著他所在的方向。
    他此刻哪裏還有這個多餘的心情去在乎臧洪的死活。
    一個可怕的念頭已經徹底占據了他的腦海——
    糟了,中計了!
    邊讓的身份注定了他在軍伍之中是被庇護起來的存在,除非當真遇到了極為特殊的情況,怎麽會讓他上了戰場還讓他喪命。
    能殺了他的,隻有可能是曹操!
    “文禮先生喜好酒宴,我曾經與他有過幾麵之緣,絕不會錯認,在令幾人繼續將他送回浚儀後便趕緊趕回了。”
    他已不敢再多想了。
    邊讓已死的情況下,陳宮呢?剛剛回到那軍營之中的鍾繇呢?
    現在被困於平丘城中的張超和臧洪,又能夠支撐多少時間呢?
    這突如其來的情況同樣打了袁紹一個措手不及。
    他若是此時身在鄴城,驚聞了這樣的消息,該當做的是一麵以冀州兵馬南下,一麵以鄴城朝廷的名號對著曹操發出問責,可偏偏他此時身在這陳留地界,手下也是一群由世家私兵組成的隊伍。
    這要讓他如何以尋常的方式應對這場變故?
    他或許可以趁著曹操在圍城平丘之時直接選擇退去,起碼,在曹操未曾發覺他們到來的情況下,他們的離開也不會引發任何的動靜才對。
    但袁紹也清楚,倘若他真做出了這樣的決定,此刻這些還心向於他的兗州世家子弟何止是要對他失望,隻怕明日,他的怯懦表現也要聞名於各州了。
    按照喬琰那個動不動把事情往樂平月報上掛的表現,袁紹不必懷疑此事的傳播速度。
    而這還不過是其中最小的一個影響。
    他真的能夠承受兗州和豫州都落入了喬琰手中的結果嗎?
    不能,絕不能!
    他尤其不能接受,在自己明明已經來到了兗州的情況下,還得到一個這樣的結果。
    袁紹被屢次摧殘的驕傲,在眼下的這等困境中幾乎是完全被激發了出來。
    在將那壽張王氏子弟暫時安頓了下去,嚴令他不得與其他人接觸後,他便朝著許攸說道:“我打算奇襲平丘城下。”
    他說出的是自己的決斷,並不像是此前那樣對許攸做出問詢。
    袁紹接著說道:“你我都很清楚,張孟高與臧子源若是此刻就已被困城中,等到曹孟德從東郡征調兵馬南下,他們將更不可能做出反擊,隻能被困死在那裏,或者是城破而亡。唯一的機會,就是此刻雙方的人手並未相差太多,有人能夠在此時襲擊城下,打開一條豁口,令城中之人有突圍的機會!”
    倘若張超和臧洪乃是那等無能之人,袁紹或許還不會做出這個決斷。
    但他們並不是,在已有張邈喪生,又有曹操對他們發起圍剿的情況,他們當真會對袁紹這份救援所給出的機會視而不見嗎?
    袁紹能想明白這個道理,許攸也當然能想明白。
    可不知道為何,當他想到從平丘方向帶回的那個消息之時,心中總有一種說不出的擔憂。
    這讓他麵對著袁紹意圖進軍的這個計劃,難免表現出了幾分抗拒。
    但眼見袁紹對著他投來了一個警告的目光,顯然不希望他繼續保持著此等表現,許攸又將這個神情給收了回去,隻說道:“明公若是真不打算變更這個計劃了倒也無妨,但這襲營之中,明公畢竟不是……請切莫衝在最前麵。”
    袁紹的臉色有一瞬的黑沉。
    他怎麽會聽不出許攸在此刻那句可疑的停頓中省略掉的是什麽話。
    許攸說的是,他畢竟不是喬琰。
    隻不過想到許攸陪同他來到兗州已冒著不小的風險,袁紹還是將本欲出口的指責給收了回去。
    算了,在這一點上比不過就比不過了,等他將曹孟德給收拾了之後再見分曉!
    而袁紹要說服在場的其餘各方勢力,可要比說服許攸容易得多了。
    袁紹還有退路可言,這些人卻沒有。
    邊讓的死訊、張邈的死訊、張超和臧洪被圍困,都好像是他們的前路都已經被提前打出了一個樣板。除非他們能有什麽移山填海、平地飛仙的本事,在須臾之間將家族都給直接搬遷到冀州境內去,否則他們必須麵對這個現實。
    他們還尚未出手,曹操已然對著兗州世家發起了清算!
    若是真能通過進攻平丘城外的軍營,讓城中的守軍一並殺出,來上一個裏應外合,將曹操給擊敗,就算真要為此付出不少人力的犧牲,那也總比所有人都一並死了要強。
    袁紹這位大將軍在此時並未抽身離開,而是決意於和他們一道北上作戰,以圖一個絕地反擊的機會,更是讓他們在心中多了幾分信心。
    在臨近黃昏的時候,他們便抵達了平丘城的附近,在周遭的一處山坳裏躲藏了起來。
    先行一步前往探查的隊伍所帶回來的消息,與那壽張王氏子弟所帶回的,幾乎沒有什麽區別。
    曹操兵臨平丘城下,平丘城中的守軍也難以突破周遭的防守而出。
    好在,曹操此刻手中的人手也並不太多,其中甚至有些不知道從何處弄來濫竽充數的,這才形成了這等狀似龐大的隊伍。
    “曹孟德能攔截住兩位將軍的突圍,與這部分兵卒的人數優勢密不可分。但身在城頭的兩位將軍看不出其中的殊異之處,我們在城下窺伺卻還能看出一二。”
    許攸在麵前的地圖上寫寫畫畫,從他們此刻的位置,朝著那平丘城門指示出了一條路線來,“天明之前,軍營防守最為薄弱的時候,便是我等動手之時,就從此地!”
    曹操似乎是將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那平丘守軍的身上,甚至沒有朝著周遭發起任何一點查探,或許是覺得在這陳留地界上,在張邈邊讓已死、張超臧洪又受困的情況下,已再沒有人能對他做出任何的攔阻。
    但以袁紹看來,這份傲慢立刻就會給他帶來一個深刻的教訓,也讓他知道,何為勝利就在眼前卻一朝喪盡!
    當這天明前的熹微光亮到來之際,袁紹坐於馬上,朝著許攸選定作為突破口的方向指去,喝道:“出發!”
    他若是還記得公孫瓚一度遭到的教訓他便應當知道,這等所謂勝券在握的襲營未必能如他所想的那般順利。
    可他印象裏的幽州已隻剩了曾經將高覽給劫掠走的呂布等人,又哪裏還能記得公孫瓚和蹋頓他們曾經在與張遼的對峙中遭逢的那場戰事。
    他的全部心神也都已集中在了眼前。
    那已是距離曹操軍營並不算太遠的位置。
    當這場奔襲的動靜將淩晨的軍營給驚動起來的時候,袁紹這邊的先頭騎兵已衝到了那營寨外圍。
    他總算還是從軍中選出了幾個在騎術上拿得出手,武力也尚可的好苗子,令他們在這衝鋒的頭陣中拿出足夠有衝擊力的表現。
    世家私兵在武器上的精良也並未辜負袁紹對他們所寄托的期待。
    他們已仰仗著這份先決的優勢衝破那外圍的屏障,一舉攻入了這營地之中。
    那些在許攸判斷來看乃是充數的士卒,在這突如其來的襲營麵前,簡直是要多慌亂有多慌亂,甚至當這一路衝殺而入的騎兵在這營中點起了火,以圖讓那城頭的守軍看見此地異動的時候,他們竟然也隻是拽著自己的武器狼狽奔走。
    在後方的騎兵手握長刀即將落到他們身上的時候,他們便摔進了那周遭的營帳裏,借著這還未大亮的天光給自己尋求一方庇護。
    混亂的交戰裏袁紹無法判斷他的那些士卒到底砍殺了多少敵人,他隻是在先頭部隊點火得手的那一刻,對著後方的其餘兵卒下達了一個進攻的指令。
    這些與人交手經驗並不豐厚的私兵眼見前鋒的得手,倒是在這等直麵戰場的氣氛中生出了萬丈豪情,也一個個都不甘於落後地朝著那營盤之中衝殺了進去。
    臧洪本就和張超輪流守夜,以防出現突然攻城的情況,此刻就站在城頭,絕不會忽略掉這一出動靜。
    自平丘城頭看去,那一道著火的軌跡簡直像是將下方黑壓壓的營盤撕扯出了一個鮮明的裂口,並在以一種格外迅疾的方式朝著兩側擴散。
    眼見這樣的一幕,他一把握緊了手中的長劍。
    下頭的兵戈交擊之聲,更是讓他本就不多的困意徹底被驅散了開來。
    這絕不會是曹操為了將他們逼迫出城所拿出的戲碼。
    他和張超的守城局麵,遠比袁紹他們觀望到的要差得多。
    曹操確實沒有了陳宮這個軍師,卻又有了那本應在虎牢關的郭嘉與他一道策劃這場戰事。
    在本已勝利將至的局麵裏,他們何必讓自己的下屬遭到這等平白的損失。
    那應當是早前陳宮聯絡的兗州世家,因在此時發覺了陳留地界上的情況,前來此地做出了支援。
    這份支援……
    來得當真是太及時了!
    倘若他們能抓住這個機會出城,就算不能將曹操反製,起碼也有了脫離束縛的可能。
    他匆匆走下了城頭,對著城中的守軍做出了調度,便見張超也已聞聲趕了過來。
    聽臧洪快速地說出了自己的判斷,張超頷首回道:“我信你,我等一道殺出城去!”
    若不能成功突圍,他們遲早要被曹操拿下,隻有死路一條。
    倘若外頭的變故乃是曹操玩出的戲碼,他們貿然出城,也是死路一條。
    反正橫豎都是死,那麽為何不選擇一個尚有一線生機的方式呢?
    隨著這兩位決策者的下令,平丘城的城門頓時打開了其中的一扇,城中守軍呼應著袁紹領兵來援的方向,朝著曹操的營盤做出了衝擊。
    這本該是人們還在昏昏欲睡的時候。
    平丘城下卻已因又一方勢力的入場,變成了一出越發熱火朝天的交戰。
    火勢隨著袁紹的兵馬入內而越發旺盛,更為熾烈的無疑是由臧洪所率領的部從心中的求生之火。
    他們用著遠比平日裏更快的速度衝向了這片火光,意圖從這露出一線的縫隙裏掙脫出去。
    周遭晃動的人影和光暗交界中不太分明的視線,都沒有阻礙他們的腳步。
    他們必須比敵方的速度更快才行。
    作為他們對手的那一方,也已有人影搖動,攔截在了他們的前麵。
    這或許不是交戰的最佳時機,卻是他們不得不動的時候!
    倘若有人能從這一片交鋒膠著之地的上空看去的話,便會看到這樣一片滾水油鍋的場麵。
    在這片好像所有人都在為了自己的目的行動起來的畫麵裏,唯獨沒有動作的隻剩下了一個人。
    但他並不是簡單的靜止。
    他已經在這軍營的巢車之上待了一夜。
    這種有若雕像一般的狀態,到了讓人以為這上頭無人的地步。
    當潮水一般的兵卒從那平丘城中湧出,灌入這軍營之中的時候,他才終於在這並不分明的光亮中慢慢地搭弓上弦,挽箭在手,遙遙指向了其中的一個方向。
    六年之前的荊州,他發出的一支箭矢將意圖北上的孫堅給擊殺在了當場。
    而今日,他久未正式參與戰事的手因為平日裏的訓練,依然穩當得驚人。
    緊繃的弓弦有一瞬間像是處在了完全定格的狀態。
    可下一刻,所有的一切又都在黃忠的手中活了過來。
    人是活的,弓是活的,他手中放出去的那支箭更是活的!
    在這亂軍交鋒的箭雨橫飛之中,他清楚地看到了自己那支箭的軌跡,也知道那絕不會有落空的結果。
    這支箭以雷霆貫徹的速度與力道貫穿了臧洪的咽喉。
    這位兗州將領捂住了脖頸,卻沒能阻礙那支箭矢奪命的殺招。
    他甚至還未曾與袁紹等人的軍隊合兵在一處,便已經摔下了馬去,斷絕了生機。
    也就是在他墜地的那一刻,周遭驟然響起了一陣陣急促的鼓聲。
    袁紹驚愕地朝著周遭看去,正見這片被他們點起的火海被兩道涇渭分明的界限與其他各處隔斷了開來。
    那些本還在半明半暗光線裏的營帳周遭,一支支火把像是無數雙眼睛一般亮了起來。
    每一雙都像是在看著他所在的方向。
    他此刻哪裏還有這個多餘的心情去在乎臧洪的死活。
    一個可怕的念頭已經徹底占據了他的腦海——
    糟了,中計了!
    邊讓的身份注定了他在軍伍之中是被庇護起來的存在,除非當真遇到了極為特殊的情況,怎麽會讓他上了戰場還讓他喪命。
    能殺了他的,隻有可能是曹操!
    “文禮先生喜好酒宴,我曾經與他有過幾麵之緣,絕不會錯認,在令幾人繼續將他送回浚儀後便趕緊趕回了。”
    他已不敢再多想了。
    邊讓已死的情況下,陳宮呢?剛剛回到那軍營之中的鍾繇呢?
    現在被困於平丘城中的張超和臧洪,又能夠支撐多少時間呢?
    這突如其來的情況同樣打了袁紹一個措手不及。
    他若是此時身在鄴城,驚聞了這樣的消息,該當做的是一麵以冀州兵馬南下,一麵以鄴城朝廷的名號對著曹操發出問責,可偏偏他此時身在這陳留地界,手下也是一群由世家私兵組成的隊伍。
    這要讓他如何以尋常的方式應對這場變故?
    他或許可以趁著曹操在圍城平丘之時直接選擇退去,起碼,在曹操未曾發覺他們到來的情況下,他們的離開也不會引發任何的動靜才對。
    但袁紹也清楚,倘若他真做出了這樣的決定,此刻這些還心向於他的兗州世家子弟何止是要對他失望,隻怕明日,他的怯懦表現也要聞名於各州了。
    按照喬琰那個動不動把事情往樂平月報上掛的表現,袁紹不必懷疑此事的傳播速度。
    而這還不過是其中最小的一個影響。
    他真的能夠承受兗州和豫州都落入了喬琰手中的結果嗎?
    不能,絕不能!
    他尤其不能接受,在自己明明已經來到了兗州的情況下,還得到一個這樣的結果。
    袁紹被屢次摧殘的驕傲,在眼下的這等困境中幾乎是完全被激發了出來。
    在將那壽張王氏子弟暫時安頓了下去,嚴令他不得與其他人接觸後,他便朝著許攸說道:“我打算奇襲平丘城下。”
    他說出的是自己的決斷,並不像是此前那樣對許攸做出問詢。
    袁紹接著說道:“你我都很清楚,張孟高與臧子源若是此刻就已被困城中,等到曹孟德從東郡征調兵馬南下,他們將更不可能做出反擊,隻能被困死在那裏,或者是城破而亡。唯一的機會,就是此刻雙方的人手並未相差太多,有人能夠在此時襲擊城下,打開一條豁口,令城中之人有突圍的機會!”
    倘若張超和臧洪乃是那等無能之人,袁紹或許還不會做出這個決斷。
    但他們並不是,在已有張邈喪生,又有曹操對他們發起圍剿的情況,他們當真會對袁紹這份救援所給出的機會視而不見嗎?
    袁紹能想明白這個道理,許攸也當然能想明白。
    可不知道為何,當他想到從平丘方向帶回的那個消息之時,心中總有一種說不出的擔憂。
    這讓他麵對著袁紹意圖進軍的這個計劃,難免表現出了幾分抗拒。
    但眼見袁紹對著他投來了一個警告的目光,顯然不希望他繼續保持著此等表現,許攸又將這個神情給收了回去,隻說道:“明公若是真不打算變更這個計劃了倒也無妨,但這襲營之中,明公畢竟不是……請切莫衝在最前麵。”
    袁紹的臉色有一瞬的黑沉。
    他怎麽會聽不出許攸在此刻那句可疑的停頓中省略掉的是什麽話。
    許攸說的是,他畢竟不是喬琰。
    隻不過想到許攸陪同他來到兗州已冒著不小的風險,袁紹還是將本欲出口的指責給收了回去。
    算了,在這一點上比不過就比不過了,等他將曹孟德給收拾了之後再見分曉!
    而袁紹要說服在場的其餘各方勢力,可要比說服許攸容易得多了。
    袁紹還有退路可言,這些人卻沒有。
    邊讓的死訊、張邈的死訊、張超和臧洪被圍困,都好像是他們的前路都已經被提前打出了一個樣板。除非他們能有什麽移山填海、平地飛仙的本事,在須臾之間將家族都給直接搬遷到冀州境內去,否則他們必須麵對這個現實。
    他們還尚未出手,曹操已然對著兗州世家發起了清算!
    若是真能通過進攻平丘城外的軍營,讓城中的守軍一並殺出,來上一個裏應外合,將曹操給擊敗,就算真要為此付出不少人力的犧牲,那也總比所有人都一並死了要強。
    袁紹這位大將軍在此時並未抽身離開,而是決意於和他們一道北上作戰,以圖一個絕地反擊的機會,更是讓他們在心中多了幾分信心。
    在臨近黃昏的時候,他們便抵達了平丘城的附近,在周遭的一處山坳裏躲藏了起來。
    先行一步前往探查的隊伍所帶回來的消息,與那壽張王氏子弟所帶回的,幾乎沒有什麽區別。
    曹操兵臨平丘城下,平丘城中的守軍也難以突破周遭的防守而出。
    好在,曹操此刻手中的人手也並不太多,其中甚至有些不知道從何處弄來濫竽充數的,這才形成了這等狀似龐大的隊伍。
    “曹孟德能攔截住兩位將軍的突圍,與這部分兵卒的人數優勢密不可分。但身在城頭的兩位將軍看不出其中的殊異之處,我們在城下窺伺卻還能看出一二。”
    許攸在麵前的地圖上寫寫畫畫,從他們此刻的位置,朝著那平丘城門指示出了一條路線來,“天明之前,軍營防守最為薄弱的時候,便是我等動手之時,就從此地!”
    曹操似乎是將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那平丘守軍的身上,甚至沒有朝著周遭發起任何一點查探,或許是覺得在這陳留地界上,在張邈邊讓已死、張超臧洪又受困的情況下,已再沒有人能對他做出任何的攔阻。
    但以袁紹看來,這份傲慢立刻就會給他帶來一個深刻的教訓,也讓他知道,何為勝利就在眼前卻一朝喪盡!
    當這天明前的熹微光亮到來之際,袁紹坐於馬上,朝著許攸選定作為突破口的方向指去,喝道:“出發!”
    他若是還記得公孫瓚一度遭到的教訓他便應當知道,這等所謂勝券在握的襲營未必能如他所想的那般順利。
    可他印象裏的幽州已隻剩了曾經將高覽給劫掠走的呂布等人,又哪裏還能記得公孫瓚和蹋頓他們曾經在與張遼的對峙中遭逢的那場戰事。
    他的全部心神也都已集中在了眼前。
    那已是距離曹操軍營並不算太遠的位置。
    當這場奔襲的動靜將淩晨的軍營給驚動起來的時候,袁紹這邊的先頭騎兵已衝到了那營寨外圍。
    他總算還是從軍中選出了幾個在騎術上拿得出手,武力也尚可的好苗子,令他們在這衝鋒的頭陣中拿出足夠有衝擊力的表現。
    世家私兵在武器上的精良也並未辜負袁紹對他們所寄托的期待。
    他們已仰仗著這份先決的優勢衝破那外圍的屏障,一舉攻入了這營地之中。
    那些在許攸判斷來看乃是充數的士卒,在這突如其來的襲營麵前,簡直是要多慌亂有多慌亂,甚至當這一路衝殺而入的騎兵在這營中點起了火,以圖讓那城頭的守軍看見此地異動的時候,他們竟然也隻是拽著自己的武器狼狽奔走。
    在後方的騎兵手握長刀即將落到他們身上的時候,他們便摔進了那周遭的營帳裏,借著這還未大亮的天光給自己尋求一方庇護。
    混亂的交戰裏袁紹無法判斷他的那些士卒到底砍殺了多少敵人,他隻是在先頭部隊點火得手的那一刻,對著後方的其餘兵卒下達了一個進攻的指令。
    這些與人交手經驗並不豐厚的私兵眼見前鋒的得手,倒是在這等直麵戰場的氣氛中生出了萬丈豪情,也一個個都不甘於落後地朝著那營盤之中衝殺了進去。
    臧洪本就和張超輪流守夜,以防出現突然攻城的情況,此刻就站在城頭,絕不會忽略掉這一出動靜。
    自平丘城頭看去,那一道著火的軌跡簡直像是將下方黑壓壓的營盤撕扯出了一個鮮明的裂口,並在以一種格外迅疾的方式朝著兩側擴散。
    眼見這樣的一幕,他一把握緊了手中的長劍。
    下頭的兵戈交擊之聲,更是讓他本就不多的困意徹底被驅散了開來。
    這絕不會是曹操為了將他們逼迫出城所拿出的戲碼。
    他和張超的守城局麵,遠比袁紹他們觀望到的要差得多。
    曹操確實沒有了陳宮這個軍師,卻又有了那本應在虎牢關的郭嘉與他一道策劃這場戰事。
    在本已勝利將至的局麵裏,他們何必讓自己的下屬遭到這等平白的損失。
    那應當是早前陳宮聯絡的兗州世家,因在此時發覺了陳留地界上的情況,前來此地做出了支援。
    這份支援……
    來得當真是太及時了!
    倘若他們能抓住這個機會出城,就算不能將曹操反製,起碼也有了脫離束縛的可能。
    他匆匆走下了城頭,對著城中的守軍做出了調度,便見張超也已聞聲趕了過來。
    聽臧洪快速地說出了自己的判斷,張超頷首回道:“我信你,我等一道殺出城去!”
    若不能成功突圍,他們遲早要被曹操拿下,隻有死路一條。
    倘若外頭的變故乃是曹操玩出的戲碼,他們貿然出城,也是死路一條。
    反正橫豎都是死,那麽為何不選擇一個尚有一線生機的方式呢?
    隨著這兩位決策者的下令,平丘城的城門頓時打開了其中的一扇,城中守軍呼應著袁紹領兵來援的方向,朝著曹操的營盤做出了衝擊。
    這本該是人們還在昏昏欲睡的時候。
    平丘城下卻已因又一方勢力的入場,變成了一出越發熱火朝天的交戰。
    火勢隨著袁紹的兵馬入內而越發旺盛,更為熾烈的無疑是由臧洪所率領的部從心中的求生之火。
    他們用著遠比平日裏更快的速度衝向了這片火光,意圖從這露出一線的縫隙裏掙脫出去。
    周遭晃動的人影和光暗交界中不太分明的視線,都沒有阻礙他們的腳步。
    他們必須比敵方的速度更快才行。
    作為他們對手的那一方,也已有人影搖動,攔截在了他們的前麵。
    這或許不是交戰的最佳時機,卻是他們不得不動的時候!
    倘若有人能從這一片交鋒膠著之地的上空看去的話,便會看到這樣一片滾水油鍋的場麵。
    在這片好像所有人都在為了自己的目的行動起來的畫麵裏,唯獨沒有動作的隻剩下了一個人。
    但他並不是簡單的靜止。
    他已經在這軍營的巢車之上待了一夜。
    這種有若雕像一般的狀態,到了讓人以為這上頭無人的地步。
    當潮水一般的兵卒從那平丘城中湧出,灌入這軍營之中的時候,他才終於在這並不分明的光亮中慢慢地搭弓上弦,挽箭在手,遙遙指向了其中的一個方向。
    六年之前的荊州,他發出的一支箭矢將意圖北上的孫堅給擊殺在了當場。
    而今日,他久未正式參與戰事的手因為平日裏的訓練,依然穩當得驚人。
    緊繃的弓弦有一瞬間像是處在了完全定格的狀態。
    可下一刻,所有的一切又都在黃忠的手中活了過來。
    人是活的,弓是活的,他手中放出去的那支箭更是活的!
    在這亂軍交鋒的箭雨橫飛之中,他清楚地看到了自己那支箭的軌跡,也知道那絕不會有落空的結果。
    這支箭以雷霆貫徹的速度與力道貫穿了臧洪的咽喉。
    這位兗州將領捂住了脖頸,卻沒能阻礙那支箭矢奪命的殺招。
    他甚至還未曾與袁紹等人的軍隊合兵在一處,便已經摔下了馬去,斷絕了生機。
    也就是在他墜地的那一刻,周遭驟然響起了一陣陣急促的鼓聲。
    袁紹驚愕地朝著周遭看去,正見這片被他們點起的火海被兩道涇渭分明的界限與其他各處隔斷了開來。
    那些本還在半明半暗光線裏的營帳周遭,一支支火把像是無數雙眼睛一般亮了起來。
    每一雙都像是在看著他所在的方向。
    他此刻哪裏還有這個多餘的心情去在乎臧洪的死活。
    一個可怕的念頭已經徹底占據了他的腦海——
    糟了,中計了!
    邊讓的身份注定了他在軍伍之中是被庇護起來的存在,除非當真遇到了極為特殊的情況,怎麽會讓他上了戰場還讓他喪命。
    能殺了他的,隻有可能是曹操!
    “文禮先生喜好酒宴,我曾經與他有過幾麵之緣,絕不會錯認,在令幾人繼續將他送回浚儀後便趕緊趕回了。”
    他已不敢再多想了。
    邊讓已死的情況下,陳宮呢?剛剛回到那軍營之中的鍾繇呢?
    現在被困於平丘城中的張超和臧洪,又能夠支撐多少時間呢?
    這突如其來的情況同樣打了袁紹一個措手不及。
    他若是此時身在鄴城,驚聞了這樣的消息,該當做的是一麵以冀州兵馬南下,一麵以鄴城朝廷的名號對著曹操發出問責,可偏偏他此時身在這陳留地界,手下也是一群由世家私兵組成的隊伍。
    這要讓他如何以尋常的方式應對這場變故?
    他或許可以趁著曹操在圍城平丘之時直接選擇退去,起碼,在曹操未曾發覺他們到來的情況下,他們的離開也不會引發任何的動靜才對。
    但袁紹也清楚,倘若他真做出了這樣的決定,此刻這些還心向於他的兗州世家子弟何止是要對他失望,隻怕明日,他的怯懦表現也要聞名於各州了。
    按照喬琰那個動不動把事情往樂平月報上掛的表現,袁紹不必懷疑此事的傳播速度。
    而這還不過是其中最小的一個影響。
    他真的能夠承受兗州和豫州都落入了喬琰手中的結果嗎?
    不能,絕不能!
    他尤其不能接受,在自己明明已經來到了兗州的情況下,還得到一個這樣的結果。
    袁紹被屢次摧殘的驕傲,在眼下的這等困境中幾乎是完全被激發了出來。
    在將那壽張王氏子弟暫時安頓了下去,嚴令他不得與其他人接觸後,他便朝著許攸說道:“我打算奇襲平丘城下。”
    他說出的是自己的決斷,並不像是此前那樣對許攸做出問詢。
    袁紹接著說道:“你我都很清楚,張孟高與臧子源若是此刻就已被困城中,等到曹孟德從東郡征調兵馬南下,他們將更不可能做出反擊,隻能被困死在那裏,或者是城破而亡。唯一的機會,就是此刻雙方的人手並未相差太多,有人能夠在此時襲擊城下,打開一條豁口,令城中之人有突圍的機會!”
    倘若張超和臧洪乃是那等無能之人,袁紹或許還不會做出這個決斷。
    但他們並不是,在已有張邈喪生,又有曹操對他們發起圍剿的情況,他們當真會對袁紹這份救援所給出的機會視而不見嗎?
    袁紹能想明白這個道理,許攸也當然能想明白。
    可不知道為何,當他想到從平丘方向帶回的那個消息之時,心中總有一種說不出的擔憂。
    這讓他麵對著袁紹意圖進軍的這個計劃,難免表現出了幾分抗拒。
    但眼見袁紹對著他投來了一個警告的目光,顯然不希望他繼續保持著此等表現,許攸又將這個神情給收了回去,隻說道:“明公若是真不打算變更這個計劃了倒也無妨,但這襲營之中,明公畢竟不是……請切莫衝在最前麵。”
    袁紹的臉色有一瞬的黑沉。
    他怎麽會聽不出許攸在此刻那句可疑的停頓中省略掉的是什麽話。
    許攸說的是,他畢竟不是喬琰。
    隻不過想到許攸陪同他來到兗州已冒著不小的風險,袁紹還是將本欲出口的指責給收了回去。
    算了,在這一點上比不過就比不過了,等他將曹孟德給收拾了之後再見分曉!
    而袁紹要說服在場的其餘各方勢力,可要比說服許攸容易得多了。
    袁紹還有退路可言,這些人卻沒有。
    邊讓的死訊、張邈的死訊、張超和臧洪被圍困,都好像是他們的前路都已經被提前打出了一個樣板。除非他們能有什麽移山填海、平地飛仙的本事,在須臾之間將家族都給直接搬遷到冀州境內去,否則他們必須麵對這個現實。
    他們還尚未出手,曹操已然對著兗州世家發起了清算!
    若是真能通過進攻平丘城外的軍營,讓城中的守軍一並殺出,來上一個裏應外合,將曹操給擊敗,就算真要為此付出不少人力的犧牲,那也總比所有人都一並死了要強。
    袁紹這位大將軍在此時並未抽身離開,而是決意於和他們一道北上作戰,以圖一個絕地反擊的機會,更是讓他們在心中多了幾分信心。
    在臨近黃昏的時候,他們便抵達了平丘城的附近,在周遭的一處山坳裏躲藏了起來。
    先行一步前往探查的隊伍所帶回來的消息,與那壽張王氏子弟所帶回的,幾乎沒有什麽區別。
    曹操兵臨平丘城下,平丘城中的守軍也難以突破周遭的防守而出。
    好在,曹操此刻手中的人手也並不太多,其中甚至有些不知道從何處弄來濫竽充數的,這才形成了這等狀似龐大的隊伍。
    “曹孟德能攔截住兩位將軍的突圍,與這部分兵卒的人數優勢密不可分。但身在城頭的兩位將軍看不出其中的殊異之處,我們在城下窺伺卻還能看出一二。”
    許攸在麵前的地圖上寫寫畫畫,從他們此刻的位置,朝著那平丘城門指示出了一條路線來,“天明之前,軍營防守最為薄弱的時候,便是我等動手之時,就從此地!”
    曹操似乎是將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那平丘守軍的身上,甚至沒有朝著周遭發起任何一點查探,或許是覺得在這陳留地界上,在張邈邊讓已死、張超臧洪又受困的情況下,已再沒有人能對他做出任何的攔阻。
    但以袁紹看來,這份傲慢立刻就會給他帶來一個深刻的教訓,也讓他知道,何為勝利就在眼前卻一朝喪盡!
    當這天明前的熹微光亮到來之際,袁紹坐於馬上,朝著許攸選定作為突破口的方向指去,喝道:“出發!”
    他若是還記得公孫瓚一度遭到的教訓他便應當知道,這等所謂勝券在握的襲營未必能如他所想的那般順利。
    可他印象裏的幽州已隻剩了曾經將高覽給劫掠走的呂布等人,又哪裏還能記得公孫瓚和蹋頓他們曾經在與張遼的對峙中遭逢的那場戰事。
    他的全部心神也都已集中在了眼前。
    那已是距離曹操軍營並不算太遠的位置。
    當這場奔襲的動靜將淩晨的軍營給驚動起來的時候,袁紹這邊的先頭騎兵已衝到了那營寨外圍。
    他總算還是從軍中選出了幾個在騎術上拿得出手,武力也尚可的好苗子,令他們在這衝鋒的頭陣中拿出足夠有衝擊力的表現。
    世家私兵在武器上的精良也並未辜負袁紹對他們所寄托的期待。
    他們已仰仗著這份先決的優勢衝破那外圍的屏障,一舉攻入了這營地之中。
    那些在許攸判斷來看乃是充數的士卒,在這突如其來的襲營麵前,簡直是要多慌亂有多慌亂,甚至當這一路衝殺而入的騎兵在這營中點起了火,以圖讓那城頭的守軍看見此地異動的時候,他們竟然也隻是拽著自己的武器狼狽奔走。
    在後方的騎兵手握長刀即將落到他們身上的時候,他們便摔進了那周遭的營帳裏,借著這還未大亮的天光給自己尋求一方庇護。
    混亂的交戰裏袁紹無法判斷他的那些士卒到底砍殺了多少敵人,他隻是在先頭部隊點火得手的那一刻,對著後方的其餘兵卒下達了一個進攻的指令。
    這些與人交手經驗並不豐厚的私兵眼見前鋒的得手,倒是在這等直麵戰場的氣氛中生出了萬丈豪情,也一個個都不甘於落後地朝著那營盤之中衝殺了進去。
    臧洪本就和張超輪流守夜,以防出現突然攻城的情況,此刻就站在城頭,絕不會忽略掉這一出動靜。
    自平丘城頭看去,那一道著火的軌跡簡直像是將下方黑壓壓的營盤撕扯出了一個鮮明的裂口,並在以一種格外迅疾的方式朝著兩側擴散。
    眼見這樣的一幕,他一把握緊了手中的長劍。
    下頭的兵戈交擊之聲,更是讓他本就不多的困意徹底被驅散了開來。
    這絕不會是曹操為了將他們逼迫出城所拿出的戲碼。
    他和張超的守城局麵,遠比袁紹他們觀望到的要差得多。
    曹操確實沒有了陳宮這個軍師,卻又有了那本應在虎牢關的郭嘉與他一道策劃這場戰事。
    在本已勝利將至的局麵裏,他們何必讓自己的下屬遭到這等平白的損失。
    那應當是早前陳宮聯絡的兗州世家,因在此時發覺了陳留地界上的情況,前來此地做出了支援。
    這份支援……
    來得當真是太及時了!
    倘若他們能抓住這個機會出城,就算不能將曹操反製,起碼也有了脫離束縛的可能。
    他匆匆走下了城頭,對著城中的守軍做出了調度,便見張超也已聞聲趕了過來。
    聽臧洪快速地說出了自己的判斷,張超頷首回道:“我信你,我等一道殺出城去!”
    若不能成功突圍,他們遲早要被曹操拿下,隻有死路一條。
    倘若外頭的變故乃是曹操玩出的戲碼,他們貿然出城,也是死路一條。
    反正橫豎都是死,那麽為何不選擇一個尚有一線生機的方式呢?
    隨著這兩位決策者的下令,平丘城的城門頓時打開了其中的一扇,城中守軍呼應著袁紹領兵來援的方向,朝著曹操的營盤做出了衝擊。
    這本該是人們還在昏昏欲睡的時候。
    平丘城下卻已因又一方勢力的入場,變成了一出越發熱火朝天的交戰。
    火勢隨著袁紹的兵馬入內而越發旺盛,更為熾烈的無疑是由臧洪所率領的部從心中的求生之火。
    他們用著遠比平日裏更快的速度衝向了這片火光,意圖從這露出一線的縫隙裏掙脫出去。
    周遭晃動的人影和光暗交界中不太分明的視線,都沒有阻礙他們的腳步。
    他們必須比敵方的速度更快才行。
    作為他們對手的那一方,也已有人影搖動,攔截在了他們的前麵。
    這或許不是交戰的最佳時機,卻是他們不得不動的時候!
    倘若有人能從這一片交鋒膠著之地的上空看去的話,便會看到這樣一片滾水油鍋的場麵。
    在這片好像所有人都在為了自己的目的行動起來的畫麵裏,唯獨沒有動作的隻剩下了一個人。
    但他並不是簡單的靜止。
    他已經在這軍營的巢車之上待了一夜。
    這種有若雕像一般的狀態,到了讓人以為這上頭無人的地步。
    當潮水一般的兵卒從那平丘城中湧出,灌入這軍營之中的時候,他才終於在這並不分明的光亮中慢慢地搭弓上弦,挽箭在手,遙遙指向了其中的一個方向。
    六年之前的荊州,他發出的一支箭矢將意圖北上的孫堅給擊殺在了當場。
    而今日,他久未正式參與戰事的手因為平日裏的訓練,依然穩當得驚人。
    緊繃的弓弦有一瞬間像是處在了完全定格的狀態。
    可下一刻,所有的一切又都在黃忠的手中活了過來。
    人是活的,弓是活的,他手中放出去的那支箭更是活的!
    在這亂軍交鋒的箭雨橫飛之中,他清楚地看到了自己那支箭的軌跡,也知道那絕不會有落空的結果。
    這支箭以雷霆貫徹的速度與力道貫穿了臧洪的咽喉。
    這位兗州將領捂住了脖頸,卻沒能阻礙那支箭矢奪命的殺招。
    他甚至還未曾與袁紹等人的軍隊合兵在一處,便已經摔下了馬去,斷絕了生機。
    也就是在他墜地的那一刻,周遭驟然響起了一陣陣急促的鼓聲。
    袁紹驚愕地朝著周遭看去,正見這片被他們點起的火海被兩道涇渭分明的界限與其他各處隔斷了開來。
    那些本還在半明半暗光線裏的營帳周遭,一支支火把像是無數雙眼睛一般亮了起來。
    每一雙都像是在看著他所在的方向。
    他此刻哪裏還有這個多餘的心情去在乎臧洪的死活。
    一個可怕的念頭已經徹底占據了他的腦海——
    糟了,中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