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剜眼穀
字數:4043 加入書籤
灰仙講過天頂宮的道路和去往通天樹的道路之後就收了法身,消失不見了。
不過我卻陷入思考,因為灰仙說的這個方向雖然跟天頂宮的道路是相反的,但跟那位苗婆婆前往的方向卻是一致的。
難道說,那位苗婆婆更重要的事情,跟那個通天樹有關?
我這邊正思考著,東北馬家三名男子卻已經等不及:“丁大師,很抱歉,我們不能陪你到天頂宮了,我們要帶英蓮去通天樹那裏治病!”
我見他們幾個主意已定,也不好說什麽,隻好提醒他們苗婆婆也可能去了那個方向。
這三個人也說道自己不會輕易跟苗婆婆動手,惹不起就躲唄。
而且他們三個人都拿到了東北馬家的保家大仙,就算苗婆婆要對付他們,對他們這麽厲害的保家仙也會有所顧忌。
他們既然這麽說,我也不好說什麽,隻好與他們告別。
我渡河之後,朝著西邊繼續前進尋找鍾雨蝶,而他們則折返回去,朝著通天樹的位置出發。
雖然昨晚在河邊與魚人怪和彘獸的打鬥很是凶險,不過白天渡河的時候,自己對這條河的感覺,卻與昨晚有很大的不同。
昨晚住在河邊,卻一直感覺這條河是不祥之地。
今天渡河的時候卻再沒有了這種感覺。
想來,昨天晚上我們幾個人是幹掉了這河底的怪物,還天地了一片淨土。
不過渡河時,我卻想到了那個彘獸脖子上的那個雷。
很明顯,那是一個現代化的武器,而且是剛剛卡上不久的。
那這又是誰弄的呢?
這讓我又想到那個盜墓三人組。
很明顯,那兩個男人都是用熱武器的高手,這剛好可以解釋,他們為什麽可以把s雷扔得那麽準。
也就是說,那三個人在渡河之前,應該也與這河裏的彘獸幹了一架。
可能他們運氣好,也可能是他們的武器先進。
總之,他們算是順利渡過河了。
他們此行的目的地應該就是雲頂宮。
聽楊留地召喚出的灰仙可以知道,這個雲頂宮其實就是一個登天大墓,這也正是盜墓賊所垂涎的地方。
因為這種大墓都藏著讓普通人一輩子吃穿不盡的寶藏。
這三個盜墓賊去雲頂宮並不奇怪。
隻是不知花骨朵帶著鍾雨蝶去雲頂宮用意如何。
這次苗疆之行,太過詭異。
而且在處理了之前的雲家、洪家和蔣家的災難之後,我發現越來越多的門派都冒了出來。
我感覺到這個江湖遠比我想象的複雜,我們丁家也並不是落魄到小村子的木匠。
我們祖上可能經曆過什麽驚天動地的大事,甚至我爺爺還有什麽很多秘密是瞞著我的。
我帶著這樣的困惑,急速趕路,終於在當天下午到達了一個叫剜眼穀的地方。
因為那個灰仙在指路時提到要到達天頂宮,必須要“先穿剜眼穀再過舍身潭”。
而剜眼穀就是第一個必須要路過的地方。
這個峽穀的穀口鳥語花香,山青水秀很是漂亮,但幾米之內的狹穀裏就是白霧升騰,瘴氣環繞,一看就是凶險之地。
不過於情於理,救出鍾雨蝶對於我來說是一個必須要完成的事情。
所以,就算是龍潭虎穴我還是要去闖一闖。
我先從隨身帶著的神機箱裏取出了一個紫色的小瓶倒出的液體,塗滿了自己身體露在外麵的皮膚。
這瓶裏裝的是深海龍魚的魚油,可以保護自己的皮膚被毒氣侵蝕。
塗完魚油之後,我又把小塊樟香木含在了嘴裏。
樟香有清心醒腦的功效,含在嘴裏再用內環呼吸法,就可以幾乎不用呼吸就能行走很長的時間。
這樣的話,我就不用擔心這穀底裏的瘴氣了。
準備好之後,我就走向了穀底。
剛走進穀底就看到一個白骨森森的小山堵住了前麵的道路。
這座小山是由各種獸骨堆積而成的,看上去十分地嚇人。
這小山底部的骨頭已經是腐朽不堪,一碰就碎,至少得有幾百年的曆史了。
而上麵的骨頭還很新鮮,甚至還有殘留的血肉。
很顯然,這穀底有什麽東西對穀外的野獸有著致命的誘惑,以至於它們前赴後繼地衝進穀底來送死。
隻是我有些不明白,這些野獸如果是被毒氣毒死的,它們屍體上的皮毛應該還會留著。
但現在它們身上的皮肉明顯都消失了。
這隻能說明一件事:這個穀底裏藏著什麽吃肉的怪物,把它們身上的皮肉都吃了個幹淨。
想到這裏,我身上不由得連汗毛都豎起來了。
這穀底有什麽怪物,能夠在毒氣之中活了這麽多年。
我再仔細看這座骨頭組成的小山,又發現了一些端倪。
一是這座小山的舊骨頭,有被腳踩碎的痕跡,而且這些腳印有深有淺,一看就不止一個人。
二是這座小山還有巨大爬行動物爬過的痕跡,這應該就是花骨朵的那條巴蛇。
看來那三個盜墓賊和花骨朵已經都進入到剜眼穀的深處了。
想到這裏,我趕緊加緊了自己的步伐,趕緊翻過了這座骨山朝著裏麵走去。
我越朝這穀底走,就發現這穀底就越奇怪。
首先這裏的瘴氣越來越少,到最後幾乎就感受不到了。
另外就是這穀底長了很多花苞一樣的奇怪植物,它們有齊腰那麽深,又如同從地底下伸出來長短不一的小手。
這些花苞如同攥緊的小手直直地豎在那裏,看上去有些好玩,甚至有些可愛。
不過我知道長在這麽恐怖地方的東西肯定不是表麵看上去這麽簡單。
我撿來一根小棍,輕輕地戳動這些植物,發現它們根本沒有反應。
甚至你去抽打它,它都沒有什麽反應,呆呆立在那裏沒有任何變化。
看它們沒有反應,我才小心翼翼地進入了這些植物的中間。
果然,它們都不為所動。
我屏住呼吸盡量不觸碰它們,然後慢慢移動自己的腳步,大概走了半裏多地,我終於走到這片植物的邊緣。
再一抬頭,前麵馬上就要到狹穀的盡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