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2章 皇帝陛下 被兒子們啃老了家人們誰懂呀

字數:5111   加入書籤

A+A-


    皇宮裏。
    太子帶來了最新的消息。
    在地下水道裏的那隊,來自相州丙字營的甲字隊軍卒們,並沒有在地下大開殺戒。..
    而是在疏通地下水道中,將多餘的建築拆除,和查抄出來的地下賊人留下的贓物。
    一起運到地上的西市內,售賣給需要的百姓們。
    換取的錢財用以安置從地下回到地上的窮苦百姓,和那些可憐的孩童女子還有乞丐等人。
    地下救出的女子多數家在外地,即便是在長安城內的,也不願歸家,害怕給家人帶來非議。安置她們在常安坊內,照顧無家可歸的孩童和乞丐,後續還能在坊內耕種,或是做些力所能及的營生。
    聽說是他們的夥長,夜裏冥思苦想,想出了個辦法。
    找了幾個讀了書會寫字的人,去聽這些人講地下水道內發生過的事情,再修飾一番後匯聚成傳奇故事,寫成了書在書肆內發賣。
    賺到的錢兩方分潤。
    西市裏這一塊地方,以後也留著,給這些人登台說話賣藝,或是買些衣裳鞋子,賺些生活所需的錢財。
    長安縣的縣尉和管理西市的西市署,都答應了會照應一二。
    以後這些人活下去是不成問題,隻是能活成什麽樣子,也是各人有各人的造化,看他們自己了。
    “嗯,處理得很妥當。”
    皇帝陛下聽得點頭,隨後又歎氣道,“哎,太子呀,你的這位外侄兒,還是膽子小了些呀!”
    “……外侄兒?”聰明睿智的太子殿下,眨了眨眼睛,才明白過來,他父皇說的是誰,不由的眼角抽了抽。
    父皇說的是那位姓陳的夥長。
    他開玩笑說過對方是父皇的外甥孫,父皇這會兒就轉頭說對方是他的外侄兒了。
    這門親戚,看樣子是要成真。
    不過比起還在吃奶的侄兒們,還有李家那些不成器的小輩,這位修為不俗又有擔當的外侄兒,認下的話,倒是不虧。
    “哎,這孩子就是有人寵著,知道有所依仗的,才敢無法無天。”
    皇帝陛下突然很感慨地歎了口氣,“聽說陳玄帆他小時候生了大病,腦子有疾。從小親生母親不知所蹤,父親在他年幼的時候,也不見了蹤影,留下孩子孤苦伶仃一個人,要不是遇上位好繼母,怕是早就不知淪落到哪裏去了。”
    “是呀,化作了一捧枯骨黃沙也說不定。”太子殿下陪著他爹說閑話,順嘴搭話道。
    “嗯,如此說來,汾陽王妃的確宅心仁厚,也難怪能成郭瑁的良配呀。”
    皇帝陛下輕拍著大腿尋思,自家外甥一向福運深厚,他找的王妃差不了。
    王妃待陳玄帆不薄,聽聞陳玄帆到了長安城,特意登門拜訪了這位繼母,頗有回護之意。
    這就是有情有義了。
    有情有義的人好呀。
    張采薇有福氣,成了汾陽王妃,成了他的外甥媳婦。
    他外甥郭瑁喊陳玄帆一聲兒子,對方也沒說不答應。
    這是他們李家福緣深厚,也是這母子兩個品行良善,才能有如今的際遇。
    兜兜轉轉的,都落在他老李家鍋裏。
    這是什麽?
    這是上蒼庇佑。
    皇帝陛下頗為自得,隻覺得這是他為帝王治理天下有道行的彰顯。
    再一想,陳玄帆如此年輕,聽說開始修煉時日不過數年,就有了如今的成就,掐著日子算一算,他進相互走獵妖軍,和汾陽王妃到長安是前後腳的事。
    這般巧合,說不定就是借了他們大唐李家的運勢。
    還有,朕還給了他們甲字隊那封,到東海的赦書。
    一飲一啄,皆是天定!
    這就是緣分呀!
    要不然為何偏偏是他?
    為何自家外甥郭瑁就認定他這個兒子?
    嗬嗬,這就叫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
    這好苗子,合該是他們李家的麒麟子!
    “朕記得,陳玄帆今年似乎是剛滿二十?”他想了想,不由地嘀咕道,“哎呀,看看人家的這二十歲,武道四品練氣歸元境!再看看咱家那幾個兔崽子!不像話!”
    “……父皇,咱家的也沒那麽差。至少,他們還是很孝順的。”太子殿下還是很仗義的,幫兄弟們說了好話。
    “孝順?哼,是挺孝順。”皇帝陛下冷哼了一聲,道,“昨天蜀王拿了兩個小桃子過來,說是千辛萬苦尋的靈桃,專門獻給我嚐嚐。”
    “父皇,這就是孝……”
    “兔崽子走的時候,從我這順走了一籃子更好的!”
    “……”
    對比之下,小時候過得苦,長大了有出息,懂事還知道分寸,能為舅爺爺排憂解難的外甥孫,簡直招人喜歡又讓人心疼。
    這還沒完,皇帝陛下伸手從龍腚瞧,瞧瞧!”
    “父皇,這是?”
    “哼,郭瑁說是他的大兒子送他的!”
    “……父皇,這是陳夥長送給汾陽王妃的。”
    “哈哈,朕就知道!他跑來朕這顯擺來了!讓朕給扣下了!別說,雖然東西不算太好,但這冬日裏頭用著,還真是合用!哈哈!”
    “……”皇宮裏比這羽毛好的東西,不說堆滿了寶庫,也是一抓一大把。
    但太子殿下很聰明閉上了嘴。
    因為再說下去,父皇就會知道,蜀王從他這撈走的一籃子鮮桃,一半帶回家了,一半根本沒帶出宮。
    直接孝敬給了他賢妃娘娘。
    為什麽太子殿下會知道呢?
    那還不是因為賢妃拿著桃去了皇後宮裏,大大地誇讚了一番兒子有孝心嘛。
    娘娘們吃著甜桃子,嘴裏心裏都是酸的。
    兄弟們這會兒肯定都被自己的老娘,明裏暗裏的催著表孝心。
    他這個太子都沒逃過,那幾位還想跑?
    幸好汾陽王沒收到陳玄帆的禮,不然他們兄弟幾個,又得出一筆大禮,來安撫老父親。
    嘖,今兒從父皇這順點什麽走,給母後送去呢?
    蜀王弄走了桃子,他就不能接著送桃兒了。
    要不,等會兒去看看興慶宮溫泉小秘境裏的葡萄熟了沒有?
    片刻之後,太子殿下告退,得到了去興慶宮巡查的恩準。
    又過了沒多長時間,內侍來報,說是魏王殿下來了。
    接著,吳王和漢王也接踵而至。
    都是聽說了長安城地下水道鬧賊人的事,父皇生了很大的氣,所以來陪著說說話。
    “嗯?”皇帝陛下放下奏折,有些納悶了,兒子們今天怎麽都這麽孝順?
    我生氣那都是昨天的事了。
    可是一想,兒子們孝順是好事,便很高興的招手,讓把人叫進來吧。
    這一天呀,皇帝陛下損失慘重。
    到了晚上氣的哭笑不得,罵了好幾聲的兔崽子,嚷嚷著要讓兒子們趕緊滾出長安去,滾回外任封地去。
    但是不行,天寒地凍的攆兒子走,天下人要笑話了。
    尤其是那些閑的難受的世家百官,肯定會很感興趣。
    皇帝陛下也不想再被人添堵,隻能是得等到二月底驚蟄以後。
    不過,他畢竟是當爹的,又是一國之君,想收拾兒子還是有的是辦法。
    若是被調入長安城尋找開明獸的軍卒們,順利的完成了使命,那不是就要離開長安,回歸駐地了嗎?
    剛好,順理成章地給朕把兒子們護送走!
    省得還要另作安排了。
    這還有人能說出什麽來?
    於是,皇帝陛下馬上就派人去督促,尋訪開明獸的各路人馬,讓他們抓緊一些。
    最好是立刻就把開明獸給找到!
    朕迫切地需要這個好消息,都有些等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