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9章 給安陽縣的父老鄉親種一棵大路燈

字數:4337   加入書籤

A+A-


    安陽縣。
    這座小縣城之中,縣衙門口側前方,十字街口橫向的那條街道之上。
    是之前發現的小靈脈,靈氣最濃鬱的地方。
    也是這一縣之地,最合適種下靈根的位置。
    若種在別的地方,悄無聲息就被人挖走了都不知道。
    種在這離著縣衙附近,有宵小之徒想下手,也得顧忌一二。
    陳玄帆閃身出現,正駐足於此。
    左右看了看,見周圍沒什麽人,便抬腳踩下。
    再抬起,所踩踏的地方,便出現了一個深坑。
    輕鬆寫意。
    看著腳下這個坑,他不禁挑了挑眉毛。
    想到了很久之前,也踩過一個坑。
    在初次登萬家門,當著萬老爺的麵踩的。
    ……好像也過去沒有多久。
    那個坑也要比這小的多了。
    算是為了留下,耍的一點小把戲。
    不由揉了揉鼻子,嘀咕道:“正好,離開之前,也踩一個坑,也算是有始有終。”
    這裏離著縣衙的大門口很近,平時普通百姓就不怎麽往這裏來。
    雖然安陽縣的吏治還算不錯,縣令的官聲甚好,但自古以來,百姓就畏官如畏妖鬼,誰沒事也不願意往這裏溜達。
    所以,他的動作沒有驚動到人。
    可是他站在這,卻已經被人留意上了。
    縣衙大門口可是有衙役值守的。
    本來有人站在縣衙附近,左看看右看看,不上前也不離開,就很惹人眼目了。
    這人瞧著又既不像是普通百姓和走街串巷的小販,也不像巨富的商賈或是權貴。
    年紀輕輕的卻在大中午的站在街麵上,這遊手好閑的模樣,倒像是誰家的公子。
    可誰家少爺出門,身邊不帶著隨扈?
    而且,看這穿著打扮更不似讀書人。
    本來這遇到可疑的人,在縣衙門口徘徊,總要上前盤問。
    雖然如今是太平年歲,但也有飛賊悍匪。
    要是來踩盤子的,讓縣令知道他們沒察覺出異常,出了事情也是難辭其咎。
    可這人的氣度模樣,又讓他們有些不敢上前查問。
    陳玄帆今天沒穿獵妖軍的戎衣,而是穿了一套珊瑚色的常服,讓守門的衙役們犯了難。
    看不出身份,不敢冒然就上前。
    萬一得罪人,那可就要倒黴了。
    如今安陽縣出了安陽王,這大唐如日中天的人物,再不像以前一樣,是個無人問津的小縣城,一年半載也來不了一個貴人了。
    現在有不少富家子弟權貴豪商,或是修行界的人士,來此地朝聖。
    想要瞧一瞧大唐修行界第一強者的發跡之地。
    也不知道能瞧出什麽來。
    不過誰不願意自己的家鄉,成為人們口中的人傑地靈之處?
    他們也是與有榮焉。
    隻是行事就得更謹慎小心,不能墜了安陽王的名聲。
    得處事得當,不能讓人挑了理。
    當然,這小心歸小心,咱也不能讓人在安陽縣撒野。
    縣尊說了,咱不欺負人,也不能夠讓人家給欺負了。
    膽敢在這裏鬧事的,該抓起來就得抓。
    他們背後站著安陽王,站著大唐官府,用不著怕誰。
    所以守門的衙役原本還在因為看不透陳玄帆的身份,猶豫著要不要上前來盤問。
    見到他好好地,突然把縣衙門口的大街,給踩出了一個坑,頓時就不幹了。
    怎的?
    上他們這來搞破壞來了?
    這哪行!
    提著手中的長棍,就要過來將這狂徒製住。
    卻在這時候,看到自家縣中的巡遊星,從遠處著急忙慌地跑了過來,衝著那人先去了。
    到了近前,瞪起眼睛嚷道:“安陽王,你老人家回來了,怎麽也沒打聲招呼呀?”
    安陽王?
    這位就是安陽王?
    朱巡遊的嗓門大,衙役們聽的清楚,都是渾身一震。
    不敢相信他們就這麽見到了傳說中的大人物。
    聽說這位傳說中的大人物,以前和他們一樣也是役卒。
    是他們縣衙看守牢房的役卒。
    不過短短幾年,就成了如今的安陽王,這是什麽樣的本事和運道?
    要是現在湊過去,能不能蹭到些瑞氣?
    可惜,給他們再多的膽子,也不敢。
    隻能看著安陽王笑嗬嗬的,和他們朱巡遊說話。
    “陳兄弟,你這是?”大家都是舊相識,再加上陳玄帆也不擺架子,朱巡遊見了他,想起來這位是安陽王就恭敬一下,但說不了兩句話,就又會回到平常樣子。
    他這會兒看著陳玄帆,和他腳下的坑,眼神中露出了疑惑之色。
    怎麽在縣衙門口踩出個坑來?
    這是要做什麽?
    “哦,我準備把這個種了。”陳玄帆晃了晃手中靈植,“就種在這裏。”
    招搖之山有木焉,其狀如榖而黑理,其華四照。其名曰迷榖,佩之不迷。
    這是《山海經》中對迷榖的記載。
    陳玄帆手裏的,這一棵植物也叫迷榖,不過完全沒有書裏所記載的那麽神奇。
    它雖然也是一種靈植,但除了發光之外,並沒有其他的功效。
    但是,傳聞中,修行界現在這種叫做迷榖的靈植,就是書中所寫的佩之不迷的樹。
    迷榖,需長於靈脈之上方能活。
    枝葉繁茂,光耀四方。
    隻需一截樹枝或者一片樹葉,便能照亮前路,為人辨別方向。
    是在靈氣匱乏之下,退化了。
    如今長成了,也隻能發出些微弱的光亮,再沒有了辨別方向的力量。
    更遑論堪破迷霧與幻境,破除凡人之迷思和愚昧,使人靈台清明了。
    “雖然沒有了破除迷障的功效,但它能照亮,也還算有點用處。”
    陳玄帆指了指腳下道,“我將它種在此處的小靈脈之上,也給安陽縣的父老們,在夜間出門的時候,照個亮。”
    縣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