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沒人分擔嗎

字數:2852   加入書籤

A+A-




    時間轉眼就到了府衙開會的這日,天空下著綿綿細雨,六個縣令昨日就到了府衙,住在二堂院落西側的會文館中。
    會文館是接待文職官員的地方,東側會武館則是接待武職官員的地方。
    用了早膳,六個縣令前後腳走進新布置的勤勉堂裏。
    他們本想按親疏關係坐,但每個座位的桌上都放著一個寫了名字的木牌,眾人互看一眼,就按木牌上的座次坐下了。
    婢女上了茶水點心就退到了隔壁耳房。
    “新知府上任,我武川縣離得遠,是以早就出發來蒼州了,昨日抵達遞了拜帖,知府沒有見我,隻說今日開會,有問題就在會上提出來。”
    “何為開會?搞小朝堂嗎?”
    新知府的來曆,他們都打探清楚了,是興原城轄內清川縣的縣令,年紀極輕,曾與北蒼王出使西楚。
    “苗兄慎言。”
    “新知府做得,難道我說不得?”
    話雖如此,但大家的聲音還是壓低了些,聽到腳步聲時,更是直接噤聲。
    唐一璿、張固、鄔知問和陸繼明,以及王府丞走進勤勉堂。
    六個縣令紛紛起身行禮。
    唐一璿抬手道:“不必多禮,諸位大人請坐吧。”
    待眾人落座之後,她讓唐止把一疊疊資料分發給在座的大人們。
    “上半年,本官來過府衙,與王府丞見了一麵,交代他的事,他做得非常好。”唐一璿看向王府丞:“多謝了。”
    王府丞連忙回道:“大人言重了,下官隻是略盡本分,當不得誇。”
    “在本官這裏,事做好了就值得誇。”
    唐一璿意有所指,其他官員皆若有所思。
    鄔知問和陸繼明第一時間就反應過來,新上任的知府大人需要做實事的手下,他們心中不由得鬆了口氣。
    這時,唐一璿接著道:“你們手中的資料,除了印刷廠已經開工,新學院、醫學院和武學院都還未開學,每家書院可招收一千名學子,你們每個縣有四百個名額,招收要求各不相同,你們看仔細了,有什麽問題都可以提出來。”
    眾官員都低下頭認真看起了資料。
    張固、鄔知問和陸繼明都知道王府丞這幾個月來動作非常大,幾乎是照搬了清川縣那幾家非常出名的書院,因王府丞的身份,他們都沒過問,還給他行了方便。
    這一點王府丞是清楚的,因此他向唐知府匯報時,一並說了。
    身邊都是自己人,沒人暗中使絆子,不需要擔心別人背刺,這對掌權者來說是極友好的。
    永林縣的範縣令詢問道:“唐大人,這個名額是否要優先縣學裏的學子啊?”
    唐一璿說:“采取自願原則,新書院的教學不以考科舉為主,這一點,你們一定要跟學子們說清楚,興趣是學習最好的夫子,隻有對一件事感興趣,才會認真鑽研,取得不俗的成績。”
    範縣令起身拱手道:“是,下官謹記,一定辦好此事。”
    這時,太安縣的老縣令歎息道:“唉,百姓們吃不飽飯,又哪有銀錢送孩子讀書啊。”
    唐一璿循聲看向這人:“太安縣的人口多少?”
    老縣令盧興昌答:“不足三萬人口。”
    三萬人中找不出四百個想讀書的孩子?
    唐一璿扭頭問其他人:“如果太安縣四百個名額湊不上來,哪個縣能分擔一二?”
    此言一出,包括通判、同知在內的所有官員都驚了。
    這是一點麵子都不給盧興昌留啊。
    盧興昌被下了麵子,表情微僵,朝其他縣令一一望去。
    他的年齡比在座的都要大,在太安縣快當了一輩子縣令了,其他五位縣令或多或少都受過他的幫助,因此在盧興昌的注視下,五位縣令都沒開口。
    唐一璿聲音淡了三分:“沒人分擔嗎?”
    剛還在想整個衙門都是自己人,結果現在就被打臉了。
    不過也不是大問題,唐一璿兀自決定:“既然都有困難,那太安縣名額減半,府城擁有六百個名額。”
    不等其他人開口,她又開始講第二件事。
    “諸位大人,農業、經濟與教育,這三者是重中之重,我們要鼓勵百姓送孩子讀書時,也要將農業與經濟提升上來,每個縣都挖一挖特產,建立商業街,組建商隊。眼下沒有戰事,可將縣兵拉去開荒,也可鼓勵百姓開荒,在書院的資料後麵是農具圖,這都是在清川縣試驗過的,確實省力又實用。”
    已經有官員看到農具圖了,嘖嘖稱奇。
    他不該為了那點麵子,就不去清川縣偷師,哪怕出點銀子啊,隻要實惠落到百姓頭上,也能算成他的功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