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2章 這兩物件,真不錯!
字數:4518 加入書籤
中橋跟著陳陽走進店內,腳步略顯遲疑,眼神卻始終停留在懷裏的錦盒。陳陽引著他穿過前堂,來到內室的茶台旁,茶台上一套紫砂茶具靜靜地擺放著,散發著淡淡的茶香。
陳陽熟練地提起茶壺,先是用熱水將茶具一一燙過,隨後從茶罐中取出幾片茶葉,輕輕放入茶荷中。滾燙的熱水緩緩注入茶荷,氤氳的熱氣帶著淡淡的茶香升騰而起,瞬間驅散了室內的寒意,也稍稍緩解了兩人之間略顯尷尬的氣氛。
中橋的目光被這嫋嫋升起的熱氣吸引,下意識地放鬆了一些緊繃的肩膀,卻依然沒有多說一句話。他沉默地將懷裏的兩個錦盒輕輕放在茶台上,動作小心得仿佛對待什麽易碎的珍寶。
“陳老板,”中橋的聲音低沉而沙啞,帶著一絲難以啟齒的窘迫,“實在不好意思,又來打擾您。”
他停頓了片刻,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錦盒上的綢布,似乎在尋找著合適的詞語,又像是在給自己鼓勁。
終於,他抬起頭,目光直視著陳陽,眼底閃過一絲痛苦和無奈:“小女的病情……又需要一筆錢。這次,我帶了兩件東西,您給掌掌眼。”
第一件是一件瓷器。
陳陽小心翼翼地將錦盒打開,刹那間,一股淡淡的檀香味撲麵而來,這是古玩行裏頂級藏品特有的陳年韻味。他的目光剛一接觸到盒中之物,瞳孔便瞬間收縮,整個人如遭電擊般僵在原地。
眼前這件器物散發出的幽雅光澤,直擊他的心靈深處。這是一件清康熙釉裏三彩海水龍紋觀音瓶,一件足以讓任何古瓷收藏家為之瘋狂的絕世珍品。
瓶子的整體造型如婀娜仙女般曼妙動人,口沿部分如蓮花瓣般優雅地外撇,線條流暢得如同大師親手勾勒。緊接著是修長的束頸,宛如天鵝頸般高貴典雅,頸部巧妙地凸起的三道弦紋,每一道都精準得令人歎為觀止,仿佛是古代工匠用心靈在瓷胎上譜寫的無聲樂章。
這束頸隨即過渡到豐腴飽滿的肩部,那圓潤的弧度恰到好處,既展現了女性的柔美,又不失皇家器物的莊重威嚴。
瓶身從肩部開始緩緩內收,每一寸的變化都經過精心計算,直至底部形成穩重的圈足,整體器形既古樸典雅如漢唐遺風,又清秀俊俏如江南佳人,完美詮釋了康熙朝製瓷工藝的巔峰水準。
更令人震撼的是瓶身上的浮雕紋飾,匠人運用高超的浮雕技法,在瓷胎上刻畫出層次豐富的壽山福海紋,那山巒起伏如真實景致般立體生動。
而那條矯健的雲龍更是神來之筆,龍身蜿蜒盤旋,鱗片片片可見,龍爪張揚有力,龍須飄逸靈動,仿佛隨時會破壁而出,遨遊九天。每一刀雕工都嫻熟老練,透露著康熙朝禦用工匠的非凡技藝,紋飾流暢生動得如同活物,讓人不禁讚歎古人巧奪天工的智慧。
然而最妙的還是色彩的運用,在精美的浮雕紋飾基礎之上,匠人更是施展了登峰造極的釉裏三彩技法。
隻見那洶湧澎湃的海水,全部用青花精心描繪,發色青翠欲滴如春日新柳,波濤翻滾間仿佛能聽到海浪拍岸的轟鳴聲。而那連綿起伏的壽山,則用豆青釉細致渲染,色調淡雅清新如晨霧中的遠山,層次分明中透著空靈縹緲的意境。
最為奪目的當屬那條威武的龍紋和點綴其間的火珠紋,全部采用釉裏紅繪製,色澤鮮豔奪目如朝霞滿天,紅得純正熱烈,仿佛蘊含著無窮的生命力量。
這件觀音瓶集浮雕、青花、豆青釉、釉裏紅等多種頂級高難度工藝於一身,每一種技法都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融青、綠、紅三種經典色彩於一體,色彩搭配既和諧統一又層次分明,工藝之精湛令人歎為觀止,色彩之豐富美輪美奐。
最關鍵的是底足內那大清康熙年製六字三行楷書款,每一個字都筆力遒勁有力,字體端莊大氣,完全符合康熙朝官窯款識的標準特征,這無疑證明了它是典型的康熙本朝官窯精品,在傳世的康熙瓷器中都屬鳳毛麟角,存世極為少見的珍品。
陳陽憑借多年的專業眼光和豐富經驗,一眼就認出這件觀音瓶的非凡來曆,這物件正是著名古瓷專家耿老在其權威著作《明清瓷器鑒定》第 213 頁中,專門介紹的那類稀世珍品,就連故宮博物院也僅僅收藏有一件造型類似的同類器物,這絕對是開門見山的真品,其收藏價值和經濟價值都不菲。
第二件是一紙丹青,潘天壽的《春塘水暖》。
陳陽的目光落在那略微泛黃的絹帛上,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頭水牛。
這水牛並非警覺地站立,而是半臥於地,前蹄輕鬆地搭在一塊青石上,牛角低垂,牛首微側,似在假寐。潘天壽的筆墨渾厚有力,卻又透著靈動,僅憑寥寥數筆,便將水牛那沉甸甸的軀體、粗糙的皮毛,以及眼神中不經意流露出的慵懶與滿足,刻畫得入木三分。
背後的景致同樣耐人尋味。整幅畫的基調是赭石色,這是潘天壽標誌性的“潘公石”底色,濃鬱而沉穩,為整幅畫定下了基調。
在這片赭石色中,點綴著幾朵山花和數叢野竹,皆是他《雁蕩山花》係列常見的元素。這些山花野竹並非工整排列,而是隨意點染,看似不經意,卻又在構圖中達到了某種平衡,形成了一種獨特的節奏感。豎幅的構圖更添幾分縱深感,仿佛畫麵之外尚有無盡空間,引人遐想。
最吸引陳陽的,是畫中兩段題跋。
一段以行書書就,筆勢流暢瀟灑;另一段則以隸書寫成,古拙中帶著幾分俏皮。兩段題跋記錄了潘天壽由指墨創作轉向筆墨創作的思考轉變,甚至還記錄了一件趣事:畫家自嘲“健忘特甚”,畫完此畫後竟忘了畫了什麽,待友人指出後才恍然記起。
這看似輕鬆的調侃,卻讓陳陽對這位大師的謙遜與幽默多了幾分敬佩。
目光掃過畫心,陳陽瞳孔微縮——他發現了幾道淡淡的粉筆印痕。這些痕跡破壞了畫麵的完整性,卻也帶來了某種曆史的厚重感。他仔細辨認,推測這些應該是特殊時期的產物,或許是在那個特殊時期,某些狂熱分子用粉筆在畫上留下的標記或批語。
兩件文物,一件跨越數百年的康熙釉裏三彩觀音瓶,一件凝結著近代大師心血的《春塘水暖》,一古一近,皆是開門見山、價值不菲的珍品。尤其是那觀音瓶,堪稱重器,在陳陽心中掀起了不小的波瀾。
“陳老板,您看……這兩件,我想抵押五十萬,您.....方便麽?”中橋的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顫抖,充滿了期盼與不安。
陳陽眼神微微一閃,五十萬?陳陽心裏默默笑了一下,先不說這件清康熙 釉裏三彩海水龍紋觀音瓶價值幾何,就眼前這幅潘天壽的春塘水暖圖,明年就可以輕鬆賣到66萬!
牆上的掛鍾滴答聲格外清晰,陳陽沒有立刻回答,他輕輕合上錦盒的蓋子,指節在光滑的木質桌麵上有節奏地敲了幾下,每一下都像是在思考著什麽重要的決定。
“咚、咚、咚。”敲擊聲在安靜的房間裏顯得格外響亮。
中橋緊張地咽了咽口水,雙手不自覺地握緊,關節因為用力而泛白。他的目光在陳陽的臉上搜尋著任何可能的答案,哪怕是一絲希望的光芒。
陳陽的手指停下了敲擊,然後抬眼看向中橋,目光銳利而坦誠,那種直視人心的眼神讓中橋感到既安心又忐忑。
“中橋先生,”陳陽緩緩開口,聲音平穩而富有磁性,“這兩件東西,確實是好東西,尤其是這件康熙官窯瓶,堪稱精品。”
他的話語中透著專業的權威,讓中橋原本懸著的心稍微安定了一些。
“這件釉裏三彩觀音瓶,工藝確實精湛,色彩搭配也十分考究,在市場上屬於稀有品類。”陳陽繼續分析著,“青花的發色,豆青釉的光澤,還有釉裏紅的豔麗,三種顏色完美融合,這樣的技法在康熙朝也不多見。”
中橋點頭如搗蒜,眼中閃爍著希望的光芒:“對對對,陳老板您真是識貨!這件瓶子是我三年前,從一位滿族貴人手中購得的。”
“潘天壽的畫作,這幾年市場認可度也越來越高。”陳陽轉向另一件藏品,“這幅《春塘水暖》構圖巧妙,用筆老辣,確實是潘老的真跡無疑。那些粉筆印記,反而增添了曆史的厚重感。”
“但是,”他話鋒一轉,語調變得更加嚴肅,“單憑這兩件,要抵押五十萬,尤其是這幅近代畫作占比不小的情況下,確實有些勉強。”
中橋的心瞬間跌到了穀底,臉上的期待之色瞬間黯淡下來。
“您說得對,您說得對。”中橋連忙點頭,“我知道可能價值不夠,但是……”
“行情您大概也了解,”陳陽繼續解釋著,“潘天壽的畫作價格雖有上升,但還未到天價地步。”
“按照目前的市場行情,這幅畫大概能值十五萬左右,而康熙官窯瓶雖然珍貴,但考慮到流通性和市場接受度,估價在二十八萬到三十二萬之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