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5章 蘇家祠堂

字數:3062   加入書籤

A+A-


    那扇沉重的木門在身後緩緩合攏,發出沉悶的聲響,仿佛隔絕了外界的一切喧囂。祠堂內光線略顯昏暗,隻有長明燈和香案上燭火跳動的微光,映照著肅穆莊嚴的一切。
    陳陽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被正前方的神龕所吸引,那神龕是用上好的朱漆塗就,曆經歲月,顏色沉鬱而厚重。
    神龕前設立的香案,赫然是由黃花梨木製成,木質溫潤,紋理如行雲流水。
    香案邊緣雕刻著精美的雲紋和瑞獸圖案,線條流暢,刀工精湛,雖經常年香火熏燎,依舊難掩其華貴本質。
    香案之上,擺放著香爐、燭台等物。那香爐是古銅色的,三足鼎立,式樣極其古樸,表麵帶著一層溫潤的包漿,看上去不知經曆了多少春秋,承載了多少代蘇家人的祈願與追思。
    香爐中,尚有三炷線香在靜靜燃燒,縷縷青煙嫋嫋升起,在昏黃的光線中劃出道道輕盈而神秘的弧線,最後無聲無息地消散在祠堂略顯清冷的空氣中,仿佛是那些牌位上所銘刻的先祖們,那飄渺而無處不在的靈魂,正在這方寸之間靜靜遊蕩、默默注視。
    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掃過那一排排層層升高的牌位,從最高處到最低處,密密麻麻,如同一個無聲的編年史。
    那一個個鐫刻著蘇姓的名字,代表的不僅僅是一個個已然逝去的生命,更代表著一個家族百年的傳承、榮耀、苦難與不屈的責任!空氣中彌漫的那種混合著陳舊木料、曆史塵埃和虔誠香火的氣息,沉重得幾乎讓人窒息。
    而他,陳陽,一個外人,一個在幾個小時前還與蘇家大小姐針鋒相對、被視為仇敵的人,此刻竟然站在了這個家族最神聖、最私密、絕不容外人褻瀆的核心禁地!
    陳陽心中巨震!他感覺自己的大腦一片空白,無數的念頭如同失控的馬車般在腦海中瘋狂碰撞、撕裂。
    為什麽?蘇老爺子為什麽要帶我來這裏?
    按照傳承了千百年的宗法規矩,祠堂是家族血脈的象征,是祭祀先祖、商議族中大事的聖地。通常隻有本族的男性成員才能進入,女性在很多家族傳統中都受到限製,除非是像蘇雅琴這樣極受重視的繼承人,或在特殊祭祀時。
    而他陳陽,一個徹頭徹尾的外姓人,一個與蘇家有隙的“對頭”,被帶到這個地方,這簡直是違背常理,不可思議!
    難道……蘇老爺子是要在這莊嚴肅穆的祖宗牌位前,逼自己發下什麽毒誓?承諾永不與蘇家為敵?大可不必這樣吧!
    就在陳陽心亂如麻,百思不得其解之際,蘇雅琴已經默默地從香案旁取過了三炷清香,就著燭火點燃,動作熟練而恭敬。
    她走到正前方的一個蒲團前,緩緩跪了下去,雙手捧香,舉過頭頂,然後深深地拜了下去,如此三次,動作輕柔而莊重。陳陽注意到,她跪拜的方向,正對著神龕中層一個較為顯眼的牌位,上麵赫然寫著——蘇明哲!
    蘇老爺子也取過了香,但他並未下跪,而是站在香案正前方,身體挺得筆直,雙手持香,衝著層層疊疊的牌位,深深地、鄭重其事地鞠了三個躬。他的背影在昏暗中顯得有些佝僂,卻又透著一股如山嶽般的沉穩與力量。
    陳陽看著這一幕,心中念頭急轉。入鄉隨俗,既然來到了人家的祠堂,麵對其列祖列宗,無論出於何種原因,基本的禮數不能缺。他稍作遲疑,也準備伸手去取香。
    “不必了。”
    一個輕柔的聲音在旁邊響起。蘇雅琴已經站起身,攔住了陳陽的動作。
    蘇雅琴看著陳陽,眼神複雜,少了之前的尖刻和敵意,多了一絲難以言喻的平靜和……或許是身處祠堂而產生的莊重感。
    “你不是蘇家人,不必上香了。”蘇雅琴輕聲說道,聲音在寂靜的祠堂裏顯得格外清晰,“若是有心……就鞠三個躬吧。”
    陳陽聞言,不由深深看了蘇雅琴一眼。這是自從認識這位蘇大小姐以來,她第一次用如此平和的、甚至帶著一絲……善意的語氣跟自己說話。沒有了冷嘲熱諷,沒有了咄咄逼人,在這莊嚴肅穆的氛圍裏,她仿佛也卸下了外在的盔甲。
    早這樣多好。 陳陽心中莫名地閃過這樣一個念頭,沒準我心一軟……
    他猛地打了個激靈,趕緊掐斷了自己這不合時宜的胡思亂想。這是在人家祠堂!麵對的是人家列祖列宗的牌位!想什麽呢!
    陳陽收斂心神,整理了一下衣冠,麵向那密密麻麻的牌位,如同蘇老爺子一般,身體挺直,恭恭敬敬地、幅度標準地鞠了三個躬。動作之間,充滿了對逝者、對一個傳承家族的敬意。
    蘇老爺子在一旁靜靜地看著陳陽做完這一切,臉上看不出什麽表情。待陳陽直起身,他才緩緩開口,聲音低沉而帶著曆史的回響:“陳小友,既入此門,便是有緣。”
    “讓你知曉我蘇家一些往事,也無不可。”
    他抬手指向神龕最高處,一個看起來年代最為久遠的牌位:“最上麵的,是先父,蘇天嘯,光緒二十八年生人。”
    他的目光中流露出追憶和崇敬,“我們蘇家,正是從先父這一輩開始,正式踏入了古董這一行當。”
    蘇老爺子開始講述蘇家的發跡史,語氣平靜,卻仿佛揭開了曆史的一角:“先父天資聰穎,又善於經營人脈。”
    “當年,他因緣際會,巴結上了泉城當地的知府大人,憑借這層關係,為官府采買、鑒定古玩,同時也自己做些生意,很快就在泉城古董行裏站穩了腳跟,生意做得風生水起。”
    “雖然後來清政府被推翻,進入了民國,時局動蕩,但先父憑借之前積累下的信譽和人脈,蘇家的古董生意並未受到太大影響,反而因為亂世之中,古董流轉頻繁,有時更能覓得良機。”
    蘇老爺子的語氣漸漸變得沉重起來,“然而,也正是從民國開始,一場漫長的、無聲的劫難,降臨在了華夏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