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8章 宋克

字數:4773   加入書籤

A+A-


    陳陽臉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他知道,這是他大展身手的時刻。
    他開始了他的講述,那語氣,不再是商場上的精明,也不再是收藏家對珍寶的品鑒,而更像是一位博學多才的教授,站在曆史的長河邊,為他的學生們,一絲不苟地闡述一段極其重要的、關於藝術與曆史的篇章:“宋克,他的字,也就是名號,叫做仲溫。他的號,又稱東吳生,還有一個更為雅致的號,叫做南宮生。”
    “他生活在那個風起雲湧的時代,具體來說,是元末明初,時間大概在十四世紀的中後期。他的故鄉,是長洲,也就是我們現在所熟知的蘇州。而蘇州,自古以來便是江南文人墨客雲集之地,孕育了無數的才子佳人,也留下了無數的文化瑰寶。”
    “宋克出身在一個非常富庶的家庭,自幼便展現出過人的才華,博覽群書,知識淵博。他的性情更是豪爽灑脫,不受羈絆。在年少之時,他便仗義疏財,樂於助人,廣交天下英雄豪傑。”
    “更有甚者,他據說還曾習武,頗具俠義之風,一副俠客柔情,才子風骨,在他身上得到了完美的結合。”陳陽的口才極佳,他用生動的描述,將那個久遠的宋克,從曆史的塵埃中一點點地勾勒出來,讓他的形象變得豐滿而鮮活,“在那個動蕩不安的元末時期,他也曾懷揣著報國之誌,想要在亂世之中有所作為。”
    “然而,隨著時局的不斷變化,他逐漸看清了局勢,深知自己恐怕難以實現宏圖大業,於是便選擇了急流勇退,歸隱山林,將全部的心力都投入到了詩文創作和書畫藝術之中。其中,他的書法,更是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境界,名動天下,成為一代宗師。”
    陳陽伸出手指,指向畫卷上那龍飛鳳舞的題識和鈐印,如同在指向曆史的證據:“您看,這裏清楚地寫著‘東吳宋克仲溫書’,這幾個字,無不透露出他獨特的筆法和風骨。”
    “而旁邊這個印章,‘東吳生’、‘宋仲溫’,這都是他非常常用、並且極具辨識度的字號和印記,它們不僅是身份的象征,更是他藝術生命力的另一種體現。”
    接著,陳陽的話鋒一轉,開始切入宋克書法藝術的核心,也是他最令人稱道的成就:“說到宋克的書法,最最擅長的,絕對是他的草書。他的草書,簡直可以說是草書的巔峰之一。”
    “而且,在整個華夏書法史上,宋克扮演了一個至關重要的角色,他是一個承前啟後的關鍵性人物。在元末那個時期,受到當時書法大家趙孟頫的影響,主流的書法風格普遍偏向於複古,追求那種秀麗、溫婉、典雅的風格。”
    “然而,宋克卻並未墨守成規。他以一種極為超前的眼光,深入研習了古代章草的代表人物皇象、索靖的法度,以及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那行雲流水般的今草神韻。”
    “在融會貫通了前人的精華之後,他並未止步於此,而是大膽地融入了自己的創新精神,將古人的嚴謹與自身的灑脫相結合,融匯古今,形成了一種前所未有、獨具一格、極具個人風格的草書麵貌,極大地推動了草書藝術的發展。”
    陳陽伸手引導中橋看向手卷上的字跡,他的動作輕柔而專注,生怕驚擾了這些沉睡數百年的筆墨精靈:“您仔細看他的用筆......”
    他的聲音放得更低,帶著一種近乎虔誠的敬畏,“線條瘦勁挺拔,猶如鋼絲般充滿彈性,但又在轉折處蘊含力量,這叫"鐵畫銀鉤"。”
    “您看這一豎,”陳陽的手指懸停在一個“壯”字上方,“起筆處輕如蜻蜓點水,但瞬間就凝聚起千鈞之力,筆鋒直下,絲毫不拖泥帶水。”
    “到了收筆,又是幹淨利落,沒有半點猶豫。這種控製力,沒有幾十年的功夫,根本做不到。”
    中橋湊近了些,在陳陽的指引下,他仿佛真的看出了些門道。那些原本隻是墨色線條的筆畫,此刻似乎都活了過來,在紙上跳躍、旋轉、飛舞。
    “看這起筆、收筆,鋒芒畢露,精神外耀,”陳陽繼續說道,他的眼神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顯得極其峭拔險勁。您再對比一下當時流行的趙體,那種溫潤如玉、圓轉秀美的風格,就能明白宋克的書法有多麽特立獨行了。”
    他頓了頓,似乎在組織更精確的語言:“這是他與當時溫潤書風截然不同的地方,充滿了陽剛之氣和個性色彩。”
    “那個時代,書壇都在追求趙孟頫的雅致秀美,而宋克卻反其道而行,寫出了這種帶著劍氣、帶著俠氣的字。這需要多大的勇氣和自信啊!”
    “再看他的結體,”陳陽的手指開始在字跡上方虛畫,仿佛在空中臨摹著這些字的結構,“很多字的結構都帶有欹側之勢,並非一味平正。”
    “您看這個"遊"字,左邊明顯低於右邊,重心似乎要傾倒,但就在您以為它要失衡的瞬間,右邊的筆畫又巧妙地穩住了整個字的重心。”
    “這就是險中求穩的妙處,”陳陽的聲音充滿了讚歎,“顯得動態十足,奇崛多姿。就像一個劍客在懸崖邊起舞,每一步都驚心動魄,但又步步穩健。這種險絕的美感,在書法史上,隻有宋克能寫得如此極致!”
    他又指向另外幾個字:“您看這些字,有的左高右低,有的右高左低,有的上重下輕,有的下重上輕。每一個字都在傾斜,都在搖晃,但放在一起看,又是那麽和諧統一。這就是所謂的"違而不犯,和而不同"。”
    “但您細品,”陳陽的語氣變得更加深沉,帶著一種引導學生思考的耐心,“這種欹側又在整體章法的調控之下,氣勢連綿,血脈貫通。”
    “您看這一行字,從第一個字到最後一個字,筆意相連,氣息相通,就像一條奔騰的江河,雖然曲折蜿蜒,但流向始終如一。”
    中橋聽得入了神,他仿佛透過這些墨跡,看到了六百年前的那個夜晚,宋克揮毫潑墨的身影。
    “狂放而不失法度,混亂中自有秩序,”陳陽總結道,他的手在手卷上方畫了一個大圈,將所有的字都囊括在內,“這就是大師的功力!表麵看似隨意揮灑,實際上每一筆每一畫都在法度之中。這種看似矛盾的統一,正是藝術的最高境界。”
    他抬起頭,目光灼灼地看著中橋:“您知道嗎,後世有多少書法家想要學宋克這種風格,但十有八九都學成了野狐禪。為什麽?因為他們隻學到了表麵的險絕奇崛,卻沒有學到內在的法度規矩。結果寫出來的字,不是傾斜失衡,就是狂野失控,徒有其形而無其神。”
    陳陽深吸了一口氣,繼續說道:“宋克的這種書風,需要極其深厚的傳統功力作為基礎。”
    “他研習章草、今草數十年,把王羲之、皇象、索靖的字帖臨了個遍,把各家各派的精髓都融會貫通了,才敢放開手腳去創新。這不是初生牛犢不怕虎,而是技進乎道、藝臻化境後的自由揮灑。”
    他進一步舉例,加深中橋的理解:“宋克傳世的代表作不多,據我所知,全世界範圍內,能確認為真跡的不超過十件,但每一件都堪稱經典。”
    “除了這幅《杜子美壯遊詩》卷,”陳陽如數家珍般說道,“還有《唐宋詩卷》,現藏於遼寧省博物館,那是他五十三歲時的作品,用筆更加老辣蒼勁。還有《急就章卷》,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那是他晚年的神品,把章草寫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還有《劉楨公宴詩軸》,”他繼續補充,“那件作品是立軸形製,氣勢更加磅礴,就像瀑布飛流直下,震撼人心。可惜現在收藏在國外,流落海外多年了。”
    陳陽的語氣變得有些感慨:“尤其是他書寫的《急就章》,那件作品真是神了!他將章草的古樸、稚拙、方正,與今草的流便、連綿、圓轉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創造出了一種既古雅又靈動的新風貌。”
    “後世學者評價說,”他引用道,“宋克的《急就章》讓沉寂了千年的章草重新煥發了生機,被後世譽為章草複興的標誌性作品。明清兩代的許多書法家,包括王鐸、傅山這些大家,都曾臨摹過宋克的《急就章》,可見其影響極其深遠。”
    說到這裏,陳陽的語氣變得格外鄭重,他轉身正麵對著中橋,眼神中透著一種嚴肅和興奮交織的複雜情緒:“也正因為宋克在書法史上的特殊地位和高超技藝,加上他傳世的作品極其稀少,所以他的真跡在華夏古董市場上,尤其是頂級收藏圈裏,是公認的稀缺資源,堪稱鳳毛麟角!”
    “據我聽我師爺說,”陳陽坦誠地說,“他親眼見過的宋克真跡,加上這一件,也就三件。”
    “其中兩件還是在博物館裏隔著玻璃看的。像今天這樣能夠近距離上手鑒賞,簡直是可遇不可求的機緣!”說完,陳陽看著中橋,一字一句地強調,每個字都說得很慢很重:“可以說,是有價無市!”
    說著,陳陽抱著肩膀笑嗬嗬地看著中橋,眼中閃爍著洞悉一切的光芒,“你想象一下,一旦宋克這等神品現世,絕對會在全球拍賣行的頂級專場掀起滔天巨浪!”
    “那場麵,絕非你我能夠輕易想象的。屆時,來自世界各地的頂級藏家,那些收藏了幾十年、上百年,對稀世珍品有著近乎狂熱追求的巨頭們,還有那些代表國家文化傳承的重量級博物館,他們會像聞到血腥味的鯊魚一樣,蜂擁而至,圍繞著這幅字展開一場空前絕後的爭奪戰!”
    “每一筆每一畫,都可能牽動著億萬的資金流向,每一次的競價,都將是財富與榮耀的巔峰對決!”
    “我這麽跟你說吧,中橋先生,”陳陽向前傾身,仿佛要將這番話語刻進中橋的腦海裏,“在未來的頂級藝術品市場,這樣一幅宋克先生傾注心血創作出的、堪稱‘草聖’典範的精品草書長卷,其背後蘊含的價值,可能足以讓一個普通的、甚至有些貧困的家庭,幾代人都無法企及的財富夢想瞬間實現。”